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軍火帝國 第三十章 半小時

戰爭來得既突然,又迅猛。

雖然戰爭仍然以轟炸開始,但是比起上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美軍的作戰方式與戰術思想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

各大電視台做相關報道時,都用21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做對比。

嚴格的說,伊拉克戰爭屬於「局部衝突」,不是「地區戰爭」。遭受10多年的禁運與制裁,薩達姆執政時期伊拉克軍隊的戰鬥力連20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爆發之前都比不上,對付國內的庫爾德工人武裝都顯乏力,根本不可能與美軍對抗。伊拉克戰爭打響後,美軍地面部隊長驅直入,不但摧枯拉朽的推翻了薩達姆政權,還活捉了薩達姆,以非常輕微的代價贏得了勝利。

實際上,不管是伊拉克之前的科索沃戰爭,還是之後的阿富汗戰爭,都是「衝突」。

三場戰爭中,美軍要麼沒在地面戰場上與對手交戰,要麼對付的是一群烏合之眾,交戰雙方實力對比過於懸殊,相當於拿石頭砸雞蛋,不但沒有任何懸念可言,對美軍也沒有任何挑戰。

2017年爆發的美伊戰爭截然不同。

伊朗是海灣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國土面積1645000平方千米(是伊拉克的3.72倍),人口6500萬(是伊拉克的2.76倍),海陸空三軍與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兵力127萬(是海灣戰爭前伊拉克的1.7倍)。這三項數據說明,伊朗不但是地區強國,還具有與美軍抗衡的實力。

真要對比,就應該拿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來比。

海灣戰爭爆發前,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伊拉克出兵侵佔科威特,就連蘇聯(當時蘇聯還未宣布解體)與中國都不支持伊拉克。美國利用國際輿論,迅速糾集數十個西方國家,出動數十萬軍隊幫助科威特「復國」。可以說,美國首先獲得了「道義」上的勝利,然後才出兵攻打伊拉克。

此次,美國並不「占理」。

雖然事後美國總統弗雷德里克宣布伊朗暗中支持「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襲擊美國軍隊,試圖推翻伊拉克合法政府,美國才「被迫」出兵清剿設在伊朗境內的「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訓練營地,但是美國是先開打再聲明,發生在巴士拉的襲擊事件是否與「伊斯蘭聖戰者解放組織」有關還需查證。

在沒有充分理由與充足證據的情況下,美軍悍然轟炸伊朗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徑。

戰爭打響,美國首先輸了「道義」。

從戰術上講,美軍的作戰行動不但「花樣百出」,還「無可挑剔」。

可以說,美軍不但投入大批第一次參加實戰的武器裝備,還廣泛檢驗了伊拉克戰爭之後誕生的新戰術。

首先「登場亮相」的就是美軍的「空天遠征部隊」。

「空天遠征部隊」的構想在小布希擔任總統期間誕生,核心力量是B-2隱身轟炸機與F-22A隱身戰鬥機。按照當時美國國防部長提出的構想,「空天遠征部隊」的主要打擊力量由4架B-2與12架F-22A構成,由加油機、預警機、偵察機、軍事偵察衛星網路、軍事通信衛星網路與全球定位衛星系統提供輔助與支持;主要任務是在戰爭開始階段,以最快的速度摧毀敵方的軍事指揮中心與防空陣地,癱瘓敵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打垮敵人的國土防空能力,為後繼的大規模空襲打下基礎。

實際使用中,「空天遠征部隊」由實際情況決定具體配製。

此次,美軍就出動了12架B-2與20架F-22A。主要是第一批打擊目標均為地下指揮中心,JDAM與「小直徑炸彈」無法達到摧毀的目的,必須使用MDB等重型鑽地武器。在此情況下,1架B-2隻能攜帶2枚炸彈,攻擊能力受到限制。

第一輪打擊的效果毋庸置疑。

僅僅用了2枚被稱為「炸彈之母」的MBD,伊朗國土防空司令部就被徹底摧毀了。另外10個遭到打擊的重要軍事目標全部被炸毀,無一倖免。執行轟炸任務的12架B-2與執行護航任務的20架F-22A全部安全返回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

直到這個時候,伊朗軍隊還沒有反應過來。

不是不知道戰爭已經爆發,而是指揮樞紐被摧毀之後,伊朗軍隊無法做出反應。

雖然大批伊朗空軍的戰鬥機緊急起飛,規避即將到來的第二輪轟炸,但是在美軍第二輪轟炸到來時,伊朗根本來不及組織抵抗。

14點17分,第一批美軍戰術攻擊機進入伊朗上空。

第二輪轟炸的先頭部隊是以F-35A為主力的美國空軍攻擊機部隊與以F-35C充當主力的美國海軍航空兵攻擊部隊。戰術轟炸重點是伊朗的地區防空指揮部、防空導彈陣地與前線機場。

