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群黨並起 第116章 辛亥之變(十四)

北洋有兩大傾向,「親德」與「知日」。在北洋的陸軍中,德國幫助北洋建立自己的軍事體系,從李鴻章北洋開始就有著合作。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時候,聘請了不少德國軍官作為教官,軍事手冊也多翻譯德國軍事著作。另外,北洋軍中有不少軍官畢業自日本陸軍學校,北洋談不上親近日本,不過對日本的了解讓北洋敢於和日本人打交道。

早在庚子事變中,袁世凱就在山東和德國有過不少合作,整體上德國對北洋也算是比較友好的。1909年袁世凱奪取中央政權之後,德國公使立刻電告德國國內,「袁世凱必須得到支持,因為只有他才是穩定的保障。」

德國公使親自前來拜訪,袁世凱知道絕不是什麼好事,可他也不能不見。兩人見面之後禮節上說了幾句,德國公使就直入主題。

「總統閣下,近期我方的瑞記洋行資金已經到位,不知道總統先生什麼時候決定簽署協議。」德國公使問道。

由於德國的德華銀行屬於政府管理範圍,公使向袁世凱提供資金支持是靠漢口的瑞記洋行。原本德國方面已經準備低息不打折的借給袁世凱30萬英鎊,不過袁世凱得到了人民黨的支持之後,暫時渡過了這個關口。這筆貸款的事情就暫時凍結起來。

「現在不是正在談關於定額貿易協議的事情么?」袁世凱說的很巧妙。

「總統閣下,定額貿易協議不是人民黨叛軍主持的么?難道總統決定聽從叛軍的意見了?」德國公使把叛軍這個詞咬的很緊。

聽了這話之後,袁世凱大概就能猜得出來,德國公使是準備威壓恐嚇人民黨。如果德國方面真的這麼做了,袁世凱是相當歡迎的。不過現在局面與庚子事變的時候截然不同,袁世凱絕對不會親自參與,他立刻答道:「公使先生,中國戰亂許久,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和平。誰先提出來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中國有利就好。」

德國公使並不想與袁世凱扯皮,外國使團普遍認為人民黨是北洋的一支激進派系,而人民黨大張旗鼓的推動這個「定額貿易協議」,更讓外國使團確定這種判斷。不管袁世凱怎麼看待人民黨,但是在外國使團看來,雙方在試圖穩定中國局面的態度上是一致的。勾心鬥角的事情,歐洲比中國並不少。人民黨試圖爭取自己利益的努力,在外國使團看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

「總統閣下,我們德國在山東有自己的利益。這是有條約保障的。現在我們在山東南部的利益受到了損害,總統閣下對此有什麼看法?」

果然是這件事!袁世凱心裡想到。德國一直試圖將整個山東變成德國的勢力範圍,他們強闖膠州灣,佔據青島,總算是在中國有了一個據點。不過打那以後,德國在山東的進展可以說微乎其微。德國的勢力從未能夠介入山東南部,在做買賣方面,德國商品在山東南部銷售的甚至還不如美國人的貨。

聽著德國公使大談「在山東南部的利益」,袁世凱覺得甚是可笑。

「公使先生,山東南部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和人民黨談判。你不妨等我們談判有了結果再說。」袁世凱笑道,「不過如果公使閣下想單獨與人民黨談判,中央政府也沒辦法阻止你們這麼做。」

德國公使想聽的其實就是袁世凱的態度。他來見袁世凱之前,已經與英法兩國談過山東問題。英國艦隊在威海有自己的基地,德國佔據了青島之後之所以不能繼續擴張,與英國人的掣肘大有關係。

英國佬與人民黨大作生意,雙方進出口買賣十分紅火。不僅是英國,連美國佬也在人民黨根據地大撈一筆。與這兩個國家相比,德國的貿易就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而且德國上下並不喜歡人民黨。「同行是冤家」人民黨的主席陳克也算是個化學家,他開發的合成氨技術與美國合作之後,美國的合成氨產品潮水一樣湧向歐洲。德國的化工業在歐洲也是響噹噹的後起之秀,在重化工方面遇到陳克這樣的一個大變數,德國感到有些意外。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歐洲在大規模工業純鹼生產上組建了「索爾維工會」,他們壟斷了工業純鹼技術,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人民黨從美國的合資企業連著購進了二十幾套套設備之後,也開始大規模的銷售起純鹼來。這說明人民黨已經掌握了純鹼生產技術。

索爾維工會體系就面臨著外部強有力的挑戰。更糟糕的是,索爾維工會前來詢問陳克為什麼要「盜取別國專利」,陳克就把索爾維工會的生產流程與人民黨的生產流程做了一個對比。新的工藝思路讓索爾維工會的代表瞠目結舌。

