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六十六章 戰爭決議

被袁晨皓從沙發上拉起來的時候,裴承毅看了眼手錶,伊斯蘭堡時間才6點30分。

「剛剛收到消息,元首即將在全體代表大會上發言。」袁晨皓關上了辦公室的房門,打開了電視機,「信號是通過保密線路發過來的。如果不出意料,獲得全體代表大會的授權之後,元首將立即向印度宣戰。」

「保密線路?」裴承毅拿起了放在桌上的香煙。

「這次是非公開會議,沒有邀請記者參加。」袁晨皓坐到了旁邊的沙發上,也順手拿起了一根香煙。「我也覺得很奇怪,戰爭已經爆發了,宣戰只是遲早的事情,有必要搞得這麼神秘嗎?」

看了眼副手,裴承毅笑著搖了搖頭。

雖然開始腦袋還有點反昏,但是裴承毅很快就調整好了狀態。向印度宣戰,肯定不是小事。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印度不肯從錫金撤軍,共和國在得到聯合國授權之後,通過軍事行動幫助錫金恢複主權國家身份。如此一來,這不是共和國與印度之間的戰爭,也就沒有必要宣戰。共和國在達到政治目的,也就是趕走了駐紮在錫金的印度軍隊之後,就應該結束軍事行動。問題就在這裡,即共和國的政治目的。如果共和國在這個時候向印度宣戰,那麼發起戰爭的政治目的就不是幫助錫金建國,而是全面打擊印度,從而使這場戰爭演變為共和國與印度的全面戰爭。

戰爭進行了30多個小時,共和國獲得了向印度宣戰的理由。

雖然這個理由不太充足,但是以王元慶的性格,肯定會藉此機會大做文章。

按照裴承毅的猜測,元首肯定會向全體代表大會施加壓力,要求全體代表大會給予元首戰爭權。只是裴承毅沒有想到,元首竟然親自去全體代表大會演講。按照他的估計,以元首的威望,只要委員長出面,就能讓戰爭法案在全體代表大會上獲得通過。讓委員長出面的好處非常多,比如可以提高委員長在國家政治活動中的地位,強化全體代表大會在國家政治體制中的影響力,體現民主政治等等。如果沒有絕對的必要,元首不應該在這個時候親自出面。

抽完煙,裴承毅的目光轉到了電視屏幕上。

按照全體代表大會的議程安排,在委員長宣布了主要議程之後,各代表團都可以派遣代表上台發言,每位代表的發言時間不超過15分鐘。因為主要議程將提前12小時下達給各代表團,所以代表上台發言的時候,都準備好了發言稿。在全體代表大會中,王元慶的主要身份不再是國家元首,而是中央代表團的成員,其政治權力與其他代表沒有兩樣。以往,中央代表團的主要代表都是顧衛民委員長,只是今天不同,在最後一名代表上台發言之後,王元慶走上了講台,而且手上沒有講稿。

「現在請中央代表團代表王元慶同志發言。」

電視喇叭里傳來播報員的聲音時,袁晨皓把加熱了的飯盒放在了裴承毅面前。裴承毅沒有拿起飯盒,而是點上了第二根香煙。

「尊敬的各位代表,早上好。」王元慶的話很平靜,沒有低頭看講台,表明他根本沒有準備講稿。「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準確的說,昨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三十多個小時前,也就是北京時間昨天凌晨,我國依照聯合國授權,正式出兵錫金,並且在海上交戰中殲滅印度海軍兩大艦隊。」

聽到這,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

袁晨皓也聽出了端倪。王元慶開門見山的直奔主題,後面的話肯定更具震撼性。

「或許有人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對一個沒有直接矛盾的國家發動戰爭。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兩個方面加以考慮,一是共和國在國際社會中理應承擔的職責與義務,二是我們面臨的艱巨挑戰。

「作為國家權力的最高履行者,在坐的各位代表的年紀與我相仿。相信,各位不會忘記三十年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肆談論的『中國威脅論』。當時,我們威脅了誰?事實證明,我們不但沒有威脅誰,反而是西方國家的威脅對象。為了達到打擊我國的目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但不尊重我國的正當訴求,反而變本加厲的圍剿我國,建立起從日本到阿富汗的戰略包圍圈,使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與周邊局勢急劇惡化。

