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心理暗示

《時代》周刊發行時間雖短,但是譚延闓硬是靠著他龐大的財力和影響力與這本雜誌過硬的質量,在短時間就將這本雜誌碰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做為雜誌的封面照片,那個花圈特寫和兒童的遺照具有相當強的衝擊力。一時間國內群情義憤,當然在主流報紙媒體的引導下,中國對南洋華人遭難的歷史一點點的都翻出來,不斷的煽高民族自尊心。

三月四日,鄧世昌艦隊抵達泗水港外三十公里外的海域,中國外交部嚴詞交涉要求荷蘭當局嚴懲肇事者,並且提出了提高南洋華人政治、經濟、軍事地位的「二十條」,最重要的便是要求印尼華人有參政議政權力、在華人聚集城市市政府內華人官員數量必須要與當地華人人口比例或是華人經濟體納稅占當地財政收入比例相適應。

「提高華人社會地位二十條」是譚延闓仔細考慮之後提出的,在與英國達成和平協議之後,對於這次事件他內心中還是有些矛盾的——與英國達成的協議中主要都是不能放在桌面上的秘密協議,如果真的對印尼動手,那近在咫尺的馬來西亞還有稍遠一些的菲律賓會有什麼反應?估計是人人自危吧!

現在歐洲儘管很熱鬧,但還沒有到最熱鬧的時候,如果英國感覺到中國對它的威脅超過了德國,那它的大艦隊會隨時找上門來,就算譚延闓並不擔心這場戰爭,但無緣無故為緊張的英德關係升溫這種傻事他是不願意去做的。這幾年圍繞中國,遠東發生了太多可以影響世界的事件,這裡面固然有英國佬攥著香港不放手逼譚延闓鋌而走險的緣故,但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而目前印尼發生的這次事件,從政治角度來看能不動武就不動武,艦炮一開那世界的目光必然會被吸引到遠東。

「二十條」是譚延闓想避過這一關口所提出來的,只要荷蘭答應下來,那他就拍拍屁股走人,南洋資源固然很豐富,但目前中國連國內都無法建設好的前提下,伸手要海外殖民地也多是浪費——殖民地也是需要財政投入的,就算印尼是一塊肥沃的成熟的殖民地,先不考慮外界因素,就是中國派出官員加上清理地方反華勢力,這就一項沉重的負擔。

本質上譚延闓還是一個「大陸主義」者,在他看來南洋圈只需要成立以華人為首的國家對他來說就已經足夠了,而且完成這個計畫只需要大陸政府進行少許投入,為南洋華人撐腰並且培植他們的武裝力量不難做到這點。在譚延闓看來中國的目標是大陸——俄國是與中國接壤的,它對中國威脅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大,有了第一島鏈在手譚延闓不怕海洋封鎖,但是陸上的俄國一旦革命成功成為蘇聯,那對中國的軍事政治威脅可不是一點半點,對於俄國人的瘋狂他還是深有感觸的。

中國想要在一戰的時候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完善國內的交通通信等基礎建設,累積國力,為的便是一戰末期俄國革命。南洋圈子太過複雜,土著、華人、殖民者、宗教……這是一個大泥潭,投入多見效卻未必好,如果單純從經濟上來考慮,南洋是塊肥肉,但是政治上中國想要以殖民地的方式來控制南洋,在目前來看是一個失分之舉得不償失。相比之下「北進」最大限度的壓縮俄國的生存空間,這對中國的國防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北方的資源未必比南洋少,只不過以現在的技術開發北方比較困難罷了。

如果荷蘭殖民當局同意「華人二十條」,那基本上和中國出手佔領印尼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在荷蘭有誰的經濟實力能夠比當地華人更厲害?如果說按照華人在當地數量比例來確定政府華人所佔比例,這也許只能說是對華人的政治地位有一個較大的改善而已,但是如果按照經濟貢獻來衡量,那印尼華人很有可能將殖民當局的權力架空。

當然「華人二十條」是譚延闓的底線,如果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也不介意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只不過這樣一來難免要將中國政府拖下水,招來西方列強的敵視罷了,至於要說引起戰爭,他更堅信手中的力量和遠東特殊的地理位置——現在中國海陸軍事力量發展迅猛,雖然中英衝突已經過去,兩國關係改善了不少,但是譚延闓卻沒有放棄當初的擴充南方軍十萬的決定,這十萬軍隊目前正分布在海南、雲南、廣西、貴州幾個省份正在接受訓練。

