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九章 喉舌之戰

20日清晨,擔任先頭部隊的第541裝甲旅離開瓦拉納西,向安拉阿巴德推進。

雖然54軍進攻安拉阿巴德非常引人矚目,但是當天最受關注的還是另外兩個戰場上的戰鬥,一個是加爾各答的攻防戰,另外一個是國際輿論的新聞戰。

隨著率先報道中國軍隊在加爾各答使用了威力巨大的特種炸彈,並且在報道中拿出幾張所謂的「商業衛星遙感照片」,將加爾各答市區北部的巨大彈坑展現在了全球觀眾的面前,「特種炸彈」、「加爾各答」、「39軍」與「人道主義災難」就成了全球新聞媒體與網路搜索的關鍵詞,受到無數人的關注。

不得不說,很不厚道,沒有給觀眾最關注的「特種炸彈」一個明確的定義。

「特種炸彈」到底是一種什麼炸彈?

每個關注當天新聞的人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國家利益對新聞輿論的影響。

針對公布的照片,之前依靠評論戰爭大發橫財的軍事評論員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讓外界頗感意外的是,美國的軍事評論員與支持中國的軍事評論員首次站到同一條陣線上,均含糊其詞的稱其為「特種炸彈」或者「特殊爆炸裝置」,沒有給出明確定義,甚至沒有提出任何具有暗示作用的觀點,反而是那些中立評論員,在評價爆炸現場的照片時提到,只有戰術核武器、或者是以人類最新科技成果催化金屬氫做主裝葯的爆炸裝置才能製造出如此巨大的彈坑,具有如此驚人的威力。

因為最有發言權的兩派評論員都保持沉默,所以中立派評論員的觀點受到了重視。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討論,在網路上發表觀點,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肯定不是戰術核武器,因為加爾各答市區沒有值得用戰術核武器對付的地下目標,所以那個巨大的彈坑不是戰術核武器在地下爆炸後留下的,如果戰術核武器在空中爆炸,不但整個加爾各答將變成廢墟,進攻的39軍也無法幸免於難,中國軍隊更不可能在核爆炸之後立即進入爆炸中心點。

不是戰術核武器,就肯定是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也就是常說的第五代戰術核武器。

雖然找出了真相,但是民眾對「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與「第五代戰術核武器」這兩個名字的用法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簡單的說,就是「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到底是不是「戰術核武器」,如果不是,就不應該冠以「第五代戰術核武器」的名稱。

物理學家與核武器專家因為國家利益問題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問題,民眾只能用腳來投票。

對絕大部分民眾來說,衡量標準很簡單,那就是炸彈的具體效果。

因為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不會產生放射性污染,而且爆炸當量比核武器低了2到3個數量級,所以無法使用衡量核武器的標準。絕大部分民眾也不了解核武器的標準,在他們眼裡,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有沒有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縱觀人類戰爭史與武器發展史,「殺人能力」一直是衡量武器性能的重要指標。

與常規武器相比,核武器最讓人談虎色變的就是其超強的殺人能力。在僅有的兩次實戰使用中,2枚原子彈總共殺死了近20萬人,單位殺人紀錄從未被打破過,比核武器差了十萬八千里的核反應堆還殺死了1億多日本人。按照最保守的估計,5個核大國擁有的核武器能夠將人類世界毀滅10次以上。雖然現在全球核武器的數量比巔峰時期的20世紀80年代末少了九成以上,但是核武器仍然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種能夠在數十分鐘內毀滅整個人類文明的武器。

毫無疑問,如果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的「殺人能力」超過了核武器,即便不被歸入核武器,也是比核武器更加恐怖的武器。

在這個問題上,做得也不夠厚道。

全球觀眾都想看到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哪怕只是一個編造出來的數字,卻在報道中打起了太極拳,再次以「傷亡巨大」這樣的字眼忽悠觀眾。

「傷亡巨大」,到底有多巨大?

