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移民

正如譚延闓所說的那樣,到今天財富對他而言已經是非常靠後的位置了,以前他玩命的「鑽錢眼」是為了保證自己有個富足的生活,然後才是造反,當他已經不需要為自己的生活而擔憂的時候,使中國富強便是他的第一目標,為此損失些個人財富他並不在意,否則也不會有向中國海軍輸血這麼一說了。

推翻一個舊有的制度創建新的秩序,也許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真的是很難,千頭萬緒不說,有很多都是以前從來沒有的,像中央銀行的創建便是其中之一。在很多問題上,譚延闓所採取的辦法先是完全照搬國外的辦法來應付,然後立刻派出留學生或是相關人員前往西方各國學習,其中中國和美國之間簽訂了很多協議,都是有關人才培養方面的,而在這點上也讓譚延闓對老美佩服不已——中國很多重要位置的人都有留美的背景,這對於美國而言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雖然現在還不到收穫的時候,但是這些人才都是美國培養的,他們多少都帶有美國的思維和價值觀,這在政治上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對於譚延闓來說這也同樣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這件事本身對於雙方而言沒有什麼吃虧不吃虧,美國人看重的是未來遠期投資,而中國是在短時間內獲得相應的人才,兩者都是各取所需,至於以後誰的算盤打得更響,這就要看雙方博弈的結果了。好在譚延闓從來不將美國看成生死大敵,他從來不認為通過自己這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夠讓中國走向稱霸世界的道路,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至少在他看來屬於他的時代的中國應該不會獲得稱霸世界的資格,而是成為世界一線強國,這就夠他努力一生了。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和美國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不是對手而是合作夥伴關係,至少合作大於競爭,至於以後的事情,那是後人的責任和選擇,他這一代只是一個奠基人的角色。

沈靜聽後拱了拱手說了一聲:「佩服!」便頭也不回地走了。

「人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譚延闓獨自坐在書房中,對於沈靜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出於真心的,他現在一心一意的只想讓中國走向強大,走向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正軌路線。

「歷史上中國在這一時期付出了太多的代價,錯過了太多的機會,現在上天既然給我這個機會也給我這個能力,那我就要用自己的資源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譚延闓用手撫摸著龍首自言自語地說道。

圓明園是中國心中永遠的痛,這些圓明園舊物被譚延闓收集起來並不是打算留著重建圓明園,或者是看重了它們的升值價值,而是時時刻刻警醒自己要讓中國走向強大,它們都是一把把刀子,告訴自己國家還掙扎在生死存亡的邊緣,現在還不是馬放南山的時候,現在不是,將來永遠不是!

京畿衛戍師前往東北三省協助原有駐軍開始剿匪行動,以便保障東北移民和東北開發的安全。毫無疑問新政府對於移民的相關優惠政策極大的促進了移民工作的開展,山東、山西、河南、直隸、陝西、甘肅等北方省的大量農民開始準備舉家遷往東北。當然這是一步步開展的工作,不可能一下子讓數十萬人湧向東北,那對於政府承諾的政策兌現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弄不好會有損新政府的威信。

開發東北自然主要還是從農業入手,其實移民本身也是有效緩解日益緊張的地主和農民兩大階層的對立局面。國務院根據譚延闓提出的移民若干注意問題詳細制訂了移民計畫,採用個人耕種和國營大農場兩種方式來進行,個人耕種自然是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渴求,而農場化經營則是最為有效的利用東北的土地資源,為以後的農業機械化大規模投入使用做鋪墊。

雖然已經確定下來大農場經營方式,但是中國農民對於自己擁有土地的執著並不是政治權利所能夠扭轉的,這是千百年來植根於中國農民內心深處的根——土地就是財富,土地便是生存的根本。基於這種心理,基本上出於自願置換土地移民東北的農民很多,而政府也不可能全部滿足他們的願望——一旦局部地區採取置換土地的方式移民,那政府收購到手上的土地勢必缺乏人力耕種而荒廢,所以只能滿足那些已經失去土地的農民移民東北。

當然這中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很多地主尤其是大地主他們手下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都移民東北,使得他們的產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可以說在移民東北這一政策當中,大地主受到的衝擊是最大的。不過好在政府控制能力最強的省份便是北方省份,即使這些大地主心生不滿在面對荷槍實彈的政府軍,他們也興不起什麼反抗之心,只能在低下做做小手腳——很多僱農是欠賬的,高利率加上利滾利,至少在現行法律的範疇下,這確實捆住了相當一部分無土地農民的手腳無法移民。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政府的「移民部」才從中找到了推行大農場的勞動力來源——由財政部再次劃撥專門的款項,根據土地勞動力密度和地方勞動力資源,有計畫的為深陷高利貸泥潭的農民「贖身」。這些被政府「移民部」出資贖身的農民,他們將會成為大農場的勞動力,根據「贖身」的價格來簽訂勞務合同,按照統一的工資標準來規定服務年限。

