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九十六章 爭分奪秒

雖然美印把戰局看得非常悲觀,但是裴承毅面臨的問題並不少。

制訂戰術計畫的工作由袁晨皓負責,裴承毅不用過分操心。在38軍與39軍部署到位之前,裴承毅必須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重新分配空中力量。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真正參加戰術行動的空中力量並不多。

制訂戰爭計畫的時候,裴承毅就考慮到印度會在戰爭爆發後進行戰爭動員,將集中在北部地區的工業設施向南轉移。根據這一判斷,裴承毅給空軍訂下了作戰計畫,要求空軍在戰爭初期重點執行戰略轟炸任務,儘可能的摧毀印度的工業設施,特別是軍事工業與重工業設施。從整場戰爭的角度來看,裴承毅的部署沒有問題。雖然印度沒有多少值得稱道與驕傲的尖端工業,但是印度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重工業體系,而且印度南部地區擁有除了石油之外所有與重工業有關的礦產資源。由此可見,如果讓印度順利完成工業大轉移,印度軍隊的持續戰爭能力就將得到增強,共和國軍隊的後期作戰行動將更加困難。利用印度工業布局不合理,必須在戰爭期間進行工業轉移的機會,在戰爭初期集中力量轟炸印度的工業設施,能夠最大限度的加快戰爭進程,縮短戰爭時間。

從7月31日開戰,到8月9日凌晨,10天之內,空軍的戰略轟炸卓有成效。

根據空軍提交給總參謀部的戰報,在這10天之內:出動各類作戰飛機76482架次,戰術航空兵出動38644架次、戰略航空兵出動4232架次、支援航空兵出動33606架次,扣除執行戰術轟炸任務與支援任務(包括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的任務)之外,總共執行了41232架次戰略轟炸任務;在戰略轟炸任務中,戰術航空兵投彈117469噸、戰略航空兵投彈84323噸,摧毀各類戰略目標624144個,除掉227642個固定目標之外,炸毀列車機車3182台、列車車皮87342節、各類運輸車輛231832台、內河貨輪與渡輪3124艘、其他目標72822個。

由此可見,前期戰略轟炸有很大的針對性。

在摧毀的各類目標中,地面運輸設備占絕大多數。根據軍情局提供的相關數據,10天之內,僅炸毀的鐵路運輸設備就佔到了印度全國保有量的60%,印度的鐵路運輸能力降低80%以上、公路運輸能力降低40%以上、內河航道運輸能力降低95%。受轟炸影響,計畫在8月10日之前完成搬遷工作的3222家印度工廠中,只有128家在9日凌晨之前完成搬遷工作,462家部分完成搬遷工作,其餘2000多家工廠最快只能在8月底完成搬遷工作。因為大部分工業設施在搬遷過程中被炸毀,所以完成搬遷的工廠只有大約40%能夠在年內恢複生產,未完成搬遷的工廠則很難在年內恢複生產。按照最樂觀的估計,2036年初,印度的工業生產能力只能達到戰爭爆發前的40%。即便集中所有工業力量,印度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也只能達到戰前的60%,其中重型軍事裝備生產能力最多只能恢複30%,只有輕型武器裝備的生產能力能夠得到保證。

因為印度工廠還在向南搬遷,所以針對印度交通基礎設施的轟炸行動還得繼續進行。

按照裴承毅制訂的戰爭計畫,在印度部分重要工廠完成搬遷之後,除了讓海軍艦載航空兵參與針對印度南部地區的戰略轟炸行動之外,空軍將大幅度削減戰略轟炸投入,只動用戰略航空兵與部分打擊距離較遠的戰術航空兵轟炸印度南部地區,大部分戰術航空兵轉為執行戰術轟炸任務。

也就是說,要到8月底,空軍才能抽調足夠的戰術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戰。

如果按照最初制訂的戰爭計畫發起進攻,空軍支援乏力的影響並不大。因為共和國陸軍在實現輕型化的時候,著重加強陸軍的獨立作戰能力,不但組建了不受空軍制約、打擊能力絲毫不亞於戰術航空兵的陸軍航空兵,還全面加強了炮兵的打擊能力,為全軍採購了數百套電磁炮系統。

實際上,在前10天的戰鬥中,陸軍確實沒有過分依賴空軍。

現在的問題是,調整後的戰役計畫,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援力量。按照袁晨皓的初步估算,即便投入陸軍的所有支援力量,加上正在孟加拉灣活動的海軍艦隊,地面部隊的火力支援缺口仍然在30%以上。

