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六十一章 未來陸軍

裴承毅在後方排兵布陣的時候,進攻西里古里的戰鬥開始了。

因為印軍沒有向空降場發起進攻,所以在20點左右,也就是空突151旅的第一個戰鬥營到達後不久,李東石把守衛登陸場的任務交給了增援部隊,率領空降153旅的4個地面戰鬥營向西里古里方向推進。此時,運載空降153旅另外2個地面戰鬥營、以及快反771旅第一批作戰部隊的運輸機還沒有進入印度領空。

雖然空降部隊與空突部隊有很大的差別,在短距離突擊作戰中,空突部隊的戰鬥力比空降部隊高得多,但是只要在地面上作戰,空突部隊與空降部隊就差不多。因為空突151旅與第155旅的空運力量都在後方,所以到達戰場上的所有作戰部隊都只能從地面上向西里古里推進。

離開空降場之後,李東石先讓空降1533營派出偵察兵。

西里古里是印度東部地區的咽喉,屬於最重要的戰略據點。第四次印巴戰爭後,印軍就開始加強西里古里的防禦建設。藏南衝突後,印軍再次提高了西里古里的防禦力量。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在過去3年間,印軍為了加固西里古里的防禦力量,消耗了數百萬方鋼筋混凝土。對世界頭號水泥與鋼鐵生產國來說,用掉幾百萬噸水泥與幾百萬噸鋼材,根本算不了什麼。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決定讓77軍攻打西里古里。

李東石不是笨蛋,空降153旅再厲害,也不是擅長啃硬骨頭的裝甲部隊。

空降153旅的主戰裝備仍然是在日本戰爭時嶄露頭角的KZ-24系列空降戰車,只是由當初的A型變成了C型。與初期型號相比,C型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火力上,30毫米電磁炮除了能夠發射穿甲彈與榴彈之外,還能發射專門用來對付堅固掩體的特種炮彈(攻打琉球島的戰鬥中,KZ-24型空降戰車就暴露出無法對付堅固工事的問題,很多時候不得不讓步兵下車使用反坦克導彈摧毀敵人陣地上的防禦工事)。防禦上,專門為空降戰車研製的裝甲組件的防禦強度比初期型號提高了50%,在配備「全方位防禦組件」的情況下,戰車的戰鬥重量達到27噸,幾乎與DZ-31型主戰坦克相當,防護能力也接近主戰坦克的水準。機動性方面,在「裸車」的情況下,自重只有18噸,配備由低到高的3種防禦組件時,自重分別為22噸、24噸與27噸,為此採用了2台輸出功率為550千瓦的電動機,即便在27噸自重的情況下,戰術機動性能也有足夠的保證。總體來說,KZ-24C型空降戰車的性能比A型提高了一大截,在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當作主戰坦克使用。

問題是,空降戰車再厲害,也是空降戰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戰坦克。

更重要的是,KZ-24C基礎技術是20年代初的水準,即便改進再多,其根本問題也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比如在至關重要的火力上,受車體空間(空降戰車必須具備搭載空降兵作戰的能力,載員艙佔了很大比例)、基本結構(戰車的承力結構受各艙室布局的限制,在載員艙佔據車體一半以上空間的情況下,炮塔艙這能靠前設置)、作戰用途(空降戰車的首要任務是支援空降兵作戰,而不是反裝甲作戰)、彈藥配製(使用30毫米炮彈,能夠攜帶600發彈藥,如果配備更大口徑的電磁炮,彈藥基數將降低到無法忍受的地步)等多種原因的限制,KZ-24C就沒有採用大口徑電磁炮。雖然30毫米電磁炮發射的高速穿甲彈能夠對付所有第三代主戰坦克,但是對部分第四代主戰坦克與所有第五代主戰坦克都沒有多大威脅,也就很難與主戰坦克對抗。防護方面的問題也同樣存在,雖然KZ-24C在採用全方位防禦組件之後,對付穿甲彈的時候,正面裝甲的防護能力相當於1400毫米厚的均質軋制鋼板,能夠對抗包括所有120毫米穿甲彈與部分140毫米穿甲彈,甚至能夠對抗部分小口徑電磁炮發射的穿甲彈。但是隨著第四代主戰坦克採用140毫米坦克炮、大量新式穿甲彈陸續問世,以及第五代採用大口徑電磁炮,KZ-24C的防護能力已經不足以讓其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毫無顧忌的與對手作戰了。

