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會面

唐伯文的電報是由譚鍾麟接收的,此時的譚延闓正如李鴻章所料已經啟程前往廣東半個月了,在那裡他將會代表譚鍾麟負責接收李翰章的權力,而李翰章倒是頗為通達,非常客氣的接待了譚延闓。現在全中國的官場都在談論閩浙總督譚鍾麟有個非常能幹的「神童」兒子,李翰章並不因為譚延闓年齡小而輕視他,反而在兩廣總督府擺出儀仗來迎接譚延闓。

李翰章之所以這麼善待譚延闓,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其弟弟李鴻章的囑託,因為譚延闓從德國給他弄來了急需的機械設備,並且無償的捐獻給了天津機器局,這是一個天大的人情,李翰章這麼會做官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原委。

李翰章非常鄭重的將譚延闓介紹給了廣東的各位主要官員,也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觀察這個有著「少年總督」之稱的三公子。譚延闓雖然受到了李翰章的禮遇,但是待人接物舉止文雅,進退有據,這讓李翰章非常讚賞,尤其是譚延闓的字更是讓他羨慕不已——李翰章沒有功名在身,而譚延闓則是湖南的解元,那手漂亮的顏體字讓所有的廣東官員為之刮目相看。

「譚組安雅緻高量,聰慧非常,實乃一大才,若二弟延攬至麾下,則如虎添翼……惜其為人謹慎,頗有乃父之風,恐不易接觸,若二弟有心則可讓紀孟代為說項……」李翰章在給李鴻章的電報中,給予譚延闓非常高的評價,他想到幾十年前自己的弟弟投奔曾國藩,受到曾國藩的賞識延為唯一入室弟子,承其衣缽,而他所接觸的譚延闓論才幹風儀都不下當年的二弟,最為難得的便是這年齡居然比二弟正看好的唐伯文還要年輕,遂起了心思。

李翰章和李鴻章雖為兄弟,但是兩人行事完全不同,相比之下李翰章不露鋒芒,他做官陞官速度之快恐怕在有清以來可能是最快的,這裡面固然有曾國藩和李鴻章的關係在裡面,不過其察言觀色的本事遠勝於弟弟。李鴻章無論是在兩江、直隸任總督,這興辦洋務都是首項要務,但是李翰章卻不同,他心中非常清楚朝廷中有非常多的人對洋務實務是非常抵觸的,所以他走了一條和李鴻章完全不同的道路——如非有特別需要,他絕對不會對洋務實業有任何熱情,是以同為兄弟,李翰章身上所背負的彈章遠比弟弟要少的多。

在「徐致祥大參案」中處於風尖浪口的廣東藩台王之春對於譚延闓更加熱情,因為通過張之洞的渠道,他才得知張之洞之所以能夠這麼早就知道徐致祥的彈劾,並且搶在李翰章對他下手之前便手中掌握了對手在任湖廣總督的時候在鹽政上的三百萬兩白銀賬目問題,就是因為譚延闓的泄密。當王之春把這些賬目擺在李翰章面前的時候,正在滿懷一腔熱情大幹一場的李翰章立刻把正義、清廉拋到腦後,兩人心照不宣的達成了妥協。

王之春心中非常清楚,若是沒有譚延闓爭取到的這寶貴的時間,他肯定會作為陪葬品和張之洞一起倒霉,當然張之洞二十年前在浙江任學政監考的時候,成為了舉人袁旭的房師,袁旭前段時間任皖南道的時候,剛好兩江總督劉坤一接到了朝廷秘旨要他密查張之洞的罪證。由於袁旭剛從京師翰林院放缺,所以劉坤一想從袁旭那裡打探一下京師官場的動靜,這才暴露了這道秘旨,袁旭也快速修書向張之洞示警。不過那個時候張之洞手中已經握著李翰章的小辮子,王之春都在廣州兩廣衙門中和李翰章秘密攤牌了。

中間因為徐致祥彈劾案的緣故,王之春對譚延闓非常感激,要不是譚延闓,固然後有袁旭示警,但這件事絕對不會解決的如此迅速,要是李翰章在短期內查到他的罪證往京師這麼一告發,就算他手中攥著李翰章的小辮子也是太晚了。當李翰章和譚延闓相處數天將職務交接完畢,帶領隨從前往福州赴任之後,王之春第一個來到兩廣總督府來向譚延闓拜謝當初援手之恩。

譚鍾麟雖然沒有到任廣州,但是這兩廣總督府在譚延闓的主持下,和一起前來的幕僚的努力下已經開始運作起來了,能夠這麼快行使兩廣總督的職責也是因為前有李翰章的鄭重介紹,使得譚延闓不為兩廣官員所輕視,二來也是因為譚延闓在幕僚堂中有這個威信來鎮得住這些幕僚,再者王之春帶頭配合,使得譚鍾麟還沒有到達廣州,這兩廣總督府已經井井有條的運轉起來。

