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焦點

「即便是強盜也會用句『替天行道』來當遮羞布,歐洲的那些老牌列強和新晉列強們打仗雖然不會是因為正義而戰,但這點臉皮還是要的,就是不知道選擇哪個偶然事件而已,就算有這樣的事件發生,雙方還要討價還價,距離開戰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可以公開招募工人,在原有生產線上培訓工人,保密制度照常實施,能拖上一時算一時,等我們的兩座工廠竣工後,就開始大批生產裝甲車……」譚延闓說道。

「還有我們在英國部署下的一些倉庫問題,按照計畫一共有二十八位我們信得過的商人,其中包括爪哇共和國的六位,從1910年開始到現在一共建立了大型儲備倉庫二十七座,中小型倉庫共計二百餘座。這幾年來一直都是正處於建設當中,還有一座大型倉庫和十餘座中小型倉庫正在建設當中……包括糧食、化工產品、日用生活品都被按計畫的開始儲存到這些倉庫中,武器是不可能大量運進英國本土的,少量的武器走私相對於安全來說收益不大,所以就此取消,不過像特種潤滑油、火炮復進油等一些重要軍事物資在這些倉庫中也有不少存儲,這些化工產品一向都是德國的強項或是英國無法生產的軍事物資……」溫基岩說道。

「這些年我們從德國引進的技術專利,相關生產設備也是不少,所產出的產品除了滿足軍方的需要之外,受限於民用市場開發不足,工廠生產規模一直未能有較大起色,如果考慮到當初的技術和設備引進投入,這幾年來在化工方面我們虧本的項目還是比較多的……也許我們的產品和德國貨還有一定的差距,但總比沒有的強,世界大戰給我們創造一個高端化工產品市場,德國沒有海上控制能力,到時候原先德國產品的市場將會被我們所佔據……」譚延闓將手中的文件放在茶几上笑著說道。

溫基岩笑著說道:「這確實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不過在這方面國內的私人資本投入比較少,與內務部有關係的幾個愛國商人倒是可以加以引導一番,當然這需要總統的扶助……」

溫基岩話中的意思譚延闓心中很清楚,因為現在國內化工行業,尤其是高端化工產品的生產,百分之五十的份額都是譚氏資本的化工廠生產的,國有化工企業佔了另外半壁江山,其他私人資本所佔比例幾乎是微乎其微。不過譚延闓也注意到了,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是在校生都對化工行業非常感興趣,正如後世的一些學子投入到IT領域創業一樣,在這個時代化工行業,尤其是中國的化工行業則是一片創業的樂土。

譚氏資本在中國的許多領域都掌握著至關重要的技術專利,再加上資本優勢的支持,若是放在後世那就是一個比微軟還要強勢的龐然大物,再加上譚延闓的身份,這就更使得譚氏資本在中國幾乎是無敵的。事實上譚延闓並不介意自己手中掌握的技術專利進行擴散,只是他心中更顧忌化工行業對中國的污染。溫基岩並不是鼓動他進行技術擴散或是對他壟斷的行為抱怨,只不過他知道譚延闓打算在曹妃甸、寧波、保定三個地方成立大型化工開發區——由譚氏資本提供土地、技術、資金一條龍服務,將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所創建的化工企業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環節所產生的廢料統一收集處理,而譚氏資本將會獲得開發區內企業的一定數量的股本,但絕對不是控制。

關於大型化工開發區還只是處於一個運作階段,這也是針對歐洲戰場上化學武器將要成為主戰力的前景而設,只是運作起來遠比當初想像的要困難的多——化工企業的生產性質遠比其他行業要危險的多,所造成的污染也不是一點半點,很多技術上的困難還無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譚延闓也只能在化工工業區的布局上想想辦法,同時也嚴格控制小化工廠的布局和數量,儘可能的以綜合化工工業區的方式出現,走集約型和規模型的綜合路線。

歷史有著驚人的慣性,時間都已經進入八月份,譚延闓在焦急地等待著來自歐洲的消息,同時全國十大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各主管部門官員都被約束到北京,以各種借口不得離開北京,以免歐洲發生變化弄得自己措手不及——雖然各個方面他都已經準備了數年之久,這甚至比那些將要捲入戰爭漩渦中的國家準備的時間還要長,而且更加充分,從物資準備到外交策略無一不是推演極為成熟,相信即便是將中國放在歐洲來打這麼一場仗,至少自保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到現在譚延闓都沒有什麼可得意的,因為他很清楚中國目前的狀況並不是正常發展而來的,中國的根基還很薄,一次失敗雖然不至於像日本那樣變得萬劫不復,但至少讓自己在國際上處處受窘倒是真的。將中國的高層官員都留在北京以待突發事件,這本身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所有潛力——在譚延闓的強力支持下,中國高層將會團結在一起向一個方向奮鬥,他雖然不是一個有強烈人格魅力的政治家,但是他手中不乏摧毀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體的力量。

