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猛葯

譚延闓站起來向托尼公使伸出右手,一邊握手一邊說道:「舊大陸對於中美兩國無論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不肯以公平的態度來解決問題,而中美兩國雖然中間隔著浩瀚的太平洋,但兩國之間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著相當的利益共同點,這就是我們兩國加強緊密合作的基礎。滿清政府已經被推翻,隨著中俄戰爭之後,中國將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建設階段,美國的資本、技術對中國來說格外的重要,畢竟舊大陸給中國提供的資本都是帶有很強的政治附加條件的,這一點是我所不能容忍的……我相信今後中美兩國的關係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是走向更加緊密的合作和和平,還是走向猜忌、對抗甚至是戰爭,這都是擺在我們兩國領導人之間很實際的問題。我個人對美國是抱有深深的好感的,也通過托尼先生你了解到貴國的偉大之處,我想我們會選擇前者走向和平、合作,而遠離後者……」

托尼公使笑著說道:「儘管這中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不過我對兩國關係的未來非常有信心……」

「走一步看十步」,譚延闓對於已經成為定局的中俄之戰並不放在心上,他更感興趣的是未來。俄國內部的危機已經若隱若現,現在就開啟和俄國的談判會讓中國在這次戰爭中的利益受損,至少不能達到最大化的結果。托尼公使這次來以朋友的身份來見自己,無非是想要通過和譚延闓的私人關係來將協調中俄之間的矛盾攬到美國的身上,從中獲得兩國的好處,譚延闓對此並沒有什麼看法,對他而言可以一邊等俄國那邊返回更多的壞消息,另外一邊也可以嘗試和俄國人接觸一下,不過以沙皇的驕傲,他對於現在俄國人就能夠滿足他所提出的停戰條件不抱任何希望。

不過美國和德國方面處於各種方面的考慮,決心促成兩個國家的停戰議和,相比之下由於勝負已分,德國需要中俄議和的願望更加迫切,而美國認為這場戰爭雖然符合國家戰略的需要,但結果卻造成了一個更大的麻煩——從地理上,美國對中國的戒心更甚於對俄國,中國勝利與否對美國的貿易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無論中國和俄國對於開放遠東市場都不是這麼好說話的,但是兩國對於美國在遠東的橋頭堡菲律賓的影響力可謂是天差地別。

原本美國佔領菲律賓就有以菲律賓為跳板為參加「分肉」大餐而做準備,不過中國的迅速轉變讓美國人在菲律賓問題上失去了目標——目前菲律賓內部局勢也不穩當,美國佬的士兵在這裡除了要經受水土不服等問題之外,還要面對菲律賓人的反抗,這對於美國來說麻煩多於好處。中國的迅速崛起讓菲律賓失去了對美國最大的好處,而菲律賓的市場顯然和中國沒法比,對於美國人唯一可以安慰的也就是菲律賓的資源還算不錯。

對於菲律賓,譚延闓比美國人更加看重這塊地方,菲律賓對於美國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安慰獎」,但在譚延闓的眼中活脫脫是一個金元寶。不過譚延闓卻沒有虎口奪食的想法——現在的菲律賓支柱還是農業,無論是在中國人還是美國人的眼中,那是「蠻荒」的代名詞。對於菲律賓譚延闓所採取的辦法更多偏向於商業,通過正規的商業運作來對菲律賓豐富的礦產資源下手,當然對於美國人在自家的門口上建立了一個前哨站,他總是不那麼痛快的,所以他摁住了中國資本開發菲律賓的設想,靜待美國人被當地土著弄到不耐煩退卻的時候。

同為列強後起之秀,德國和美國同樣沒有廣闊的殖民地和市場為其國內資本開路,中國市場也就成為美國和德國在世界資本地圖上最後一頓大餐,尤其是以往在中國佔據數十年先導的英國因為關稅和毒品問題跟新建立的中國政府徹底一拍兩散,中國政府對英國資本實行了強有力的干預——譚延闓名下的產業不是在和英國同行斗,便是利用政府權威關閉資本額超過十萬元的工廠,這使得英國在華資本受到了重創,英國的空缺被美德兩國抓住機會搶灘登陸。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在中國市場對英國資本的問題上,美德兩國是有著共同利益的,但是它們之間又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甚至這種競爭隨著中國工業化腳步的長足發展愈演愈烈,美德兩國已經開始意識到在不遠的將來,它們在中國市場的鬥爭將會變得更加殘酷。面對德國的工業技術,美國人顯然不夠自信,而從數據上也看出了美國人的心虛。

