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申訴

德國突然出兵佔領膠州灣雖然在事前曾經和俄國有過相關的外交活動,德皇威廉二世甚至還趁著俄國沙皇加勉典禮的機會親自去俄國和沙皇商談此事,並且通過支持俄國佔領旅順口和大連灣作為交易換取俄國支持德國在膠州灣的行動。

俄國不愧為最為現在最為狡猾的列強國家,在遠東外交問題上也是最為出類拔萃的——全世界都知道清王朝派李鴻章前往俄國參加沙皇加勉典禮,中國和俄國之間已經達成了密約,不過至於密約的具體內容卻很少有人知道。外界盛傳中國將膠州灣租借給了俄國,德皇威廉二世就是為此前往俄國商談此事,希望能夠換取俄國的支持。

可是俄國人和李鴻章達成的中俄密約中,對於膠州灣的相關款項並不是外界所判斷的那樣,俄國只是在1895年到1896年擁有膠州灣的部分使用權,以便它的遠東艦隊可以從冬季封港的海參崴到膠州灣來過冬。德國人過於聽信外界傳言,所以才會被俄國人空手套白狼不用頂一點風險的便獲得了德國對其支持旅順口的行動。

當然這個惡人俄國人是不願意先做的,德國對膠州灣採取軍事行動在俄國看來是遲早的事情,等德國人出手之後,俄國可以藉助中俄密約的內容有借口使用旅順口,從而再依葫蘆畫瓢佔據旅順口。德皇威廉二世在訪問俄國之後才知道膠州灣目前還是一個「無主」的軍港,雖然在外交上稍微吃虧,但在他看來經過甲午戰爭失敗的中國是無法抗拒德國的遠東艦隊的,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認為膠州灣不過是手到擒來罷了。

譚延闓在膠州灣張好了口袋等著德國人往裡面跳,他也非常清楚俄國人在一邊瞪大了眼睛看著德國人在膠州灣的行動到底順利與否,以德國的最終結果來判斷自己是否要按照原定計畫佔領旅順口。在強佔港口的問題上,旅順口固然對俄國人吸引力巨大,但是沒有正當的借口,同時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勞工和走向問題上這都需要中國的配合,所以俄國對於強佔旅順口還是相當有顧忌的,只有觀察德國人的結局才會為自己的行動作為重要參考。

誰也沒有想到身為列強後起之秀的德國居然在膠州灣的軍事行動上栽了一個這麼大的跟頭,連人帶船被中國人全收入囊中。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官迪特里希更是作為幾十年來中外衝突中被中國所俘虜的最高軍銜軍人,中國人手中光是掌握的德國海陸軍俘虜就超過了三千,其中除去陸軍的一千餘人之外,剩下的全部都是德國遠東艦隊的官兵。如果不是看到譚延闓身後垂頭喪氣的迪特里希少將,誰也不會相信中德膠州灣事件武力衝突居然是這麼一個結果。

譚延闓當夜在港口登陸後便乘坐火車抵達天津,在直隸總督府中會見了各國公使,並向他們通報了膠州灣事件的具體過程,還出示了迪特里希少將的相關文件,最重要的便是德國駐中國公使海靖向其轉交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達武力攻佔膠州灣的電報——這要多謝德國戰艦工業的優良質量,德國遠東艦隊一等鐵甲艦德皇號在承受了將近兩個小時的炮擊,自己居然沒有沉沒還憑藉戰艦火力將膠州灣炮台擊毀多座。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這份赤裸裸的電報文件就是在蕭軒搜查德皇號的時候在艦長室發現的,本來譚延闓可以早走的,不過因為這一重大發現他推遲了半天的行程。再沒有比這份電報更能證明中國在膠州灣事件中所充當的正義角色了。對譚延闓而言,這份德皇的電報比摧毀整個德國遠東艦隊的戰果都要大,有了它,譚延闓可以在政治上以更為有利的姿態來面對投降派的挑戰。

德國公使海靖為了配合膠州灣事件,他並沒有在北京或是天津,而是前往了漢口,當然此時膠州灣事件對德國而言出現了重大意外,海靖已經接到電報正在從武漢向北京趕來。出席這次會議的是德國使館參贊貝威士,德皇電報他是非常清楚的,不過這份電報被當中展現在各國公使面前就使得德國的國際形象極為難堪了。

為了打消德國在膠州灣事件的後續軍事行動的可能,唯一的辦法便是給德國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而這份德皇電報就是最好的武器。譚延闓現在要做的便是要用這份電報和其他相關政局來徹底搞臭德國的國際形象,將德國妖魔化,以此來博得世界的同情,當然這些列強流眼淚也不過是「狼的淚水」,指望它們是不大可能的,但是為了達到遠東的政治平衡,各國列強尤其是英美更願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來向德國施壓。

