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四十八章 緊鑼密鼓

雖然裴承毅在6點20分下達作戰命令,但是針對印度的空中打擊沒有立即開始。這裡面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各級參戰部隊完成戰爭準備所需的最短時間,二是空中打擊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轟炸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之後,裴承毅向各級參戰部隊下達的是備戰命令。

作戰命令與備戰命令有本質性的區別,一些警戒級別較高的部隊,比如空軍的戰略航空兵、陸軍的戰略反應部隊等,隨時都處於備戰狀態。對絕大部分部隊來說,只有在收到了備戰命令之後,才會開始戰鬥準備工作。

這裡涉及到的主要問題就是保密。

偽裝幾支航母戰鬥群算不了什麼,各主要海軍強國都在探尋艦隊偽裝技術,特別是針對戰略偵察手段的偽裝技術。可是偽裝幾十上百處軍事基地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首先是軍事基地無法移動,其在地球上的坐標是固定的,重要的軍事基地時刻都在敵國戰略偵察系統的監視之下。其次是軍事基地過於龐大,現有的偽裝技術很難達到欺騙目的,即便能夠通過放置假目標等方式欺騙敵國的戰略偵察系統,也不可能達到完全藏匿的效果。最後是偽裝軍事基地本身就是戰爭信號,只有在決心發起戰爭的情況下,才有必要對鄰近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偽裝。

由此可見,偽裝軍事基地既辦不到,又會暴露共和國的戰爭意圖。

裴承毅沒有在戰爭爆發前下達備戰命令,就是不想過早暴露戰爭意圖,讓海軍艦隊能夠出其不意的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各級參戰部隊很難在6個小時內完成戰鬥準備工作。

作為共和國最優秀的將領,裴承毅只能通過其他方法解決問題。

1點15分,也就是轟炸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之後大約1個小時,裴承毅讓部署在共和國西南與西北地區的預警機、戰略偵察機、電子戰機等支援類作戰飛機起飛前往山南市與帕米爾高原上空,監視印度東部與西北地區的印軍調動情況。

這些支援類作戰飛機都是全電動飛機,能夠在前線巡邏數個小時,對後勤保障的依賴程度最低。為了不與戰術航空兵擠占前線空軍基地,所有支援類作戰飛機都部署在二線與三線基地。為了延長這些飛機的巡邏時間,空軍調動了8架電力供應機,在西南與西北地區上空分別設立了充電空域。如此一來,所有支援類作戰飛機的巡邏時間都延長到了12小時以上,足以為首輪空中打擊提供全程支援與掩護。

即便在和平時期,用預警機、戰略偵察機、電子戰機監視敵對國境內的軍事調動與部署情況都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更何況在戰爭已經爆發的情況下,所以裴承毅此時派支援類作戰飛機監視印度軍隊的調動情況,既不是軍事入侵行動,又不會讓印度軍隊過分緊張。按照裴承毅的猜測,轟炸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之後,印度空軍肯定會提高警備級別,並且認為共和國空軍將立即打擊印度境內的軍事目標。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印度空軍在北京時間凌晨1點前就進入了戰備狀態。

根據預警機發回的報告,1點30分左右,出現在印度東部與西北地區上空的戰鬥機超過了400架,而且都是執行制空作戰任務的戰鬥機。

對手選擇了戰略防禦,而不是戰略進攻,裴承毅鬆了口氣。

印度空軍的行動還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並不認為戰爭會在31日爆發。換句話說,印度認為戰爭將在8月1日爆發,因此各項準備工作比實際晚了大約24小時。只有如此,印度空軍才會選擇戰略防禦。

此時,裴承毅能夠做的就是等待。

各級參戰部隊在0點20分左右開始進行戰鬥準備,即便是反應最快的部隊也需要數個小時才能進入戰鬥狀態。更何況,海軍的戰鬥還沒有結果,是否需要按照計畫對印度發起全面空中打擊還是個問題呢。

裴承毅在等待,袁晨皓卻在忙著計算即將爆發的空中戰鬥。

30日下午,軍事偵察衛星就發現了到達甘吉布勒姆(位於印度南部,距離金奈大約90千米)空軍基地的加油機群,斷定印度空軍將把加油機派往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支援正在東印度洋上活動的艦載航空兵。因為印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也是F-46I,而美國海軍戰鬥機採用的都是軟管加油裝置(主要是海軍的夥伴式加油吊艙是軟管加油系統),所以印度從歐洲採購的KA-370加油機配備的是軟管加油裝置,能夠為印度海軍的F-46I補充燃油。雖然軟管加油系統的輸送效率不如硬管加油系統,但是24架加油機足以為一支艦隊的所有艦載戰鬥機提供燃油補給。

