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走向 第155章 血紅雪白(十六)

「繼續……繼續向前!」15軍第二師打頭陣的二團一營營長氣喘噓噓的喊道。與戰場行軍不同,雪地衝鋒的每一腳都要有半條腿陷入厚厚的雪中,用腿部力量趟開積雪要花很大的力氣,而把腿從雪中拔出來,再向前跨出一大步,則要花費更大的力氣。

從衝鋒號響起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繞路側擊的一營只前進了600多米。每一個戰士都氣喘吁吁,有些體力不足的戰士甚至停在半路開始喘氣。一營長心裏面著急的要命。要知道,在山東、在河北、在解放區其他地區的戰鬥中,這短短600米的距離,部隊可以在三分鐘內非常輕鬆的一口氣衝到頭,並且立刻投入激烈戰鬥的。想儘力鼓動同志努力前進,但是迎面而來的北風極為猛烈,加上自己同樣累的夠嗆,他發現聲音根本沒有能夠讓同志們聽到。咬了咬牙,一營長繼續在厚厚的雪地中艱難的向前跋涉。

15軍軍長韋伯在一處高地用望遠鏡把部隊衝鋒的局面看得清楚,出擊的命令下達以後,衝鋒速度遠遠慢於想像。除了一師先頭使用狗拉雪橇發動突然進攻,總算是較短時間內衝進了日軍的防禦圈,而後面的部隊順著雪橇壓出的道路提高了一些行軍速度之外,側擊的隊伍無一例外的都遇到了行動艱難的局面。

即便知道自己的命令有問題,韋伯也沒辦法更改作戰指揮了。部隊散出去之後,若是再讓同志們折返回來,不僅憑空消耗體力,而且再次順著一師開闢的道路前進,所花費的時間也未必更短。

「命令雪橇部隊開路!」韋伯傳出了新的命令。不過狗拉雪橇部隊也不可能那麼快就完成調動,部隊完全依靠人力實施衝鋒還得再維持一陣才行。

脫身於38軍的15軍作風硬朗,軍長韋伯的性格也相當率直。所以15軍採取的戰術很直接,就是工農革命軍再常見不過的步兵班排戰術。這是在其他地區相當通用的戰術,在厚厚的雪地展開的時候,15軍的戰鬥就顯得不夠合理。

韋伯在戰後也為此做了深刻的檢討與自我批評。工農革命軍的軍事檢討會議是不允許講空話廢話的,經過歸納總結,最終的結論是,「15軍固然組織學習了很多經驗,也感受到了冬天的酷寒帶來的種種不便,但是他們遠沒有18軍那樣真正接受了酷寒與大雪的客觀存在,在潛意識中,15軍還是把這自然環境當成了自己的敵人去克服,而沒有能夠把這些自然條件變成了自己戰鬥的一部分。」

但是即便如此,15軍的戰鬥依舊有可圈可點之處,首先就是第一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插入了日軍第七師團的防禦陣地。說是防禦陣地,由於滿鐵被徹底蕩平,加上冬季的酷寒天氣,日軍根本沒有能夠掌握工農革命軍的兵力。第七師團的重點防禦方向還是北方而不是南方。當他們發現工農革命軍的大部隊軍隊衝殺過來沒多久,整個部署出現了全方位的混亂。15軍的指戰員沒等日軍完全組織起戰線的時候,就已經與第七師團開始了激烈的交戰。

戰鬥在對射中不斷縮短距離,從第一聲槍響開始,戰鬥發展到拼刺刀的階段只用了不到20分鐘。所幸的是,日軍的局面同樣糟糕。第七師團固然有著防禦的優勢,但是日軍一貫不重視後勤的問題此時展露無疑。帳篷的防風防寒功能很差,軍服不夠厚,保暖能力低下。等日軍聽到戰鬥命令,開始集合,布陣,好不容易令身體感覺有點暖和的時候,工農革命軍也已經越過了雪地,衝到了眼前。儘管過程並非與韋伯最初所設想的,過程卻因為一系列內在與外在的因素達成了平衡上。

於是當下的局面就成了一師先頭部隊以兩個營的兵力,對著日軍第七師團開始了戰鬥。猛衝猛打是15軍的特色,最初迎戰的日軍從數量到準備都很不足,也沒有統一指揮。倉促應戰的部隊甚至沒有辦法以大隊規模出擊,很多都是幾十人的小隊紛紛前來參加戰鬥。

面對穿著黑色軍裝的日軍,工農革命軍的戰士們先是用機槍掃射,接著是步槍對射,投擲手榴彈開路。部隊逼近了被打散的對手後,用刺刀猛戳,手槍近距離點射。片刻之間就接連消滅了三股不到百人的日軍,衝進了日軍的營地。

