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潛龍騰淵 第325章 鏜床檢測

林振華來到魯中機床廠的時候,正趕上馬勝凡帶著幾名工人和技術員在對一台剛剛裝配好的大型卧式鏜床進行檢測。在檢測現場的,還有漢華重工方面來的岑右軍、衛景文等人,大家臉上都帶著笑意,顯然是檢測結果比較令人滿意。

鏜床是一種對工件上的預製孔進行加工的機床,一般用來加工大型的箱體零件。馬勝凡他們正在檢測的這台卧式鏜床,有3米多高,工作台有3米長,2米寬,算是一個大傢伙。

這種型號的大型卧式鏜床,是魯中機床廠的傳統產品,在過去幾十年中,不知道裝備了多少機械企業。但近幾年來,在進口數控鏜床的擠壓下,魯中機床廠的卧式鏜床逐漸開始滯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鏜床是一種精度要求很高的機床,手工定位的精度比不上數控定位,客戶自然更願意選擇數控鏜床。

魯中機床廠與漢華重工進行合作之後,漢華機床公司派出一批技術人員,過來與魯中機械廠的技術人員共同攻關,對這款傳統鏜床進行數控化的改造。在數控技術方面,林振華布局很早,漢華機床公司儲備了不少數控技術,現在正好在魯中機床廠這個平台上得以應用。

林振華現在看到的,就是經過改造之後生產出來的第一台數控卧式鏜床。

按照生產規範,機床在裝配完成後,必須進行檢測,檢測的項目包括可靠性、靜剛度、空運轉振動、熱變形、抗振性切削、雜訊、激振、定位精度、主軸迴轉精度、直線運動不均勻性及加工精度等等。

這些測試項目對於魯中機床廠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於漢華機床公司來說,就相對比較陌生了。機床行業還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就是這些各種各樣的規範。林振華借岑右軍的永禾農機廠為平台,搞了一個機床附件公司,卻遲遲不敢直接進入機床整機領域,原因也是無法跨過這個門檻。

厂部的秘書把林振華從火車站接到廠里,照著馬勝凡的吩咐,直接把他帶到了總裝車間。馬勝凡正指揮著幾個工人在往工作台上固定實驗用的工件,看到林振華進來,他抬起頭,親熱地喊道:「林經理,你來得正好,我們正在進行最後一項檢測,如果這一項檢測合格,我們就要剪綵了。」

林振華走上前去欲和馬勝凡握手,被馬勝凡躲開了:「別,我一手都是油。」

林振華笑道:「怎麼,馬廠長,你怎麼還親自動手啊。」

馬勝凡道:「我愛干這種活。你在一邊等我一會,我這馬上就好。」

林振華退到一邊,站到岑右軍身邊,問道:「排長,怎麼樣,測試順利嗎?」

岑右軍點點頭道:「非常順利。魯中廠的技術實力真是沒說的,工人的素質也高。不過,咱們的人也沒丟臉,楊文勇跟著一起做裝配,連老師傅們都翹著拇指稱讚他呢。」

「楊文勇?」林振華奇怪地問道,「他怎麼也懂這個了?」

岑右軍道:「這孩子現在算是出師了,一通百通,這次可真是給咱們漢華機床小露了一下臉呢。」

楊文勇現在是漢華機床公司最優秀的機床裝配工,他的技術是用無數的德國舊機床練出來的。在反覆的裝配實踐中,他總結出了不少竅門,的確如岑右軍說的那樣,能夠做到觸類旁通了。

在漢華機床與魯機合作之後,楊文勇就到了魯機,參與機床裝配工作。魯機這邊,有十幾個搞過多年機床裝配的老鉗工,經驗都十分豐富。一開始,大家只是拿楊文勇當一個學徒工來看待,讓他做一些輔助的工作。楊文勇倒也不介意,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但閑下來的時候,總是跟在老師傅們身邊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再與自己的經驗去相印證。

裝配機床是一件細緻活。機床的各個配件在加工的時候都允許有一定的公差,當把它們裝配在一起時,各個配件上的公差累積起來,就會影響到機床的幾何精度。熟練的裝配工需要在裝配的過程中不斷地測量部件間的相互位置,如果高了,就要用刮刀鏟掉一點;如果低了,就要加一個小墊片。具體到如何加減,就完全取決於各人的經驗了。

