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前途

就在中國北京愈演愈烈的公車上書的同一天,俄國政府舉行了一次特別會議,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在會上反駁了「與日本保持良好關係」的主張,他說:「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指望日本的友誼,它不僅對中國戰爭,還要對俄國戰爭,以後會是對全歐洲,日人在佔領朝鮮以後,決不會止於此,無疑將向北推進殖民。」

擁有很大權勢的財政大臣維特發言說:「日本之進行戰爭,是我們開始建筑西伯利亞鐵道的後果。歐洲列強及日本大概都意識到,不久的將來就要瓜分中國。他們認為在瓜分時,由於西伯利亞鐵道,我們的機會便大大增加。日本的敵對行動主要是針對我國的,假使日本佔領朝鮮,對我們將構成威脅,以後大概會引起朝鮮的全部歸併日本……我們應堅決聲明,我們不能容許日本佔領朝鮮,假使不履行我們的要求,我們將採取適當的措施。」

維特還明確的指出:「這樣我們就成為中國的救星,因為中國的滿族統治者的發祥地就在與朝鮮一江之隔的盛京,正如同中國人固執的認為修建經過祖先墳墓附近的鐵路會給他們帶來厄運一樣,中國的統治者是不會允許日本人的武力如此靠近他們祖先發跡的地方。中國會尊重我們的效勞,因而會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們的國界。」」

大臣們還考慮到,一旦日本拒絕撤出朝鮮,則由佔有優勢的海軍先對日本開始行動,以便使陸軍有時間準備就緒。最後,會議以維特的意見為基礎作出了結論。

羅拔諾夫雖不相信與日本有友好關係,但也擔心引起對日戰爭,故遲遲未將會議記錄上奏。五天後他將會議記錄送請尼古拉二世批示,沙皇命於十七日在皇宮裡再召開一次會議。參加會議的除維特、羅拔諾夫外,只有陸軍大臣萬諾夫斯基和海軍元帥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會上,維特對特別會議的結論進行了解釋,在這次會議上除了維特之外其他人很少說話,甚至是沒有說話,維特贏得了沙皇的支持——這是俄國在隨後的幾年中對外關係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轉折。

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對於當今世界國際關係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他反對與日本友好是出於帝國在遠東殖民政策的需要。俄國在戰前的遠東政策對於中國的防範程度遠高於日本,只有最近幾年日本在朝鮮問題上過於活躍才引來了俄國對它的關注,不斷的上升其敵對指數,最終在戰後鑒於中國和日本在戰爭與和談中的表現,將日本確立為遠東第一敵手,其對華政策由防範演變成了聯華。

羅拔諾夫和維特對日本的態度和顧慮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在於對於國內環境惡化的評估上。顯然羅拔諾夫顯得更加悲觀一些,雖然帝國在遠東戰爭爆發後,派遣了一支目前為止遠東最為強大的艦隊,但羅拔諾夫不認為這支艦隊能夠讓日本退縮,倒不是因為日本的軍事實力,而是因為俄國在遠東推行殖民政策的老對手——大英帝國。

各國駐華在北京的公使在第一時間獲悉大清帝國皇帝已經在《上海和約》上簽字用寶後,很快這個消息被擴散到全世界。甲午戰爭的焦點從中日兩國轉移到了歐洲,各國列強出於本國的利益或是殖民需要,對中日甲午戰爭的過程和所引起的後果,如同俄國一樣紛紛召開特別會議,以便討論本國日後在遠東的各種政策和方向。

天還沒有亮,四周都是黑沉沉的一片,遠遠可以聽到譙樓傳來的四更鼓聲,就在這個時候譚延闓和方榕卿早早的就到了順天府貢院的大門前。在這京城邊緣寒冷而顯得空曠的貢院門前,譚延闓可以看到不斷的有人匆匆而過,而貢院的門前站滿了和他一樣準備進場考實的舉子,人手一盞的油紙燈籠將貢院門前寬闊的場地上照耀的一片昏黃。

「黎明前的黑暗啊!」譚延闓看到眼前這番景象,心中不由得生出這麼一種感受。場中的舉子雖然馬上就要接受這場關係到他們個人命運的考試,但是他們所談論最多的話題並非是會試,而是前幾天的公車上書事件,其中人群聚集的最緊密的一群核心便是發動公車上書的核心人物康有為和梁啟超了。

對於康有為和梁啟超,譚延闓前生的記憶可是印象深刻,他心中非常明白,這次公車上書也是這兩位近代史上頗為著名的人物出現在這個大時代舞台上的處子秀。由此為開端他們的命運將會發生巨大的轉折,這個轉折不僅深刻的影響了他們自己的命運,還使得一些人脫離了原本平庸的人生軌道,走向了一條更加讓人熱血沸騰的道路。康有為和梁啟超,還有他們的跟隨者,不管他們日後是志同道合一直到最後,還是中途分道揚鑣,他們日後的奮鬥同樣也深刻的影響到了這個似醒非醒的老大帝國的前進方向,成為了開啟大時代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因為天色比較昏暗,梁啟超和康有為周圍聚集的舉子人數也比較多,所以譚延闓並沒有湊上前去看看這兩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到底長得什麼樣。

