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群黨並起 第139章 極不情願的妥協(十一)

「松平君,聽說袁世凱已經將袁克定禁足了。這兩天又準備邀請嚴復出任內閣總理。南北雙方真的要和談了么?」日本公使伊集院彥吉問道。他對面的是一等參贊松平桓雄,兩人面前的桌上放著一瓶桑椹酒和腌魚肉,一面淺酌一面談著最近的局勢。

松平桓雄出身會津松平家,是原會津藩主、京都守護松平容保第六子。母親容保的側室。自幼入學習院學習。後來娶了幕末四強藩之一,肥前鍋島藩主鍋島直大的四女。1902年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入外務省。是貨真價實的日本名門之後,也是貨真價實的法學大學生。伊集院彥吉身為公使,對他也很是客氣。

「如果真的要和談,又何必邀請嚴復出任內閣總理呢?」松平桓雄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就失了禮數,他恭恭敬敬的給伊集院公使倒了一杯酒,跪坐回自己的位置上之後,他才答道,「南北雙的衝突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或者說全部維繫在袁世凱與陳克之間的關係上。如果這兩人失去了互信,戰爭立刻就會開始。」

日本人精通內鬥,看待這些問題非常透徹。

「只是從眼前的局面看,袁世凱與陳克好像都在儘力避免衝突。這兩個人都能夠控制自己的部下,國內對此很是擔心。我最近從英法使館聽說,他們正在努力查詢袁世凱與陳克之間達成的密約。」伊集院神色中有些憂慮的樣子。

袁世凱與陳克之間有一份長期密約,這是現在各國駐華公使們的共識。至於這份「袁陳密約」的內容,那就有點眾說紛紜的意思。總的來說,各國公使大概認為,現在袁世凱在檯面上撐著,陳克負責干那些臟活。

互為敵對的雙方在檯面下勾搭連環,這並不稀奇。至少在歐美與日本這是家常便飯。面對這樣的局面,各國都希望能夠將眼前的這種局面給扭轉過來。

一般來說,衝突的雙方裡面,都是居於「叛軍」地位的勢力極力賣國,而處於官方政府的組織吆喝國家利益。現在局面完全反過來了,居於叛軍地位的人民黨以極為圓滑與強硬的態度對待外國勢力的介入,中央政府在這方面反倒頗為曖昧。

這局面很是棘手,除非袁世凱像滿清政府一樣,徹底拉下臉藉助外國勢力來對付人民黨。否則的話,想進攻人民黨就必須由各國政府自己蹦出來單幹。人民黨的出海口只有一個連雲港。長江是內河,噸位太大的軍艦開不進去,而且在這麼一條漫長的河道上,隨時都有遇到襲擊的可能。

滿清被推翻,其罪狀之一就是「賣國」,想讓袁世凱藉助外國勢力鎮壓人民黨,袁世凱明顯不肯背上這種名聲。因為人民黨的事情起兵討伐袁世凱中央政府,那更不可能達成目的。除非袁世凱真心想當「漢奸」,否則的話他就是逃離北京,也絕對不同意這麼乾的。更不用說還有各國公使都認為的「袁陳密約」的存在。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北洋與人民黨如果拋棄了所有的矛盾,一致對外,事情就真的不好辦了。

「我們必須要讓這兩方的矛盾公開化。」松平桓雄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伊集院微微皺了皺眉頭,倒不是因為他反對,而是松平桓雄這種過於直接的想法實在是不怎麼合乎日本傳統的「腹語」模式。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伊集院隨即笑道,「我看各國公使都有這種想法,所以大家才會對袁克定那麼客氣。」

有些時候矛盾並不需要一定是最高領導者親自翻臉才行,所謂「局勢」是指布局和大勢。「袁陳密約」之所以是密約,肯定是兩大勢力內部都有大票的反對者。北洋裡面反對者就極多,不僅僅是被各國公使玩弄於掌心之中的袁克定。北洋裡面真心沒有待見人民黨的高級官員。

反倒是人民黨這邊比較麻煩,官方接觸中,人民黨幹部從來沒有三人以下的單獨接觸,他們彷彿接受過強制訓練一般,每個人的話都一模一樣。而且這股新興的力量在他們的地盤上採取了強勢的人口流動管制。這種准軍事的管制模式下,容貌與中國人大相徑庭的白人間諜自然不用說,就連同為黃種人的日本情報人員進入根據地沒多久就如同泥牛入海。連續失蹤了前一段日本方面不得不拉下臉,通過渠道找到人民黨要求人民黨查詢失蹤的日本公民。人民黨表示凡是在人民黨海關正常報備的外國人,從未失蹤過。被逼無奈之下,日本方面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可能迷路了」。

