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前路無知己 第100章 新開始(五)

肅親王善耆其實是知道慈禧並不怎麼喜歡自己,但是他對這件事也不是太在意。得到慈禧的接見並不容易,善耆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會面儘可能的說服慈禧儘快推行新政。

「太后,現在天下之議都是要求立憲。而且朝廷也有這個打算。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該儘快頒布立憲。奴才知道太后擔心推行過快,總是有各種不足。免不得有人指手畫腳。可天下的大事,哪一件不是被人指手畫腳呢?儘快立憲的最大好處在於,我們有準備,那些希望立憲的人沒有準備,立憲之後各個要害部門都可由咱們自己人把持。既然立憲,那就要選舉。這選舉是有規矩的,四年一選也好,五年一選也好,咱們都有足夠的時間從容處理。但是至少咱們佔了大義的名分,又佔了實權,又有立憲的制度。咱們可就先立於不敗之地。若是緩緩圖之,那些別有用心想利用立憲之人就有了充分的勾結,反倒是夜長夢多。」

慈禧靜靜地聽著肅親王的陳述,這種「激進」的方式讓慈禧極不喜歡。慈禧希望的是能夠先收服了人心,通過權術先把對方玩弄於股掌之間,然後再以施恩的方式推行憲政。這其實也是滿清貴族們最習慣的方法。一定要說慈禧守舊,其實也是一個不全面的說法。慈禧一直是新政的「支持者」之一,至少是新舉措的支持者,甚至可以說是發動者。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新政卻沒有人亡政息。因為新政很大程度上本來就是慈禧允許和支持的。光緒當年是靠了慈禧的允許,才能執掌新政權柄的。但是光緒卻在那幫激進者的煽動下,把新政搞成了政治上的鬥爭。帝黨想從後黨那裡爭權,甚至搞到了準備幹掉慈禧,強行奪取政權的程度。慈禧囚禁光緒與其說是對新政的仇恨,還不如說是很正常的自保而已。

現在肅親王善耆又準備來這麼一次,慈禧打心裡頭就反對。但是她也沒有直截了當的進行反對,作為大權在握的統治者,在慈禧看來,很多時候並不需要解釋。解釋就代表了關注,對方往往不會真的去在意慈禧話裡頭的反對,而是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去說服慈禧。

另一個讓慈禧不說話,要給肅親王留個面子的原因則是,肅親王善耆這個人在滿清裡頭也是一個另類。

善耆的政績之一是創辦了近代警政制度。庚子事變(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從北京倉皇出逃,行抵大同時,太后命善耆回京,會同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辦理善後事宜。善耆回京不久,結識了在日軍中擔任翻譯官的川島浪速,兩人相見恨晚,後來拜了把兄弟。善耆在川島浪速等人支持下,根據日本警察法和北京城的現狀,編成巡捕隊(這就是日後北京警察的濫觴)。光緒二十八年(1902),善耆被任命為步軍統領兼工巡局大臣。步軍統領衙門是舊的負責北京治安的機構,工巡局是新設的市政機構,領導新建立的巡警。

善耆的政績之二是推進了北京城的市政建設。他主持設立了路工局,負責修筑北京城的馬路。他還奏請將王府井的八旗神機營操場划出一部分,開辦新式商場,即著名的東安市場的前身。當時京師呈現出新的氣象。善耆還明令在西珠市口內開設名為「文明茶院」的戲院,戲院樓上為女座,樓下為男座,取消了婦女不能進戲院觀戲的禁律,在首善之區的北京,一時轟傳。

他的政績之三是清除了崇文門稅收的積弊。崇文門是對進京物品,如日用百貨和奢侈品進行徵稅的主要關口。崇文門監督,不僅能收受賄賂,還能坐收部分稅款,一年下來,監督可得幾萬兩銀子,歷來是公認的肥缺。庚子事變中地處東交民巷的肅王府毀於戰火,清廷命善耆擔任崇文門監督,包含著讓他從稅款「提成」中得些收入,另建王府的用意。善耆上任後卻沒領這個情,將稅款全部上繳。

善耆還大刀闊斧地對稅務制度加以整頓,禁止勒索,革除貪污。以往洋人帶貨入京不納稅,他改為一體納稅;以往商民入關由經濟人包攬上稅,從中抽厘,他改為官員直接驗貨收稅,減去了中間盤剝的環節。善耆連任兩屆監督,稅收大增,全部上繳國庫。

善耆與其他王公貴族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還是知道帝國的利益在個人利益之上。後世那些羨慕滿清血統的人對善耆的評價居然頗高。孫寶瑄在《忘山廬日記》中,對善耆有幾句評語:得材幹之人易,得廉潔之人難;得廉潔之人易,得廉潔而能體下情之人難。使天下辦事人盡如肅王,何患不百廢俱興焉!