「也許是我太過懦弱了吧?!」譚延闓突然自言自語的輕聲說道。

方榕卿也許感到譚延闓的落寞,便緊緊地攥住他的手輕聲說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夫君志向與之不同,自然當有取捨,有的時候退步走開並不代表懦弱,而是為了日後更加堅強!」

譚延闓聽後不禁驚異地看著方榕卿,他很難相信這是方榕卿能夠說出來的話,這話的語氣倒是像他前生時代中女友安慰受挫的男人所說的鼓勵重新振作的話。他微微搖搖頭說道:「是為夫太過懦弱了,沒有勇氣和他們站在一起來面對國家所遇到的重大挫折,也許這一切也有改變的餘地,只不過為夫缺乏屈原那種『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勇氣罷了……」

方榕卿聽後也開始沉默了——她的父親譚延闓的岳父,四川總督方汝翼也在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再與日本重開談判,以此儘力削減《上海和約》的賠款數額,並且爭取大清帝國在朝鮮的利益,盡量限制日本在朝鮮的駐軍數量,以保證大清盛京的安全。

方汝翼也曾經給譚鍾麟來信,希望他能夠以疆臣之首,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向上進言,以期待能夠毀約與日本展開和談或是乾脆舉國之力再戰日本,使用武力迫使日本人將談判和約的價碼給降下來。譚鍾麟也非常重視的使用電報拍發了一篇長達兩千餘字的報文,畢竟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兼親家公,別人的態度他可以忽視,方汝翼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儘管委婉的拒絕了方汝翼的要求,不過在譚延闓的建議下,譚鍾麟決定還是和方汝翼聯手上了一道奏章——希望與各國列強加強接觸,以現有的軍事態勢借各國列強內部意見不統一和某些列強國家對日本的不滿,來共同向日本施壓,迫使日本在朝鮮問題上做出一定的讓步。

對於這種讓步所能夠達到最好的結果便是,讓朝鮮成為中國和日本的緩衝餘地,大清帝國朝廷能夠和日本共同分割朝鮮,雙方共同在朝鮮駐軍,分別以漢城和平壤為標誌代表兩國在朝鮮的勢力範圍。而大清帝國可以在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向各國列強開放自己的權益,比如說給俄國一個合適的出海口,給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同等的國民待遇,甚至是超國民待遇,包括各種礦產、鐵路、航運等等全部完全開放……最為底線甚至可以將屬於大清帝國的朝鮮勢力範圍分割成一塊一塊,名義上是屬於大清勢力範圍,但是實際上是各國列強在朝鮮的大小不等的租界式殖民地!

在譚延闓看來想讓日本在賠款問題上做出讓步是不大可能的,日本為了發動這次戰爭所耗軍費在他看來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了。他不知道日本大藏省是不是將日本海軍的損失也計算在內,但是就他的初步估算,日本的軍費絕對不在三千萬兩以下,更何況戰爭看得到的人員和艦隊損失不算,就是戰爭膠著造成日元大幅度貶值已經足以讓日本元氣大傷了。雖然譚延闓不指望日本能夠對戰爭賠款做出讓步,但是他卻希望能夠完全以白銀而不是英鎊來償還賠款——白銀對外匯的比價正在逐步降低,白銀的貶值會讓大清賠償日本政府的戰爭賠款形成隱形的增多,儘管這個幅度對譚延闓來說很難估算,但是哪怕多增多一兩銀子他也不願意出!

這是針對日本、俄國、德國所設下的一個巨大的陷阱,在譚延闓看來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關鍵的便是讓俄國和德國從中出力,而日本必須迫於壓力答應才可以。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的戰果遠沒有歷史上這麼大,這不是賠款縮水了許多的問題,而是日本沒有進攻中國本土,戰爭態勢處於膠著的態勢,日本最終沒有進行軍事冒險怕的就是俄國出人意料的反應,派出到達遠東的艦隊規模居然超過了英國。

譚延闓就是試圖讓日本的戰果再次縮水,而且順便給俄國和德國弄個大坑讓他們往裡面跳——如果它們不往裡面跳,等到後面就輪到中國要跳海了,旅順和青島的事情他還是非常清楚的。假如俄國和德國跳進朝鮮這個大坑,則在某種程度上降低青島和旅順的風險,而且也會成為中國在朝鮮半島上對日本的天然屏障。等到了一次大戰的時候,中國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不過可以肯定的話,譚延闓會有八成把握讓中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