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震懾

不過令譚延闓感到比較欣慰的是目前中國更注重國內基礎建設,中國國內的地理條件在修路這樣的事情上能夠碰上一馬平川的機會並不多。以前在構建北方鐵路網的時候重點是東北,對於炸藥的需求還並不高,可以使炸藥生產部門集中在軍火生產上,而現在要在全國的範圍內進行考量,戰爭結束後以前擴建的天津機器局、新建的保定機器局和雷龍槍炮廠的炸藥部門生產工作並沒有停頓下來。

基礎建設所需和軍事部門的訓練需要,炸藥生產量一直都是逐年上升的,雖然這個數字並不高,但難的是在和平時期依舊保證工廠全力運轉。算算世界大戰爆發還有幾年,足夠譚延闓培養出足夠的軍火生產工人和工廠,再加上兩年的儲備時間,可以積累不少存貨,到時候應該可以應對戰爭爆發初期交戰國雙方對軍火的需求。

除了炸藥之外,還有很多軍需物資相關產業值得去提前做準備,同時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在未來的大戰中是一個重要的軍火出口國,相應的也會帶動遠洋運輸的繁榮——目前在中國能夠建造大型遠洋貨輪的船廠只有江南、大沽和黃浦三家,而江南造船廠已經將資源全部傾斜到大型戰艦的建造上,大沽和黃浦兩家船廠將會成為中國遠洋貨輪的主要供應商。

由此推開與大型船舶建造相掛鉤的產業也會出現爆髮式的增長,而中國工業將會由此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在這一場大戰結束後,中國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工業國也說不定。只是譚延闓面臨的問題也不是一點半點——就如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樣,現在戰爭還沒有開打,他沒有理由動員全國像一個戰爭國那樣將全國資源都集中到與軍事相關的工業生產上。

目前譚延闓也只能根據他對世界局勢的一些判斷來調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尤其是軍事工業的規模——毫無疑問的,即便是所謂的「調整」,在任何一個數據面前都是飛速發展的,儘管這對於一個正常國家來說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於中國在軍事工業發展的速度上與歐洲的幾個重要強國沒有什麼兩樣,好像中國旁邊有一個勢均力敵的強國一樣,當然在遠東的地盤上因為殖民地或是像日本那樣有英國暗地裡撐腰的因素,中國還遠稱不上是「擲地有聲」,但保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受損害還是綽綽有餘的。

中國正在瘋狂的開動它的戰爭機器,其軍事工業產能已經超越一個二流列強所能夠達到的極限,只是比英德法這樣的一流列強要弱一些,但是絕對可以超越大洋彼岸的美國。中國人一系列動作讓美國人感到非常的不安,當然比美國人更著急的還是英國人,因為中國在1909年頭四個月表現出來的架勢很明顯的在對英國說「我非常不滿意!」

世界外交環境是非常敏感的,即便現在的交通和通訊與一百年之後根本沒法比,但是卻已經有著很明顯的「全球一體化」特徵——中國的船廠正在日以繼夜的建造新戰艦,而其艦船設計等相關部門也不會原地踏步走或是倒下來睡大覺,也肯定是在快馬加鞭的將各種新技術變成更加成熟的殺人武器,這些舉動自然會讓地球另外一端的國家感到不安,這些國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英國。

一九〇九年四月一日,中國政府宣布鑒於上個月日本漁船與中國戰艦在日本海上發生相撞的事故達到了三起,為了保證本國戰艦的行駛安全和國防需要,中國海軍將會在日本海、庫頁島南部以及琉球的西部、北部設立禁航海域,禁止日本一切船隻在這些海域行駛,一旦發現日本有「越線行為」,中國海軍將視其為戰爭……

這當然是赤裸裸的霸權,所謂「中國海軍艦艇和日本漁船相撞事故」不過都是中國內務部「指揮」中國海軍戰艦編隊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發生的「偶然性」事故而已,況且日本漁船中絕大部分都是木質的,在面對以動輒十英寸以上的裝甲鋼包裹起來的戰列艦的時候,肯定只有粉身碎骨一條路可走。即便日本漁船的船老大技術高超可以躲過撞擊,但戰艦上的內務部人員也會親自操刀用小口徑速射炮來完美的製造一起「事故」——內務部想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會留下任何活口或是把柄,三起「相撞事故」雖然只有一起是真正撞上了,但也只有一個日本漁民倖存者。

同日譚延闓致電德國威廉二世皇帝:「偉大的德國盟友在遠東擁有一個戰略支點的時刻到來了……作為盟友,中國政府將會一如既往地站在朋友這一邊,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月二日凌晨中德聯合太平洋艦隊降下了中國國旗,艦隊換上了德國軍旗,並且所有的中國官兵都在那霸港上岸脫離艦隊,隨後這支艦隊以新購入的皇太子號戰列巡洋艦為旗艦,率領三艘大型裝甲巡洋艦離開那霸港北上前往日本——中德聯合太平洋艦隊徹底成為歷史,中國對日本的進一步「絞殺」計畫開始進入實施階段,讓德國人在日本擁有一個海軍軍事基地。

