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龍騰九天 第二十七章 新總統

戰爭越走越近,印度卻遲遲沒有做出反應,美國高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8日,美國東部時間14點30分,也就是賈寶國率領的試驗部隊到達昆明雙柏空軍基地之後不久,杜奇威帶著史塔克上校來到白宮,再次向總統彙報情況。

史塔克上校同樣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杜奇威任國防部長後重點栽培的手下。

半島戰爭爆發前,史塔克上校就是第2陸戰師,也就是杜奇威任該師師長時的一名少校營長。跟隨杜奇威參加半島戰爭後,史塔克僥倖逃出赴戰,到達釜山。韓國戰敗前夕,他隨同杜奇威返回美國,參與第2陸戰師的重建工作,在此期間晉陞為中校。杜奇威第一次出任國防部長時,史塔克被調往國防部,負責陸戰隊的裝備研發與採購工作。杜奇威第二次出任國防部長時,史塔克晉陞為上校,隨後成為五角大樓軍備採購部門主管,由此成為杜奇威最器重的中層管理者。

與杜奇威一樣,史塔克有鮮明的主見,對戰爭的認識不同於常人。更重要的是,史塔克是杜奇威最忠誠的部下之一,不然也得不到杜奇威的重用。在杜奇威培養出來的眾多軍官之中,史塔克的政治覺悟最高,因此被杜奇威帶到國防部,參與行政工作。2年下來,史塔克沒有讓杜奇威失望,不但替杜奇威分擔了許多壓力,還為杜奇威提供了很多建議,讓杜奇威在鬥爭激烈的五角大樓站穩了腳跟。

只是,此時杜奇威要面對的不是韋斯特伍德,而是布蘭迪諾。

布蘭迪諾也是民主黨總統,只是這個在紐約州當了12年州長的總統從不認同韋斯特伍德的對外政策,甚至在很多場合下公然批評韋斯特伍德犯下的錯誤。從很多方面來看,布蘭迪諾更像同樣出自州長的布魯德林,或許這與兩人相似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布蘭迪諾能在整個大蕭條期間保住州長的位置,足以說明他的能力。

持續10多年的大蕭條,不但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美國。

在此期間,不但美國聯邦總統數度易人,各州的政權也數度易手。從2019年開始,一直是民主黨大本營的幾個州都換了主人,而同樣是共和黨大本營的幾個州也連連易主,比如由共和黨州長管理了20多年的加利福尼亞州就在2021年落入民主黨手中。布蘭迪諾是美國各州之中,在整個大蕭條期間沒有敗選過的少數州長之一。

布蘭迪諾的成功,與他發展經濟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大蕭條結束前,紐約州率先走上復甦之路,成為美國經濟的火車頭。即便在大蕭條期間,紐約州的就業率也高居美國各州之首。

這一成績,為布蘭迪諾在2032年的民主黨黨內選舉中擊敗布魯德林奠定了基礎。

換句話說,布魯德林敗下陣來,與他擔任韋斯特伍德的國務卿有很大關係。如果他當初拒絕了韋斯特伍德的邀請,繼續當他的州長,很有可能在2032年成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因為韋斯特伍德在挑選國務卿的時候,第二候選人就是布蘭迪諾。

不管怎麼說,布蘭迪諾獲得了入主白宮的機會。

大選中,布蘭迪諾在紐約州的表現為他贏得了很多的支持,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搞錯了競選口號,在大選中猛烈抨擊韋斯特伍德執政期間過於軟弱的對外政策,認為這是使美國步入衰落的關鍵原因。絕大部分選民關心的不是幾百萬日本人的死活,也不是17億印度人的生活環境,而是就業率與實際收入。對於剛剛走出困境的美國經濟來說,誰能為2500萬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誰能為美國家庭提供更多的收入,誰就是理想的總統、誰就能夠住進白宮。

布蘭迪諾抓住了選民的心態,提出了正確的競選口號。

雖然韋斯特伍德在執政期間犯下的一系列錯誤使民主黨的支持率大為降低,但是布蘭迪諾仍然憑藉著極具誘惑力的競選口號,以及他在紐約州的傑出表現,獲得了多數選民的支持,最終以微弱優勢贏得大選。

