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於京城內城的另外一邊,一座古樸的府邸中,燈火通明,赫然是有人在擺開宴席,席間之人個個氣勢不凡,一看就都是大權在握的大臣。
只不過,如今皇帝病重,雖然宮中並不宣揚,可這樣的消息早就傳的滿城風雨,大臣們各自都有打算,但在表面上,還是要顧忌一些的,越是位高權重之人,擺宴的時候,更不會鋪張浪費,往往還要打著匯聚一起,給皇帝祈福的幌子。
此處正是如此,這擺宴的,乃是新近上任的吏部尚書顧引。
吏部執掌官員升遷、考核,其職權之重,對於百官而言難以言喻,甚至有時會被稱為天官,因為能夠決定官場前程。
所以,歷任吏部尚書上任,都難免接到其餘大臣的拜帖,要過來與他相賀,在這大瑞朝幾乎成了定製,就算是皇帝病重,此事也沒有多少更改。
是以這顧引也是依循舊例,在府中擺開家宴,招待了些許大臣。
當然,這樣做依舊還是有風險的,畢竟是皇帝病重之時,只是這顧引之所以鋌而走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顧府的宴席其實是一場障眼法,是為了混淆皇家耳目,掩蓋真正的用意。
和這個用意比起來,就算是被皇城司的探子藉機生事,也算不得什麼了。
不過,人在官場,豈能不知趨勢,如今皇帝病重,而朝廷新任了吏部尚書,就算顧引有一點錯誤,在這個時候,也是不能真的將他如何拿辦的,因為這將影響到朝廷政局的穩定。
正因明白這些,顧府的這場宴席,可以說是有恃無恐。
而宴席真正的主角,如今並非在那席間,而是在顧府深處。
「這個邱言,越發驕橫了,長此以往,那還得了!?」
府中,正有人拍桌起身,憤而談及邱言。
這是間頗為封閉的房間,牆壁四周密不透風,屋中坐著七八人,說話的那人相貌清瘦,身上有著一股凜然之氣,像是戲文中的那些精明強幹的忠臣一樣,說話的時候鏗鏘有力,而從他口中蹦出的名字,一旦配上惡狠狠的語氣,天生就給人一種奸佞之臣的味道。
只不過,此時被這人提到的,乃是邱言。
見到其人這幅模樣,就有一名年約四旬,面容英俊的男子說道:「蔡相何必這般激動,他邱慎之如今是仗著皇上與太子對他的看重,才敢在朝堂上為所欲為,甚至不將我等老臣放在眼中,可說句誅心的話,所謂主少國疑,當今聖上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而太子年幼,這偌大江山豈能經得起折騰?到時自然是要請皇后與太后垂簾聽政的……」
此人正是新任吏部尚書顧引,其人也是世家出身,其父在先皇之時也曾官至吏部尚書,只差一步就可入得政事堂,但卻因一次地方叛亂,處置不當,失了機會,從此仕途止步。
如今他的兒子捲土重來,又豈會滿足於吏部尚書一職?
至於被顧引勸慰的,則是當朝宰輔之一,分管御史台的蔡闕,如今都稱呼其人為蔡相,此人入了政事堂後,精氣神越發充沛,連帶著人的面相都有了些許變化,加上從前執掌御史台時養出的一身正氣,說出的話每每擲地有聲。
至於他話中的含義,在場的幾人也都心中有數,甚至將之視為日後的倚仗,打算藉此翻身,將邱言絆倒。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場的幾人,除了吏部尚書顧引和宰輔蔡闕,還有另外一名宰輔許應一,餘下兩三人,同樣也是朝中眾臣,位列六部九卿,結合在一起的力量,可謂權傾一時。
這樣的人輕易聚集在一起,皇城司等皇家耳目,豈能放心?就算是國法,都不會輕易允許。
只能借著這樣迎來送往的宴會做幌子,然後秘於一室交談,但時間不能長。
今日他們齊聚一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劍指邱言。
這話說來有些奇怪,按理說這樣一個組合,權傾天下不說,更是掌管方方面面,而邱言只是一個兵部尚書,縱然在天下而言也是位高權重,但放在整個朝堂上,所佔的權勢比例並不大,何故會引得眾人對他這般鄭重對待?
