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爭奪

在觀看裝甲車樣車測試展示之後,儘管對於面前這個多少顯得非常笨拙的大傢伙有些不滿意,但是譚延闓還是對雷龍槍炮廠的負責人稱讚不已——畢竟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擺在那裡,越級殺怪搞出二戰末期甚至是戰後水準的重型現代化坦克是不可能的事情。

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不過中國總算在陸戰之王這個項目上實實在在的將歐洲工業強國甩在了身後,對此譚延闓心中還是給這個大傢伙打了一個很高的分數。裝甲車項目是一個非常「燙手」的東西,在以塹壕戰為主的一戰時期,坦克的威力是不容置疑的,儘管其性能受到現今科技水平的限制,不過在士兵中有句「老兵怕機槍,新兵怕火炮」的名言可不是徒有虛名的,裝甲車正是塹壕戰突擊作戰中對付敵方機槍陣地最有效的武器。更難能可貴的是裝甲車發動攻擊的時候發動機的轟鳴聲和履帶行進的噪音,對於沒有見過裝甲車的士兵來說,其心理威懾不亞於火力上的威力。

說裝甲車「燙手」還是因為其構造遠比戰列艦要簡單的多,凡是能夠在一戰中插一腳的歐洲國家,可以說其國家工業實力都能夠在短時間內複製裝甲車——這玩意就是一次性的貨色,以雷龍槍炮廠的實力,形成規模化生產每天產量達到五輛以上根本沒有任何困難,更何況殺紅了眼的歐洲列強,裝甲車可不像戰列艦那樣動輒就需要至少兩年的建造周期。

譚延闓已經是雄心勃勃的要在一戰中撈足油水,像裝甲車這樣的撈錢項目他手中多得是,這些項目在譚延闓看來沒有什麼人道不人道之分,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讓歐洲流夠鮮血好讓中國在崛起之路上的阻力降到最低。現在中國的軍事工業相關的各個廠家已經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各種軍事物資,而當年譚延闓給軍事部門開出的單子到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處於收穫的階段,現在對他來說考慮更多的地方是如何將手中的「貨物」發揮最大的用處——不僅要掙夠錢,更要賣給識貨的人。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大賭局,那在譚延闓看來中國將會是一個毫無爭議的「莊家」的角色,如果他鐵了心的跟一方做對,不說出兵直接參与作戰,就是將自己手頭上的貨物清空一次,就足以改變整個歐洲戰場的局面——裝甲車、毒氣彈、潛艇、戰列艦……甚至還有更為可怕的細菌武器,凡是能夠以最有效的速度來殺人的武器,譚延闓手中應有盡有。

正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也許中國的綜合工業實力要比美國差一些,但是論及軍事工業實力,現在還生活在牛奶麵包中的美國絕對不是枕戈待旦已經快四年的中國的對手。也許美國會成為操縱一戰走向的一個「莊家」,但是在譚延闓看來如果他要願意全心支持德國,那德國將會在短時間內踏平法國、餓死英國,以此來奠定一戰勝利的基礎。

只是譚延闓也不得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名叫「敗家子」、「糊塗蛋」、「狂妄自大」的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毫無疑問將這些辭彙很罕見的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與中國陸軍中存在的各種戰略戰術設想不同,譚延闓對歐洲戰場有著自己的判斷,由其是這種判斷集中在歐洲幾個強力國家領導人性格的基礎上,如果說他一手締造的留德士官系比他這個老師兼創始人更會打仗,這點沒什麼可丟人的,但是論及戰略上的判斷,留德士官系這些在德國喝墨水太多把戰爭看作是火車班次表腦袋都有些僵化的傢伙就差得太遠了。

正是出於對威廉二世的了解,德國在短時間踏平法國之後,不管對英國是否發動登陸作戰,德國人都會把注意力放在俄國身上。如果是戰爭進行了兩三年俄國人普遍厭戰,俄國的革命會提前爆發誕生共產主義政權,俄國會以大幅度的割地來求得和平,這也就罷了,關鍵在於法國連一年都支撐不下去,俄國的精氣神沒有消耗到極點的時候,德國人闖進俄國那未來可就不大樂觀了——至少譚延闓不會把賭注放在不明確的德國人身上。

譚延闓並非是十分自負之人,只是德國在他心中確實是有種隱隱約約的「瘋狂感」,這和歷史上的日本有著非常驚人的相似之處。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聯盟本質上是現有世界體系利益的受益者,而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聯盟是以挑戰舊秩序的角色出現的,如果不是因為歷史上的蘇聯太過強橫,對於領土沒有多少貪念的譚延闓是不大會理會國際政治糾紛的,最多是賣軍火來發展本國工業。

