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軍火帝國 第二章 白宮新主人

華盛頓,共和黨籌備委員會辦事處。

看完新聞報道,當選總統弗雷德里克將電視轉到國內新聞頻道,調低音量,轉身朝在座的幾位幕僚看去。

「區區一艘中型航母,沒必要大驚小怪。」弗雷德里克親自挑選的國防部長人選的伯克利聳了下肩膀,說道,「按照海軍發展規律,第一艘航母建成後,中國要用五到十年才能掌握與熟悉使用航母的各種技巧、總結經驗教訓,為設計建造第二級航母奠定基礎。為了形成規模效應、分攤研製經費、降低建造成本,第二級航母至少需要建造三艘。即便中國仿照我們的方式,建造第一級航母時設計第二級航母,也要等到十到十五年之後才能擁有三到四艘航母。算上訓練等時間,十五到二十年之後,中國才稱得上真正的海軍強國,擁有與我們競爭的實力。」

沒人懷疑伯克利的分析,因為他是退役海軍上將。

其他人沒有伯克利這麼「樂觀」,因為伯克利並不了解中國。

退役前,伯克利一直在海軍服役;先後在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與航母上擔任航海長,大副與艦長;37歲時晉陞准將,擔任「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司令;42歲晉陞少將,任第二艦隊參謀長,半年後擔任第二艦隊司令;47歲調往北約司令部,負責海上作戰事務,次年晉陞為海軍中將;55歲晉陞為海軍上將,在歐洲戰區司令部負責海軍工作;61歲退役,次年應弗雷德里克邀請加入共和黨競選團隊。

從這份簡歷可以看出,現年62歲的伯克利沒有與中國打交道的經歷。

弗雷德里克暗暗嘆了口氣,把目光轉向左手邊的另外一名幕僚。

「中國的威脅不可低估。」發言人是即將成為CIA有史以來第一位黑皮膚局長的特雷杜伊,與伯克利相比,他的觀點「悲觀」了許多。「雖然『共和國』號的下水日期提前近四個月與紀佑國即將離任有直接關係,但是中國建造航母的決心不會因為紀佑國離任受到絲毫影響。早在五年前,中國就超過日本與韓國,成為第一大造船國。前年,中國建造了第一艘大型LNG與第一艘大型豪華郵輪,表明中國的造船能力有了本質提高。目前,中國有十二座可以用來建造大型航母的船台,特種鋼材的年產量足以支持同時建造五艘航母。當然,中國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同時建造五艘航母的潛在需要。因為沒有接觸到相關情報,所以無法準確判斷中國建造航母的進程安排。但是可以肯定,五年之內,中國不但會開工建造第二級航母,還很有可能是標準排水量超過七萬五千噸的攻擊型航母。」

從其他人的神色來看,他們更願意相信特雷杜伊的分析。

「除了中國海軍,更應該關注中國的整體軍事實力。」第三個發言的是弗雷德里克的首席防務政策顧問,未來國家安全顧問斯托克頓。「中日東海戰爭中,中國海空軍遭受了慘重損失,至少有一艘潛艇被擊沉,一艘驅逐艦被擊傷,超過一百五十架戰機被擊落、包括一架大型預警機。這場戰爭,給了中國很多教訓,也讓中國發現了武裝力量的不足之處。有一點值得我們高度關注,那就是擊落三架E-767的中國戰鬥機。據悉,這是中國即將批量生產的J-14型戰鬥機,性能不在F-22A之下。與J-14搭配的J-15戰鬥機也即將服役,性能與F-35相當。海軍方面,中國至少擁有一艘全電動潛艇的猜測已經得到證實。我們在沖繩諸島海域失蹤的『夏威夷』號,還有負傷返航的『得克薩斯』號很有可能遭遇了中國的全電動潛艇。因為中國陸軍沒有在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中亮相,所以中國陸軍的戰鬥力如何,還無法得知。但是我相信,中國肯定會將電動技術應用到陸軍裝備上,使原本實力就居世界第一的中國陸軍再上一層樓。」

「也就是說,中國的軍事實力比展現出來的還要強大。」

斯托克頓點了點頭,表明就是這個意思。

相對而言,斯托克頓的分析最客觀,沒有攙雜太多的感情色彩。

弗雷德里克冷冷一笑,說道:「中國的問題,等我們正式就任後再考慮吧。現在,我們得確定施政綱領與最後幾位部長人選。」

轉移話題,眾人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對即將入主白宮的弗雷德里克來說,在大選中擊敗前任總統羅迪克,只是4年執政生涯的第一步,還是最輕鬆的一步。

