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十七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

討論了大半天,20多名參謀都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

懷德特沒有制止爭得面紅耳赤的參謀,而是悄悄離開艦隊司令部,來到外面舷橋上。

收到海軍司令部的命令時,懷德特就有點驚訝,甚至一度懷疑費爾南德斯是不是仍然忠於祖國。雖然懷德特與費爾南德斯鬥了幾十年,矛盾早已不可調和,但是懷德特相信費爾南德斯沒有背叛祖國,因為真正的海軍軍人絕不會背叛祖國。

幾天下來,懷德特都在猜測費爾南德斯的用意。

懷德特知道,費爾南德斯能夠在當年坐上海軍參謀長的位置,除了見風使舵的倒向美國之外,與他的政治頭腦有很大的關係。簡單的說,費爾南德斯很清楚總理與國會要員的意圖,而懷德特卻是個不太善解人意的軍人。

被「流放」到西部艦隊之後,懷德特才明白為什麼輸給了費爾南德斯。

費爾南德斯不顧數十名將領的反對,堅決要與中國海軍決戰,很有可能不是他本人的意願,而是總理、或者某些國會要員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擊敗中國海軍的誘惑太大了。

印度要想稱霸印度洋、要想成為世界大國,必須在軍事上戰勝中國,迫使中國承認印度在印度洋地區與世界的地位。與在陸地戰場上做文章相比,在海洋戰場上尋找機會的意義更加重大。

陸地戰場上,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印度只能進行戰略防禦。不是說印度陸軍沒有戰勝中國陸軍的野心,而是實際情況對印度陸軍極端不利。中國陸軍發起進攻,只需要完善後方的基礎設施,翻過喜馬拉雅山,就能一路高歌猛進的殺入恆河平原。印度陸軍發起進攻,即便不需要為後方的基礎設施擔心,可是要想翻越喜馬拉雅山,比登天還難。換句話說,哪怕中國陸軍再不濟,也能利用喜馬拉雅山與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擋住印度陸軍,讓印度陸軍知難而退。

海洋上沒有山峰的阻隔,而且地理位置對印度非常有利。

受東南亞島嶼鏈的限制,中國海軍要想進入印度洋,必須從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等幾處險要通道經過。雖然印度本土距離東南亞有2000多千米,但是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就在馬六甲海峽西端,距離巽他海峽也只有2500千米,而龍目海峽南面就是澳大利亞。也就是說,印度海軍處於進能攻、退能守的有利位置。

有了地理上的優勢,印度海軍欠缺的就是一支強大的艦隊。

事實上,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前,印度海軍已經控制了印度洋。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強大的印度艦隊竟然栽在了1艘中國潛艇的手中,而且輸得血本無歸。

包括懷德特在內的絕大部分印度人都認為,只要印度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就能守住印度洋,把中國海軍擋在印度洋之外。只要中國海軍無法進入印度洋,就無法使運載軍火物資的船隊前往巴基斯坦。或許正是對海上航線不太放心,中國才不惜耗費巨資在帕米爾高原上修建了通往巴基斯坦的鐵路。如果能夠對巴基斯坦實施海上封鎖,印度就有足夠的能力戰勝巴基斯坦,成為南亞霸主,進而成為印度洋的霸主。

要想證明是否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唯一的辦法就是戰勝中國海軍。

從根本上講,印度的這一觀點並沒錯。

只要戰勝了中國海軍,印度就能挫敗中國的戰爭野心,從而避免更大規模的地面戰爭。

在此誘惑下,費爾南德斯肯定會冒險賭上一把。當然,總理、國會要員也很有可能拿印度海軍賭上一把。

賭贏了,印度就能避免災難;賭輸了,印度將再次遭受慘敗。

問題是,有賭贏的可能性嗎?

中國海軍的2支艦隊在23日與24日先後出港,如果全速南下,肯定能在7月之前進入印度洋。更重要的是,2支艦隊進入大海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就連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都沒能發現其行蹤。

如此保密,中國海軍的戰爭意圖非常明顯。

顯然,中國海軍有備而來。

要想擊敗準備充分的中國海軍,印度海軍還差了很遠。

懷德特最擔心的還不是那6支航母戰鬥群,畢竟印度海軍在這20年內進步很大,美國提供的援助也很到位。在對等的情況下決戰,即便印度艦隊的勝率不到50%,也不會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懷德特擔心的是另外兩股力量,一是中國海軍的潛艇,二是中國空軍的戰略打擊力量。

