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一定就是邱修撰了吧,在下孟不凡,在家中排行第六,人稱孟老六,見過修撰。」
那公子哥一認出邱言,立刻大步流星的走了過來,在走到馬前幾丈的位置時,卻是停下腳步,跟著順勢架起雙臂,收斂表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這行禮的姿勢,旁人斷然挑不出半點瑕疵,只是一看,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敬重之情。
那是一種晚輩對長輩的崇敬,近似於弟子見老師的模樣。
「孟六公子客氣了。」邱言翻身下馬,拱手回禮,燕永傑也緊隨其後。
孟不凡聞言,就笑道:「修撰乃是大賢,切不可這般稱呼我,我表字宇器,修撰不如就稱呼我的表字。」說完,他的目光又落到燕永傑的身上,便贊道:「好個燕地大漢,只是用眼去看,就知不同凡響,不知如何稱呼?」
「在下燕永傑,無名之人,不足掛齒。」燕永傑抱拳回道,他雖然在燕地有些名號,卻不認為在三晉之地,也能有人知道自己。
「原來是北地刀王!」未料孟不凡卻是肅然起敬,「早聽說過刀王當年一人獨闖賊寨的俠義之舉,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這一下,燕永傑不禁有些意外:「沒想到孟六公子,居然還聽過某家諢號,真是慚愧,這俠義之名,燕某是萬萬擔不上的。」
「燕大俠客氣了,」孟不凡搖了搖頭,隨後又道,「我這光顧著說話了,卻將兩位晾在這裡,其實,在下這次過來,是代表家父來迎接邱修撰的,還請入城。」說著,他看了燕永傑,笑道,「如果父親知道燕大俠也來了,必然也是高興的。」
說話間,孟不凡目光一轉,落到後面的馬車上,風一吹,掀起一點車簾,露出了幾道身影。
「看來路上不甚太平,晚上給兩位接風洗塵的時候,還望能夠聆聽。」說著,他後退兩步,做出了一個「請」的動作。
接下來就是孟家之人引路,帶著邱言等人入城了。
孟家乃代州第一世家,傳承悠久,歷經數朝而不倒,從最初的小姓,成為天下望族,堪稱傳奇,在城內城外的百姓和商賈中,也有著非同一般的威望,孟府辦事的時候,其他人都會主動避讓,所以這入城之時,沒有半點阻礙,連守護城門的兵卒都是陪著笑臉。
「有權有勢就是不一樣。」看著周圍情形,燕永傑忍不住感慨了一聲,他從前行走江湖,類似場面見過不少次,可都是站在路邊去看,唯有這次是親身體驗,還是被恭敬的一方,只不過,他也明白,自己不過是沾光罷了,「如此看來,這孟家對邱兄弟還真是看重。」
想著想著,他轉頭看了邱言一眼,後者的臉上卻不見半點波瀾,顯是對這種陣仗早就熟悉了。
「這些年,我似是錯過了許多事情。」默默想著,燕永傑搖了搖頭。
一入城中,才能發現代州商業之繁華,委實超出想像,就算是邱言,也不由來回巡視,而孟不凡則化作導遊,將沿途的商鋪、閣館一一介紹,顯得熟悉至極,對每個鋪子的來歷、信息,都能說出不少。
說著說著,他忽然道:「聽聞修撰編寫了部地誌、地圖,描述邊疆景象,不知代州和那些地方比起來,可能分出優劣?」
「各有所長,」邱言回道,「不過,代州這裡只是粗略一看,就知商賈風氣盛行,處處玲琅滿目,其他地方很難見到如此情景。」
說起來,邱言倒是見過不少邊疆城市,別的不說,他前身的家鄉青昌縣,就地處南疆邊緣,遠寧府也堪稱邊陲,至於武信軍駐紮的武信城,更是由中原去往五沼之地的一處節點。
除此之外,這段時間在北疆領兵,對北地的邊塞也有不少了解,如定昌城之類的地方,也是見識了不少,但和這代州城比起來,都有不同。
那些城市,或多或少的都參雜著濃厚的軍事氣息,其本身雖然也有來往商人,但主要的職能,還是防禦、保境,而這座代州,並不是兵家所屬,城中店鋪連街、處處工坊,商賈雲集,透露出濃厚的商業氣息。
「這裡的鋪子還真是應有盡有。」看著看著,連燕永傑也看出一點味道出來。
「這個自然,」孟不凡笑了起來,「不光是這些東西,在我孟家的倡導下,這城中對於聖人教化,也頗為下了一些功夫。」
