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二十一章 長遠謀劃

清晨第一縷曙光中,「咆哮天使」DW-26B低空攻擊機來到空降153旅陣地上空,熾烈的彈雨頓時罩住了倉皇逃竄的印軍,剎那間,能夠融化鋼鐵的熾熱火焰吞噬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當火焰熄滅、硝煙消散,空降兵從坑道里鑽出來的時候,見到的是面目全非、滿目瘡痍的陣地。

轟炸還在繼續,只是彈幕正在遠去。

J-17A戰鬥機、DW-26B低空攻擊機一批接一批的到達,將成噸的彈藥投向已經被炸得支離破碎的蘭契市區。到最後,連H-9B轟炸機都趕來湊熱鬧,在蘭契上空投下了數百噸燃燒彈。艦隊的遠程炮火奏響了清晨火力打擊的高潮,呼嘯而來的重型炮彈撕破長空,對心有不甘的印軍進行了最沉痛的打擊。

看著籠罩著蘭契市區的硝煙,李東石終於鬆了口氣。

空降153旅的陣地上,2000多名堅守下來的官兵都鬆了口氣。

「旅長……」

聽到參謀喊叫,李東石收起了起伏不定的心緒。

「前線指揮部發來消息,轟炸將持續到今天傍晚,21軍的先頭部隊將在黃昏後到達。」

李東石點了點頭,這絕對是最好的消息。

「還有,陸航的運輸機群正在趕來,讓我們儘快安排好傷員接送工作。」

「先送走重傷員,然後送走傷勢較重的輕傷員。」李東石摸了摸空空如野的口袋,昨天半夜到現在,他一根煙都沒抽上。

參謀立即明白了旅長的意思,掏出了還剩下半包的煙盒。

「安排後勤營整理陣亡官兵的遺體,如果運輸機裝得下,把兄弟們的遺體送回去。」

參謀點了點頭,說道:「還有什麼事?」

李東石遲疑了一下,說道:「早飯準備好了沒?我可餓壞了。」

餓壞了的不僅僅是李東石,而是全旅官兵。

打了一個晚上,大部分官兵連水都沒有喝上一口,更別說吃東西了。威脅遠去,突然放鬆下來的時候,飢腸轆轆的感覺猛的涌了上來。那是一種欣慰與幸福的感覺,因為只有活著才有這樣的感覺。

空降153旅的官兵開始吃早飯的時候,印軍終於頂不住猛烈的轟炸,開始撤退。

只不過,印軍第三集團軍的撤退路線即將被堵死。

僅僅一個晚上,21軍的先頭部隊就前進了500千米,佔領了蘭契東面的安達爾,堵住了第三集團軍退回加爾各答的道路。離開安達爾的時候,21軍分兵兩路,1個機步營南下攻打班古拉,其他部隊向布魯利亞挺進。雖然班古拉是一座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城市,但是守衛該地的印軍只有一個步兵團,而且是二線部隊,用1個機步營攻打班古拉,基本上手到擒來。按照21軍先頭部隊的挺進速度,如果不出意外,將在12點之前到達布魯利亞。雖然21軍的首要任務是支援困守蘭契的空降153旅,但是在空降153旅得到火力支援、跟在後面的主力部隊肯定能在傍晚到達蘭契的情況下,21軍的先頭部隊將再次分兵兩路,主力南下攻打賈姆謝德布爾,堵死印軍第三集團軍的退路,只安排1個裝甲營前往蘭契,幫助空降153旅鞏固陣地。能不能及時打下賈姆謝德布爾,將決定能否迅速殲滅第三集團軍。換句話說,即便21軍的先頭部隊打不下賈姆謝德布爾,也要擋住第三集團軍,阻止第三集團軍返回賈姆謝德布爾。如果讓第三集團軍退回賈姆謝德布爾,不但要花更多的時間消滅第三集團軍,還得在這個次要方向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21軍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空降153旅死守蘭契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對全部主力集中在蘭契的印軍第三集團軍來說,如果無法在12個小時內退回賈姆謝德布爾,就將在沒有依託的情況下面對共和國陸軍的主力野戰軍。雖然第三集團軍可以退回本杜,但是作為一座僅有幾萬人的小城鎮,本杜無法支撐兵力達十多萬的第三集團軍,更不可能擋住21軍的鋒芒。

印軍第三集團軍不是21軍,別說在12個小時內退回賈姆謝德布爾,就算再給印軍12個小時,在受到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退守賈姆謝德布爾。印軍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了攻佔蘭契上,打不下蘭契,希望自然破滅。