人民黨就給日本代表好好上了一番人民黨制定的《海關法》。這可是把日本方面氣壞了。只是眼前日本並沒有做好對人民黨開戰的準備,所以這些事情才沒有鬧到路人皆知的地步。

「我看袁克定非常想除掉陳克,而且有著不惜任何手段的態度。」松平桓雄說道。

這話還是太直接,不過伊集院已經不在意這點了。他並不擔心袁克定派人刺殺陳克,刺殺成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把這次刺殺事件弄到天下皆知的地步。如果真的能夠達成如此效果,袁世凱要麼就得直接與人民黨開戰,要麼就得承擔起責任。無論哪種選擇,中國現在的局面就會被徹底打破。

「這件事我們只要關注就好。」伊集院說道。只要在關鍵給袁克定一些暗示就能辦成的事情,就沒有任何必要卷進去。現在遠沒有到日本必須赤膊上陣的階段。而且日本現在剛吞併朝鮮,國內事情多如牛毛,在很多事情上日本也是有心無力。

當然這些事情就不用再刻意交代了,伊集院相信松平桓雄還是有這種最起碼的判斷能力。

「這桑葚酒味道還不錯。」伊集院又喝下一倍根據地產的特色酒之後贊道,「魚的味道也不錯,香料調配的很好。」

這兩樣產品都是人民黨根據地的商品,酒和魚肉且不說,至少玻璃瓶製造的很好看。

正說話間,使館工作人員進來送了一封電報,伊集院看完之後,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國內那些人又開始扶植同盟會了。」

汪精衛並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同盟會與日本駐華公使的談判代表,這是他第一次被委託這麼重大的工作。汪精衛實在是感到驚喜。自打同盟會在前清時代起來鬧革命,日本政府方面一直對同盟會很客氣,同樣保持著很好的距離。袁世凱奪取中央政權之後,日本政府對於同盟會就採取了不聞不問的態度。到了1911年,日本政府又開始支持起同盟會來。

只是此時同盟會已經真的變成了孫中山一人領導的政黨。光復會回到了浙江,華興會回到了湖南。其他地方的有名望人士也紛紛離開,現在畢竟共和了,有時聯省自治的政治體制,各地政府也需要些新面孔來充充場面。而這些知名革命黨人就是最好的選擇。給他們幾個議員的席位,給幾個官噹噹,也能很好的宣稱自己的省份是「支持維新共和」的。

按照孫中山的名望,他在廣東混個議員本該沒有問題的。不過此事卻出了點問題。新的國籍法規定,中國新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凡是曾經獲得外國國籍的,均不能算是中國公民。

在光復會看來,這規定明顯是針對孫中山的。因為至少到1909年,孫中山都持有的是美國國籍。特別是在1908年11月孫中山訪問暹羅(泰國),對僑社演說,鼓吹革命、推翻滿清,引起清廷向暹羅當局抗議。曼谷市長和警察局長遂將孫中山召去,勒令其離境,孫當即表示要向其公使請示後再作答覆,問其公使系何人,則不願作答,即離去。

孫中山然後徑去美國公使館,面見金公使(ministerHamiltonKing),要求美國政府給予保護,並發一本美國護照給他(不同於屬土夏威夷的美國護照),其根據則是他在夏威夷出生。晤談之下,金公使對孫中山印象良好,給國務院的報告稱「孫的英文說得很好,雖略帶口音,人極聰明,彬彬有禮……」

孫中山沒法等到國務院答覆後再離開曼谷,在12月10日轉往新加坡,並留下獅城的地址給金公使。

美國國務院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究孫中山的案子,最後在1909年3月11日國務卿盧特(ElihuRoot,盧特於1月卸任,孫案大概在他任內已做成決定)通知金公使,孫中山沒有資格登記為美國公民或請領美國護照,理由是:「美國公民享有權利,但也有責任和義務,他(指孫)非但沒有盡美國公民的義務,反而是全力投入中國的政治,尤有甚者,他是鼓動反政府的領袖,而本政府和那個政府有友好關係」。基於這些理由,孫中山的美國公民被取消,美國護照被吊銷。

這本來也不是什麼特別的隱私,在北洋召開國會商討滿清命運的時候,各大報紙上都開始刊登關於孫中山的國籍問題。「美國人孫中山」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孫中山即便是被美國取消了公民身份,不過他也沒有回到中國要求恢複自己的中國國籍,甚至沒有登報發表聲明。那麼根據地新的國籍法,孫中山現在是個沒有國籍的黑戶口。

廣東地方政府本來也有意請孫中山回廣東當個議員,經歷了這麼一鬧。廣東政府也明白了北洋中央的意圖。他們自然不肯為了孫中山一個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