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七十四章 開盤

高度發達的現代資訊,很大程度的除去了戰爭的神秘面紗。

隨著印度正式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宣戰,印軍開始在西線與東線集結,全球新聞媒體立即把注意力轉向了南亞次大陸。

不得不承認,現代商業遙感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高度。

隨著第一張由歐洲資源遙感衛星拍攝的戰區照片出現在網路上,那些與戰爭無關,又密切關注這場戰爭的人開始分析戰場局勢。各大新聞媒體為了抓住觀眾,提高收視率,也不遺餘力的開始介紹戰爭情況。

在各大新聞媒體中,最具代表性的肯定是與半島電視台。

經過20年的發展,鞏固了在西方新聞媒體中的地位,半島電視台也成為了唯一能夠與抗衡的國際性電視台。

按照的分析,印度採取了西攻東守的戰略。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不但邀請了數位軍事專家與美軍退役將領進行現場評說,還列舉了很多證據。按照一名美國陸軍退役少將的分析,受總體戰局與實力對比的影響,印軍很難在東部戰場上擊敗強大的中國軍隊,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西部戰場上,力爭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巴基斯坦,鞏固以新德里為核心的西北地區,然後利用其廣袤的戰略縱深,在東部戰場上與中國軍隊抗衡。雖然這番分析有一些道理,比如印軍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新德里也非常重要,但是美軍將領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國軍隊的戰略機動能力。印軍的主要對手不是巴軍,而是中國軍隊,無法戰勝中國軍隊,就算消滅了巴基斯坦,印度也贏不了戰爭。印軍採取「西攻東守」的戰略,無疑是避重就輕,從而使其東部國門洞開,給了中國軍隊長驅而入的機會。隨著中國軍隊在東部戰場上站穩腳跟,必然轉移進攻方向,重點攻打新德里。以兩軍的實力對比,如果印軍不能在東部戰場上拖住中國軍隊,不可能在中國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前打垮巴基斯坦。要想在東部戰場上拖住中國軍隊,最理想的做法不是防禦,而是積極主動的進攻。以雙方的實力對比,印軍被動防禦只有死路一條!

半島電視台的判斷與截然相反,認為印軍在西部大舉集結部隊,不是為了打垮巴基斯坦,而是給中國製造壓力,迫使中國分兵救助巴基斯坦,從而在東部戰場上獲得發動反擊的機會,拖住中國軍隊的進攻步伐,為完成全國戰爭總動員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同時,半島電視台也認為,中國不會放棄巴基斯坦,肯定會向巴基斯坦派遣數個軍的地面部隊,替巴基斯坦守住本土防線,至少得阻止印軍攻佔拉合爾,以及向巴基斯坦腹地突擊。穩住西部戰場之後,中國軍隊將在東部戰場上發動全面進攻,不給印軍任何喘息的機會。如此一來,印軍要想扭轉敗局,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動進攻,間隔不能超過24小時,而且發動進攻的時間越早越好。

在兩家媒體打嘴仗的時候,一些「中立人士」也通過網路發表了評論。

根據公開與半公開的消息,絕大部分有一定軍事素養的評論家都認為,印度會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動反擊,重點不在西線,而在東線。印度能否扭轉敗局,能否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關鍵不是印軍的戰鬥力,也不是巴軍的防禦能力,而是中國軍隊採取的行動。按照部分評論人員的分析,中國軍隊最有可能採取「西守東攻」的戰略,利用已經到達巴基斯坦的3個軍幫助巴軍守住西部防線,然後出動主力部隊,在東線發起全面進攻。部分評論家甚至認為,中國軍隊不會在戰鬥開始的時候重點攻佔印度東部地區,而會擴大進攻範圍,從吉申根傑出發,攻打恆河下游地區的印度城鎮,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把戰線推進到孟加拉灣,奪取某座港口。

不管怎麼說,在戰局基本上透明的情況下,雙方的行動都可以推測。

正是如此,幾家超級博彩機構開出了盤口。與第四次印巴戰爭不同的是,沒有多少人看好印度,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巴聯軍會大獲全勝。因為開盤後,中巴聯軍的賠率猛躥到20賠1以上,所以各家博彩機構都在2日夜間停止下注。

事實也確實如此,印度已經拼出全力,調動了上百萬地面部隊;而中國只動用了6個軍,還有近10個軍沒有上戰場;巴基斯坦也只出動了不到一半的地面部隊,手裡有足夠的預備隊。

大規模地面戰鬥打響,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誰的預備隊多,誰獲勝的希望大。

不管外界的情況如何,身處戰場上的軍人並沒受到影響。

雖然裴承毅沒有禁止各參戰部隊獲取外界信息,也就沒有封鎖信息來源,但是66軍軍長蹇柄彪少將根本沒有時間看新聞報道,甚至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2日夜間,66軍到達斯利那加北面的臨時營地。

