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莫道前路無知己 第99章 新開始(四)

在嚴復向陳克提及袁世凱邀請的時候,遠在北京的袁世凱既沒因為心靈感應而打噴嚏,也沒有突然感覺一陣涼意。相反,袁世凱看著紙上寫著陳克的名字,只覺得一陣怒意帶來的火熱感從心頭生氣。

1906年,為了避免各種對自己的政治攻擊,袁世凱主動交出了兵權,讓陸軍部直接統轄北洋軍的一、散、五、六各鎮。此舉算是一種表示忠誠的態度。所以不久前鎮壓龐梓「造反」軍事行動他只是派了德州的騎兵營。而這次軍事行動卻遠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龐梓的部隊居然擁有了包括機槍在內的重武器,德州的騎兵營此戰下來傷亡了四十餘人。不僅如此,龐梓的部隊雖然被打垮,但是龐梓本人卻逃竄的無影無蹤,還是從戰場上逃走的。「景廷賓餘孽」居然沒有能夠徹底剿滅。

更糟糕的是,這支新軍當中,包括副頭領在內的兩名軍官居然在戰鬥之後被刺殺了。據說刺殺他們的是一個當地端茶送水的老頭子。這種種事情都讓袁世凱很不高興。而且這也給了袁世凱的政敵們一個絕佳的借口。當時就有人質疑袁世凱治軍不嚴,新軍不堪一戰。更糟糕的是,邢台距離北京距離並不遠,有人唆使下頭的監察御史以新軍「殺良冒功」為名,極力彈劾新軍。

這裡頭的證據還真的不是捏造的,新軍為了報復自己的指揮官被刺殺,將高家寨剩餘的幾個「村民」抓起來殺了。而這幾個「村民」其實都是本地地主,因為放不下家業才沒有離開。他們也有些官府背景,這一狀告上來,弄得袁世凱很是被動。

袁世凱本來就覺得這次剿匪行動很是糟糕,他精於行伍,一看提上來報告就知道遇到了很不一般的土匪。龐梓倒是真的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所以龐梓的手下戰鬥力反倒不算很差。一方面是對新軍的不滿,另一方面是對政敵的厭惡。兩種情緒結合起來,加上王士珍親自去邢台進行了調查,調查報告提上來之後,袁世凱終於有些惱怒了。

「那個陳文青居然和龐梓有牽連?」袁世凱問。

「是的。我在龐梓家抄出了一些信件。不僅僅是龐梓,武星辰、柴慶國這些景廷賓餘孽都和陳克有干係。我特地拿了當年的畫影圖形讓鄉間的人辨認了。那些鄉間的人認出了這幾個人。他們和陳克前年都在龐梓家待過。不僅如此,還有一個人,就是華興會的陳天華不僅陪著陳克在京城待了幾個月,他在龐梓那裡一直待到新軍去剿滅龐梓前才逃走。」鄉下很少有外地人去,莊戶人家對這些外人都記得很清楚。一樁樁一件件,王士珍調查的相當清楚。

「嚴幾道居然推薦了一個亂黨給我們?怪不得那陳克不肯求到我門上來做個官。」袁世凱說到這裡已經相當的懊惱。

對這個評價,王士珍也沒有插話。他從一開始就覺得陳克這人很不對頭,別人見了袁世凱都是削尖了腦袋去謀個差事。而袁世凱對於這些「晚輩」也是很照顧的,只要肯聽話,能吃苦,這差事從來不會少了的。而陳克竟然沒有一點這種態度,不僅如此,陳克固然恪守了晚輩的禮節,卻有一種下意識裡頭與袁世凱分庭抗禮的風骨。原本王士珍還覺得陳克不過是少年心性,不知天高地厚。現在看來,陳克從一開始就沒有拿袁世凱當自己人。

「陳克辦的蜂窩煤場自從被善耆弄垮之後,那裡頭的人居然都去了上海。我已經發信給上海那邊,上海回過來的信也很不了的。一年前上海大鬧會審公廨的事情,一個叫做黃埔書社的民間團體脫不了干係。這個黃埔書社就是陳克創立的。」

聽完這些,袁世凱乾脆把面前的報告推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能讓聘卿如此重視,看來陳克絕對是個亂黨了。他現在在何處呢?」

「現在不知所終。上海那邊的消息說,很可能是陳克劫了會審公廨案子裡頭被抓的人,然後這些人都跑的不知蹤影。有說他去廣東的,有說他去日本的,還有說他去了安徽的。倒是說法都不可信。」

