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三章 暗中角力

18日清晨,堅持了6天的印軍全線崩潰。

7點30分,豪拉的4個印軍師(其中2個為二線師,2個為預備師)豎起白旗,向39軍繳械投降。

這些印軍不是不戰而降,而是在抵抗無果之後選擇了投降。

從17日夜間到18日天亮前,守衛豪拉的印軍按照計畫對進入市區的39軍主力部隊發起反擊。因為傅衛民提前讓進攻部隊就地防禦,所以印軍發起反擊的時候,面對不是毫無準備的對手,而是39軍的鋼鐵防線。更重要的是,加爾各答的印軍沒按計畫提供支援,豪拉的印軍孤軍奮戰,拼光了最後一點鬥志與士氣。

天亮前,印軍主動停止進攻。

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都頂不住39軍的進攻,攻防轉換後,印軍不但無法突破39軍的防線,還在反擊中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在傷亡比例超過七成的情況下,豪拉的印軍不得不選擇投降。

他們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選擇投降並不是可恥的事情。

39軍開始收容戰俘的同時,蘭契方向上的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

雖然第三集團軍是印軍主力部隊,沒有受到城市的牽制,也沒有面對實力強大的重裝甲軍,但是與豪拉的印軍相比,第三集團軍的轉圜餘地更小。

在空降153旅的陣地上拼得太狠,導致第三集團軍的戰鬥力降到最低限度。

更可怕的是,幾個主力師拼盡全力都沒能幹掉一個空降旅,使第三集團軍的士氣嚴重受挫。撤退前的那個晚上,為了加強進攻,第三集團軍甚至出動了督戰隊,用槍口逼著士兵發起衝鋒。為了穩住軍心,還在前沿陣地上處決了幾十名臨陣脫逃的士兵。這一行動,從根本上打垮了印軍官兵的戰鬥意志。雖然第三集團軍的將領知道不逃就是死路一條,但是包括大部分基層軍官在內的絕大部分印軍官兵都認為,除了逃跑,還可以選擇投降。

撤往本杜途中,大約兩成士兵當了逃兵。雖然還有八成的士兵跟著軍官前往本杜,但是到達本杜的時候,第三集團軍的軍心已經徹底渙散。包括部分師長與團長在內的大部分軍官不贊同繼續向賈姆謝德布爾前進,主張留在本杜。因為意見不統一,第三集團軍在本杜多停了幾個小時。雖然對第三集團軍能否突圍沒有多大影響,因為第三集團軍到達本杜時,21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賈姆謝德布爾,在賈姆謝德布爾與本杜之間建立了防禦陣地,但是絕大部分軍官不贊同繼續撤退,表明上層軍官中也有人支持投降。即便沒有明說,留在本杜的目的就是「創造」投降的機會。

留在本杜就能投降嗎?

統一意見後,第三集團軍離開了本杜,繼續向賈姆謝德布爾前進。

因為主帥堅決反對投降,認為到達賈姆謝德布爾之後,第三集團軍就能南下前往奧里薩邦,在南面獲得補給與休整,恢複戰鬥力,而絕大部分軍官認為第三集團軍不可能到達賈姆謝德布爾,更不可能進入奧里薩邦,即便到了奧里薩邦,也會遭到36軍與37軍圍攻,所以在行軍途中,各部隊開小差的現象非常普遍,不是這裡有問題,就是那裡有問題,行軍速度非常慢。逃兵也越來越多,到達21軍的防禦陣地之前,甚至出現了整營官兵集體當逃兵的惡劣情況。

對於一支即將分崩離析的軍隊來說,哪怕前方只有一道紙糊的防線,也會一觸即潰。

戰鬥剛打響,沒等21軍的先頭部隊組織裝甲力量發起反擊,擔任進攻任務的印軍就在陣地前沿處決了督戰隊,向21軍繳械投降。

進攻部隊臨陣倒戈,後面的部隊好不到哪裡去。

消息傳開後,第三集團軍瞬間就崩潰了。

印軍突然崩潰,讓21軍措手不及。最重要的是,到達賈姆謝德布爾的只是21軍的先頭部隊,而且還是兩次分兵的先頭部隊。也就是說,擋在印軍第三集團軍前面的只有21軍的4個戰鬥營與1個後勤營,總兵力僅有2000。

面對四散逃跑的10多萬印軍,21軍的2000名官兵確實有點束手無策。

留下後勤營守衛防禦陣地後,4個戰鬥營全面出擊。

混亂之中,印軍主帥帶著警衛營,離開道路,從密林中向賈姆謝德布爾逃竄,結果撞上了一支進入密林抓俘虜的偵察連。交戰只持續了5分鐘,警衛營的營長就帶著五花大綁的印軍主帥向偵察連投降了。