作為中國公使團團長的英國公使竇納樂在這次會面中,和各國公使對這份德皇電報的內容加以確認之後,雖然還沒有得到國內的最終指示,但是出於政治本能以英國公使竇納樂和美國公使托尼迅速結成了聯盟,嚴厲譴責了德國的膠州灣軍事行動,這給與會的德國使館參贊貝威士以極大的壓力。

與這些外國公使相比而言,譚延闓更喜歡中外報社記者,他們對於達成自己的政治意圖是最好的幫助,這件事在外交上必須要通過輿論給德國足夠的壓力才可以阻止其惱羞成怒繼續向中國派遣第二批兵力,同時也可以後續解決膠州灣事件的收尾工作中,佔據外交主動。

這個時代的北京和天津雖然是像兩個鄰居那麼近,但是兩個城市的內涵卻有著天差地別的差距,這個差距雖然還沒有擴展到北京和上海之間那麼大,但這個差距卻著實存在彰顯了兩種不同文化——京師的帝王氣質和天津的地方督撫割據。

按照老人的說法現在的北京帝氣不足,而自開埠之後尤其是地方督撫自太平天國、捻軍等國內動亂之後逐步獲得了巨大的自我空間,使得兩種不同文化各走極端——北京的帝都氣象日益衰敗頹唐,天津、湖北、江寧等地方實力派氣勢高漲。這從各國列強在中國的其他城市設立領事館,中國的外交核心城市不是北京而是天津、上海便可以看出來,各國列強對於和帝國中央打交道已經完全喪失了信心,各地的實力派更是有對中央決策的取捨權,使得各國列強覺得要切實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直接和地方實力派打交道。

譚延闓的外交攻關只有一個晚上,第二天他將會和譚鍾麟一起乘坐火車前往北京——譚延闓不知道歷史上的同期是否有津京鐵路的存在,但是出於「保護京師」的角度出發,他還是將津京鐵路納入蘆漢鐵路修建計畫當中。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在以小站兵營為大本營的直隸督標新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乘坐火車一路進京,中間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四個小時——四個小時之內包括火炮在內的軍事裝備可以伴隨新式陸軍陳兵京城之下……

譚延闓力主京津鐵路是深深埋藏在他的心底的計畫,這個小計畫只是他身前天下棋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今後伴隨蘆漢鐵路溝通直隸和湖北,以直隸為中心鐵路將會有計畫的向北中國的四處延伸——譚延闓手中的鐵路人才隨著蘆漢鐵路的修造逐步增加,北洋武備學堂中的鐵路班已經獨立出來在天津成立了北洋鐵路學堂,其畢業生和在校學生以蘆漢鐵路為實習對象正在快速增長,現在已經在為修建天津到濟南的鐵路做先前的測量準備了。

譚延闓完成天津的一切事務之後,第二天便乘坐火車和父親譚鍾麟與眾多外國駐華外交人員前往北京。經過這一晚上的折騰,他也算摸清了各國公使們對膠州灣事件的基本態度,除了俄國還有些模稜兩可之外,其餘各國列強都表示反對德國強佔膠州灣所採取的軍事行動。不管他們是真心還是假意,這個結果對譚延闓而言是目前他所獲得的最好結局——將矛盾集中在中德兩國之間,鼓動各國列強聯合對德國施壓,防止其鋌而走險繼續戰爭。

這個時節正是頤和園最美麗的時節,譚延闓前生也曾經去過頤和園,但是和現在眼前的頤和園相比,記憶中的頤和園真的是掉渣到家。在這個園子上不僅賠進去了北洋海軍和整個甲午國運,就是甲午戰爭結束,譚鍾麟接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後,每個月譚氏父子都會多則十來萬,少則五六萬兩白銀孝敬慈禧太后,這筆款項是專門來繼續修繕頤和園的。

日積月累下來,譚氏父子捐給慈禧太后的修園款項總共加起來也有個三四百萬兩之多,這還不算上逢年過節的額外孝敬。這麼一大筆款項大多都是來自直隸地方收入,因為譚延闓治理卓有成效,直隸一省又是總督兼任巡撫,所以當地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天津更是直追中國商業中心上海。

譚氏家族和伍氏家族以各種外國身份在美國、英國開設公司反過頭來在天津、山東、保定、鄭州等直隸總督轄下三省主要城市設立商行、工廠等產業,這些產業有力的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並且上繳了巨額利稅。正是依託這樣的官商背景,這些產業在三省出了初期階段受到過地方官員騷擾之外,在剩下來的時間裡被譚延闓以此為借口收拾了一大批官員之後,得以順利發展。

這些產業除了正當經營之外,還擔負著另外的使命——和國外洋行競爭,大力收購當地的土特產品,然後出口到國外。以譚氏家族和伍氏家族的商行為首,在龐大的資金鏈和官方背景支持下,中外商行幾次交鋒都沒有落到下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