「安徽不是在鬧災么?若是陳克真的那麼不得了,想來這些日子也該有消息了。」袁世凱笑著說道。

「是。若是陳克真的在造反,現在早該有消息了。既然安徽沒有傳來消息,他應該沒有去安徽。」王士珍很贊同袁世凱的判斷,「不過此人的書近些日子以來很是流行,北京、上海、廣州都有了大量的翻印。袁公若是以後遇到此人,決不可不防。」

袁世凱已經收住了笑意,正色說道:「聘卿馬上就要去出任江北提督,等你上任之後好好查查此人。我前些日子寫信給嚴幾道,讓他帶著陳克進京。想來嚴幾道是不敢來見我了,聘卿路過上海的時候,不妨去見見他,聽聽嚴幾道對此事有何交代。」

王士珍點頭稱是,但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他更關心當前的事情,「袁公,此次剿匪是您親自下的手令。所以那些御使才會如此賣力的拿此事做文章。我覺得不妨把此事交給陸軍部處理好了。您就不要再插手此事。不然的話,您處理的重了,德州新軍那邊覺得受了委屈,您處理的輕了,御使們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袁世凱本來不願意輕易放手此事,但是王士珍說的很有道理,這件事既然鬧起來,而且本來也擺明了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無論袁世凱怎麼處理,都不會有好結果。而且如果袁世凱一味的斗下去,反倒顯得他不肯放手兵權。北洋新軍早就被認為是袁世凱的私兵,連慈禧都已經有了隱隱的不滿之意,在這件事上暫時退卻,也倒是個保身的妙招。

「就按聘卿所言。」袁世凱終於表示同意。

1906年的滿清朝廷也可謂大動作不斷,自從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殺了六君子,囚禁了光緒。但是對於新政卻沒有絲毫放鬆。這個老婦人深知自己犯了大錯,知道自己只要一放了大權,立刻就是身死。為了能夠穩定朝局,她倒是以自己的見識去努力經營國家。對於新政,慈禧的感覺是絕對不能停下。這不僅僅是據說新政能夠富國強兵,而且朝廷裡頭的那些還算是有活力的王公大臣們都很是支持新政。哪怕是因為這點,慈禧也不能放棄新政。

袁世凱在討論怎麼給剿匪案子收尾的時候,肅親王善耆正在拜見慈禧。善耆人很是爽朗,長臉,留著八字鬍,看著很是威風。慈禧對肅親王善耆並不是很喜歡。這源自一件事。崇文門監督,不僅能收受賄賂,還能坐收部分稅款,一年下來,監督可得幾萬兩銀子,歷來是公認的肥缺。庚子事變中地處東交民巷的肅王府毀於戰火,清廷命善耆擔任崇文門監督,包含著讓他從稅款「提成」中得些收入,另建王府的用意。善耆上任後卻沒領這個情,將稅款全部上繳。對此,慈禧太后不但未加讚賞,反而說:「若是都照肅王這樣辦,將來還有誰願做崇文門監督啊!」

慈禧這個人性別是個女人,心理上也有著女性特有的那種圓潤。她懂得該下手的時候就要下手,這僅僅是宮廷裡頭必須掌握的一項本能而已。但是政治家需要那種恢弘大度,那種能夠兼收並容的氣魄,慈禧並沒有。她能忍耐,卻不能接受。對慈禧來說,運用各種關係才是她擅長的,至於開創某種政治局面,並且全心全意的培養、發展,這並非慈禧擅長的。這個深宮中的老太太並沒有這種能力。肅親王善耆看似清廉的作風,卻會給後來的人引發爭執的借口,正如慈禧說的,「若是都照肅王這樣辦,將來還有誰願做崇文門監督啊!」後面的人若是繼續給自己撈,他們的政敵肯定要拿善耆的做法做例子,來彈劾後繼者。那隻會引發各種爭執。但是崇文門監督卻是該撈還得撈。與其這樣,既不能把清廉的模式繼續下去,又讓人借著清廉的借口來引發事端。慈禧並不認為這樣是正確的做法。

所以慈禧並不喜歡那種激進的政治理念,激進的東西很容易就失去控制,當年她曾經讓光緒掌權,甚至容忍了光緒的種種激進措施。其結果竟然是光緒準備派兵進京幹掉慈禧以及後黨。這件事對慈禧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太后,現在立憲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朝廷裡面不少人認為立憲應該緩行,卻是大錯。凡是行大事,就要一往無前,這樣即便有了爭執,再爭吵也都是爭吵這些事情辦得好壞,卻不會改變大事的方向。若是緩行,結果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被拿出來。這大事反倒辦不下去。」善耆努力的勸說著慈禧。

慈禧靜靜地聽著,心裡頭卻忍不住想道,善耆難道沒想到自己擔任崇文門監督的教訓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