在裝配這台大型鏜床的過程中,楊文勇充分發揮了他的裝配經驗,好幾次甚至糾正了魯機的老師傅們的差錯,結果贏得了眾人的稱道。

正說話間,那邊的鏜床已經開始工作了。鏜刀高速地旋轉著,探進工件的深處,帶出一條條漂亮的切屑。周圍的技術員和工人們緊張地察看著鏜床工作的情況,評估它的振動、噪音等指標。一個孔切完,兩名技術員飛快地跑上前去,開始用千分尺等工具測量加工的精度。

「1000毫米深孔加工,孔距誤差0.02毫米!」

技術員大聲地報出了檢測的結果,現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馬勝凡欣喜地跑到林振華身邊,用滿是油污的手拍著林振華的肩膀,說道:「太好了!簡直是太好了!」

林振華因為剛從北京開會回來,身上穿的是一身新西裝讓馬勝凡這一拍,西裝就變成了抹布了。不過,林振華也沒有介意,只是笑著問道:「馬廠長,這個指標意味著什麼,我可不太懂啊。」

其實,林振華對於機床精度之類的指標還是有所了解的,他不知道的,只是這個指標相對於魯機的意義何在。看馬勝凡這個高興的樣子,估計應當是一個重大的進步吧。

馬勝凡道:「我告訴你吧,深孔加工的孔距誤差,我們過去差不多要到0.05毫米,現在縮小到0.02毫米,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啊,我們的產品一下子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了。國內從德國進口的精密鏜床,也不過就是這個標準而已啊。」

「祝賀你啊,馬廠長。」林振華說道。

「這個功勞可得歸於咱們衛老師。」馬勝凡說道,他一邊說著,一邊向正在操作台前和操作工探討控制指令的衛景文喊道:「衛老師!過來說話吧。」

衛景文呵呵笑著走了過來,和林振華打了個招呼。馬勝凡拉著衛景文的手說道:「衛老師,多謝你啊,你搞的自動補償機制,實在是太好了。」

「還不行,還沒有達到我理想的狀態。」衛景文也不知道是謙虛還是自負地說道。

看到林振華迷惑的樣子,馬勝凡比劃著給林振華介紹起來:

原來,鏜床的深孔加工精度,一直都是困擾魯機的一個重大技術難題。鏜床加工的深孔,有時候可以達到一兩米深,這就相當於要把一把鏜刀從主軸箱伸出去一兩米,再進行加工。鏜刀軸伸出去太長之後,必然會出現一定的變形,其中主要是由於自重而帶來的下垂,工廠里把這個叫作鏜刀的「低頭」現象。

鏜刀原本是對著鏜孔的中間線開始加工的,一旦出現「低頭」,就會導致加工出來的孔偏離了正確的位置,這樣加工精度就受到影響了。

在過去,遇到這種情況都是靠鏜床操作工的經驗來進行修正的,比如說把主軸箱的位置調高一點點,這樣鏜刀「低頭」之後,就正好落在正確的位置上。但這種人工補償受操作工個人能力的影響太大,精度不夠穩定。

衛景文帶著他的電子團隊,在進行了大量的實地測量之後,開發出一套自動補償機制,它是靠機床上的晶元控制,根據鏜刀伸出去的長度,自動地調整鏜刀軸後面滑枕的位置,用以補償鏜刀的「低頭」。剛才的測試表明,這套補償機制發揮了作用,鏜床的加工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看來,我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啊。」馬勝凡感慨地對林振華說道,「原來我們不懂數控,補償精度的辦法就是加墊片,充其量也就是加根支架把鏜軸撐起來。衛老師他們用個什麼程序,一下子就解決了,實在是太神奇了。」

林振華笑著說道:「我剛才和岑經理聊,他說我們要學的東西也很多啊。魯機的生產經驗,是我們所缺乏的,這次通過和魯機的合作,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呵呵,什麼你們我們的,咱們現在是一家了。」岑右軍在一旁笑著說道,「下一步我就打算把潯陽的班子都拉過來,全面地向馬廠長以及魯機廠的師傅們學習,爭取拿出更多的新產品來。」

馬勝凡道:「好了,今天的測試就到這吧。老王!」

技術科長王海勝應聲而到:「馬廠長,有什麼吩咐?」

「你把有關的資料整理一下,我先帶林經理和岑經理、衛老師他們去吃飯,你回頭帶著工人們一起過去。」馬勝凡說道。

「好咧,馬廠長,你去吧。」王海勝答應道。

馬勝凡拉著林振華道:「走吧,林經理,今天咱們是不醉不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