按照美軍隨後公布的消息,此輪轟炸收到了顯著成果。

美國空軍的24架F-35A分成8個機群,分別轟炸了胡齊斯坦省的2處防空指揮中心、4處遠程防空導彈陣地與2座軍用機場,總共只投擲了96枚炸彈,命中率超過95%,8處目標均被摧毀。

美國海軍的3支航空聯隊總共出動36架F-36C,轟炸了波斯灣北岸的4處防空指揮中心、6處遠程防空導彈陣地、4座軍用機場與4處遠程岸艦導彈發射陣地,投擲144枚「小直徑炸彈」,命中率92%,18個目標全部被摧毀。

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理想。

按照軍情局搜集到的消息,美國空軍的轟炸成功率只有80%、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成功率不到75%,隨後美國空軍還出動12架F-35A、海軍航空兵出動16架F-35C,對沒有摧毀的目標進行了補充轟炸。

在此期間,伊朗海軍岸防部隊還向波斯灣內的「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發射了9枚反艦導彈,只是沒對美軍戰艦構成任何威脅。

第二輪轟炸拉開了戰術轟炸的序幕。

14點30分,從美國本土起飛的8架B-52H型轟炸機在地中海上空發射了96枚AGM-86G型空射巡航導彈。這場戰爭是B-52系列轟炸機與AGM-86系列空射巡航導彈最後一次「登台表演」,按照美軍的計畫,B-52H型轟炸機將在2021年之前全部退役,AGM-86系列空射巡航導彈也將在此時撤裝。大概美軍想在B-52H退役之前,將庫存的AGM-86G全部用光吧。

參加作戰行動的6支航母戰鬥群內的護航戰艦也在此時投入戰鬥。

「尼米茲」號與「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內的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隸屬於「布希」號航母戰鬥群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分別向伊朗境內的軍事目標發射了數枚AGM-109D型巡航導彈。「朱姆沃爾特」號首次用口徑為155毫米的艦炮打擊了位於阿巴斯港東面的岸防導彈發射陣地。

這場僅僅持續了3分鐘,消耗了27枚遠程炮彈的炮擊為海軍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到此時,美軍航空兵的第三輪轟炸已經拉開了序幕。

隸屬於空軍的F-15E機群、F-16機群,隸屬於海軍的F/A-18E/F機群先後投入戰鬥,使用「防區外彈藥」轟炸伊朗的軍事目標。

表面上看,美軍的轟炸行動與以往沒有多大區別。

出動最先進的戰機打掉敵人的指揮中心,第一輪戰術轟炸摧毀敵人的遠程防空力量,用巡航導彈進行補充轟炸,再出動性能相對較差的戰術飛機用「防區外彈藥」轟炸敵人的軍事目標。

實際上,美軍在短短半個小時內體現出來的作戰能力遠遠超過了外界預料。

首先是網路化作戰能力得到全面體現。在20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用了42天的時間才摧毀了伊拉克的防空能力,為地面進攻打下基礎。這次,美軍僅僅用半個小時就完成了80%以上的作戰任務,使伊朗的防空力量形同虛設。在作戰行動中,美軍一直堅持「誰方便誰打,誰重要打誰」的原則,使空中打擊的效能達到最大化。

其次是大量使用無人作戰飛機,讓美軍擁有了更多的選擇。雖然美國沒有公布無人作戰飛機在轟炸中發揮的作用,但是根據軍情局與俄羅斯情報部門搜集到的情報,戰爭開始前數小時,美軍無人偵察機就深入伊朗領空,鎖定了大量軍事目標。戰爭打響後,無人機還擔負起了指引攻擊與轟炸效果判斷的任務,替代了地面特種部隊。

最後是大量使用的新式武器裝備。「朱姆沃爾特」號的巨炮首次讓世人相信,艦炮不但沒有過時,反而是最有效的打擊手段之一。「小直徑炸彈」的廣泛應用,讓眾人看到了精確制導時代彈藥小型化的前景。「防區外彈藥」讓美軍戰機不用進入中近程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就能準確轟炸地面目標。F-22A與F-35體現出的作戰效率,更是讓全世界都知道了第四代戰鬥機的實力。

前面半個小時的戰鬥,沒有任何懸念。

除了盲目發射大量防空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