儘管這多少有些趁火打劫的架勢,但是對於普通農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由於率先被「贖身」的農民首先要照顧在軍隊中服役的家屬,中國陸軍參謀部也為此成立了特殊的「政治思想工作部」,專門派出幹部進行短期的移民政策學習班學習,然後下放到各個部隊中來宣傳,再由士兵寫信回家來說明政府移民政策,以免地方土豪劣紳來扭曲政府政令糊弄老百姓。

現在的中國陸軍比譚延闓的北洋時代的北洋陸軍質量上要差出很多,別的不說,單就士兵文化素質就根本無法和北洋陸軍時代相比,「政治思想工作部」除了在軍隊中幫助「移民部」來宣傳政府移民政策之外,還要幫助士兵來寫信。不過也正是因為「政治思想工作部」的運作,使得政府的移民政策贏得了大部分陸軍戰士的擁戴,甚至在某些人的推動下有「神化」譚延闓的趨勢,在以老北洋七鎮的王牌主力軍中還好些,但是在以京畿衛戍師和後來接受整編的舊式軍隊中,這種趨勢極為嚴重。

不管怎麼說,政府的移民東北政策得到了陸軍普遍的強力支持,而移民東北的頭幾批移民中,軍隊軍屬佔有相當大的分量,至於大農場基本上都是軍屬移民。本來在移民政策剛剛出台的時候,農場化經營是最不受歡迎的,幾乎農場規劃是出來了,但是響應者聊聊只是為了計畫中的大規模機械化農業而預留,或者乾脆推出一部分農場打包公開拍賣。

即便如此拍賣農場價格很低廉,但依舊以流拍為主,只有譚延闓為了撐場面而用不同的身份拍下了流通市場的大農場一半數量,沈靜也掏腰包拍下了幾塊地,「移民部」的官員最清楚其中的情況,紛紛向昔日的老東家譚延闓「舉債」來競拍,以至於劉向流通市場的大農場基本上為他們所內部消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市場上對於政府的東北移民政策始終保有很多懷疑的心理,只有一小部分人敢於出手競拍,但數量無異於杯水車薪,譚延闓最後只能在心中暗自感嘆——「本來是炒股的,結果炒成了股東,炒房的變成了房東」。

不過由於買地的都是自己人,譚延闓乾脆組建了「東北農場公司」,一干政府官員都搖身一變成為股東,而譚延闓則是最大的股東,公司章程和一般的公司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硬性規定了公司所屬的東北農場土地不得參與買賣,公司股東只享受分紅……

二十年後東北成為中國糧食的重要主產地,並且因為世界大戰的原因造成世界範圍內糧食價格大漲,所有人都注意東北最大的「土皇帝」東北農場公司,被一家小報捅出來公司是當初開國政府官員聯合組建的內幕,國民黨連同在野反對黨派一起向國會提出彈劾議案,一時間轟動全國。不過東北農場公司在創建上手腳已經乾淨的不能再乾淨,加上農場職工都是軍屬,使得這件事在社會上所造成的風波雖然很大,但平息的更快。反對黨派聯合陣線原本認為通過這次彈劾案不敢說掀翻入日當空的譚延闓政府,但至少可以使其名譽聲望上大大受損,一時間其控制的報紙鋪天蓋地的進行負面宣傳,當由各反對黨派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將調查結果全部出來後,反倒是鬧了一個灰頭土臉。

東北移民主要影響的是北方省份,極大的打擊了北方省份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形勢,並且通過軍隊士兵還吸引了相當一部分的南方移民,一些南方省份的走投無路的農民也被吸納進來,從而緩解了全國的土地矛盾問題。不能不說在軍政府時代武力的威懾作用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沒有對譚延闓效忠的軍隊來控制局面,恐怕移民政令一出,各地就要造反成風。

大地主在這次持續了將近七八年的東北移民風潮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這種打擊對北方大地主階層而言幾乎是致命的,同時也迫使北方的大地主將注意力從土地轉移到新興的工業產業上來。從1902年開始的不公開移民至1903年政府大張旗鼓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