由此可見,空降153旅死守蘭契,為殲滅印軍第三集團軍立下了守功。

戰後,一位被21軍俘虜的印軍少將提到,如果不是空降153旅死死釘在蘭契,擋住了第三集團軍的去路,就算21軍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衝到第三集團軍的前面,更不可能在東線戰場上殲滅第三集團軍。

事實也確實如此,只要第三集團軍突破了空降153旅的防禦陣地,就將逃出包圍圈。

當然,這位印軍少將並沒提到,空降153旅在蘭契又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

以一個空降旅的兵力擋住一個集團軍,在敵後堅持五天五夜,巔峰時用不到3000的兵力對抗18萬大軍,而且堅持了48小時,絕對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要知道,五老阻擊戰中,空降153旅面對的也不過是3倍以上的敵人。如果算上交戰雙方的傷亡情況,空降153旅足以笑傲天下。在五天五夜的戰鬥中,空降153旅以陣亡533人、傷殘1164人、傷1367人的代價,擊斃印軍86449人、擊傷印軍146523人、俘虜印軍1231人,即便除掉火力支援導致的印軍傷亡人數,空降153旅與印軍的傷亡交換比也高達1比46。雖然這一傷亡交換比算不上最高,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與敵人的傷亡交換比達到1比78、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與敵人的傷亡交換比達到1比117,但是這一傷亡交換比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規模戰爭中,由地面部隊在單場戰鬥中創造的最高紀錄。

1比46的傷亡交換比是個什麼概念呢?直觀的說,空降153旅每倒下1名戰士,就得有46名印軍為此付出鮮血與生命。如果將這個比例放大到整場戰爭,在在共和國出動50萬地面部隊的情況下,印度需要武裝2300萬軍人才能拼個旗鼓相當。即便印度擁有接近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武裝2300萬軍人。

蘭契阻擊戰之後,再也沒有哪支部隊能夠撼動空降153旅的地位。

用3000餘名戰士的生命與鮮血換來的榮譽,屬於空降153旅。

作為身在後方的裴承毅,既然分不到榮譽,也就不再關心蘭契那邊的情況。

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足夠猛烈,就算印軍不怕死,也無法對空降153旅構成威脅。21軍的推進速度足夠迅速,肯定能在天黑前,也就是大規模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結束前到達蘭契。

對空降153旅來說,有沒有增援部隊最重要,增援部隊的多寡反而不那麼重要。

與蘭契的戰鬥相似,天亮後,固守瓦拉納西的空降173旅也得到了火力支援,打退了印軍的進攻。因為把空中支援轉向了蘭契,所以裴承毅不得不讓38軍把2個炮兵旅派往比爾根傑(距離瓦拉納西大約260千米),集中力量支援空降173旅。對於部署在尼泊爾境內的38軍的2個炮兵旅來說,不用擔心炮彈不夠用,只需要及時更換打廢的炮管。在很大的程度上,炮火支援的效果比空中支援更加理想。

當然,能夠拯救空降173旅的還是24軍。

突破宋河防線後,24軍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17日凌晨1點30分,主力突擊部隊到達宋河西岸後,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向瓦拉納西突擊。因為印軍把主要防禦部隊放在了河岸防線上,防線後方的兵力密度非常低,又未能料到24軍能在16日夜間成功強渡,所以在24軍發起突擊的時候,印軍根本來不及調整防線,也就無法阻擋24軍。

天亮時,24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進入北方邦境內,距離瓦拉納西不到90千米。

因為包圍瓦拉納西的印軍多達20個師,總兵力近20萬(全部是二線師與預備師,沒有主力部隊),包圍圈裡外三層,防禦陣地相當堅固,所以24軍的先頭部隊沒有冒進,而是在清晨停了下來,等待主力到達,重新組織突擊力量。

雖然24軍還沒有到達瓦拉納西,沒有與空降173旅會師,但是在24軍的前面,除了印軍的防禦陣地之外,已經沒有能夠擋住其前進步伐的天然障礙了。24軍到達,迫使印軍調整防禦部署,將主力放到東面,迎戰強大的裝甲部隊。如此一來,攻打瓦拉納西的力量自然減弱了許多。

印軍盯緊24軍,卻忽略了另外一支部隊。

17日10點30分,空突152旅的第1521營與第1522營搭乘DZ-25C垂直起降運輸機到達瓦拉納西,除了為空降173旅補充了2個營的800多名官兵外,DZ-25C機群還在返航的時候帶走了空降173旅的400多名重傷員。

雖然空突部隊不是空降173旅最想得到的裝甲部隊,而且2個空突營也沒有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