王之春的附和在譚延闓心中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他也知道一個堂堂朝廷從二品大員對自己恭敬的原因,當然王之春在李翰章離開廣州的那個晚上便前往總督會見譚延闓,兩人相談甚歡。王之春代表彰之洞向譚延闓表示了謝意,而譚延闓也順道請王之春轉達他對張之洞的傾慕。

王之春並不知道,譚延闓在和他友好會談之後不過五天,譚延闓同樣是在兩廣總督府熱情的招待了張之洞的死對頭李鴻章的使者——唐伯文。

「在下唐伯文,字紀孟。現在李中堂幕下效力,譚兄之名在下是如雷貫耳!」唐伯文見到譚延闓後笑著說道。

「在下譚延闓,紀孟兄若不嫌棄的話可以稱我組安就好了,外面說話不方便,紀孟兄請裡面敘話!」譚延闓雙手抱拳笑著說道。

說實在的,譚延闓第一次聽到唐伯文這個名字的時候,還以為是唐伯虎的弟弟呢,可惜這時代差的也太多了,不過是一玩笑而已。不過唐伯文的裝束卻是非常「新潮」,一身洋裝,頭戴禮帽,這種裝束他在上海也沒有少見過,不過非常稀罕的是唐伯文並沒有留辮子!

辮子可以說是清朝的象徵,不過這個時代留不留辮子管制似乎已經非常寬鬆了,況且不留辮子也並非是唐伯文一個人的獨創,在上海他就看到很多沒有留辮子的中國人,只不過他在李鴻章的幕府中效力還不留辮子,這可就非常稀罕了。怎麼說唐伯文也算是個「半官方」人士,尤其是在李鴻章這個中堂大人的幕僚中,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他肯定有留洋經歷,看樣子待的時間還不短,老李同志既然肯派他出來大老遠的見我商議購買無煙火藥生產設備事宜,肯定是比較受李鴻章器重的……」這是譚延闓看到唐伯文第一面所立刻做出的判斷。

「若不是在這兩廣總督府中不會有人來假冒譚延闓,很難想像這個人便是名震湖湘的三公子之一,看其風儀顯然是見過世面的人,自己是代表北洋大臣來這裡的,可是他還顯得那麼從容落落大方,不是心存輕視便是接待大員已經習以為常,當然顯然不是因為前者……」唐伯文心中也對譚延闓做著評價,不管怎麼說,他心中卻是是相信了外界那個傳言——「閩浙總督府都是由三公子做主的,號稱『小總督』!」

世家官宦子弟在長輩的幕府中任職這不是什麼稀奇事,事實上這種做法從古到今都很廣泛,用以磨礪子弟心性以增強其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為這種做法才培養出了大量的後備力量。這樣的培養方式也有很多例子造成父子或是叔侄關係破裂,雙方都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最終發展成政敵——這種情況在冊立新君的時候極為常見。

唐伯文和李鴻章不同,他長期在國外生活過,對這個世界的法則有著深刻的了解,相比之下李鴻章則要保守的多,但是李鴻章卻很清楚國內的情況,這又不是唐伯文所能夠相比的。儘管兩人的見解不同,但是李鴻章依舊非常照顧唐伯文這個晚輩,這不僅是從故友交情的角度來考慮,更多的是他非常欣賞唐伯文的才氣和辦事的能力。

「這次伯文前來廣州,一是代表中堂大人感謝組安捐助的那幾套機器設備,有了這些設備天津機器局顯得更加完備和先進了;二來經過調試安裝之後,無煙火藥已經開始正式投產了,現在的產量已經能夠達到一個月生產兩千磅左右,生產出來的無煙火藥效果非常好,煙霧小、威力大,中堂大人已經決定將無煙火藥用在北洋水師戰艦上做發射藥包和彈頭zha葯……」唐伯文笑著說道。

「嗯?發射藥包?不是炮彈都是一體的么?」譚延闓突然問到。

「呵呵,組安可能沒有到北洋水師的船上去過,這海軍大炮所發射的炮彈都是由發射藥包和彈頭兩部分組成的,在發射的時候先將彈頭裝進,然後在其尾端加裝用絲綢裹制的發射藥包。以前都是使用褐色火藥或是黑色火藥來裝填發射藥包,發射的時候煙霧很大,影響炮手的視野,並且在發射後會在炮膛中存有大量的殘渣,所以在發射後還要仔細清理,否則會影響大炮的發射精度和速度……現在有了無煙火藥後,這同樣數量的發射藥包可以將炮彈打得更遠、彈頭的威力更大,響應的煙霧和殘渣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唐伯文笑著解釋道。

唐伯文身為李鴻章的幕僚,主要工作便是洋務方面,這北洋水師的戰船他是曾經登上過去的,所以對水師艦船上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經過唐伯文的耐心解釋後,譚延闓才明白過來,這個時代的北洋水師炮彈還分成兩個部分,他以前所看過的電影中居然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進行考證過,這小小的炮彈中居然有這麼多明堂。譚延闓對於海軍的理解還停留在「巨大的炮口」、「丁字位」、「海里」等一些術語上,至於這些術語講的是什麼意思,他是一竅不通的,那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