邁入了新的世紀,德國工業蓬勃發展,酸、鹼等基本化學工業是世界第一,染料、醫藥、攝影用的化學產品馳名全球,尤其是德國的染料工業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的世界市場份額。由於中國的新興崛起,中德兩國貿易一直就開展的非常火熱,銷往中國的染料佔據德國染料總出口額的百分之四十五,而更加可怕的是這一數字已經保持了三年,而且每年還在至少增長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可以說中國是德國染料的第一大出口國;因為中國的造艦計畫和新興的電氣工業,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德國電氣產品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雖說中國的造艦行動已經從去年開始進入低潮,但是國內發電行業的興起已經逐步代替了造艦工業,填補了這個空缺,可以預計未來進口的會更多。

相對於德國工業產品對中國出口的輝煌成績而言,本來中美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從五年前的百分之七點五上升至百分之十九,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進口國,但是相對於德國從百分之十一提升至百分之四十的成績,美國工商企業的成績就相形見絀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對中國的主要幾個貿易國中最重要的英國因為中國建國初期意圖趁火打劫的行為激怒了譚延闓,在對英國資本輸入中國的控制之嚴厲僅次於對日本的貿易,使得最近五年來英國對華出口和雙邊貿易額直線下降,目前中英貿易僅佔中國對外貿易比重的百分之十六不到,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是法國,其後便是俄國。  德國在中國的地位讓各國列強包括美國在內都很眼紅,到目前為止,中國建國五年來很難說得上任何一個列強有自己固有的勢力地盤,以前抱有這種想法的英法兩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單看除去上海之外長江流域這幾年外國資本發展最為迅速的並不是英國,而英國資本在長江流域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過,其支柱航運業就已經快要被蠶食殆盡——儘管商業遵循自由的精神,但中國的商人害怕官員遠甚於一切,就像當年譚延闓用手緊緊扼住日本的咽喉一樣,他也用一雙無形的手打擊英國在華商業資本,在長江和其它幾條重要的航道上,在得到譚氏資本加盟後的招商輪船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霸主,而無論從客源還是規模,太古、怡和現在連條「猛龍」都算不上,在強有力的政治和經濟手腕下,它們連重複二十年前消耗戰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儘管目前還沒有對本國海關有絕對的掌控權,但可以預見在這次中俄戰爭勝利後,這種喪權辱國的現象顯然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中國挾勝利之威來對海關等敏感問題提出強勢解決方案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趨勢。美國和德國要考慮的是,中國在回收海關自主權之後,從中國進口原料的價格必然上漲,而出口到中國的工業產品成本上升也是必然的趨勢,關鍵一個問題便是它們能否取得在中國設立資本更大的工廠,直接在中國生產工業品進行銷售——誰能夠在建廠資本額度上取得重要突破,誰就能夠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的問題上佔據更加主動的地位,德國和美國之所以熱心於調解中俄戰爭,用意也就在這裡了。

在調解中俄爭端問題上,美國人顯然比德國人先走一步——十月上旬,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會見了法國駐美公使朱塞朗,並且還和英國達成協議,「中國有權堅決要求佔領海參崴,並且確保其在朝鮮的優勢地位,朝鮮應該置於中國的保護之下成為中國的附屬國……」

羅斯福是希望英國和法國能夠推動影響俄國,從而及早的達成中俄和平條約,至於這款條約對誰更不利,這並不是美國的事情。美國只希望能夠儘早的結束戰爭,戰爭每推動一天,中國就會為戰爭持續的勝利而舉國歡騰,加上中國的軍事力量不斷膨脹,中國民族情緒的覺醒勢必會高漲到美國心存忌憚的地步——根據美國在中國眾多僑民的反應,中國人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總是有一種畏懼和自卑的心理,這是發自內心的,混合著敬畏和憎恨的情緒,不過隨著中國對俄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民族情緒高漲,中國人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這種深入骨髓的自卑情緒正在消退。

雖然中國目前的開放程度距離美國一向主張的「門戶開放」還距離甚遠,但是這已經是除去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之外,中國是對美國資本開放程度相對最高,也是最為廣泛的市場。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已經開始影響到美國的政治家們對中國的關注,中國民眾的心理變化自然會影響到一些目光敏銳的美國政治家的注意,這其中就有羅斯福。

羅斯福認為越早解決中俄戰爭問題對美國就越有利,因為他也注意到從俄國傳來的不僅僅是戰爭失敗的壞消息,俄國國內已經出現的一些反戰情緒和陸續出現的小規模罷工。可以想像如果中國人繼續抓住俄國在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