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去向問題!

鄰角紅了,從一個不知名的邊緣小地方,現在至少整個嶺南都知道海山有個鄰角區,鄰角區的特色是傢具,號稱共和國傢具之都。

不誇張地說,鄰角因為陳京而紅。

陳京現在是嶺南省最年輕區縣委書記,同時也是最有作為的區縣委書記。

從今年最後一個季度的第一個月的經濟指標看,鄰角已經直逼藍河,看這架勢有取藍河而代之的意思。

可以預判,按照鄰角這樣的發展勢頭,明年鄰角必將成為海山第一,這也沒有什麼懸念。

執政兩年,把一個相對落後的區,搞成了全市最發達的區,陳京領導鄰角班子完成了不可思議的發展。

而因為他這一次參加黃海縣域經濟論壇,他也一躍成為了嶺南的名人。

為嶺南爭光了,狠狠的打擊了蘇北的囂張氣焰,號稱以縣域經濟為自己獨立特色的蘇北,這一次在這方面亮點不及嶺南,讓嶺南社會各界大感鼓舞。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場悄無聲息的人才爭奪戰也正式打響。

南港班子重組,省委已經找南港市委書記姚軍輝談了話。

新的南港班子還是由姚軍輝來當班長,至於班子人員構成,省里充分尊重他的意見。

姚軍輝現在心中基本框架已經有了,但是現在海山鄰角經濟搞得火爆,而且在區域合作方面,海山也一步邁在了前面。

姚軍輝看得眼紅,一門心思的就只想把陳京調海山來任職,在省里有秘書長賀軍照顧著,他的工作也是進展有序,有條不紊。

但是對海山來說,海山班子的調整目前還沒有眉目。

海山班子究竟是打散了重組,還是在現有基礎上微調,省里幾個主要領導都還沒表態。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海山黃宏遠和李清香兩人是鐵了心的要把陳京留在海山。

無論是黃宏遠還是李清香,現在兩人在外面都是異口同聲的強調,陳京是海山培養的幹部。

言下之意就是海山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優秀幹部出來,沒有可能讓其他的市摘桃子。

姚軍輝最大的依仗是賀軍。

而李清香最要針對的也就是賀軍。

賀軍盤算要把海山打散,她偏偏不讓他遂心愿。

賀軍盤算著要把陳京調走,她便和黃宏遠聯手,兩人一起到省里做公關,堅決不放人。

姚軍輝一次次的往省城跑,黃宏遠和李清香兩人也是頻繁的進省城,現在省委組織部都不知道該怎麼考量陳京,最後陳京一個處乾的問題,還硬是要驚動秦雲松部長。

秦雲松站出來,也說不了什麼公道話。

一方是秘書長他不敢輕易得罪,而另一方黃宏遠和李清香兩人現在攜手合作,兩人在省里也是根基相當牢固的,他也不好直接傾向賀軍那邊。

最後他只能表態,這件事情究竟怎麼處理,最後還得由書記定奪。

組織部幹部一處處長史正新平常在嶺南是赫赫威凜的存在,雖然是處長,但是他主管幹部區域協調,幹部要跨區域配置協調,基本都需要他點頭。

有些幹部挖空心思想從邊遠地區進核心區,不通過他,事情根本就沒戲。

可是這幾天,他的氣勢下去了。

陳京沒按要求來組織部談話,他剛剛打電話批評,很快就接到李清香市長的電話。

李市長潑辣出名,電話打通他不分青紅,就給了史正新一通狠狠的批評。

一將不能奉二命,陳京從黃海飛臨港是她李清香的意思,怎麼?他李清香不能夠安排自己手下工作嗎?

史正新不事先了解情況就胡亂批評幹部,這是什麼行為?

史正新被一女流之輩批評一通,他感到特窩火。

可是好男不跟女斗,而且李市長是領導,面對領導的批評,身為組織幹部都不虛心,那不是抹黑組織幹部的形象嗎?

可是讓他窩火的事情還不止這一些。

這邊陳京有領導給他安排的忙不完的事兒,那邊秘書長電話催得急,賀軍哪是他能得罪的?

部長都很尊重賀軍,何況他一個小處長?

史正新頂不住壓力,只能向上彙報,從分管副部長然後是常務副部長,最後大家都拿這事沒辦法,他只能把事情捅到秦部長那邊去。

秦部長先就狠狠的批評了他一番。

組織談話可以主動出擊嘛!為什麼偏偏讓人家幹部自己過來?

