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百年積怨 第一百零八章 和平斡旋

共和國出兵攻打琉球島,既在外界的預料之中,又在外界的預料之外。

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偏居一隅的落後小國進入工業化時代、成為世界列強,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在19世紀攻佔與吞併本為中國藩國的琉球王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琉球已經成為日本本土之外最重要的軍事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琉球被美軍佔領,直到1972年,美國才將琉球「歸還」日本。隨後數十年,美國對琉球實施軍事佔領,日本只享有名義上的主權。直到2017年,日本軍政府上台,才將美軍「趕出」琉球,恢複了對琉球的全部統治權。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琉球群島權屬問題」浮上水面。

歷史上,中國從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群島的主權。早在1879年,中國(滿清)與日本就對琉球問題進行談判:中方提出將琉球群島劃成三大部分,北部接近日本本土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中央的琉球本島與附近島嶼為獨立的琉球王國、南部的先島群島為中國領土;日方提出將琉球群島劃為兩部分,琉球本島及其北部島嶼為日本領土、南部的線導群島為中國領土。1943年,開羅會議上,美、英、中、蘇四國議定由中美共同託管琉球群島。1945到1972年間,中國一直認為琉球群島被美國非法佔領。直到2027年,台灣當局在法律上都沒有承認琉球群島的主權屬於日本。

對照歷史可以發現,共和國出兵琉球的理由太多了。

從現實意義上講,攻佔琉球是共和國實現戰爭利益的必要步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為了封鎖蘇聯與共和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從日本到新加坡的「西太平洋第一弧形島嶼防線」,琉球群島是銜接日本與台灣的重要一環。雖然共和國已經出兵台灣,實現了民族統一,但是從長遠來看,共和國要想進入廣袤的太平洋、鞏固本土防線,必須控制琉球群島。控制了琉球群島,共和國本土東部防線將向東延伸800到1200千米,與美國控制的關島形成「對壘」格局,極大限度的拓展了防禦縱深,從根本上解決了共和國本土最繁華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問題。

有點遠見的人都知道,如果共和國斷定進攻日本本土將遭受無法承擔的重大損失,就會退而求其次,通過攻佔琉球群島實現國家利益。

隨著共和國海軍陸戰隊進行動員,攻佔琉球群島成了時間問題。

讓其他國家的新聞媒體、軍事評論員、乃至情報機構沒有預料到的是,共和國沒有出動海軍陸戰隊,而是由空降兵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更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1天,琉球島守軍就全線崩潰!

戰役進展之快,連擔任美國總統特別軍事顧問的杜奇威都沒有想到。

作為除共和國之外,最了解共和國空降兵的軍人,杜奇威不但與共和國的空降兵交過手,還吃了大虧。當初正是沒有料到共和國會出動空降兵攻佔五老,杜奇威指揮的2個陸戰師才全軍覆沒。這次杜奇威又沒料到共和國會在不出動海軍陸戰隊的情況下,僅僅派遣了一個快反旅配合空降兵作戰,而且在1天之內就取得了重大勝利!

隨著各種各樣的消息陸續傳開,琉球島上的戰鬥不再是秘密。

得知共和國空降兵裝備了性能極為先進、甚至能夠輕易擊敗T-20的空降戰車之後,杜奇威的第一反應就是,琉球島上的守軍最多堅持3天,正在趕往戰場的陸戰隊很有可能被派往其他島嶼。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情報系統與軍事機制非常先進。

30日,五角大樓根據國防情報局、SA提供的情報,對共和國空降兵在琉球島作戰行動中的經驗教訓做了臨時總結。報告由杜奇威親自交給韋斯特伍德,並且為總統做詳細介紹。事實上,報告也由杜奇威親自起草。

按照杜奇威的總結,共和國空降兵能夠擊敗琉球島守軍,關鍵有三。

一是建立在共和國空軍支援航空兵基礎上的強大戰略機動能力。從戰鬥開始,到攻佔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普天間機場,最初參加戰鬥的4個空降旅只用了1個晚上就到達戰場、投入戰鬥。為此,共和國空軍出動Y-14C型運輸機240架、Y-15B型運輸機120架,在1個夜間出動近500架次,以極高的出動強度完成了空投任務。由此可以算出:Y-14C的運載能力與出勤率完全超過了美軍的C-130Y,運輸能力大約高出50%,能夠一次空投包含2輛空降戰車在內的2個整建制空降班;Y-15B的運載能力與出勤率也大大優於美軍的C-17K,其中運載能力與C-17K持平,出勤率至少為C-17K的2倍,作戰半徑不超過2000千米時,任務周期不到5個小時!