大家都是懂行的,陳克的生產流程的確是可行的。這已經完全不是「盜取專利」的。當然,這也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在於,索爾維工會是靠技術壟斷的方式來獲取暴利的,陳克如果像幾年前處理606配方一樣,把這個新的生產流程給公佈於眾,索爾維工會立刻就要垮台。

如果陳克只是一個單純的科學家,索爾維工會的辦法多得很。高薪聘請陳克,或者把陳克給軟禁起來,極端的還有把陳克除掉。這都能解決問題。在商業競爭上,歐美互相殺戮對方的技術骨幹實在是太尋常不過的事情。殺一個中國人就更不在話下。

問題是陳克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他還是一個擁有軍隊的政治實體領袖。即便弄死了陳克,這個生產流程依舊掌握在人民黨手中。索爾維工會如果想繼續獨霸合成氨技術,那隻能把人民黨徹底剷除了才行。這就是極為難辦的事情了。

德國公使接到了德國國內的多次詢問,「人民黨到底有什麼態度?」不僅是德國,索爾維工會對此十分焦慮。英國方面帶來的消息是,人民黨要求得到整個亞洲市場的壟斷權。這個要求如果是歐洲國家提出的,或者是美國提出的,索爾維工會只怕早就答應了。問題是提出這個要求的是居然是中國的一個「軍閥」。而且這個「軍閥」連海軍都沒有,就想壟斷亞洲市場,索爾維工會上下並不想向人民黨的「訛詐」讓步。

現在必須給一帆風順的人民黨一個教訓才行。如果讓人民黨就這麼發展下去,天知道他們還會弄出什麼來。化工這東西其實就是層窗戶紙,一旦戳破了,那就真的戳破了。在現有的基礎上,只要投資研發,就會有相應的收益。德國人比誰都清楚,政府領導者對化學工業支持的意義。德國的化工業就是在俾斯麥首相時代得到了大力扶植,加上有魯爾煤礦的資源,這才開始騰飛的。如果政府的領導者本身就是化學家的話,那結果更可怕。

英法方面並沒有消滅人民黨的打算。不過德國提出給人民黨一個教訓,英法倒是態度曖昧。在中國,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很軟弱,這是歐美一貫的看法,並不需要全面開戰,只要能夠在某些方面給與施壓,甚至採取輕微的軍事行動,這個政府就會妥協。德國人很明白,只要「不割地,不賠款」,中國的政府就會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勝利。在商業利益方面,這些中國的政府官員本身甚至不排斥合作。這是讓他們大撈一筆的好機會。

德國公使的算盤打得很精明,他以給人民黨施壓為理由,隱含著完全確定德國在中國山東利益的目的。直接奪取山東,一來英國人絕對不會同意,二來新的共和國總統袁世凱也不會同意。但是德國方面可以借著「為爭取各國利益」的理由打擊人民黨,只要人民黨被迫做出讓步,那麼歐美其他各國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跟進」。

所以德國公使反覆向英國保證,德國並不是要把山東南部變成德國的殖民地。而是以逼迫人民黨承認列強與滿清政府的協議為目的之後。英國方面就非常含蓄的表示了「可以理解」的態度。

先得到了英國人的默許,德國公使就要看看袁世凱的態度。而袁世凱的態度讓德國公使感覺到,袁世凱也是「默許」的。不過這些事情光靠嘴說是不行的。

「總統閣下,我們曾經在山東有過很多合作。我方一直非常讚賞您在當時給我們的支持。對於人民黨和我們的糾紛,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您的支持。」德國公使幾乎是赤裸裸地說道。

袁世凱怎麼可能上這個當,他很隨意的答道:「我們對德國方面與人民黨的糾紛並不清楚,這需要更多調查才行。我們站在中立的立場上,還是希望和平的。」

聽到這裡,德國公使已經明白袁世凱的意思。在日俄戰爭中,日本與俄國在中國的東北大打出手。滿清政府宣布「保持中立」。現在袁世凱說的話與當時滿清政府所說的如出一轍。這是袁世凱表明會旁觀此事,絕對不會支持任何一方。當然,這完全是默許的態度,如果德國公使一定要逼迫袁世凱表態,那袁世凱只會口頭上公開反對,而不會有實際行動。

不過這也並不能理解成袁世凱的善意,這種口頭的表態,在實際執行中也意味著會在背後下絆子。德國公使很擔心英國人會這麼做。作為搞了上百年「平衡歐洲局面」的英國佬,搞這種小動作是得心應手。

至於袁世凱背後會怎麼做,德國公使倒是完全不在乎。所有的外國使團都認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