畢竟現在的中國在譚延闓看來是沒有什麼缺憾的,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國做為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國家比歷史上的境遇要強的不止一倍。中國目前的困難是在國內,如何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快速的由一個延續幾千年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工業國,以工業補貼農業平衡社會財富,而一戰則是給了中國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譚延闓將手中的武器列表分類,像毒氣彈之類只能對戰場局部勝負產生作用的武器被列為一類。這樣的武器第一次使用也許還有些震撼人心的效果,不過最多能夠使一方在漫長的戰線上做局部突破,不可能扭轉戰爭局面,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都有能力在對方第一次使用毒氣彈之後很快地做出戰線調整再次將戰爭拉回到膠著對峙的狀態。

第二類便是裝甲車了,它不僅和毒氣彈一樣對普通士兵有著強大的震懾力,其本身可以在戰場環境良好的情況下迅速帶著步兵突破對方防線。假使裝甲車的數量足夠多,那一次戰役下來將會給對方帶來難以忍受的損失。譚延闓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一戰戰場上會出現二戰的坦克大戰——那會大大加快戰爭進程,尤其是以俄法德為主的地面戰爭進程會大大加快,這符合中國的利益。

第三類便是以細菌武器為代表的戰略級武器了,不過譚延闓只是嚴令進行秘密研究,武器設計已經搞出來了,不過這個時代可沒有飛機這樣的有力的投擲工具,這個時代的飛機即便有一定的投彈能力,也不足以顯現出細菌武器的威力。

像細菌武器目前譚延闓做到的也僅僅是研究,並且督促國務院建立全國性的醫療體系,而且軍隊內部的醫療體系更是要精益求精。譚延闓這麼做倒不是怕別的國家向自己來使用細菌戰術,而是因為他更害怕歷史上那陣來無影去無蹤,短時間內在全世界收割了幾千萬人生命的西班牙流感,據說比持續四年的一戰死亡的人數還要多。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由於國土環境的原因人口分布極為不均勻,在譚延闓擠壓地主向工業轉移的過程中,更是加劇了人口分布不均勻的情況。如果一場瘟疫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爆發,那對中國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西班牙流感之所以用西班牙來命名,除了西班牙第一個發出疫情通告之外,而且還死了八百萬人,很難想像到時候在中國疫情爆發的時候會是個什麼樣子。

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病毒,並且開始分離不同的病毒,在這方面無疑譚延闓有著絕對的優勢,事實上他只需要一個科研小組做「打手」,他完全可以用少量的精力來指揮他們來進行相關研究,並且可以輕易的取得很多研究成果。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譚延闓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在醫學領域開始了自己的擴張——借用後世的說法「醫生永遠是鐵飯碗,因為人總是要生病的」。醫療用品也是謀取大量利潤的好產業,尤其是在戰爭中,士兵受傷如同家常便飯,從繃帶到藥品。不過在消炎藥類產品中,譚延闓對青黴素並沒有投入太多,在吉林綏芬河岸邊的雙城子,距離雙城子還有三十公里遠有一處軍方嚴密控制的區域,在那裡正在進行青黴素的研究和生產,只是現在的生產成本很高,就算譚延闓也要受到這個時代設備的限制,不能大量生產青黴素。

現在這個世界已經全瘋了,除了中國早已經準備了數年的高強度軍工生產之外,歐洲各國都已經將軍火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各種殺人武器。銅、鐵、糧食、各種化工產品、石油……只要能夠跟戰爭沾上邊的物資價格都在上漲,由於儲備工作開展的早,中國手中握有大量的戰略資源,即便如此中國的遠洋船隊依舊不停的將已經經過粗加工的礦石、金屬錠源源不斷的運往國內——在1913年年初,中國出台了戰略物資儲備條例,按照條例規定凡是條例上開列的七百餘種物資,其儲備量必須要滿足國內十個月的消耗,尤其是石油,其儲備量已經達到滿足國內十五個月的需求,而專門用來為海軍提供保障的重油儲備足夠滿足三年海軍作戰的需要。

在中國東雲級戰列艦公開亮相之後,世界海軍為之震驚——在東雲級出現後,所有目前服役的,在建的甚至是圖紙上的戰列艦全部都過時了。沒有一艘戰列艦能夠達到像東雲級戰列艦那樣強大的彈藥投放能力,近一噸重的彈藥如果打在陸地地面目標可以炸出半個足球場這麼大的彈坑,而任何一艘戰艦面臨這樣的炮彈其下場根本沒有一點懸念。更要命的是東雲級戰列艦的航速在目前各國戰列艦中也算是中上等的,這就意味著七成以上的戰列艦如果是在海上以單挑的形勢來進行決鬥,連逃跑的資格都失去了。

面對這麼強大的戰列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