原因就在於邱言回京之後,所做的諸多事情,從軍務入手,先是開闢新的三大營新軍,然後調動自己在蜀地劍南培養的嫡系人手,以新政為名,不斷擴張影響力。
這事本也好辦,只要多上幾個摺子,搞出朝中群情激奮的樣子,縱然皇帝在還陽後性子堅定,有著自己的主見,有心要護著邱言,可也要考慮朝堂的穩定和江山的安穩,不得不有所妥協。
可偏偏國境不寧,那北疆幾大部族的反覆也還算了,連齊魯、河北等地的匪患也是風風火火的興起,正好給了邱言機會——
這大臣的奏章能讓皇帝妥協,卻不可能讓反賊伏誅,關鍵時刻,終究還是要出兵的,如此也就給了邱言持續掌權的機會。
一來一回,邱言威勢日隆,再加上其人本就有皇帝特許,能入政事堂議事,更有一個定國侯的爵位在那支撐位格,論權勢一點都不比宰執差,一旦真正得名,立刻就能壓下其他宰執。
這樣的威脅,許應一等人早就有所警覺,出於維護自身權勢的政治本能,也是為了將邱言這樣的人物網羅並加以利用,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許應一等人運用了種種方法,想要將邱言的上升勢頭止住。
雙方就像是對弈一般,你來我往,其中所隱藏的兇險,絲毫也不比明刀明槍的廝殺來的少。
但掌握了諸多勢力和人脈許應一等人,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佔據了上風,但隨後邱言卻後手頻發,連許應一等人內部的人員,都早有被滲透之人,在關鍵時刻反水,使得諸多努力功虧一簣,更是讓許應一等人的利益集團陷入劣勢,被邱言掌握了諸多可以稱為謀反的罪證,從而被拿捏住了七寸,不得不時時妥協。
但這種忍讓,終究還是有著極限的,許應一等人也一直在等待著反擊的機會。
垂簾聽政,無疑就是他們的機會。
皇帝護持邱言,對世家也很是警惕,許應一等早有發現,但總不能將之推翻,可下一代皇帝對邱言表現的善意,則更讓他們擔憂,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買通了太子身邊的太監,更是對教授太子的老師施加影響,為的就是日後方便行事。
但現在這條路眼看也有變化,於是他們的目標就轉而集中到了後宮上面。
和皇帝、太子不同,後宮在大瑞是很難干政的,但若是太子年幼,垂簾聽政的事情也曾發生,畢竟這項傳統,可以直接追溯到中古列國時期。
正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早有定製,大瑞太祖當年雖總結前朝教訓,對此很是警惕,但日後發展不以人之意志為轉移,主少國疑之時,朝堂若無人坐鎮,總歸是難以安穩的。
說到底,這垂簾之人其實就是朝廷上的百官推舉出來的招牌,讓他們的政策師出有名,佔據大義。
但即便如此,這一切依舊還要等待當今皇帝真正歸天之後,才能施行起來。
按理說,那皇后、太后未必都是大戶人家出身,多數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兒,但只要成了皇后,位格提升,自然能夠聚勢,生生將自家的位格推動上去,最終踏上世家行列。
所以,太后、皇后幾乎是世家大族的天然盟友,利益相關。
許應一聽著眾人說及邱言的囂張行徑,也是心有戚戚焉,最後道:「這邱言不光在朝堂上為所欲為,還想要爭奪人道學說的正統,未免太過不知天高地厚了,下面的人已經查明,他當年在未中舉人之前,也有污點可以借用,而後遷居左渠村等地,似乎和妖魔還有勾結,只要這一點坐實了,就可作為突破口。」
「不錯,這也不是構陷他,而是用事實去批駁他!而且,這些小事也不可能真的絆倒他,但卻是一個開始!」蔡闕也點點頭。
「另外,」許應一沉吟了一下,終於還是說了出來,「我聽太后的意思,是有心讓一位王爺來監國的,這件事我們也可以商談一番,畢竟太子太過年幼,而太后、皇后對治國終究不甚熟悉……」
這話一說,房間里的氣氛登時變化。
太后、皇后垂簾與親王監國在性質上截然不同,前者只是暫時為之,而後者因為血脈關係,很容易引發後續的連鎖反應,一直以來都被群臣所警惕。
只是今日不同往日,新黨的崛起、邱言的出現,逼得世家大族的利益不斷受損,這種時候,他們的首要任務變成了維護自家的利益,大瑞的安穩反倒要放到後面。
「這事,還是從長計議吧。」顧引眉頭一皺,「這次晚宴時間不宜過長,與會中人必有皇家耳目,離席太久,太著痕迹。」
許應一深深看了顧引一眼,然後點頭道:「也好,先說到這,接下來諸位便各自把握吧,務求一擊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