如果在陳克為首的人民黨看來,這些新政根本不值一提。和袁世凱創立北洋新軍相比,這些事情對國家的促進也意義非常有限。只能稱之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連慈禧也不喜歡此人的作風。

可是與滿清其他那些只知道爭權奪利,醉生夢死吃喝玩樂的王公相比,善耆倒是極為不同了。他畢竟是在北京,天子腳下難辦事。這些小事雖然看起來不大,想辦起來就要與各種勢力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善耆能辦成這些事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既然不能駁了善耆的面子,慈禧只好繼續聽下去。善耆也不是不懂世情的愣頭青,如果是如此的話,他也不可能混到現在的地位。歷史上汪精衛刺殺滿清親王,事情泄露之後被捕。善耆就力主赦免汪精衛。而汪精衛與善耆交談之後,對這位時人眼中「幹練、開明以及為人豪爽、性格詼諧」的親王也很是欽佩。汪精衛投靠了日本人,組建偽南京政府,就準備委任善耆的兒子擔任「駐日大使」。

見慈禧完全聽不進去自己的勸告,善耆也不得不告退了。

善耆走後,慈禧極其輕微的鬆了口氣。每次和這些人打交道都讓慈禧感到一種非常的不開心。別的宮女太監都沒有看出來,只有大太監李蓮英極為默契的端了杯茶獻了上來。慈禧喝了一口,卻問道:「可有岑春煊的摺子?」

「晚清三屠」之說,蜚聲中外。張之洞「屠財」,袁世凱「屠民」,岑春煊「屠官」。慈溪問李蓮英的就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官屠」岑春煊的摺子。

岑春煊字雲階,廣西壯族人,前雲貴總督岑毓英之子。史書記載,此公出任兩廣總督雖只有區區四年,卻罷免各級貪官污吏1403人!時人奉岑為「大清最後一青天」。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受慈禧器重。在立憲的事情上,慈禧更想看看岑春煊的態度。這些年,凡是有能力的大臣,行事上都有一個很接近的地方,都是主張發展教育,興辦實業。而且在他們的職權範圍之內,這些大臣也都竭盡所能的去實踐「辦教育,興實業。」的政見。而這些有能的官員也無一例外的支持立憲。

慈禧的政治底線在於,新政也好,立憲也好,都不能動搖她和她代表的那些勢力的政治領導地位。所以,慈禧根本不希望快速立憲。而是採用收買壓制的方法來一步步的完成憲政改制。這種時候,慈禧自己只能從那些自己器重的官員上的摺子裡頭去發現能符合她心意的那些人,那些方法。

「老佛爺,奴婢看過了。沒有岑春煊大人的摺子。」李蓮英連忙回道。

慈禧沒吭聲,只是再次喝了口茶。李蓮英趕緊奉上托盤,慈禧把茶杯放回托盤上。李蓮英把茶給撤了下去。

管理這麼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廷,讓身在深宮裡頭的慈禧只有一種極為無力的沉重感。本該成為大清棟樑的親王貝勒早已經腐化得一塌糊塗,根本不堪任用。給了這些人權力之後,他們除了爭權奪利之外,別的什麼都干不出來。北洋一系倒是蓬勃興起,但隨著袁世凱逐漸位高權重,他也已經身陷於政治上的鬥爭的漩渦當中。而慈禧也沒有準備支持袁世凱更上層樓的打算。在慈禧看來,政治是不能讓一個人獲得不可控制的權力的。除了自己之外,誰都不能有控制一切的權力。對於政治,就是人事安排。人事安排就要追求平衡,不能讓任何一方做大,對這些人之間的鬥爭,在不出大問題之前,要旁觀,甚至巧妙的引導一下。只有所有人都有求於最高權力者慈禧的時候,慈禧才能控制局面。

慈溪很清楚岑春煊和袁世凱之間的矛盾。由於對皇族大臣奕劻貪庸誤國深為不滿,岑春煊多次上書予以參劾,遭致視奕劻為靠山的袁世凱敵視,欲取之而後快。慈溪對任何人民口中的「青天大老爺」都沒有絲毫的喜愛,「和光同塵」才是慈溪的最愛。她器重岑春煊的理由很簡單,岑春煊有能力解決一些問題,忠於朝廷,而且與很多滿清朝廷裡頭的政治派系關係很差。是個可用的重要籌碼。至於岑春煊是個清官還是貪官,對於慈禧來說毫無意義可言。因為貪官或者清官只針對百姓有意義,而慈禧根本沒有關心過百姓的生死。

滿清的政治遊戲規則就是如此簡單。

在慈禧考慮著「官屠」岑春煊政治作用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人民黨水上支隊的指揮部裡頭,人民黨水上支隊的黨委會議正在討論「清末三屠」裡頭的「財屠」張之洞。張之洞在滿清時代算是個人傑,不過陳克在人民黨內公開宣傳,「同志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十年後,張之洞這等資質的人頂多在人民黨裡頭當個科長。花了幾千萬兩銀子,張之洞也沒有能建立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