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走向 第242章 華盛頓公約(四)

華沙戰役俄國戰敗,從某種意義上算是俄國革命一個階段性標誌。波蘭自己號稱滅亡,實際上波蘭王國這個國家理論上還是存在的,只是由俄國沙皇兼任了波蘭國王的地位。如果是真的被徹底瓜分,原波蘭地區變成了普奧俄三國的行省,波蘭也不可能從徹頭徹尾的覆滅123年後成功復國。

復國後的波蘭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擦鞋墊本質,當時的執政畢蘇斯基試圖恢複波蘭與俄國1772年的邊界,於是發動了對蘇俄的進攻。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波蘭前鋒一路打到基輔。俄國紅軍對波蘭侵略軍實施了全面反擊,將波軍給攆回了波蘭。

列寧領導的俄共抗住了協約國的進攻之後,也認為有必要改變原先的政策,如果能夠解決掉協約國最大的走狗波蘭,不僅可以收回失地,還能徹底改變歐洲的局面。德國、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拒絕把援助波蘭的軍需品裝上火車,英國碼頭的工人要求英國政府立刻結束與蘇俄的戰爭,一旦解決掉波蘭問題,戰後各國國內矛盾如同火藥桶一樣歐洲馬上就會發生巨變。

協約國當然知道這個可怕的結果,英法通過但澤港口把物資拚命的送到波蘭,波蘭那強烈的二貨精神在此時也發揮出正面作用。

俄共此時也遇到了自己的問題,列寧同志身體不好,黨內對於繼任者的位置發生了激烈的「討論」。斯大林同志性格強硬,在黨內的人緣實在不怎麼樣。所以在波蘭戰役前期表現出色的斯大林同志後來被吐哈切夫斯基接替了指揮,這為波蘭戰役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吐哈切夫斯基優柔寡斷,滿腦子打一場漂亮仗的打算。在數年後,人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分析波蘭戰役失敗的時候是如此總結的,「完美的戰役與獲得勝利的戰役從來不是一碼事,完美是事後的評價,勝利永遠是對當前手中條件的充分利用。吐哈切夫斯基在波蘭戰役的表現證明其並非一名優秀的前線指揮官,當一名軍事指揮官陷入想打一場漂亮仗的思維陷阱的同時,他就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思維模式……」

畢蘇斯基就沒有吐哈切夫斯基的問題,這個野路子出身的軍人滿腦子想的僅僅是如何有效使用手中現有的牌面,他甚至對自己部隊的戰鬥能力與士氣都沒有任何幻想。所以面對鋼鐵斯大林的時候,畢蘇斯基屢屢吃癟。吐哈切夫斯基倒是發現了俄國紅軍的各種「不利」,試圖先消除不利造成的不良影響後打一場教科書般「完美勝利」。

經歷過各種艱難困苦,只要勝利的里子,不要好看面子的畢蘇斯基發現波蘭軍隊依舊有戰鬥意志的時候,實在是大喜過望。他立刻制訂了針對當下戰局的軍事計畫,冒著巨大的風險猛烈打擊吐哈切夫斯基指揮的部隊。吐哈切夫斯基所部戰敗,俄國紅軍不得不退出波蘭。俄國試圖通過戰爭改變歐洲局面的努力失敗了。

整個1921年,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為收拾一戰後的局面努力。波蘭戰役結束,俄國邊界線基本穩定下來。在廣闊的海上,競爭卻加倍激烈起來。

英國奉行的是第一海軍的思路,也就是說英國艦隊要壓倒第二第三海軍的總和。美國仰仗自己急速膨脹的工業和金融實力,向世界頭號海軍強國英國發出了挑戰。美國海軍部長丹尼爾斯宣稱將在五年內建造一百三十七艘軍艦,「建設一支世界上最強大、最優秀的海軍」。

英國不甘示弱,首相勞合·喬治表示:「大不列顛寧願花盡最後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日本為了與美英一爭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艦隊計畫,即擁有兩支強大的艦隊,每支艦隊有主力艦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緊接著,法國和義大利也興沖沖地加入了這場競賽。就這樣,列強們你造一艘我造兩艘,從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軍備大戰越演越烈。

但是時隔不久,列強們開始嘗到了軍備競賽的苦頭。伴隨著一艘艘戰艦的下水,軍費開支陡然大增,各國的財政紛紛捉襟見肘。

英國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戰爭弄得財力匱乏,現在硬撐著加入軍備競賽,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從心,為了實施八·八艦隊計畫,海軍撥款已佔整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美國雖然財大氣粗,但要真正壓倒英、日也非易事。

