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五十七章 關鍵一步

項鋌輝趕到的時候,王元慶正在與顧衛民、顏靖宇等人商討政府工作。

戰爭已經爆發,法理方面的問題並不大。為了準備這場戰爭,早在2033年,王元慶與顧衛民就向全體代表大會提交了《涉外事態安全法》,其中明確規定,為了維護盟國利益與周邊局勢,政府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軍事行動。嚴格說來,這部法案並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與缺陷,比如沒有明確界定在沒有經過全體代表大會批准的情況下、政府可以調動的軍隊與軍事行動的規模。年初時,經王元慶同意,顧衛民向全體代表大會提出了修正案,只是修正案還在討論之中,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進行投票表決。因為出兵錫金,屬於穩定周邊局勢的軍事行動,所以王元慶可以直接調動共和國的軍事力量。

戰爭繼續打下去,法理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雖然王元慶可以以維護周邊局勢為名,出兵印度,甚至打垮印度的軍事力量,但是在沒有得到全體代表大會授權的情況下,王元慶不能向印度宣戰,更不能對印度進行實質性的軍事佔領。

由王元慶發起的政治改革,最終限制了王元慶的權力,也算得上是實質上的進步吧。

王元慶把顧衛民找來,就是要解決法理上的問題。準確的說,是希望藉助顧衛民在全體代表大會上的影響力,儘快讓全體代表大會授權元首發動針對印度的軍事行動,從而為王元慶向印度開戰鋪平道路。

沒有法理依據,政府工作也很難進行。

在全體代表大會授予元首戰爭權之前,王元慶無法讓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也就無法讓政府發起戰爭動員。王元慶能做的,只是讓顏靖宇在政府的許可權範圍之內進行戰爭準備,比如調動由中央控制的國營企業的資源,通過政府影響力調動民間資源等等。

三人討論得很激烈,顧衛民與顏靖宇都對王元慶的做法很不理解。

針對印度的戰爭計畫早就確定了下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早已就位。別的不說,僅僅是與戰爭有關的宣傳工作就進行了3年,比如從2032年開始,共和國各大新聞媒體就以紀錄片的方式報道了錫金游擊隊為了爭取民族解放與國家獨立,數十年來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經歷。

按照顧衛民的說法,完全不應該在最後關頭被法理所限。

討論中,顧衛民甚至一再暗示,只要王元慶在全體代表大會上提出戰爭請求,投票表決就會獲得通過。

不管顧衛民怎麼說,王元慶都是不為所動。

這也正是顧衛民最不理解的地方。雖然堅持法律基礎並沒錯,但是元首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影響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以王元慶在國內的威望,只要提出向印度開戰,絕大部分代表都會支持。可是王元慶卻不願意在這個時候發揮影響力,堅持要求全體代表大會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投票表決。

顏靖宇不明白的是,王元慶在政府問題上的態度也很古怪。

按理說,政府在戰爭爆發後進入戰爭狀態沒有任何問題,即便這場戰爭的根本性質不是保家衛國,也不是收復失地,可是共和國軍隊是主要參與者,從軍事角度講,政府越快進入戰爭狀態,軍隊的壓力就越小,為戰爭付出的代價也越小。雖然受到法律限制,但是王元慶完全可以以元首身份要求政府在某些方面為戰爭服務。

王元慶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更加強硬,一切以全體代表大會的授權為準。

如果說顧衛民與顏靖宇不明白王元慶的意思,那肯定是騙人的。

政治改革搞了這麼多年,王元慶所做的一切,都是將共和國建設成法制社會,用法律約束對包括國家元首與中央政府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的權力,最終通過法律將國家的權力歸還給組成國家的每一個公民。如此一來,只有加強全體代表大會作為共和國最高權力機構的地位,才能達到目的。

只是在顧衛民與顏靖宇看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採取特殊手段。

問題也在這裡。

應該在特殊時期採取特殊手段嗎?