潛艇不用多說了,第四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海軍就是栽在中國潛艇手裡的。自從中國海軍走向大洋之後,其潛艇實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一直在前兩位,別說印度海軍,就連美國海軍都沒有把握擊敗中國的潛艇部隊。

戰略打擊力量是中國空軍發展最迅猛的力量之一,也是大國實力的象徵。只要中國空軍獲得了進入印度洋的空中通道,就能用上百架戰略轟炸機淹沒任何一支艦隊。日本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就是敗在了中國的戰略打擊力量之下。懷德特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緬甸、孟加拉國會對中國空軍的轟炸機「網開一面」。即便緬甸與孟加拉國不允許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入境,中國空軍也可以在不打招呼的情況下採取行動,而緬甸與孟加拉國基本沒有國土防空能力,別說對付中國的轟炸機,連發現中國的轟炸機都非常困難。雖然這會導致外交危機,但是中國完全可以在擊敗印度之後與這兩個國家改善關係。

面對這兩股力量,印度海軍有勝算嗎?

也許部分印度海軍將領抱有某種幻想,認為中國海軍為了證明自身的實力,不會與空軍協同作戰,甚至不會讓潛艇單幹,而會通過這場戰爭讓航母戰鬥群成為海軍的主力,也就是讓航母戰鬥群單獨迎戰印度艦隊。

有這種可能性嗎?

懷德特不抱任何幻想。戰爭不是兒戲,強者絕不是戰場上的「紳士」。再說了,中國的軍事改革搞了好幾年,主要目的就是整合各種軍事力量,建立聯合打擊體系,削弱各軍兵種的獨立性。擊敗印度海軍不是中國海軍的任務,而是中國軍隊的任務。

對於基本不具備聯合作戰能力的印度海軍來說,哪有什麼希望可言?

沒有希望,不等於退縮。

雖然懷德特知道費爾南德斯的政治意圖,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海軍司令部的作戰計畫是當前最適當的戰術安排。

讓西部艦隊前出誘敵,同時為打擊力量提供掩護,等於準備犧牲西部艦隊。

真正的打擊力量是東部艦隊與部署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的遠程航空兵。只要西部艦隊到達巽他海峽附近,發現了中國艦隊,打擊行動就將開始。到時候,由遠程航空兵發起第一輪攻擊,由東部艦隊發起第二輪攻擊,西部艦隊則在此期間出動護航戰鬥機與艦載預警機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與指引。兩輪打擊行動期間,作為補充力量的前出潛艇群將偷襲中國艦隊,擴大戰果。只要打擊行動成功,殲滅中國艦隊的機會在50%以上,重創中國艦隊的機會在80%以上。雖然還有20%的可能是印度海軍戰敗,但是損失的只是西部艦隊,留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西部海域的東部艦隊不會受到威脅。因為東部艦隊距離巽他海峽約3000千米、距離馬六甲海峽約1700千米,均在中國艦載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所以只要東部艦隊能及時向本土方向撤退,就能避開中國艦隊的攻擊。到時候,哪怕只剩下了東部艦隊,印度海軍都能對進入印度洋的中國艦隊構成威脅。

進可攻、退可守,印度海軍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事實真的如此嗎?

懷德特多少有點不安。

海軍司令部的作戰計畫有三個前提條件。一是中國艦隊從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二是能夠及時發現進入攻擊範圍的中國艦隊,三是中國海軍不動用其他力量對付留在後面的東部艦隊。

只要這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不成立,印度海軍的勝算都非常渺茫。

要想達到第一個條件,印度海軍必須依靠美國提供的軍事情報。這個問題還不大,美國的第七艦隊正在新加坡「駐訓」,別說由數十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就算是一艘快艇也不可能從美軍的眼皮底下通過馬六甲海峽。只要中國艦隊的指揮官稍微有點頭腦,就不會冒險走馬六甲海峽,而會通過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也正是如此,印度海軍司令部才斷定中國艦隊會出現在巽他海峽。

實現第二個條件的難度也不是很大。巽他海峽最狹窄處之有數十千米,海面戰艦不是潛艇,發出的噪音非常大,肯定會被附近的潛艇發現。雖然中國海軍很有可能提前在巽他海峽附近部署潛艇,為即將到達的艦隊開路,但是美國已經調集偵察衛星監視巽他海峽,任何出現在海峽內的大型艦船都會被衛星發現。中國艦隊的反偵察能力再強,也不可能讓幾十艘大型戰艦悄無聲息的溜過僅有幾十千米寬的海峽吧。

最後一個問題最麻煩,中國海軍為了確保艦隊安全,肯定會動用支援力量。

別的不說,中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