給不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其他新聞媒體也給不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觀眾的目光轉向了加爾各答,新聞媒體不肯報道,只能靠「群眾的力量」。

按照一些打著「知情人士」名號的網民做出的分析與預測,加爾各答市區面積大約200平方千米,2035初的人口為1200萬,平均每平方千米6萬人,爆炸點周圍500米範圍內的建築物全部倒塌,500到1000米內的建築物嚴重損毀,因為戰鬥還沒有結束,所有無法展開搜救工作,粗略估計死亡人數在5萬左右,受傷人數肯定超過10萬。雖然這一計算方式的理論非常充足,數據也很準確,但是一些同樣打著「知情人士」名號的網民則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指出了前者在進行分析時忽略的幾個重要因素,比如戰爭爆發後半數以上的市民湧向郊區,留下來的市民中大部分按印度政府的動員令住進了軍營,中國軍隊從北面發起進攻、爆炸點周圍的居民早已撤離等,由此推算,死亡人數不會超過5千,受傷人數不會超過1萬。一些宣稱掌握了「內幕消息」的網民甚至聲稱,炸彈爆炸的時候,爆炸點周圍的居民已經接到中國軍隊的警告,只有極少數不願意離開的居民受害,傷亡人數肯定不會超過1千。

毫無疑問,這三種網民的觀點,代表了不同的利益方。

如果真的造成15萬平民傷亡,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不但是核武器,還是比核武器更加恐怖的武器。如果只造成了1萬5千平民傷亡,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最多算得上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夠不上核武器的門檻。如果僅造成1千平民傷亡,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算不上。

爭論在這個時候達到高潮。

隨著報道逐步深入,大部分觀眾不再關注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的性質問題,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製造災難的39軍。

不得不承認,39軍替陸軍航空兵背了黑鍋。

不管是,還是一直與唱反調的半島電視台,在報道39軍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半島戰爭中的漢城攻防戰。只不過,兩家電視台的出發點完全不同。重點介紹了39軍對漢城造成的重大破壞,用上了「五十年都無法彌補」的字眼。半島電視台則重點報道了39軍擊敗韓軍第三集團軍的輝煌戰績,用上了「天下第一軍」的字眼。由此可見,想藉此讓觀眾相信,39軍是一支破壞成性的「虎狼之師」,半島電視台卻想讓觀眾相信,39軍是用來戰勝強敵的「威武之師」。雖然半島電視台的觀點要含蓄得多,但是站在觀眾的立場上,半島電視台的報道也更加客觀。

兩家電視台針對39軍的報道,帶出了更值得深入討論的「人道主義」話題。

準確的說,發生在加爾各答的「人道主義災難」到底應該由誰負責。

代表美國政府的把矛頭對準了無所不用其極的39軍,認為應該由中國政府負全部責任。與針鋒相對的半島電視台則把矛頭對準了負隅頑抗的印軍,認為應該由印度政府承擔主要責任。

由此引出了很多話題,比如戰爭的正義性,又比如印軍是否應該放棄抵抗。

爭論達到高潮的時候,幾則不那麼惹人矚目的消息出現在了網路上。等到看熱鬧的觀眾反應過來的時候,大部分中立媒體調整了新聞內容,開始重點報道發生在西孟加拉邦其他地區的新聞。

獲准進入孟加拉族戰爭難民營的不僅有孟加拉國的記者,還有很多受到孟加拉國政府的邀請西方記者,特別是一直以來同情與支持印度境內的孟加拉族為了自治權而進行不懈鬥爭的歐洲記者。

雖然一些歐洲記者提出前往加爾各答進行戰地報道的要求遭到中國軍官的拒絕,但是在報道孟加拉族戰爭難民的安置情況時,大部分歐洲記者秉承了講事實、說真話的傳統,恪守職業道德,把真實的一面展示在了觀眾面前。

歐洲新聞媒體同時把目光轉向印度境內的八千萬孟加拉人,恐怕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與八千萬孟加拉人的生存問題比起來,加爾各答的那些事情根本算不了什麼。可以說,八千萬人的生存問題,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如果民眾不再關注加爾各答,認為印度對要求獲得自治權的孟加拉族進行的殘酷鎮壓才是值得關注的問題,那麼美國就無法利用發生在加爾各答的事情對付中國了。

直到這個時候,才拋出重磅炸彈,宣稱有2到3萬人被炸死。

問題是,這個時候宣布這樣的結果,給人一種畫蛇添足的感覺。

剛剛發布消息,半島電視台就提出了三點質疑:一是沒有派戰地記者前往加爾各答,如何知道炸死了這麼多人;二是爆炸地區在中國軍隊的控制之中,連中國政府都沒有公布任何數據,如何證明其數據的準確性;三是事情發生不到24小時,連政府都無法得出準確的統計數據,憑什麼認為其數據是正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