按照最初的計畫,66軍不會立即參戰,只有在印軍發動反擊,巴軍無法抵擋時,才會投入戰鬥。實際情況是,66軍也無法立即參戰,主要是克什米爾地區的交通條件太差,除了作戰部隊到達之外,包括軍屬炮兵旅、後勤旅在內的支援力量都沒趕到。結果,部隊剛剛落腳,蹇柄彪就收到了前線指揮部的命令,要求立即進入戰鬥狀態,務必在伊斯蘭堡時間3日8點30分之前頂替巴軍圍攻斯利那加。雖然命中沒有明確提到66軍必須立即攻打斯利那加,但是按照蹇柄彪的理解,在圍困斯利那加之後,66軍很快就會投入戰鬥。

現在的問題是,蹇柄彪必須把其他部隊調上來。

整個晚上,蹇柄彪都在處理這件事情。

為了讓炮兵旅、後勤旅、航空旅在3日凌晨到達斯利那加,蹇柄彪不但把全軍的工程部隊都派了出去,還搭乘QZ-25C在前線與後方飛了幾個來回。

現實困難總比預料的嚴峻。

擺在蹇柄彪面前的主要問題就是,克什米爾地區絕大部分公路與橋樑的通行能力都在40噸以下。雖然大部分主戰裝備的戰鬥重量都在40噸以下,但是很多支援設備的重量都在40噸以上。以配屬給各裝甲營的電力供應裝置來說,其主要部分,也就是聚變反應堆發電艙的總質量就超過了60噸。公路的問題還好解決,降低行使速度,派遣工程部隊(包括巴基斯坦的工程部隊)修繕公路就能解決問題。關鍵是橋樑,雖然克什米爾西部地區沒有多少河流,但是地形非常複雜,到處都是山谷。架設浮橋的方式肯定用不上,只能讓工程兵加固橋樑,有的地方甚至要臨時搭建工程橋樑。

掌握了實際情況之後,蹇柄彪沒再白費力氣。

回到軍指揮部,蹇柄彪聯繫上前線指揮部,要求儘快為66軍提供36套新型電力供應設備,解決前線部隊的電力供應問題。

軍長親自求助,表明問題非常嚴峻。

袁晨皓不敢有絲毫耽擱,當天晚上就派遣Y-14C機群,把36套原本只提供給空降兵與戰略反應軍的新型電力供應設備送往斯利那加。

所謂的「新型電力供應設備」,實際上就是通過降低輸出功率與介面數量,降低了總體質量,使其能夠用戰術運輸機進行空運,或者伴隨快速突擊部隊進攻。與重裝甲軍的電力供應設備相比,新型電力供應設備的支援能力降低了七成以上,一套設備最多支持一個裝甲營或者一個炮兵營。

萬幸的是,因為空降兵的戰損率高於一般部隊,所以陸軍儲備了數十套。

得到了最重要的電力供應設備之後,蹇柄彪立即讓炮兵旅與後勤率丟下帶不走的電力供應設備,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前線。在前期到達的作戰部隊修建好臨時起降場之後,66軍的航空旅開始為前線作戰部隊運送作戰物資。

不得不承認,軍屬航空旅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按照正常配製,如同66軍這樣的重裝甲軍沒有獨立航空旅,在有作戰需求時,由陸航派遣航空兵。考慮到戰場的實際情況,在部署作戰部隊的時候,裴承毅把原本屬於61軍與62軍的航空部隊集中起來,組建了66軍的獨立航空旅。事實證明,空運力量對山地作戰部隊的意義非常重大。

3日天亮前,66軍開始與圍困斯利那加的巴軍換防。

因為彈藥物資主要靠空運補充,而即將南下的巴軍也不想帶走剩餘彈藥,所以蹇柄彪在天亮前找到了巴軍前線指揮官,要求巴軍最後撤走炮兵,並且在撤退之前用光剩下的所有炮彈。

大規模炮擊從3日6點30分開始。

雖然堅守斯利那加的印軍發現了外面的異常情況,但是在炮火壓制下,印軍放棄了趁中巴軍隊換防的機會發動反擊的想法。

炮擊結束的時候,66軍已經進入巴軍陣地。

直到這個時候,蹇柄彪才收到由袁晨皓髮來的戰鬥命令,66軍繼續圍困斯利那加,除非印軍發動大規模反擊,不然66軍只能在接到命令之後發起進攻。

對蹇柄彪來說,這無疑是一條好消息。

在僅能依靠航空旅的情況下,66軍每天最多能夠獲得5000噸作戰物資。對防禦作戰來說,5000噸作戰物資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