有些幹部身處特殊崗位,工作不能夠放鬆,在這種情況下,組織部的考察員哪裡能夠還坐在家裡等?這是官僚習氣!

史正新得了一頂官僚習氣的大帽子,這才組織人赴海山進行考察。

考察員在海山待了三天,受到市裡隆重歡迎。

海山市委書記黃宏遠和李清香都和考察員談了話。

這次負責陳京考察的是一處的副處考察員周軍,他在組織部幹了八個年頭了,從來就沒經歷過這樣的考察。

從基層到同仁到領導,人人都說好,人人都把陳京誇得像一朵花似的。

如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從上到下在談話時都強調,陳京是海山的幹部,海山幹部群眾需要他,他一定要留在海山。

周軍彙報把材料拿來向史正新彙報,史正新將考察材料原封不動的往上送。

他本以為這樣做,他總算是把這個燙手山芋給甩掉了。

可是他萬萬沒料到的是,幾方人都追問他是以什麼崗位為基準來考察陳京的。

作為組織考察來說,總得有個崗位依據吧?

平白無故的考察什麼?沒有崗位為準繩,這樣的考察有什麼意義?

這史正新哪裡能夠回答出來?

回答不出來,別人就對他的工作進行質疑,他是一肚子氣沒地方撒。

外面鬧得凶,陳京回鄰角以後,依舊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對自己去想的問題他不是沒考慮,他很清楚,自己到哪裡去,現在關心的人很多。

這麼多人關係,偏偏他作為當事人卻說不上話,他也懶得去關心。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一切都由關心的人去鬧吧!

陳京辦公室,李國偉笑眯眯的進來,從身後拿出一罐茶葉。

「書記,你今年茶可備得不足啊,我前兩天看到你茶几下面大紅袍告罄了,喝茶要喝大紅袍,我這裡恰好有一罐,今天就貢獻出來了!」

陳京拿起茶盒仔細端詳,笑笑道:「不能說是貢獻,只能說是補償!」

李國偉哈哈一笑,道:「說補償也行,反正咱們是天天過來喝,今年我在你這裡喝的茶,怕就差不多這麼一罐兒了!」

陳京指了指沙發道:「我們去那邊,乾脆來一泡,今天我知道你日程不忙,你要去傢具城那邊的日程是下午,上午放鬆放鬆!」

李國偉和陳京坐在沙發上,陳京沖茶,很快房間里就雲霧繚繞。

李國偉道:「書記啊,有個事我跟你彙報一下,我們敲定的那幾個項目,那一邊鬆動了!做昨天去那邊和他們聊過呢,出人意料的順利,塗書記表態一路綠燈,咱們今年合作又往前邁了一大步啊!」

他頓了頓,嘿嘿一笑,道:「唯一一點有些不愉快的就是塗書記的臉色有些難看,我們一下搞這麼多項目,不亞於扯他一頁肝嘍!」

陳京笑道:「老李,你就滿足吧,哪有你占人家便宜,還讓人家笑臉相迎的道理?咱們搞發展搞合作不講這個,面子是個啥?只要能成事,只要我們的工作能夠有實效,做牛做馬又怎麼樣?」

李國偉道:「還是書記您心態好。說句實在話,現在憑咱們鄰角的名氣,他鄰彎不跟我們合作,我們絲毫不擔心發展問題。我們前幾天幾個副區長碰頭了一下。

我叮囑他們在接下來幾個月,我們鄰角的招商引資等各個方面會掀起一個小高潮,讓大家都打起精神來,好好的把工作做好,爭取今年年底,我們能有個更好看的成績單!」

陳京肯定地點頭道:「這很好,應該這樣做。只是老李你工作可不要太賣命,要注意勞逸結合,可不能把身子累垮了。」

李國偉擺手道:「我算什麼?我那點工作還抵不上您工作量的一半。您從黃海轉戰臨港,然後一回來馬上又投入工作,你可不要仗著年輕就透支身體啊,那可是後患無窮!」

李國偉現在心氣高起來了。

鄰角現在發展高歌猛進,陳京又對其充分放權。

政府的大小事務,一律由他操刀,通過自己的決策,眼看著鄰角一天一天的變化,這種成就感是莫可名狀的。

以前李國偉在鄰角工作,在市裡開會總是低調再低調,跟其他區比總覺得抬不起頭來。

現在在市裡開會,他最為活躍,其他區縣的一把手都羨慕他。

就在不久前,陳京去黃海參加經濟論壇去了,李國偉去市裡開會,當時覃石宣就向李國偉發難,說鄰角在新建的大鄰角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