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三十二章 無法完成的工作

公正客觀的說,並不是所有西方人都對共和國存在偏見,也不是所有西方記者都是利益集團的喉舌。在西方記者中,有一批致力於尋找真相、還原事實的自由記者。自由記者與受聘於新聞媒體的職業記者有很大區別,他們不屬於任何新聞媒體,也就不受新聞媒體背後的力量控制。為了維護自身權利與新聞自由,自由記者成立了不隸屬於任何政府、不聽從任何利益集團的「國際記者聯合會」。

在國際舞台上,自由記者不但得到尊重,還對促進新聞自由做出了積極貢獻。第一個報道美軍虐囚事件的就是自由記者,深入科索沃報道塞軍搞種族滅絕的也是自由記者,深入阿富汗報道塔利班的生活與戰鬥的也是自由記者。往前追溯,第一個前往延安採訪共和國開國元勛的西方記者埃得加.斯諾也是自由記者。

由此可見,因為不受利益集團控制,自由記者能夠更加公正客觀的報道新聞事件。

隨著網路全面普及,為所有人提供了發表言論的機會,也為所有人提供了公布真相的信息平台,自由記者的隊伍不斷壯大,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在任何一個熱點地區,都能見到自由記者的身影。

印度戰爭爆發的當天,一批自由記者就帶著攝像機、照相機、錄音筆等新聞採訪設備深入印度東北地區。雖然這些自由記者不是軍人,甚至沒有帶武器,也沒有得到交戰雙方的支持與幫助,但是憑著對新聞自由的崇高信仰,他們不但在戰區內活了下來,還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深入各個地區,把戰爭對平民、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公共權利的平民產生的災難性影響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因為交戰雙方一直在實施電子干擾,所以自由記者從印度東北地區發出的報道時斷時續,失去了連貫性,也就沒能對國際輿論產生太大的影響。直到22日夜間,當自由記者發出的數百張戰地照片出現在網路上的時候,這批甘冒生命危險,前往世界上最危險地區的自由記者才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準確的說,是他們發出的照片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300多張照片分別來自3個不同的村落,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將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場景展現在了全人類的面前。這些照片中,有被烈火吞噬的村莊、有被燒得焦黑的屍體、有被砍掉頭顱的村民、有被強姦的少女,還有正在向村民開槍掃射的印度士兵、正在掠奪的印度軍人。

沒人知道那些自由記者是怎麼拍下這些照片的,但是沒人懷疑照片的真實性。

幾個小時後,「戰鬥」的就不僅僅是身處險境的自由記者了。

隨著幾張具有對比性的商業遙感衛星照片出現在網路上,再也沒有人懷疑出現在「國際記者聯合會」官方網站上的那些照片的真實性。因為那幾張遙感衛星照片是由「歐洲大地遙感檢測公司」提供的,所拍攝的地點,正是自由記者拍下的那幾個村莊,而且是22日前後的兩組照片。

3個村莊毀於一旦,從解析度為0.3米的遙感衛星照片上都能看到地上的屍體。

什麼才是人道主義災難?

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反思這個問題。

戰爭對印度平民造成的傷害肯定是人道主義災難,那麼印軍在邊遠地區屠殺少數民族村民的行為是不是人道主義災難?

隨著半島電視台引用「國際記者聯合會」的新聞,閉上了嘴。

與以往一樣,中國的新聞媒體除了引用「國際記者聯合會」的報道之外,並未對發生在印度東北地區的事情做詳細報道,仍然把重點放在了軍事行動上。

不用懷疑,這麼重大的事情,肯定引起了共和國高層的高度關注。

22日夜間,裴承毅接到了項鋌輝打來的電話。

與項鋌輝交換意見後,裴承毅就把袁晨皓叫了過來。

「現在安排?」

「先做好安排,但是不要採取行動。」裴承毅遞了根香煙給袁晨皓,說道,「按照項總的意思,『國際記者聯合會』肯定會聯繫我國政府,希望我軍能夠提供幫助,救出那些被困在印度東北地區的記者。項總已經讓盧誠聞率特種部隊趕來了,天亮前就能到達。我們的任務就是安排好運送力量,其他的事情由盧誠聞負責。」