七月中旬的時候,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邊境地區增兵一個步兵師外加一個騎兵團,這些情報都是直接從奧匈帝國的電報中截取到的,本來譚延闓認為至少在七月下旬的時候奧匈帝國會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以拉開大戰的序幕,可是奧匈帝國居然什麼都沒有做,這實在是出乎譚延闓的預料之外。不過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邊境增兵的舉動本身就是一種走鋼絲的行為,那位原本應該死在薩拉熱窩的斐迪南大公居然還在高唱「吞併塞爾維亞」的論調,不過此時他已經回到奧匈帝國了。

八月的北京天氣燥熱,前幾天剛剛下過的一場大雨在炙熱的陽光下一點清涼的痕迹都沒有留下來,一輛黑色的藍山轎車在街頭上飛馳而過,轉入中南海——內務部部長老K和溫基岩終於等到了譚延闓所需要的情報。

「塞爾維亞時間十八日凌晨三點,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邊境地區發生了爆炸,根據奧匈帝國的官方消息是指責塞爾維亞一方炸毀了一列正在經過橋樑的火車,這列火車是軍列,上面最重要的一位人物是奧匈帝國師長……」老K對照文件一絲不苟的念著。

「至少也是個少將銜吧?」譚延闓淡淡地問道,也許期待已久的消息傳來時,心中反而平靜下來,奧匈帝國的無賴果然沒有讓他失望,至於戰爭的正義與否,這只是原則政治上的考量而非利益政治所關心的內容。

老K聽後一愣說道:「情報有限,這是一封甲級加急電報,內容不會很多,很多具體情況需要後續的情報支持……」

譚延闓擺擺手說道:「是不是個少將師長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奧匈帝國已經擁有向塞爾維亞開戰的理由,而塞爾維亞是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前哨站,這足矣將奧匈帝國和俄國扯入戰爭當中,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不會放棄這次機會,畢竟手中的刀都磨得夠快了,他們已經等不下去了!」

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確實是等不下去了,最近二十年間各主要歐洲國家擴充兵力非常厲害,德國常備陸軍已經從二十年前的四十萬一口氣擴充到現在的九十八萬,法國、俄國、奧匈帝國等也都不甘示弱,幾乎都是增長了兩倍的常備軍力量。再加上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不管是老牌列強還是新晉列強,龐大的軍力對國家的負擔都不是不容忽視的事情,中國也是在這兩方面努力的尋求平衡點——中國海軍雖然沒有進入世界前三,但是每年的海軍戰艦保養、訓練等費用加起來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不過除了中國陸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為世界之最之外,基本上中國在軍費開支上還尚且平衡,對國民經濟並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害。與俄國所謂的一百四十萬常備軍訓練、武器裝備低下不同,中國的綜合軍事力量是世界公認的強大,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甚至是像協約國或是同盟國這樣強大的國家聯盟,想要重演七十年前鴉片戰爭的那一幕已經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也正是因為如此,歐洲兩大集團開始將目光轉向漩渦之外的美國和中國,其中中國更是重中之重——中國在海軍是同盟國極為看重的,而中國的陸軍力量更為協約國所側目。相比之下美國對中國的優勢則非常薄弱,以前美國以每年至少兩艘甚至三艘戰列艦開工的速度,在戰列艦的數量上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中國的東雲級戰列艦一出,美國所有的戰列艦全部過時,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擴張趨勢戛然而止,甚至在考慮菲律賓的地位問題。

相對於中國的一百五十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陸軍部隊而言,美國緊急擴充到十六萬的陸軍讓人很難相信它會對歐洲戰場能夠起到什麼作用。歐洲大陸對美國的顧忌是美國的生產能力,並且在運輸上明顯優於中國,鑒於同盟國的地理位置,美國將會成為協約國的生產基地,而中國想要發揮作用就必須要參戰,否則對同盟國而言他們能夠得到中國的幫助將會大大縮水。

中國在未來大戰中的站隊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所關注的焦點,不僅歐洲大陸極為關注,美國比歐洲大陸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巴爾幹半島問題已經由幾個台前的小國互斗演變成幕後的巨頭走上前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