東海戰爭結束後不久,「軟禁門」醜聞爆發。突然出現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的前CIA局長指責羅迪克在「戴維營爆炸案」後將其軟禁,謊稱其被炸身亡。新聞媒體重點報道了羅迪克非法剝奪韋斯利的人生自由權、偽造死亡證明等,卻沒有報道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戴維營爆炸案」的真相、韋斯利「出逃」的過程等。

「軟禁門」醜聞,使共和黨成了最大受益人。

在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共和黨僅用15億競選經費就在大選中擊敗了民主黨,弗雷德里克拿到進入白宮的「門票」,國會眾議院435個議席中的318個、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68個落入共和黨手中。

不到二十天,弗雷德里克就將搬入白宮,共和黨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多數黨」。

目前,弗雷德里克除了收拾行李之外,要做的兩件大事就是確定施政綱領與聯邦政府部長級官員名單。

討論從簡單問題入手,不多時就鎖定了最後幾個名額。

聯邦政府各部部長人選不由弗雷德里克決定,由支持共和黨的各大利益集團決定。簡單的說,弗雷德里克必須以此「報答」支持他的利益集團。

國防部長伯克利身後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諾斯羅普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代表的軍火利益集團,國家安全助理斯托克頓身後是「蘭德公司」、「國際戰略研究所」、「黑水公司」等代表的國際顧問利益集團,能源部長身後是「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美國電力集團」、「得克薩斯石油財團」等代表的石油能源利益集團,財政部長身後是「聯邦儲備銀行」、「摩根銀行」、「花期銀行」、「美國銀行」、「高盛集團」等代表的金融利益集團,工業部長身後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美國鋼鐵協會」等代表的工商利益集團……

每一個利益集團都擁有超過總統的強大能量。

弗雷德里克沒有選擇的權力,如果不能滿足各大利益集團的要求,不但別想在4年後繼續住在白宮,能否讓副總統甘心充當「備份」都是個問題。

「如果沒有問題,明天就公布政府成員名單。」

沒人表示反對,最後幾個空缺的人選早已確定下來,此時只是走走過場。

「現在,我們得確定就任後的主要政策。」弗雷德里克拋出了最重要的問題,「競選時,我們承諾增加就業、刺激消費、保護美國企業與產品、改變外交政策、改善國家形象。雖然很難在一界任期內兌現所有承諾,徹底改變美國的現狀,但是我們必須做出努力,讓選民相信我們有能力、也有決心解決困難,使美國走上復甦之路。」

這是弗雷德里克第三次向幕僚提出這個問題。

前兩次,幕僚沒有形成統一意見,部分人主張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部分人主張擴大政府財政赤字,部分人主張發動對外戰爭。不管是哪種意見,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弗雷德里克沒有讓幕僚做主,他必須有明確的主觀態度。

「或許,我們不應該局限於某一種政策。」弗雷德里克欽點的國務卿萊斯利打破沉默,說道,「任何一項單一政策只能對某個、或者某幾個問題產生作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只有同時實施幾項政策,才能收到明顯效果。」

萊斯利擁有僅次於弗雷德里克的發言權。

在輔助弗雷德里克競爭總統寶座之前,萊斯利先後在兩界布希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與總統經濟問題顧問。民主黨執政期間,萊斯利應聘成為高盛集團總裁特別助理,不但幫助高盛集團順利度過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還使其在金融危機後成為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集團。

毋庸置疑,萊斯利得到了金融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做好多項準備。」

萊斯利點了點頭,說道:「為了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可能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們必須切實保護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政府援助與擔保貸款。為了刺激消費,要儘快出台減稅與福利政策,擴大財政開支。為了獲得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重新塑造美國形象,我們必須教訓某個不聽話的國家!」

聽到這,弗雷德里克也暗自嘆息。

誰住在白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說了算。如同歷任美國總統一樣,弗雷德里克既不能失去幕僚的支持與輔佐,又不能擺脫利益集團的控制。

白宮,只是一個更加光鮮的家而已。

只要願意聽從利益集團的擺布,個人履歷沒有污點,誰都有機會成為白宮的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