15軍一師一團的團部跟著第一波的部隊殺進了日軍營地,團部跟著二營一起殺進來的,二營長拽下蒙在臉上的毛線脖套,喘吁吁的問團長,「團長,要不要布置陣地?」

團長想都沒想就答道:「一營繼續前進,二營掃蕩周圍帳篷裡面的敵人。三營一旦跟上,二營就往左邊出擊。」

二營長臉露難色,「團長,同志們都累壞了!能不能先布置陣地休息一下,好歹把這口氣喘勻再說。」

「你要是累了,你就在團部歇著,我帶著二營的同志向前沖!」團長怒喝道。雪地衝鋒要付出的體力的確是遠超想像之外,包括團長在內的所有同志們都很累。不過部隊只是剛殺入敵人的營地,如果不能趁著敵人混亂的當下立刻向縱深發展,等敵人穩住了陣線之後,當下突進來的部隊就會遭到最少是半圓型的火力夾擊,甚至會被敵人反包圍。那時候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二營長知道團長是不會改變主意的,他喘了兩口氣,就跑回了自己的部隊裡面開始指揮戰鬥。

槍聲、爆炸聲隨著一營的繼續進攻,在日軍的營地中變得稍遠了些。一團團長政委焦急的等著,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團三營以及二團一營先頭部隊趕到已經控制的地區,團長就把控制的地區交給了二團的部隊,他命令二營向左進攻,自己和團部與三營匯合,跟隨著一營開闢出的道路向著北邊繼續進攻而去。

在密密麻麻的日軍帳篷中穿行著,越往北,日軍就越發密集。這大冬天的,日軍當然不可能脫了軍服睡覺。有些日軍還是睡眼惺忪的模樣,這種傢伙基本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就丟掉了性命。雖然心裏面還有些惴惴,但是一團長催促著部隊迅猛向前。諸多帳篷裡面的殘留日軍理論上並沒有能力改變戰局的發展。但是一旦進攻受阻,那局面可就被動了。

三營快追上一營的時候,右前方突然出現了一大股日軍,雙方之間隔著密密麻麻的帳篷,等到互相發現的時候,距離已經不足百米。兩軍的指揮官們立刻組織放排槍。好歹工農革命軍訓練有素,前排的同志蹲下放排槍的同時,後排的同志幾乎是同時卧倒。這種比拼意志的對射頃刻就在雙方的隊列中打倒了不少戰士。日軍營地中也有不少的積雪,人撲在上面就有點向撲進了一個很簡單的掩體一樣,對射中工農革命軍有輕機槍,佔了不少便宜。不過敵人卻勝在數量大,日軍很快就分散了兵力,從帳篷空隙中繞過來,很快對射再次變成了刺刀戰。

與18軍遇到的雪夜刺刀戰情況不同,現在天空晴朗,大風吹散了雲彩,蔚藍的天空,明亮的陽光,以及呼嘯的風聲。捉對廝殺的中日兩軍戰士可以非常清楚的看清楚對方的每一個細節。

因為參加過濟南攻城戰,15軍對近距離戰鬥中刺刀的作用甚至比18軍更加了解,在濟南城頭,部隊面對密密麻麻的敵人,子彈打完了根本就來不及上子彈,為了能夠把蜂擁而上的敵人幹掉,38軍不止一次與敵人進行了刺刀戰。而每一次刺刀戰都非常有效的擊潰了北洋軍的攻勢。自此,38軍以及從38軍中分離出來的四個師,都非常重視刺刀戰。在這等短距離內的戰鬥,15軍直接選擇了刺刀戰。日軍還是以為刺刀戰能夠輕易擊敗中國軍隊。他們挺著刺刀繞過帳篷,就看到對面15軍的指戰員們已經挺著刺刀沖了上來。

15軍主要是山東籍戰士,他們身材大大超過日軍的小矮個。而且人民黨大力發展飼養業,戰士們入伍後伙食普遍很好。日軍只是與工農革命軍一交手,雙方的體力差距就展現出來了。刺刀相交的時候,山東籍的戰士們幾乎是原地不動,而日軍輕則趔趄,重則退了一兩步。工農革命軍採用的是三人一組的拼刺刀戰術,日軍對拼的姿態稍有破綻,另外兩名戰士立刻就能趁虛而入,解決日軍的性命。

在雙方隊形比較密集的時候,工農革命軍中低級指揮員們的手槍,近距離點射更是百發百中。只要手槍沒有出機械故障,每一顆子彈都能幹掉一名敵人,至少讓敵人受傷。僥倖沒有死於手槍下的日軍,隨即被衝上來的工農革命軍戰士用刺刀戳死。

戰場是最沒有商量餘地的場所,因為每一個失誤都要用生命作為代價。日軍第七師團並沒想到對手工農革命軍如此精通肉搏戰,更糟糕的是,日軍還認為自己的對手還有著甲午戰爭時候的中國軍隊特點。即便是火力佔據優勢,遇到肉搏戰就會士氣大損,甚至直接崩潰。為了這樣僵化的理念,日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沒有輕敵的話,從斜後方插入一營與三營的日軍是有可能阻截住三營,至少能夠拖延三營前進的步伐。刺刀戰中,這股四百多人的日軍片刻間就被消滅。有些日軍甚至嚇得尖叫著躲進了帳篷裡面,工農革命軍的同志當然不可能衝進去。大家稍微散開後,有同志往帳篷裡面扔進手雷,一聲巨響後,帳篷氣球般由內向外被炸的粉碎,躲在帳篷裡面的敵人是衣服徹底破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