抓俘虜的行動一直持續到當天傍晚,2000名官兵俘虜了大約4萬印軍。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相當於每名戰士俘虜了20名印軍。

隨著21軍的主力部隊到達,先頭部隊才從安頓戰俘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轉向殺往賈姆謝德布爾。

因為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所以賈姆謝德布爾的守軍在當天晚上向21軍投降。

好笑的是,大約5000名印軍好不容易在白天逃到賈姆謝德布爾,最終還是做了21軍的俘虜。

如果從整場戰爭的角度看,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不見得是好事。

第三集團軍開始突圍的時候,首先出發的就是主力部隊,最後甚至把二線步兵師留在了加爾各答,任其自生自滅。也就是說,在21軍的防線前崩潰的,全是印軍的主力師。根據戰後獲得的數據,當時第三集團軍的兵力在10萬到11萬之間。因為21軍只俘虜了大約4萬名印軍,所以有6到7萬名印軍成功「突圍」。

雖然這些印軍官兵早就沒了鬥志,但是只要他們還活著,而且還在印度,對共和國軍隊就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事實確實如此,根據戰後從印度獲得的資料,從賈姆謝德布爾「突圍」的6到7萬名印軍官兵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民間藏到戰爭結束之後,沒有在戰爭期間再次服役,其餘三分之二回到印軍控制區後都再次拿起武器上陣拚命,更重要的是,這些印軍官兵中,大約一半在戰爭結束前或者陣亡前獲得晉陞、或者成為基層軍官,其中幾人還獲得了印度政府授予的「戰鬥英雄」稱號。

對印度來說,這些軍人絕對是非常寶貴的軍事力量。

與招募的軍人相比,潰散的軍人雖然存在士氣與鬥志的問題,但是不存在戰鬥技能的問題。只要思想工作到位,讓這些軍人振奮精神,鼓氣勇氣,他們不但是擁有實戰經驗的戰士,還是了解對手的戰士。

收到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的消息時,裴承毅就沒有高興起來。

按照他的設想,第三集團軍的最終結局不是全面崩潰,而是全部向21軍投降,或者被21軍全殲。

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沒有打算放跑第三集團軍。

如果不是為了全殲第三集團軍,裴承毅不會讓空降153旅攻佔蘭契,並且在蘭契堅守數日之久。

部署戰役行動的時候,裴承毅就強調了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重要性。

雖然從短期來看,印軍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有很大的好處,比如21軍不用在殲滅第三集團軍的戰鬥中付出過高的代價,能夠兵不刃血的佔領賈姆謝德布爾,可以安排更多的部隊南下打通聯繫36軍與37軍的交通線,加快掃蕩孟加拉灣沿岸地區的作戰行動,但是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如果能夠全殲第三集團軍,即便21軍在賈姆謝德布爾打得更艱難,也是物有所值。

木已成舟,事實無法改變。

如果說第三集團軍全面崩潰讓裴承毅有點失望,那麼瓦拉納西方向上的印軍分散突圍就完全在裴承毅的預料之中了。

空突152旅的增援部隊到達瓦拉納西之後,印軍就失去了消滅空降173旅的鬥志。

17日夜間,印軍集中兵力阻擊即將到達瓦拉納西的24軍主力部隊。雖然戰鬥打得非常激烈,但是印軍未能擋住24軍的前進步伐。

這個時候,裴承毅就有點疑惑。

自從24軍向瓦拉納西方向挺進,印軍就加強了瓦拉納西東面的防禦陣地,擺出了與24軍一較高下的姿態。按照裴承毅的估計,24軍將在印軍的防禦陣地上付出很大的代價,不然也不會讓空突152旅冒險增援空降173旅。實際情況卻與裴承毅的預料完全相反,印軍的抵抗並沒對24軍造成多大麻煩。

因為戰鬥在夜間進行,所以裴承毅無法完全掌握前線情況。

18日凌晨,24軍到達空降173旅的防禦陣地。

裴承毅臨時調整戰術計畫,讓24軍立即發動反擊,不要等到天亮。

與之前的突擊一樣,24軍在反擊的時候仍然遭到了印軍的頑強抵抗,只是並沒因此降低反擊速度。

18日清晨,裴承毅收到24軍的戰鬥報告。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過來,印軍已經撤走了!

留在瓦拉納西的印軍只有2個二線步兵師,總兵力不到24000。為了迷惑對手,印軍在陣地上設置了大量假目標,比如安裝了電加熱器、從被動紅外夜視儀里看上去與真坦克沒有兩樣的充氣坦克模型,大量無人防守的防禦工事等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