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相!

兵制的變遷,涉及眾多,比尋常的變法還要來的艱難,因為關係到王朝的暴力機關——軍隊。

這是真正掌握著推翻王朝力量的群體,也是鎮壓天下氣運的重要工具之一。

李坤派邱言去往劍南,其中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兵制改革之事做準備,要將劍南道當做一個實驗的地方,體現的是皇帝的決心和意志。

當初,邱言離京一事,也是皇帝對邱言仕途的保護,防止他在名聲未成、羽翼未滿之時,就和掌權之官、豪門世家發生直接的衝突。

而在白蓮教之亂前面,邱言平息了沼地禍患,更用農家之法輔之以兵家手段,令沼人的威脅幾乎消除,餘下的不過就是等待世代傳承,這沼人的生活慢慢提高,耕種逐漸替代漁獵,那各個部族的口糧逐漸增多,必然也會改變原來的一些習慣,使之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中原書生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對此邱言早就有所準備,在軍中也有部署,將書生與兵馬配合一起,以衛所為單位,展開教化布局,並在那統領之側,設立了文置使一職,上書朝廷,就等封賞之後,他的氣運和官職落實之後,他的那些設置的舉措,才有可能真正落實下來,成為定製,傳於後世。

只是,這看似簡單的一步,其實並不簡單,其中關鍵還在今日的聖旨上。

聖旨如將邱言在劍南蜀地,對兵制的些許調整,都算作功勞與政績,也就說明皇帝與那世家、既得利益的團體間,通過博弈得到了進一步革新兵制的權力。

這也是邱言在看李坤的能耐了,如果皇帝沒本事得到這個機會,他不可能主動為對方火中取栗,反之,若是能夠成功,邱言也不介意在人道的感悟上,能更深入其中,體會制度變遷所帶來的變化。

當然了,這也只是個突破口,就算皇帝能夠成功,讓兩府的宰執和六部眾臣都有所妥協,可等到真箇改制的過程里,必然還是充斥著諸多鬥爭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利益,事情便是在博弈中、在各方共同用力中前行的。

在這種情形下,李坤坐於龍椅上,稱讚邱言,話語很快就過渡到了正題,就讓人宣讀聖旨。

立於此處的文武百官,都聽慣了旨制諭誥,可也不禁凝神,因為他們知道這一道旨意背後,凝結著的何等意義。

「……定北疆國戰之根基,安沼人之患,掃白蓮妖教……」

聖旨自然不能如同評書話本那樣,把事情事無巨細的都說上一遍,多數只是提一提關鍵的地方,然後附上些許辭藻,和古人偉業做一下對比,表明封賞的正當性,那在場的文臣武將自能清楚的分辨出關鍵信息來——

「北疆戰功、平息沼人的功勞,以及無法抹殺的平蓮之功……」

他們注意到聖旨中最為重要的幾點,同樣也知道,還有一處關鍵點沒有說出來,而那部分,正是關係到日後的朝政風向。

「到底這革新兵制的事,算不算得功勞?會不會被褒獎?」

正當所有人都在心裡念叨著此事的時候,宣讀聖旨之人終於讀到一句:「……南疆軍屯衛所之法,可得安寧,又有轉置使可定軍中糧餉、器械,並監管沼人播種,又有文置使用以統籌,教化以聖人之道,開太平之世……」

「來了!來了!終究還是有的!皇上這是下定決心了,要開兵之改!」

聽到這,朝中文武的心思反倒都安定下來,哪裡還不知道皇帝的態度?這也說明了,在這個問題上,兩府對皇帝是有妥協了,只是不知皇帝是用哪裡的利益作為交換。

事已至此,他們還是免不了盤算起來。

「咦?」立於大殿中央的邱言精神一振,腦袋裡忽的多了諸多意念,赫然是氣運相連之後,從殿上的文臣武將心中流轉出來的——

「兵製革新的事情一定下來,少不了又有一陣風波了,但想來還是比不上變法的,那變法一派開始的時候人數不多,但黑面相公到底是有幾名親信的,加上自身名聲,又有皇帝支持,苦心經營多年,而今新黨已是煥然一新,論勢力絲毫也不弱於舊黨,這邱言雖然現在名頭無雙,可終究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邱言在京城為官的時候,頗為清高,並不與人結交,縱有些許人脈,這些年在外任職,這名聲和資歷有了,但可用之人未必就有多少,兵製革新的事情,可不是那麼容易就施行得了的。」