1920年開始,蔓延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危機爆發,各國人民要求裁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列強們的海軍軍備競賽陷入了困境。

美國於是召開和平會議,希望能夠解決軍備競爭造成的局面。得到美國的邀請,中國方面很快給了美國回覆,「中國海軍實力太弱,沒辦法參與這樣的會議。」

這是實話,中國近期內並沒有進行大規模水面艦艇建造的計畫。人民黨中央軍委制定了「飛潛快」的海軍發展思路。飛機、潛艇、魚雷快艇是中國海軍未來發展方向。大型水面艦艇建設全部放在民用船隻上。

陳克從來沒有戰列艦大編隊決戰的浪漫,未來共和國的目標是以航母編隊以及大規模遠洋潛艇為核心的戰爭。戰列艦在陳克的思路中主要是炮擊,而不是決戰兵器。既然如此,是否參加海軍條約就顯得非常無意義。

但是美國人卻不會這麼考慮,巴黎和會上中國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不管在中國國內,人民黨如何解決租界等問題。至少在法律方面,中國與列強的租界以及法律問題依舊沒有解決。想拆散英日同盟,在西太平洋必須依靠中國的支持。

於是美國再次邀請中國加入華盛頓會議。同時許諾美國會竭盡全力幫助中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許諾美國會給中國力爭一個比較好的海軍配額。

不得已,中國方面終於派遣代表團前往美國參加會議。

顧維鈞這次已經作為中國代表團副團長身份出席會議,團長是商務部部長王斌。王斌的工作不是軍事談判,而是試圖遊說各國建立一個太平洋貿易區。

1921年11月,華盛頓會議終於召開。

從會議上的排座也能看出其中很微妙的地方,世界第一工業國美國與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坐在一起。英日代表坐在一起。兩個新興的大國中國與美國已經是太平洋東西兩岸最強大的工業國。1921年,美國粗鋼產量達到2000萬噸的水平,中國憋著勁也勉強突破500萬噸水平。

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實力,要知道1920年美國粗鋼產量超過4200萬噸,英國也有900萬噸水平。1921年,美國粗鋼產量只有1920年的一半,英國乾脆跌到了370萬噸。作為英國小夥伴的日本,粗鋼產量倒是逐年增加,1921年大概有45萬噸。這個數量甚至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

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代表齊聚一堂,顧維鈞看著各國代表,心裏面頗為不是滋味。這九個國家二十年前大部分參加過八國聯軍,中國則是八國聯軍侵略的對象。現在這個制定太平洋未來秩序的會議中,中國依舊沒有力量主導局面。

顧維鈞當然知道這想法挺傻的,中國面對的英法美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如果顧維鈞二十年前的目標是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讓中國獲得自己的解放。時至今日,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中國的崛起並沒有讓顧維鈞感到滿足,他發現自己現在的希望是中國能夠達到乃至超過這些列強的地位,最終以世界主導者乃至主宰者的身份存在。就如現在顧維鈞已經完全不把比利時、荷蘭、葡萄牙放在心裡一樣。

日本作為英國的馬前卒,加上他們那個佔小便宜的個性,所以會議剛開始,日本代表發言的時候就舊事重提,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條約的義務。顧維鈞畢竟是個年輕人,他很快就適應了中國的變化。如果在巴黎和會上,顧維鈞還對日本的嚷嚷有些畏懼的話,現在他根本對此毫不在意。如果不是因為中方代表是王斌,顧維鈞就會立刻針鋒相對的要日本從中國的旅順滾出去。

王斌就沒有這麼激動,他慢條斯理的說道:「既然我們是來談限制海軍協定的。我覺得太平洋地區應該更有和平的態度,例如乾脆在太平洋限制戰列艦與巡洋艦存在好了。整個太平洋裡面不要有這些大型軍艦,我認為這樣會給世界帶來更多和平。」

其他海軍強國對王斌這話的反應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蔑視。倒是荷蘭與葡萄牙,特別是荷蘭代表臉上露出了贊同的笑容。荷蘭代表知道自己反正是來湊數的,說什麼都跟沒說一樣。他乾脆破罐破摔的說道:「我比較支持中國代表的觀點。」

老鼠居然要給貓帶鈴鐺,王斌的「荒謬提案」立刻被海軍強國給否決了。

在這麼高級別的會議上,最不需要的就是「面子」這玩意。即便是被否定了提議,王斌也沒有絲毫不好意思的表情。給貓戴不上鈴鐺,王斌就開始厚顏無恥的提出了下一個提議。「我國造艦能力很落後,既然限制海軍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平衡,而且是武力平衡。那麼我國就必須保證我們的海軍戰鬥平衡。在這點上,我認為我國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