「近二十年的發展證明,我們不應該害怕『威脅論』,因為事實證明,只有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構成威脅,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就會成為威脅的對象。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共和國的綜合國力與日俱增,誰也不能否認,今日的共和國,已經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體現國家實力的不僅僅是綜合國力,還有國際社會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果我們不能承擔起責任與義務,憑什麼維護國家的海外利益,憑什麼樹立國家的國際威望?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我們不會走上美國的擴張道路,但是我們也不能容忍其他國家肆意踐踏國際準則。

「也許有人會說,隨著多邊格局逐步形成,隨著大國競爭日益激烈,聯合國的地位與威信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我要說的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國有責任與義務維護聯合國的地位與威信,更有責任與義務幫助弱小國家,為創建和平穩定的國際秩序盡到最大的努力。

「只有當我們肩負起不容推卸的國際責任與義務,我們才能名正言順的維護共和國的國際利益,才能成為一個既有強大實力,又能得到其他國家尊重與敬仰的國家,才能從根本上使中華民族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成為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而之驕傲,成為能夠讓每一個友好國家為之信賴的強大民族。只有當我們的國際威望得到肯定與認同,我們才能讓每一個中華兒女挺胸面全世界,讓我們的每一個同胞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面前驕傲的說:我是中國人!只有當每一個炎黃子孫驕傲的面對世界,深信與深愛自己的祖國時,中華民族復興才指日可待!」

趁王元慶發言間歇的機會,裴承毅滅掉了香煙,讓袁晨皓泡好了兩杯茶。

可以說,王元慶最後兩句話說到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共和國在民族復興道路上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自信。

「自信」沒有固定的衡量標準,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共和國開始建立國家強大、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自信。不管是對外征戰、還是內部改革與經濟發展,都是建立自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對有著五千年歷史,經歷了漢唐盛世,曾經問鼎世界霸主的中華民族來說,對民族復興、國家崛起的自信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軍人,裴承毅更清楚自信的重要性。

只是直到這個時候,裴承毅才真正明白,自信不是對軍事勝利的盲目自大、不是對經濟建設的盲目自傲,而是勇於承擔責任與義務的精神。只有當每一個民眾胸懷天下,敢於承擔責任,才能談得上自信。換句話說,自信是民眾對達到國家目的的積極態度,是為維護國家形象與國家威信的積極行動。

當中華民族在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科學發展等方面具備了復興的物質基礎之後,欠缺的就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而「精神動力」就是民族成員發自內心的自信,對國家與民族走向強大的自信。

短暫的停頓之後,王元慶接著說道:「在充分認識到我國所應承擔的國際責任與義務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我國所面臨的艱巨挑戰。任何一個國家在崛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挑戰,如果我們不能戰勝這些挑戰,中華民族復興將遙遙無期。在眾多的挑戰中,我只想提一個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在坐的各位代表中,年紀在五十歲左右的居多,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代表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一代人。如果我沒猜錯,在坐的代表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甚至連堂表親都不多。同樣的,如果我沒猜錯,各位代表的配偶也是獨生子女,而且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子女。這說明什麼?說得好聽點,是我國的人口壓力正在降低;說得難聽點,是我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從十三年前開始,我國每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得出的結論讓人觸目驚心。時至今日,我國的人口總量已經減少到十億左右、其中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接近三億,在未來三十五年之內,我國的人口總量將繼續減少,最終僅剩下不到七億人、其中年紀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將超過三億。這意味著什麼?說得好聽點,我國將在三十五年之內解決人口過多的問題;說得難聽點,中華民族已經到了五千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五千年來,除了大規模戰亂,中華民族的人口一直在增長,從未像現在這樣,以每年上千萬的速度減少!

「為了緩解人口減少帶來的問題,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鼓勵育齡夫婦養育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孩子,放寬移民審批制度、接受更多的海外移民,改變產業結構、提高生產力水平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內在改革措施,我們還欠缺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如何消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