「那幾位宰執看樣子對這事都是忍著的,應該是以這一步為退,先讓皇帝拿到名頭,然後施行的時候再拖後腿,給予阻礙,最後目的達成了,還能得了額外好處。」

「如今四夷皆平,正是要步入太平盛世的時候,鬧什麼變法、兵改,著實是亂世之源啊。」

「也不知皇上會給這邱言什麼樣的職位,來方便他行事。」

「邱言此人平日里並不結黨,也不攀附,或許正是機會,若我能投靠於他,說不定能夠順勢而起,也如那岑帛、張厚一般崛起!」

「這邱言所為,正合定國興邦之法,越是在這種兵強馬壯之時,越不能放鬆警惕,若不能趁著此時,一鼓作氣的定下兵制新法,日後軍隊的意志就會固化下來,輕易難以動搖了。」

「這次北疆國戰,其實就有很多問題表現出來,只是因戰局順利,決策幾乎沒有錯誤,才會最終取勝,但這並不能掩蓋其中問題,兵製革新確實是該有的,只是此舉畢竟傷我兵家根基,著實矛盾……」

……

「人心之繁雜,果然難以盡算。」

凡此種種心思,都順著是氣運流轉,在文臣武將、聖旨與邱言之間來回遊盪。

「怪哉,我這人道身如今不動用人道珠的時候,只是肉身凡胎,而金鑾殿更是龍氣濃厚之地,居然會有意志共鳴發生,只是這裡面的內容,還是與眼下相關的事情,超出這個範疇的信息並不會反饋過來,這麼說來,也是一種人道牽引……」

就在邱言思索的時候,忽然渾身一震,跟著感到有澎湃氣運呼嘯而來,灌注在身!

卻是宣旨之人終於說出了具體的官職來——

「……通悉兵事,進為兵部尚書,主管兵部事宜,原尚書周顯勞苦功高,調任……」

這話一說,儘管殿中之人早就有所準備,還是免不了一陣驚訝。

「正二品的兵部尚書啊,這般升遷之速,著實驚煞旁人,換一個人來,朝中文武沒有人會服氣,可落在這邱言的身上,就比較有趣了。」

「國戰之時,兵部尚書雖不主戰,但到底沾了光,於是升遷上去,隨後上來的這新一任尚書,還未來得及建功立業,卻就正好趕上了白蓮教之亂,也算冤枉,現在邱言坐上了這個位置,日後也算是有好戲看了。」

「五品四品一躍而為二品,前後不過四年,更非在京城為官,這個速度當真是驚人至極,就算朝中之人都知道,以邱言這幾年的功勞,這個位置是綽綽有餘了,肯定還是會有人跳出來的,畢竟官場就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走得太快,沒有經營足夠的人脈和勢力,根基不夠牢固,就算走上高位,也站不穩,最多聚集些許投機之人,還會被他人拉扯……」

眾人聽著聖旨的宣讀,便就在各自思量,但人群里還是有人見識不凡,意識到了問題。

「以皇帝時常提起的邱言功勞而言,一個兵部尚書的職位還不足以體現他的功勞全部,怕是這聖旨還有後續!」

對這些人而言,在這四年中,大致摸清了皇帝的行事風格,知道若不能一口氣給予適當的官職,就代表著皇帝是想要讓邱言的手,能伸到多個領域!

上次的封官就是如此,一口氣讓邱言的影響力抵達了翰林院、國子監等地方,可謂一舉多得,但如此一來,帶來的權力疊加優勢,卻不是單獨一個官職能夠比擬的。

果然,這些人的擔心,隨後就得到了證實——

「……許邱言入政事堂議事。」

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讓整個大殿為之一靜。

「入政事堂議事?好傢夥!這還得了!這哪是給邱言兵部尚書的頭銜,而是讓他預備著入兩府為相啊!這還得了?這邱言今年也不過壯年,何以能有這般待遇!」

震驚之中,不少官員就朝最前列的幾位宰執看去,發現這幾位卻是不言不語,似乎是事不關己。

見了這一幕,其他人如何還不知道,這個結果,幾位宰執早就從皇帝的口中事先得知了。

「就算如此,但邱言甫一回京,就入政事堂議事,也太讓人驚訝了,那個地方的位置,是多少人的嚮往,卻都不可得,壯年得入,又沒有世家撐腰,未必就是好事。」

大瑞一朝,執掌兩府議事的官員,都可以稱為宰相,所以皇帝的這道旨意,其實就是給予了邱言一個相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