可以說,這是這些年來,共和國司法學術界爭論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首先是「特殊時期」如何界定。戰爭是特殊時期,那麼其他情況算不算特殊時期,以及什麼情況算特殊時期。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前面的所有工作都等於沒有做,因為國家元首隨時可以宣布共和國進入特殊時期,從而獲得難以想像的巨大權力,讓政治改革的成功化為泡影。

其次是「特殊手段」無法確定。授予元首戰爭權力是特殊手段,那麼其他方式算不算特殊手段,以及什麼方式算特殊手段。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國家元首就可以把任何方式當作特殊手段使用。

毫無疑問,王元慶不想開這個先例,不想破壞親手建立起來的法律體系。

從實際情況出發,只有一種情況能讓共和國進入「特殊時期」,那就是共和國遭到武裝侵略,被迫進行反侵略戰爭。也只有一種方式才算得上是「特殊手段」,那就是為了保衛國家所進行的戰爭。

要將這一點確定下來,並不容易,光是立法就有很多工作要做。

王元慶此時的所作所為,也反應出了他對未來的某種擔憂。

不得不承認,直到王元慶出任國家元首,共和國非常幸運,至少在21世紀前面幾十年非常幸運,哪怕王元慶選定的接班人能率領共和國繼續前進,也沒人能夠保證在此之後,共和國的每一任國家元首都能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重。人格不能保證,只能通過制度、也就是法律去約束國家元首。作為變革的發起者,如果連王元慶都不尊重與遵守法律,怎麼能夠指望今後的國家領導人尊重與遵守法律呢?

顧衛民與顏靖宇都知道,王元慶是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爭論開始後,氣氛就有點緊張。

顧衛民還好說,與王元慶認識這麼多年,早就習慣順著王元慶的意思做事。既然王元慶堅持要在全體代表大會授權之後採取行動,他也沒有表示反對。實際上也沒什麼麻煩,只要向全體代表大會提出決議,肯定會獲得通過。晚幾天讓國家進入戰爭狀態,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印度還沒有主動擴大戰爭規模,所以晚幾天向印度宣戰,也不會對軍事行動產生負面影響。

相對而言,顏靖宇就有點不好對付了。

雖然剛進中央,顏靖宇在國務院的根基還不是很雄厚,但是他有非常鮮明的個性,那就是與王元慶一樣,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按照顏靖宇的說法,早一天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就能少一分損失。

為了說服王元慶,顏靖宇還帶來了一份厚達數百頁的資料。

從這也能看出,顏靖宇非常注重做出決策的依據。

如果戰爭按照王元慶的設想發展下去,印度戰爭的規模不但不會比日本戰爭小,反而會隨著地面部隊參戰,遠遠超過日本戰爭。關鍵就是地面作戰行動,海上作戰與空中作戰對共和國的影響不是很大,而難以避免重大傷亡的地面戰鬥肯定會對共和國產生影響。根據半島戰爭的教訓,當傷亡數字官兵超過4位數,政府就得考慮戰爭對共和國社會局勢產生的負面影響。

顏靖宇拿出的證據很有說服力,觀點也很明確。

越快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傷亡官兵就越少,傷亡帶來的影響也越小。

為此,顏靖宇還根據國務院幾個部門提交的報告,做了粗略估計。按照他的評估,早一天進入戰爭狀態,共和國為戰爭付出的代價就能減少大約200億元,將戰爭的持續時間縮短半天。雖然這一觀點的依據並不可靠,但是顏靖宇的評估與實際情況相差不大,國家是否及時進入戰爭狀態,對戰爭產生的影響非常明顯。

項鋌輝到來,化解了三位領導人的紛爭。

王元慶讓顧衛民與顏靖宇留了下來。

「總體情況比我們預料的好得多,海軍已經順利完成任務,全殲印度西部艦隊,摧毀印度東部艦隊。雖然印度東部艦隊有數艘大型戰艦逃脫,但是三艘航母均被擊沉,海軍艦隊將在二十四小時後進入印度洋,開始執行第二階段作戰行動。」項鋌輝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剛剛收到消息,駐紮在大吉嶺的兩個步兵師與一個裝甲旅進入了錫金,在距離辛塔姆不到十千米處突然停止前進。」

「突然停止前進?」顧衛民立即皺起了眉頭。

項鋌輝點了點頭,說道:「按照裴承毅的分析,印度軍隊突然停止前進,很有可能與我軍在錫金北部地區進行的軍事行動有關。」

「如果印軍畏懼我們的進攻,為什麼要派部隊進入錫金?」顏靖宇跟著問了一句。

項鋌輝苦笑了一下,說道:「我軍在攻打唐古印軍陣地的時候,使用了一種爆炸威力為五噸TNT的新式炸彈。根據以往的測試結果,印軍很有可能認為我軍在戰鬥中使用了低當量戰術核彈頭。」

顧衛民與顏靖宇都是一驚,王元慶也露出了震驚神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