空運能力,正是空降兵戰略機動能力的基礎。杜奇威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共和國的軍事空運能力已經遠遠超過美國,必須儘快研製新式戰術運輸機裙帶C-130Y,對C-17K進行現代化改進或者研製新式戰略運輸機,加強地面作戰部隊的戰略機動能力,增強部隊的及時反應能力。

二是新式空降戰車賦予的強大戰術機動能力。在KZ-25服役之前,空降兵一直是「戰略機動」部隊,落地後往往因為嚴重缺乏戰術機動能力而面臨被動挨打的境地。在以往的空降作戰行動中,空降兵落地之後立即失去戰場機動能力,只能就地固守、等待增援。攻打琉球島的戰鬥中,共和國的空降兵不但沒有就地固守,還主動出擊,完成了以往只有裝甲兵才能完成在戰術進攻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飛行裝甲兵」。

戰術機動能力,是地面部隊進攻能力的主要指標。杜奇威明言不諱的指出,美軍缺乏像KZ-25這樣的空降戰車,所以第82空降師一直無法充當戰場主力。要想提高美軍的戰略打擊能力,必須儘快研製類似與KZ-25的空降戰車,加快第82空降師與其他地面部隊的輕型化速度,使地面部隊能夠適應飛速變化的戰爭形式。

三是共和國海陸空三軍的聯合作戰能力。以往,聯合作戰能力一直是美軍的強項,但是在半島戰爭中,美軍的聯合作戰能力受到了質疑。雖然沒人否認,共和國軍隊在半島戰爭期間的強悍表現讓美軍蒙受了最慘重的損失,但是美軍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作為後起之秀,共和國軍隊在攻打琉球島的作戰行動中表現出了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各支作戰力量均及時準確的投入戰鬥,特別是由空軍與海軍為空降兵提供的「交叉掩護火力」,足以讓美國空軍與海軍汗顏。

杜奇威非常強調「聯合作戰能力」,在報告中明確提到,美軍必須進行軍事改革,改變現有的指揮體制,加強各兵種的配合力度,才能在戰爭中最大限度的發揮美軍的強大打擊能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這份報告直到數十年後才公佈於眾,但是其影響不可忽略。

正是這份報告,讓杜奇威在2028年出任國防部長,開始推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改革,明確提出「快速、輕型、精準、聯合」的軍事改革方針,大範圍調整軍備採購計畫,加大軍事裝備的研製力度。

誰也沒有想到,在半島戰場上遭到失敗的杜奇威會成為五角大樓的最高長官。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隨著共和國出兵琉球島,國際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仍然猶豫不決的歐盟終於在30日夜間舉行的會議上達成一致意見,即通過外交手段進行戰爭斡旋,為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看上去,歐盟決定開始行動了。

實際上,歐盟已經敲響了退堂鼓。

31日,歐盟輪值國荷蘭首相阿方塔與法國總統雅克西一同訪問北京,開始了歐盟的「和平斡旋」之旅。

歐盟調整政策,美國也得調整政策。

美國東部時間30日下午,在加拿大同意接納150萬日本難民,並且承擔救助日本難民的所有開支之後,美國在「三十七國集團」會議上提出派遣船隻前往日本接收難民,並且以「三十七國集團」的名義,要求中國解除封鎖。

雖然歐盟成員國在會議上投出了贊成票,但是沒有承諾派遣船隻前往日本。

按照會議的商討結果,將由法國總統在北京向中國元首提出「解除封鎖」的要求,美國負責組織運輸力量,加拿大則負責難民的安置工作。

當然,美國的目的不是拯救難民,而是借難民問題讓中國「撤兵」。

即便加拿大答應收容150萬、紐西蘭答應收容50萬,對超過1億的日本難民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毫無疑問,不管「三十七國集團」做出多大努力,沒有任何國家與國家集團能夠解決1億日本難民的生存問題。

歐美國家的態度出現轉變,已經說明歐美不再對日本抱有任何希望。

對絕大部分國家來說,如何儘快結束這場影響巨大的戰爭,遠比如何拯救1億日本人重要得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