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鋪墊

儘管在譚延闓用心訓練新軍的時候,朝廷內外包括譚延闓自己的地盤上都發生了很多事情,但是他還是非常固執的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直隸督標新軍的訓練上。隨著新軍訓練時間越來越長,從新軍成立四個月後,在譚延闓的建議下,譚鍾麟在校閱新軍之後便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邀請一些朝廷權貴來天津小站參閱新軍訓練,就連張之洞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辜鴻銘、陳衍還有廣東水陸師學堂的兩名軍官。

廣東水陸師學堂是張之洞主辦的而且開辦的時間也很早,光緒十三年的時候,兩廣總督張之洞便開始籌辦這所軍事院校,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這所軍事院校最終沒有形成氣候,這與張之洞的攤子鋪得太大,而且當時他的位子還並沒有固定下來有很大的原因。廣東水陸師學堂雖然並不成功,但是依舊給張之洞提供了一些軍事人才,現在朝廷上下關於訓練新軍重建國防的討論比較多,而張之洞也是主張引進外國兵制來訓練中國軍隊,這些人才就是他想要訓練新軍的本錢。

當譚延闓寫信給辜鴻銘說自己訓練的直隸督標已經成型的時候,辜鴻銘將這個消息轉達給了張之洞,張之洞立刻派出了這個考察小隊,希望能夠看看狀元郎訓練出來的新軍是怎麼一個樣子。張之洞心中對此的態度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出於對譚延闓的了解,張之洞相信譚延闓既然寫信給辜鴻銘說他訓練新軍業已小成,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不過另外他也有些質疑譚延闓是否有能力訓練出一支和洋人軍隊一樣的新軍來,而譚延闓這個新科狀元郎放著大好的前途不走,偏偏跑去參軍,這件事本身就鬧得沸沸揚揚。

張之洞相信像譚延闓這樣的人在有個好父親的情況下,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應該不是一件難事,但是探花出身的他還是對譚延闓這種,貌似輕率的行為感到非常的不值,甚至是有些扼腕嘆息。現在他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派出考察隊實際考察新軍的情況,來看看這個少年狀元郎是不是能夠訓練出一支優秀的軍隊。

應該說張之洞和譚氏父子之間的關係可能是疆臣之間聯繫最多的,早年在洋務產業上的合作,還有不久前收購漢陽鋼鐵廠,湖廣直隸兩總督合力推進盧漢鐵路修建等等事務,這些都將張之洞和譚氏父子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張之洞這支考察隊也是自從譚延闓開始練兵以來,來到小站的第一支考察隊,而且他們的來頭也是非常不小,譚延闓在得到辜鴻銘的來信之後自然是非常重視。

根據弗里德里希的建議,譚延闓也意識到張之洞的這支考察隊之後,新軍將會慢慢揭開面紗,會越來越多的在世人面前露相,來參觀考察的將會越來越多,而且規格也會更高,所以有必要完善一下面子工程,開始對直隸督標新軍進行禮儀訓練——不僅是中國軍隊的禮儀規範,還要涉及西洋列強各國陸軍的禮儀規範。好在陸軍終究不是像海軍那樣的國際性兵種,它對禮儀規範要求的並不多,突擊一下子也就湊合了。

在計算好辜鴻銘等人的來訪時間後,譚延闓親自去了一趟京師——他再一次拜訪了正在賢良寺隱居的李鴻章。李鴻章在甲午戰敗後背上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漢奸之名,輿論壓力之重恐怕也只有譚延闓前生記憶中的稱帝時期的袁世凱可比,但漢奸是漢奸,嚴格說來現在輿論對於李鴻章的態度可比當年的袁大頭稱帝要狠多了。

李鴻章背負罵名,但是譚延闓卻是不在乎的,在他心中如果說林則徐是「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第一人」的話,那李鴻章可以說是自鴉片戰爭到現在五十多年中中國官吏對國際形勢看得最清楚的第一人。他是有致命的缺點,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中國官吏中最有見識的人,就如同羅豐祿在甲午戰爭一開打的時候,就想辦法將在劉公島服役的侄子調出一樣,雖然戰局不明但羅豐祿已經非常清楚這場戰爭大清帝國註定要栽一個大大的跟頭。

賢良寺原本是康熙皇帝十三子允祥的府邸,他的兄弟雍正皇帝封他為怡親王,不過他在生前留下了遺囑希望自己的王府在他死後成為寺院,雍正皇帝成全了他的願望,並且還親自題寫了賢良寺的碑文,對他的這位弟弟大加褒獎。不過現在的賢良寺已經是搬過一次家了,規模上也比原來的怡親王府邸要小上不少,但是在冰盞衚衕中由於距離皇宮非常近,各省進京的官員都會選擇在這裡落腳,而李鴻章就住在賢良寺的西跨院。