「我馬上安排,還有別的事嗎?」

「暫時沒有。」

「不讓27軍展開行動?」

「還不是時候。」裴承毅笑了笑,說道,「39軍剛剛進入孟加拉國,還沒部署到位。項總特別叮囑過,等到事情鬧大後,我們再去收拾殘局。」

「看來,還會有不少人倒霉。」

「反正不是我們,也不是我們的前線將士。」裴承毅冷笑了一下,說道,「東方聞回來後,讓他馬上來見我。搞得好,說不定能夠讓東北集團軍群投降。」

袁晨皓的眉頭跳了幾下。

「按照項總的話,等到全球輿論轉向,印度政府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壓力。雖然我們不用抱太大的希望,但是在國際勢力的干預下,印度很有可能承認在東北地區戰敗,從而讓東北集團軍群繳械投降。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在印軍東北集團軍群繳械投降之後接管印度東北地區。為三十多萬軍人提供生活保障可不是件小事,還得安排好幾處戰俘收容營,這些都得提前做好準備。」

「總不能全讓我們干吧?」

「政府已經在敦促緬甸了,而且還在與孟加拉國交涉。如果緬甸仍然不肯出兵,就得讓孟加拉國多出點力,我們也要多出點力。」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說道:「54軍正在攻打安拉阿巴德,77軍即將到達瓦拉納西,空降163旅馬上就要出動,我們的運力很緊張,哪有那麼多的力氣去照顧三十多萬戰俘。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讓印軍晚點投降。」

「這可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事情。」

「也是,我盡量安排。」

裴承毅點了點頭,沒再跟袁晨皓羅嗦。

前線指揮部調整部署的時候,遠在數千千米之外,載著美國國務卿薩利文的商務專機降落在了戴高樂國際機場的跑道上。前來迎接他的不是法國總統、也不是法國總理,而是法國外交部的一名高級官員。雖然還沒有見到法國總統,但是法國政府的接待規格已經讓薩利文心灰意冷。

從機場前往總統府的路上,薩利文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國內的那些混蛋為什麼會把這麼簡單的事情搞砸?

日本戰爭後,歐盟與美國的關係逐漸疏遠,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比如美國獨吞印度市場,讓歐洲幾大財團非常氣憤,也讓那些指望在經濟開始復甦的時候能夠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的歐洲選民非常氣憤;又比如美國一直在暗中阻撓歐洲政治一體化,讓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積極推進歐盟實現政治統一的歐洲大國對美國心存戒慮,甚至讓幾個歐盟主要成員國密謀將親美的英國踢出歐盟;又比如美國利用北約對付俄羅斯,讓那些具有雙重身份的歐盟成員國不得不替美國承擔俄羅斯的憤怒,導致歐洲安全局勢惡化。

中國的因素也不能忽略。與美國反對歐盟實現政治一體化相反,除了在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做些無關大雅的小動作之外,中國一直支持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2029年,王元慶訪問歐洲5國的時候,中國國家元首就向法國總統、德國總理、義大利總理承諾,歐盟實現一體化之後在聯合國席位不會發生變化,中國仍然承認歐盟各成員國在聯合國的地位,並且積極支持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掉這些表面現象,影響歐盟立場的還是經濟問題。全球性大蕭條退去之後,世界各國陸續降低貿易門檻,貿易迅速復甦。在貿易政策上,中國採取了分別對待的政策,除了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爭奪市場與資源之外,中國首先降低了對同盟國的貿易門檻,以簽署雙邊,或者地區性多邊貿易協議的方式幫助盟國走出經濟困境,其次就是降低針對歐盟的貿易壁壘,加大與歐盟的貿易往來。為了拉攏歐盟,中國甚至單方面向歐盟開放了部分國內商品市場。這一系列的貿易政策,極大的改善了中國與歐盟的關係,讓上千萬歐洲人獲得了就業機會,也對歐盟各成員國的政治產生了影響。別的不說,大蕭條結束之後,22個歐盟成員國中,19個成員國的左翼政黨由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右翼政黨保住了執政權的3個國家分別是捷克、匈牙利與比利時,而這3個國家在歐盟的影響力並不大。政權更迭必然導致外交政策全面轉向,歐盟向中國靠攏自然在所難免。

與中國的經濟貿易政策相比,美國的政策幾乎沒有可比性。除了針鋒相對的在全球範圍內與中國爭奪市場與資源之外,美國壓根不敢像中國那樣,向急於通過出口振興經濟的歐盟開放本國市場。原因很簡單,「美國製造」與「歐洲製造」存在很大的共同性,如果開放本國市場,歐盟企業可以利用在中國市場上獲得的巨額利潤,壓低出口美國的商品價格,擠垮美國企業,讓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