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五章 追趕者

印軍開始向安拉阿巴德聚集時,杜奇威發現他忽略了一支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提前數日結束作戰行動,在加登里奇替36軍與37軍看守後門的77軍。

佔領加登里奇之後,77軍開始就地休整,把攻打加爾各答的任務交給了39軍。雖然這個安排合情合理,77軍已經戰鬥數日,參加多次大規模作戰行動,官兵早已疲憊不堪,但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作為中國陸軍的主力野戰軍,即便77軍不是重裝甲軍,名聲也不如39軍、38軍與54軍響亮,甚至比不上在上甘嶺一戰成名、後來成為中國第一支空降部隊的15軍,但是作為中國陸軍的第一支數字化部隊、第一支戰略反應軍、以及第一支按照全地形氣象作戰能力打造的輕型野戰軍,77軍的戰鬥力足夠強悍、作風足夠彪悍,不比任何一支重裝甲軍差,持續作戰能力更是遠超重裝甲軍。入印作戰後,裴承毅讓77軍攻打吉申根傑,並且單獨守衛吉申根傑10多日,足以證明77軍的能力。如此強大的部隊,趕在其他部隊之前進行休整,肯定與官兵疲勞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裴承毅打算讓77軍在戰役後期執行更重要的任務。

什麼任務比攻打加爾各答還要重要?

不用多想,局勢明擺著。

54軍向瓦拉納西開進,大批作戰物資正在運往瓦拉納西的途中,裴承毅肯定掌握了印軍的部署情況,知道印軍將以安拉阿巴德為支承點建立北方防線,而且知道北方防線不可能在一夜間完成。儘快攻打安拉阿巴德,才能用最小的代價摧毀印度的戰略防線。問題是,僅僅攻佔安拉阿巴德不足以撕開北方防線,最多給印軍製造麻煩,迫使印軍把計畫設在安拉阿巴德的防線向西挪動一些,使安拉阿巴德成為突出部。從攻防轉換的角度看,中國軍隊佔領突出部的意義並不大,反而有可能使裴承毅不得不在安拉阿巴德部署更多的兵力。要想摧毀印軍的北方防線,除了攻佔安拉阿巴德,還得發起大縱深突擊,攻佔安拉阿巴德西面的某處戰略要地,使防線扭曲到無法防禦的地步,從而迫使印軍放棄北方防線。

正是出於這一考慮,杜奇威仍然相信裴承毅會動用空降163旅。

問題是,空降163旅能夠成為大縱深進攻的有效支撐力量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裴承毅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讓空降163旅充當戰略突擊部隊,控制戰略要地之後,立即派地面部隊馳援,與24軍馳援空降173旅、21軍馳援空降153旅一樣,最終由地面部隊奪取勝利;二是出動一支戰鬥力足夠強悍的地面部隊,在54軍攻打安拉阿巴德的時候發起大縱深突擊,與77軍圍困加爾各答、36軍與37軍繞過加爾各答南下掃蕩孟加拉灣沿岸地區一樣,地面突擊部隊擔負所有進攻任務。

兩種可能性都存在,而且兩種選擇對馳援或者突擊的地面部隊有同樣的要求。

縱觀戰場上的所有中國野戰軍,最有資格、最有能力擔負這一重任的就是77軍。快速突擊能力上,77軍超過了所有重裝甲軍,不比其他戰略反應軍差;持續作戰能力上,77軍超過了所有重裝甲軍與戰略反應軍;陣地攻堅能力上,77軍比其他戰略反應軍都要強,不比重裝甲軍差多少。

按照杜奇威的估計,如果裴承毅派出77軍,就沒有必要出動空降163旅了。

裴承毅會派出77軍嗎?

與前兩次不同,杜奇威沒有急著做出判斷。

以殲滅印軍東部集團軍群的東線決戰主要階段的戰鬥即將結束,如果情況不出現太大的變化,未來二十四小時之內,大部分參戰的中國軍隊都將開始休整。接下來,裴承毅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保持佔領區的穩定,二是儘快殲滅盤踞在加爾各答的殘餘印軍與西里古里以東地區的印軍東北集團軍群,三是準備下一輪進攻。攻打安拉阿巴德,就是在為下一輪進攻做準備。相對而言,前兩件事更加重要。