「聖人教化?」燕永傑疑惑起來,他雖是江湖豪傑,對儒學不夠精通,也知道士農工商之說,行商走貨固然能賺不少,世人也都知曉,但嚴格來說,在世家大族來看,都是有辱斯文的,就算是做,也是在暗地裡進行。
這代州城,一看就是商賈當道,和那聖人教化,理應是半點關係都連不上的。
注意到其人表情,孟不凡微微一笑,露出一點得意之色,朝街角一處指了過去:「兩位請看,這裡就是宣揚聖人教化的源頭之一了。」
他所指的地方,是座看上去頗有規模的閣樓,樓前招牌上寫著「銘筌」兩字,待稍微靠近之後,就能聞到一股油墨香氣。
「這是……刻書館?」看著那樣子、聞著空氣中的味道,燕永傑就知道了跟腳。
所謂刻書館,如其名一般,是刻印書籍的地方,其實就是雕版印書局,將一本本典籍,刻印成雕版,大規模的刊印。
這名字也有著歷史緣由的。
在雕版印刷術還未出現之前,其技術並未被集合起來,而是分散於各行各業,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刻字、刊章和印刷。
在各種器物上刻字,自古就是文明傳承的載體之一,從最早的龜甲,到後來的青銅器,以及竹簡,越發成熟。
而印章的歷史同樣悠久,從皇室的璽,官吏的印,到彰顯個人的小章,乃至道教傳承所用的符印,無論是人道還是神通,都在不斷的充實和發展,這其實就是最原始的雕版。
在刻有文字的木、石板上刷墨印物,便被稱為印刷,這裡面又分成了刊印和拓印兩種,各有千秋。
任何一種技術的發明和發現,都不可能是靈光一閃的,哪怕是氣運垂青之人,也不可能憑空就製造出足以扭轉人道格局的東西,無一例外的需要經過漫長的準備和積累,只知一蹴而就的革新,而忽視腳踏實地的學習、借鑒,不是無知,就是別有用心。
只有契機到來,積累才能厚積薄發,展現出人道光輝。
這個契機,有時候甚至來自星空彼岸、其他部洲。
刻字、刊章和印刷,這三種技術,都不能稱為印刷術,但若沒有它們,印刷術就是鏡中花、水中月。
邱言曾在史籍的春秋筆法中看出一點端倪,知道印刷術出現的時候,其實引發了人道的驚濤駭浪,其中還隱藏著腥風血雨,若非後來世家勢大,與道門聯手,這股驚濤怕是要摧毀很多東西。
即便如此,技術發展到如今,有些事再也難以迴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寒門崛起。
本因書籍孤本等限制,很難獲得知識的寒門士子,命運慢慢有了轉機,整個階層逐漸壯大,與科舉制度配合,隱隱在朝堂上醞釀出一股大勢,只是尚未擴散。
當然,這同樣受制於雕版印刷本身的缺陷,雖然方便,但每書雕印一版,工作量繁重,對技術和監管的要求也不低,碰上那些浩如煙海的厚重典籍,甚至要花費幾年時間,才能成版。
再加上一些世家大族有意掌控輿論,提到手寫真跡的價值,貶低雕版刻印的位格,才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自身對知識和學問的壟斷。
不過,這種壟斷,本就有著豁口,那就是各個學派的書院。
對於有著聖賢之學傳承的書院,縱然是世族也不敢太過放肆,多數時候都會選擇拉攏、合作,所以這次,邱言一表現出宗師氣相,便有世家將那橄欖枝伸了過來。
「這樣的刻書館,城中還有多家,其中一多半,都是我孟家資助,為的就是在邊疆之地,將聖賢之說發揚光大,」孟不凡邊走邊說,留意著邱言的表情,「這些書館中,不乏珍貴的刻版,很多是花費了十幾年的功夫,才雕刻而成的……」
「如此說來,確實是有心了,難怪孟六公子你說,是為了人道教化。」燕永傑聽了這些,忍不住生出一點佩服之意。
「哪裡,」孟不凡搖了搖頭,「家祖曾經說過,胡人兇殘,就是因為沒受過教化,所以才有此舉,藉助地利,可時常將書冊和貨物一同交易給胡人,潛移默化的教化,可惜進境緩慢,終究是沒有人主持大局,若這城中能有大賢立下一座書院,想必定可事半功倍……」
說著說著,幾人來到一扇紅漆大門前,門匾寫著「孟府」兩字。
隨行的馬車,早在半途就變向,只有邱言等人被引來此處。
「嘎吱」一聲,大門緩緩開啟,就有神色威嚴的中年男子邁著方步迎了上來。
「見過邱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