作為身經百戰的老兵,李東石不會輕視任何一個對手。

嚴格說,印度陸軍的戰鬥力並不差,至少其裝備並不差。藏南衝突後,美國傾其所有幫助印度武裝軍隊,不但為印度提供了近2000輛M1A5(M1系列的終級改進型號),還為印度提供了1500輛M24A2(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只是沒有來得及為印度提供最新式的主戰坦克。如果說M1A5與M24A2對世界上最強大的DZ-31沒有多少威脅,那麼對已顯落後的KZ-24C就有很大的威脅。為了在火力上達到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水準,M1A5採用了140毫米電熱化學滑膛坦克炮,其炮口動能達到了驚人的27兆焦(120毫米坦克炮發射穿甲彈時的炮口動能只有10兆焦),使用貧鈾合金長桿穿甲彈(長徑比為38)的時候,能在2000米的距離上打穿1200毫米厚的均質軋制鋼板,或者在1000米的距離上打穿1500毫米厚的鋼板。M24A2採用的也是140毫米坦克炮,只是能夠使用更先進的高強度合金長桿穿甲彈,在2000米上的穿甲能力就有1500毫米左右。雖然KZ-24C的30毫米電磁炮能在3000米的距離上打穿M1A5的正面裝甲(M1A5的防禦能力沒有實質性提高,正面裝甲對抗穿甲彈時的防彈能力在850毫米左右),但是在對付M24A2的時候卻有點費力,如果M24A2披掛了附加裝甲,KZ-24C最多只能在500米內將其摧毀。由此可見,與M1A5對抗的時候,KZ-24C還有很大的勝算,與M24A2對抗的時候,卻沒有多少勝算。

空降戰車就是空降戰車,不可能頂替主戰坦克。

如果不是DZ-31的產量一直跟不上,又要優先裝備裝甲部隊之外,恐怕3個空降軍早就要求組建獨立裝甲旅了。

李東石的想法很簡單,盡量不與敵人正面交鋒。

向西里古里挺進的時候,李東石一直與張志騏指揮的1553營沖在最前面。他不是擔心張志騏指揮不好「娘家部隊」,而是想更加準確的掌握戰場局勢,在必要的時候,由旅部直接呼叫空中支援。

地面上打不過,就讓空中力量來干。

呼叫空中支援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對空降兵來說,更是家常便飯。

再說了,空降15軍有自己的低打旅,只要154旅騰得出手來,就不需要向空軍的戰術航空兵發出請求。

從空降場到西里古里的路程不到20千米,1533營走了1個小時。

21點過,先頭部隊到達西里古里東南郊區。

讓1533營展開部署防線之後,李東石立即呼叫了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要求對西里古里進行第二次覆蓋式火力打擊。

最先到達的仍然是炮火支援,第156旅一直在後方待命,收到請求後立即開火。

支援兄弟部隊作戰,第156旅顯得格外積極。

炮火打擊開始後,李東石跑到了部隊後面,讓跟在最後面的1531營立即轉向南下,前去佔領由傑爾拜古里通往吉申根傑的鐵路線,切斷印度東部地區與內地的主要交通幹線。這也是進攻西里古里的作戰行動中,必須首先完成的任務。

1531營出發後,李東石把1532營派了上去。

雖然張志騏堅持要求讓1533營打頭陣,但是李東石仍然決定讓1532營上去試試印度軍隊的底氣。

此時,李東石已經感覺到,攻打西里古里的戰鬥不會太輕鬆。

原因很簡單,直到這個時候,抓到的印軍戰俘還不到100個。根據攻打錫金的152旅提供的消息,印軍的鬥志早就被炸垮了,根本不會進行頑強抵抗。駐紮在西里古里的印軍超過3萬,如果鬥志崩潰,怎麼也能抓到成百上千的戰俘吧。

沒有出現印軍大規模投降的情況,表明印軍的鬥志還非常旺盛。

21點15分,急促炮火準備結束。

隨著DW-26B機群到達西里古里上空,第1532營立即發起進攻。

面對空地協同的立體進攻,守衛西里古里東南防線的印軍頓時陷入兩難境地。

當時部署在西里古里的印軍只有少量M24A2主戰坦克,因為知道共和國軍隊有極為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所以印軍沒有把M24A2集中部署,而是將40多輛先進坦克編成了10多支裝甲突擊隊,每支突擊隊有4輛坦克,分別在各個方向上駐防。為了提高坦克在遭到空中打擊時的生存能力,印軍依靠其強大的人力資源,修建了數百處坦克隱蔽所。

戰鬥開始後,1532營就遇到了麻煩。

第一輪進攻,從在最前面的2輛KZ-24C被2000米外打來的穿甲彈擊中。雖然擔任掩護任務的DZ-26B立即向印軍的反坦克火力點發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