如何控制佔領區?一直是讓各大軍事強國頭痛的問題。伊朗戰爭中,美國沒能推翻伊朗政權,就是因為沒能穩住佔領區,不得不把主力軍隊留在後方,無法在前線投入更多的進攻部隊;甚至可以說,迫使美國撤軍的不是伊朗正規軍,而是佔領區內的游擊隊;根據美軍的統計數據,伊朗戰爭期間八成以上的傷亡來自對付游擊隊的小規模戰鬥,正面作戰的傷亡不到總量的兩成。日本戰爭中,中國沒有出兵日本本土,與中國不願意為佔領區付出過高的傷亡代價有很大的關係。印度戰爭與日本戰爭不同,中國的目的不是摧毀印度,而是征服印度,也就必須佔領印度,至少在短期內佔領印度。為了解決佔領區的問題,中國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說服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錫金等印度周邊國家參戰,用這些國家的軍隊控制佔領區。這一招很高明,也很有效。除了印度斯坦族聚居區之外,印度邊境地區大多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而且與接壤國家關係密切,比如與孟加拉國接壤的西孟加拉邦就是孟加拉族聚居區。在民眾普遍對中央政府與地方政權失望的情況下,用民族認同感取代國家意識,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佔領區內少數民族的反抗情緒。即便遭到反抗,承受傷亡的也不是中國軍隊。

儘快結束第一階段大規模作戰行動,才能儘快讓各主力部隊得到休整的機會。加爾各答牽制了1個軍與3個旅,如果算上因為交通不暢,不得不南下替36軍與37軍打通運輸線的21軍,就有2個軍與3個旅無法及時休整。殲滅印軍東北集團軍群的行動更重要,因為這個擁有數十萬兵力的軍隊不但威脅到孟加拉國,還對緬甸構成了威脅。雖然印軍東北集團軍群的戰鬥力很差、士氣極度渙散、基本沒有鬥志,但是幾十萬軍人不是個小問題。如果東北集團軍群像第三集團軍那樣突然崩潰,數十萬帶著武器的軍人流入當地的城鎮,肯定會給佔領工作製造很大的麻煩。只要裴承毅稍微有點政治頭腦,就會儘快解決這個問題。按照杜奇威的猜測,不用裴承毅想辦法,中國高層就會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最理想的結果是印度東北集團軍群集體投降,最糟糕的結果是印軍東北集團軍群化整為零成為游擊隊,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不得不動用更多的部隊打一場小規模殲滅戰。除了最好的結果之外,另外兩種結果都會給裴承毅製造天大的麻煩。

裴承毅會努力爭取第一種結果,但是不會沒有任何準備。

如此一來,77軍會不會前往西里古里?

杜奇威必須考慮這個結果,因為現在不是戰役開始的時候,裴承毅手裡沒有剩下多少預備隊,如果過早用上77軍,後面又遇到問題,將束手無策。

也就在杜奇威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史塔克發來了最新的消息。

豪拉的守軍已經繳械投降,39軍已經開始攻打加爾各答。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在攻打豪拉的戰鬥中,使用了一種威力特別巨大的炸彈。

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

雖然不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消息,但是杜奇威仍然非常震驚,因為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使用大威力炸彈。

緊急聯繫史塔克,獲得詳細消息後,杜奇威才鬆了口氣。

炸彈沒有投在城市內,而是用來對付聯通加爾各答與豪拉的河底隧道。

只不過,沒等杜奇威緩過氣來,史塔克又發來了一條「即時新聞」,中國軍隊再次使用大威力炸彈,而且投擲地點在加爾各答市區。

裴承毅到底想幹什麼!?

杜奇威完全不敢相信剛剛收到的消息。

作為另外一個掌握了核間能爆炸技術的國家,美國早已秘密進行了爆炸試驗,而且利用收集到的爆炸數據建立了數學模型,用計算機分析了大威力爆炸裝置在各種環境下的破壞效果,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的破壞力過大,只能在人口稀少的野外戰場上使用,如果用在人口密集的市區內,後果將不堪設想。根據杜奇威拿到的試驗報告,如果在加爾各答這樣的大城市內使用,一枚當量為5噸TNT的大威力炸彈對爆炸點附近500米範圍內的人員有致命效果,對爆炸點附近500到1000米範圍內的人員有致殘效果,按照每平方千米2萬人口計算,1枚大威力炸彈能夠炸死1.57萬人,炸傷4.71萬人,因為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所以大部分傷員得不到及時救助,最終的死亡人數很有可能超過2萬。

雖然美國反對將催化金屬氫爆炸裝置列入核武器名單,但是在杜奇威看來,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肯定配得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稱號。

按照國際戰爭公約,交戰雙方不能在戰爭中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裴承毅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加爾各答使用大威力炸彈?

僅僅為了減少39軍的戰鬥傷亡嗎?

杜奇威覺得這個理由過於牽強,雖然攻打加爾各答的難度超過了之前的任何一場城市攻堅戰,但是以39軍的戰鬥力,問題不是很大,傷亡也不會很大。考慮到中國人對戰爭傷亡的容忍能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