這一情報映證了海軍的推斷,印度海軍準備封鎖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

因為與海軍的作戰計畫基本吻合,所以裴承毅沒有在30日下午干預海軍的作戰行動。

袁晨皓在計算即將爆發的空中戰鬥時,卻不得不考慮這個因素。

印度空軍只有24架加油機,如果這批加油機到達北部戰場,肯定會對印度空軍的作戰行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關鍵是,30日下午到達甘吉布勒姆空軍基地的加油機能夠在31日夜間返回北部戰場嗎?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加油機的調動工作比戰鬥機還要麻煩。

如果印度空軍打算把加油機派往北部戰場,首先要將地面燃油補給系統送往北部地區的某座空軍基地。加油機的地面燃油補給系統比戰術戰鬥機的複雜得多,也龐大得多,運送工作非常麻煩。如果用運輸機進行空運,1個加油機中隊(8架加油機)的地面維護設備需要12架戰術運輸機,或者6架戰略運輸機。印度空軍的運輸能力非常有限,也就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調動加油機。更重要的是,在戰爭的威脅下,印度空軍不大可能把加油機派往北部地區的空軍基地。

加油機無法往北部署,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加油機北上。

根據這一情況,袁晨皓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就算24架加油機全部北上,支援執行防空作戰任務的戰鬥機,最多只能支持96架戰鬥機。原因很簡單,甘吉布勒姆空軍基地距離前線太遠了,加油機往返飛行將消耗很多燃油,能夠提供給戰鬥機的燃油非常有限,1架加油機最多支持4架戰鬥機。

有了這個數據,後面的計算就簡單得多了。

印度空軍的制空戰鬥機不會超過500架(不算少,共和國空軍的J-16A的數量只有420架,美國空軍的F-42A的數量只有370架),其中包括300架F-46I。F-46I執行防空巡邏任務時的最大巡邏時間為2.5小時。也就是說,在1點15分之前起飛的F-46I必須在3點45分之前返航。算上返航、地面維護、再次趕往巡邏空域所需的時間,這批F-46I最快只能在6點30分左右回到戰場上空。實際情況肯定更糟糕,因為印度空軍在戰爭爆發後出動了太多的制空戰鬥機,地面維護所需的時間肯定更多,加上印度空軍地勤人員的素質問題,第一批起飛的F-46I能在7點15分到7點45分之間回到戰場就很不錯了。如果出點問題,能否在8點15分之前返回戰場都是個問題。如此一來,如果印度空軍在2點45分派出剩餘的制空戰鬥機,也就是讓這些戰鬥機在3點45分左右到達戰場上空,那麼在6點15分之後,將出現至少15分鐘的防空空隙。解決辦法只有2個:一是將剩餘戰鬥機分成兩個批次,分別在2點45分與3點45分升空,從而將防空戰鬥機的巡邏時間延長到7點15分;二是讓之前起飛的部分防空戰鬥機在2點15分左右返航,在5點15分之前起飛,從而在6點15分左右替代第二批防空戰鬥機,將防空巡邏時間延長到8點45分。

印度空軍會採取哪種戰術,2點15分之前就能見分曉。

2點左右,在帕米爾高原上巡邏的預警機首先發回報告,部分在克什米爾印控區與印度西北地區上空巡邏的戰鬥機正在返航。數分鐘後,在山南市上空與錫金以北的喜馬拉雅山上空巡邏的預警機也發回報告,部分印度戰鬥機返航。

毫無疑問,印度空軍採取了第二種戰術。

這一發現為裴承毅隨後做出的戰術調整提供了依據。

印度空軍的反應足以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的戰爭警惕性並不高,甚至認為不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不然不會在戰爭爆發後的前2個小時內降低防空巡邏強度,更不應該在隨時有可能遭到空中打擊的情況下撤走防空戰鬥機。

對裴承毅來說,這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裴承毅沒有盲目做出決斷。因為預警機的監視範圍比較有限,在帕米爾高原上空巡邏的預警機最多能對新德里以北的空域進行監視,而在山南市與錫金北面上空巡邏的預警機則最多只能監視印度東部地區與恆河下游地區,所以那些返航的印度戰鬥機到底是返回空軍基地、還是向南撤退,預警機探測到的情況說明不了問題。

3點15分,軍情局送來了最新的衛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