住進白宮之後,布蘭迪諾開始兌現競選承諾。

不得不說,布蘭迪諾的運氣非常好。在他成為總統的時候,大蕭條已經結束,全球經濟開始強勁復甦,美國經濟跟著向好。與韋斯特伍德相比,布蘭迪諾需要收拾的爛攤子並不多,更多的是在享受前屆政府的成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是民主黨的成功。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即便韋斯特伍德在執政期間犯了許多錯誤,可是共和黨更擅長在局勢較好的時候領導美國對外擴張,而不是在逆境下發展經濟。韋斯特伍德犯下的很多錯誤,都可以歸咎為過於長遠的戰略規劃。把長遠目標當作主要目的,韋斯特伍德必然在處理現實問題的時候遇到麻煩。如此一來,不管是誰,只要以發展經濟為宗旨,都能在大選中擊敗共和黨。也就是說,不管是布魯德林也好、還是布蘭迪諾也好,都能在執政之後享受到韋斯特伍德留下的政治成果。別的不說,韋斯特伍德與印度搞的長期經濟合作,在初期以美國投入為主,獲益的是美國的大企業與大財團;隨著合作深入,美國企業逐漸壟斷印度市場,美國的勞動者必然從這個擁有17億消費者的大市場中活動好處。

布蘭迪諾上任之後,要做的只是在韋斯特伍德打下的基礎上加強經濟建設。

為此,布蘭迪諾發起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基礎建設活動,他也因此被幾乎所有人稱為「小富蘭克林.羅斯福」。有趣的是,率領美國走出1929年大蕭條的民主黨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也來自紐約州,當上總統之前也當了12年的州長,並且在擔任州長期間表現出了卓越的經濟才華。

布蘭迪諾在2033年開始大搞基礎建設,算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任何一次能源革命,都有相應的基礎建設浪潮。比如在蒸汽機誕生之後,以英國為代表的第一批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開始大修鐵路,使火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與運輸工具,最終改變了全世界;內燃機誕生之後,美國開始大修公路,汽車取代火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與運輸工具,最終改變了全世界。電力革命是自蒸汽機與內燃機之後,對世界影響最大的能源革命。不管是哪個國家,要想搭上電力革命的首班車,就得跟上時代的步伐,不然就會被時代拋棄。

美國的起步不算早,但是也不算晚。

能源革命的基礎是技術,而且是自身的技術,不是其他國家的技術。

中國最先掌握電力革命的關鍵技術,所以最先進行基礎建設,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在為電力革命做準備。

美國晚了20年,是兩國在電力革命關鍵技術方面差距的縮影。

因為美國第二個掌握了關鍵技術,第二個開始進行基礎建設,所以說美國的起步也不算晚。在漫長的歷史中,20年非常短暫,以美國的科技實力,只要集中力量,很有希望追上中國。

布蘭迪諾做的,正是集中美國的力量。

搞基礎建設,從根本上講是為新技術進入市場鋪路。從中國的發展上就能看出,在基礎設施跟上時代需求之前,再先進的技術都難以被消費者接受。以電動汽車為例,如果中國沒有建起覆蓋全國的充電站、沒有建好容量足夠大的全國電網、沒有全面推廣能夠滿足巨大電力消費的可控聚變核電站,電動汽車肯定無法首先在中國普及,也不可能帶來年產值數十萬億元、為上千萬產業工人、數萬名工程師、數千名科學家提供就業機會的,全世界規模最龐大、基礎最雄厚的電動汽車產業。沒有由電動汽車產業拉動的基礎建設,後面的電動飛機產業、電動船舶產業等各種電動類產業,乃至尖端軍火工業都不可能誕生,中國也就不可能成為高端生產國。

當了12年的州長,布蘭迪諾非常明白基礎設施與先進產業之間的關係。

2033年,上任的頭一年,布蘭迪諾就修改了當年的財政預算(每年的財政預算都在頭年年底提交給國會,而美國總統的上任時間為每年的1月下旬,所以2033年的財政預算由韋斯特伍德政府制訂),將基礎建設投入由5500億美元激增到18500億美元,新增的13000億美元中,4500億用來擴大國家基礎電網的容量(由2家全國性電力集團負責)、3000億美元用來建設可控聚變核電站(由通用電氣、諾思羅普與洛克希德.馬丁三家公司所屬的核動力子公司分享政府的訂單)、2500億美元用來完善覆蓋全國的充電站、另外3000億美元分別用在了道路修繕、環境治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是,通過轉包合同、協議定價等等方式,新增的13000億預算中,大部分由企業買單,預算赤字僅因此增加了不到2000億美元,讓那些擔心在經濟復甦時期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議員閉上了嘴。隨後兩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基礎建設投入分別為24400億美元與37500億美元,3年間總共投入80400億美元,占聯邦預算的31%,僅次於社會福利。

巨額投入,帶來的是巨大回報。

2035年第一季度,美國的失業率由布蘭迪諾就職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