中國陸軍一線常備軍已經達到了九十萬人,並且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比較有效的預備役制度,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三個月內動員一百二十萬人。這十萬南方軍雖然沒有正式成軍,但是他們接受的都是針對熱帶作戰訓練科目,其中針對的便是東南亞和南亞。英法等國在那裡部署的殖民軍欺負一下手無寸鐵的土著還可以,但是要說正面作戰絕對不是中國正規陸軍的對手,況且南方的鐵路網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南方多山多河,地質情況複雜這都限制了中國鐵路連接南方,不過南方重要的城市都已經做到了用鐵路連接,只是四川還沒有通往外省的鐵路和全國鐵路網連接在一起,但這並不妨礙大局——中國陸軍總參謀部已經開始制訂從東南亞進入南亞次大陸的攻擊計畫。

譚延闓不相信歐洲列強的軍事專家們眼光就這麼差勁,對部署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殖民軍隊這麼自信,看不出來中國陸軍對他們的威脅。事實上從日本遠東危機開始,中國做出擴充南方軍隊的決定後,就有西方軍事專家指出南亞和東南亞都在中國陸軍的攻擊範圍內,這也是英國對處理危機事件猶猶豫豫的原因所在——如果威懾失敗轉入戰爭階段,那中國軍隊完全可以殺入東南亞徑直向西進入印度,這樣就可以避開西藏高原不利的地理位置,而英國是不可能讓印度這顆桂冠上的寶石受到任何威脅的!

因為朱爾典在遠東歷次事件中準確的把握了中國的動向,因此他依舊是英國駐華大使,不過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朱爾典在英國當局眼中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朱爾典沒有傳統英國外交家那種傲慢的通病,在中國他的交際圈非常廣泛,甚至連中國政府內的一些省部級高官都對他另眼相看,而在內務部的眼中這傢伙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分子——中國政府的官員對他普遍抱有好感,而中國的在野黨派和他關係密切這就不正常了。

根據內務部已經掌握的材料,數家在華的英資美資洋行、大企業暗中都受過他的「指點」,很多中國的在野黨也開始接受這些外國企業的政治獻金,這背後少不了朱爾典的操縱。不過朱爾典是外國駐華外交官,內務部自然拿他是沒有什麼辦法的,至於政治獻金這种放不到檯面上的事情也不能對在野黨構成什麼威脅——內務部的傳統做法是小帳累積成大帳,等到總統需要敲打在野黨的時候再集中拿出來曝光。

譚延闓在印尼事件發生後,就會晤了朱爾典,闡述了中國在這次事件當中的立場,隨著事件的發展,先後又接見了幾次朱爾典。經過十幾年的較量,朱爾典比剛開始和譚延闓交手的時候要圓滑了很多,至少沒有動不動以大英帝國來威脅譚延闓的事情發生了——朱爾典心中很清楚,對付譚延闓這樣的對手是非常棘手的,但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必須要保持「紳士風度」,因為譚延闓就算在明搶豪奪的時候,嘴上也是說得正氣凜然,尤其是那次「禮炮事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爾典在中國的幾十年間,遇到的中國官員不管是滿清時代的還是現在共和國的官員,沒有一個和譚延闓一樣的——其他中國官員或是賢明或是愚笨,他們做為官員都還是很重視自己的言行的,而他們的總統則根本不一樣,譚延闓就是一個披著紳士外衣的強盜,他所信服的只有武力。正是朱爾典有這樣的認識,他認為印尼事件英國和他自己所能夠做到的事情很少,譚延闓召見他不過是從外交禮儀上尊重英國這個世界頭號強國而已。

事實上無論英國做出如何選擇,只要荷蘭當局不答應那個「華人二十條」,朱爾典可以非常肯定泗水港外游弋的中國艦隊肯定會炮擊泗水,甚至連印尼總督居住的那座古堡說不得也會成為炮擊目標。朱爾典心中很清楚,荷蘭殖民當局有八成的可能性不會接受中國的「華人二十條」,更有可能的是將希望寄托在歐洲其他列強的外交干預上,對此他心中只能對荷蘭人感到無奈。

朱爾典已經向倫敦發了好幾封電報了,在電報中他也明確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如果「華人二十條」被拒絕,那中國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戰爭,英國捲入其中是極其不利的,因為中國等到南方几個邊境省份原本就有接近二十萬左右的正規陸軍,現在又增添了十萬正在接受正規軍事訓練的新軍,英國可以在海上贏得勝利,但是東南亞的損失將會超乎想像,甚至連印度也會被牽連。

正是基於這一點,朱爾典本人不期望倫敦捲入這個漩渦,現在凡是和中國攪和在一起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和「泥潭」一個性質,最鮮明的例子便是香港問題。英國已經在香港問題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當然如果當初英國履行承諾直接放棄香港,其在遠東的利益也遲早會被譚延闓榨乾,但是這個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而英國政府在遠東問題上的臉面也會好看的多。

在荷蘭政府沒有做出最後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