儘管此時的日本經過中國十餘年的不斷打壓和封鎖,國內工業水平相對於1894年不僅沒有增長,還下降了不少。唯一能夠值得稱道的是日本在英國的支援下,有一支還算不錯的造艦隊伍,目前可以自行建造八千噸級的大型艦船,可惜日本國內資源有限,造艦體系殘缺不堪,炮管、裝甲鋼無法做到自產,而在動力方面還停留在三漲機時代的水平上——也就是說日本擁有造出大型巡洋艦的能力,但在核心部件上必須依賴進口,而日本的經濟實力卻不足以支撐日本建造太多的巡洋艦,目前也只有三艘自造的巡洋艦而已。

根據中國海軍情報局的情報顯示,在「禮炮事件」之後,因為害怕遇到中國有預謀的伏擊,日本海軍主力艦隊就已經很少出港,甚至連訓練都被耽擱下來。加上前期嚴厲的經濟封鎖,日本海軍軍費一直就處於非常窘困的地步,原本數月就要做一次的基本保養,現在一年到頭都未必能夠保養一次,海洋生物在其船底大量滋生,已經嚴重影響到其基本性能。

雖然德國在中國的海軍人員有限,不過卻已經勉強能夠達到四艘主力艦投入戰鬥的需要,成為德國遠東海軍,而中國將會派出三艘北洋級戰列艦與三艘天津級裝甲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和德國遠東海軍艦隊對日本進行聯合行動,目標直至日本的軍港——中國第一目標是徹底殲滅日本海軍,而第二目標與德國一樣,在日本獲得一個軍港。

譚延闓對日本死纏爛打非要制其於死地不可的根本原因便是日本島嶼的戰略位置,目前日本主要是獲得英國的支持,而美國人出於對中國的顧忌心理也開始支持日本。儘管有這兩個強國的支持,要說譚延闓對此產生恐懼心理還不至於,但是他的「地盤」觀念很重——遠東是中國的遠東,日本就算是殘廢也不能為其它強國所利用來制衡中國。

德國人的心理譚延闓很清楚,德國人嚴謹的品質值得他敬重,但是作為統治者他不能將這種好感摻雜在國與國的交往當中,而且德國人在遠東謀求一塊立足之地也未必是出於好心——中國已經完全做到獨立,有能力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德國人當初在遠東謀求膠州灣的事情,作為下圈套的策劃者和執行者他可不會忘記。

如果說十年前德國謀求膠州灣是和英國爭奪在華利益,而這十年來固然有譚延闓的某些因素在內,德國可以和中國組成太平洋聯合艦隊,但是德國人自己又何嘗不是想要在遠東真的謀求一塊戰略據點呢?英國人在遠東勢力已經收縮,德國人這種想法沒有任何消退的意思,反而積極響應譚延闓的策劃在日本謀求一個軍港,這本身就是對中國潛在的威脅——未來的戰爭中,不管是英國人勝利也好還是德國人勝利,歐洲的勝利者肯定在傷口癒合之後便開始利用日本制衡中國。

出於對國家安全利益的考量,日本必須要納入中國的體系,在譚延闓看來,不管是英國人、美國人還是德國人也罷,日本必須要由中國控制,這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將德國人引入日本去和英國人抗衡,而中國取得一個控制日本的橋頭堡,等世界大戰一開便是中國控制日本開始!

當英國首相阿斯奎斯接到四月一日中國的聲明後,腦袋「嗡」的一下開始發麻,他立刻召開內閣會議,但是會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中德太平洋海軍就已經開始對日本下關岸防炮台炮擊,準備進入東京灣了——這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主意,想要重演甲午戰爭三國干涉停戰的一幕,他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彰顯德國軍事力量的機會的,炮擊日本岸防炮台直接將艦隊開進東京灣,以最直接的方式來逼迫日本放棄抵抗。

在四月一日中國政府的聲明發布後,日本就開始積極展開外交活動,尤其是希望英國能夠出面壓服中國迫使中國做出讓步,並且接洽中國駐日本公使,督促駐華日本公使林董來問詢中國政府,不過林董和日本外相都得到了中國政府外交部、國防部同樣的迴音——日本漁船涉嫌監視中國海軍活動,竊取中國海軍情報,中國海軍有權力對此做出反擊。

還沒有等駐華日本公使林董將電報發回日本,中德太平洋艦隊已經開始炮擊下關炮台,並且迅速瓦解了日本岸防炮台工事,打開了通往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