裴承毅要做的,就是彌補這30%的火力支援缺口。

聯繫章忠憲之前,裴承毅首先聯繫了林嘯雷。

雖然林嘯雷是個刺頭,但是在裴承毅看來,林嘯雷性格直率,深明大義,更好說話。

當然,裴承毅找林嘯雷的目的,不是給林嘯雷插手前線戰鬥的機會,而是給林嘯雷製造麻煩。

按照裴承毅的意思,除了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參加即將開始的東線決戰之外,海軍還得把兩棲突擊艦隊留在孟加拉灣,並且將兩棲突擊艦隊的指揮權交給前線指揮部,參加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

這個要求並不低,因為兩棲突擊艦隊是林嘯雷最後的家底了。

接通電話前,裴承毅知道這件事情不簡單。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聽聞兩棲突擊艦隊獲得了參戰機會,林嘯雷不但沒有抱怨什麼,反而滿口答應了下來,甚至暗示裴承毅,如果有需要,前線指揮部可以調動跟隨兩棲突擊艦隊行動的陸戰隊。

裴承毅並不知道,項鋌輝早就跟林嘯雷打了招呼,不然林嘯雷也不會這麼配合。

當然,裴承毅要的不是兩棲突擊艦隊上的陸戰隊,而是兩棲突擊艦隊強大的低空打擊能力與戰術運輸能力。

兩棲突擊艦隊中:兩棲攻擊艦搭載12架DW-26BB型垂直起降攻擊機、24架DZ-25CB型垂直起降運輸機、以及12架QZ-25D型傾斜旋轉翼運輸機,其空中打擊能力相當於半個陸航攻擊機大隊,空運能力則相當於1個半陸航運輸機大隊;2艘綜合登陸艦各搭載4架DW-26BB型垂直起降攻擊機與8架DZ-25CB型垂直起降運輸機,2艘戰略投送艦各搭載4架DZ-25CB型垂直起降運輸機與4架QZ-25D型傾斜旋轉翼運輸機,3艘大型登陸艦各搭載4架QZ-25D型傾斜旋轉翼運輸機,7艘戰艦的空運能力相當於2個陸航運輸機大隊,打擊能力則相當於1個陸航攻擊機中隊。

與陸航相比,兩棲突擊艦隊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孟加拉灣活動。

換個角度看,從兩棲突擊艦隊出發的攻擊機群能夠更快到達沿海地區,為在該地區作戰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並且向該地區投送作戰部隊。

對於捉摸不定的戰局來說,隨時可以調動的投送能力顯得非常關鍵。

搞定了林嘯雷,裴承毅才聯繫了章忠憲。

兩棲突擊艦隊只能彌補5%的火力支援缺口,另外25%的火力支援缺口只能靠空軍。

與章忠憲通話的時候,裴承毅顯得委婉得多,沒有以下達命令的方式,讓章忠憲重新安排戰術空軍的作戰任務,而是以商討的方式,與章忠憲一同解決問題。

從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在章忠憲這類城府很深的將軍面前,裴承毅有所保留。

毫無疑問,章忠憲比林嘯雷難纏得多。

雖然滿口保證空軍將全面聽從前線指揮部調遣,全力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但是在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章忠憲卻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裴承毅早就料到這一點,談到調整戰術航空兵作戰任務的時候,主動提出了解決方案。

辦法並不難,即通過重新分配東西線航空兵兵力,減少西線投入的方式,解決東線戰場上支援力量緊缺的問題。

既然裴承毅提出了解決方案,章忠憲也沒多說什麼。

戰爭爆發前,共和國空軍就在西線方向上部署了600架戰術戰鬥機,其中300架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內,300架部署在共和國西北地區。前10天的戰鬥中,這600架戰術戰鬥機除了轟炸印度西北地區與印度西部地區(古吉拉特邦)的戰略目標之外,還肩負起了支援西線部隊作戰的任務。在卡拉奇方向上的防禦作戰行動中,空軍的戰術航空兵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隨後又在斯利那加與伯尼哈爾山口方向上的作戰行動中有出色表現。隨著裴承毅把重點轉向東線戰場,也就沒有必要在西線部署太多的空中力量。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廣闊一點,就能發現,裴承毅此舉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在此之前,裴承毅就擔心巴軍會趁共和國陸軍在東線戰場上發起戰略進攻,集中兵力攻打新德里。為此,裴承毅給巴軍製造了不少麻煩,甚至在好幾個方向上的戰鬥中,沒有為巴軍提供支援。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只要印軍把主力派往東線戰場,巴軍就會展開行動。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印軍很有可能在東線戰場吃緊的情況下,從西線戰場抽調數個主力師,從而導致西線戰場防線全面崩潰。只要巴軍指揮官稍微有點頭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