「近聞令尊來信提及組安練兵,某不勝欣慰,對於組安『自強之道始於強兵』也是深以為然……」李鴻章和譚延闓端坐在庭院的古柏之下,雖有當空烈日但在這樹蔭之下依舊是異常涼爽。李鴻章的神色已經比譚延闓上次來訪時好了許多,儘管前幾個月朝野內外對他是口誅筆伐,恨不得生啖其肉,這也讓這位已經七十多歲的老人備感神傷,而時間果然是最好的藥方,現在的李鴻章說不上是精神矍鑠,但總比數月之前要好的太多。

「組安託人送來的練兵章法細則折老夫已經仔細閱讀過了,甚好!老夫雖然未能去小站一觀,但也相信組安依次細則練出來的新軍會是一支強兵……不過老夫年事已高不便出行,這參閱一事就免了罷,玉山可隨同前往小站一觀……」

李鴻章終究還是不肯邁出賢良寺半步,只是讓周馥跟隨譚延闓前往小站參閱直隸督標新軍,不過這對於譚延闓來說已經是足夠了——周馥跟隨李鴻章時間最長,他的意見對李鴻章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

「老相國,朝廷近來對盧漢鐵路是否開工的問題上一直都是爭論不休,但若為強國所為,這鐵路卻是不能不修的……晚生因為收購了漢陽鋼鐵廠,家父也和張香濤約定盧漢鐵路修築所用鋼材全部從漢陽鋼鐵廠採購,除此之外晚生還有一些想法想向老相國通報,若有什麼疏漏之處老相國也好指出來……」

譚延闓在得到李鴻章派周馥參閱新軍之後,也就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人家張之洞都沒有親自來,他李鴻章若是親至豈不是有些掉價?不過李鴻章影響力巨大,即便是在這段退隱艱難時刻,他依舊有兩次被慈禧太后單獨召見,可見在譚延闓的印象中李鴻章再次被起複也不是沒有先兆,如果在一些問題上先和李鴻章達成一致,這樣的高端路線還是多少有些作用的。譚延闓便將自己對於盧漢鐵路的一些設想仔細向李鴻章介紹——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投資盧漢鐵路,而且對於各國列強對盧漢鐵路的干擾也是介紹的非常清楚,提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李鴻章聽後半晌沒有說話,只是問了幾個關鍵問題,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思考。做為實際掌控大清帝國外交數十年的李鴻章,他考慮問題的方面涉及比較廣泛,與其他傳統官員不同的是他更能夠精確的把握列強國家對於盧漢鐵路的態度。譚延闓對於盧漢鐵路設想最難實現的便是總工程師和投資兩個方面,這些問題聽聽李鴻章的建議是非常有好處的,而且如果慈禧太后再次召見李鴻章詢問此事的話,那他也會幫助譚延闓說一些順耳的好話。

不過就譚氏父子估計,這件事雖然很困難,對於現今中國的狀況而言操作難度更是高得離譜,但是多方運籌之下,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李鴻章變成了落了毛的鳳凰,但他的影響力還在,通過張之洞譚氏父子可以得到現在湘軍的領袖劉坤一的支持,而做為淮軍領袖李鴻章若是也支持這個方案的話,那在各地疆臣這裡就可以形成一個統一的意見,朝廷不會不鄭重考慮的。尤其是這件事對李鴻章和朝廷而言都是極有好處的,可以讓二者借著「中國人獨立修建盧漢鐵路」這個極為振奮人心的消息,來轉移國人這幾個月來的苛責。

「組安,盧漢鐵路其中蘊藏的風險你已經看得很透了,老夫對此也不多言……詹天佑此人老夫也還倒記得,這些年在中國鐵路公司也著實的辦了不少事,有些真本事,你讓他來修新易鐵路也是個好主意……不過這盧漢鐵路不說距離長短,中間遇到的山嶺河流,這施工難度也是頗為複雜,詹天佑他行么?」李鴻章慢慢地說道。

「詹天佑是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回國後也是幹了好幾年的鐵路,積累了充分的實踐經驗,以他的條件而言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老相國,晚生以為中國人自主修一條鐵路不說可以避免各個列強國家對我大清窺伺,更可以振奮民心,在我們條件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單單是為了這兩項益處就足以讓我們冒些風險來嘗試此事。即便最壞的情況出現了,詹天佑沒有這個實力完成這項工程,對於我們而言這也不是什麼不可承受的損失……盧漢鐵路施工張香濤預計是四到五年的時間,整個路段有大段的平坦區域,詹天佑即便再無能,對付這些路段還是遊刃有餘的,我們先將這些簡單的路段都給修好了,留下疑難路段在嘗試之後證明我們修不了的時候,再向洋人進行招標施工,不說在政治上可以避免很多麻煩,就是這施工成本上也會大大降低……」譚延闓說道。

李鴻章聽後點點頭說道:「組安說得這些頗有道理,這樣吧,老夫會將你說的這些詳細的寫個條陳遞上去,不過老夫乃是代罪之身,能不能管用就先放到一邊去了……」

譚延闓正色地說道:「多謝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