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超凡雙生 第1117章 大教堂

離線機群集結於「圓筒」四周,用管線連成一體,藉助灰霧和統治局技術的遮掩,在廣袤的廢都區潛行。即便是飛行在空中的時候,也因為廢都建築群的層疊高聳,而猶如遊盪在山澗中。無秩序的建設讓廢都到處都可以見到「深淵」,剛脫離一處「深淵」,繼續向上升空,就會察覺到自己正身處於一個更龐大的「深淵」中,這種因為景觀太過龐大而無法一窺全貌的體驗比比皆是,離線機選取的路線,僅僅是在凌亂而複雜,大小不一的街道和台階中,選擇較為寬大,可以讓自己通過的那一部分。

我們在經過「超線程跳躍」離開聚集地新據點之後,回頭的路已經消失了,至少在我的終端上,已經不再顯示新據點的坐標。這一趟旅程,愈發充滿死亡的味道,原住民們的決心和覺悟讓人吃驚,他們並非沒有其他選擇,即便是報複式的反擊,也可以考慮退路,但他們有可能不再考慮那些事情。

我不覺得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在任何情況下,背負著重建希望的人們,以死亡為標準去展開一場戰鬥,都無法讓我覺得是正確的。當然,不可否認,帶著決死的心情走上戰場的人,總會散發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氣勢。

我沒有和任何原住民說話,他們自然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將心神放鬆下來。機艙內的氣氛很嚴肅,如同壓縮到極限的彈簧,隨時要來一個狠狠的爆發。離線機群的陣型格外凸顯出「圓筒」的核心位置,讓我不由得猜測,這個武器的威力到底如何——原住民們沒有將擁有臨界兵器的我列入計畫中,自然是對自己的武器擁有更大的信心。加上聚集地臨界兵器的情報,我猜測,有可能這個「圓筒」就是臨界兵器的一種,亦或者,是以臨界兵器為核心改裝成的超級武器。

他們不說,我也大致可以猜測到他們的計畫。這支艦隊在侵入末日真理教的基地後,就會用這個「圓筒」打響第一槍吧。我對這個體型巨大的武器到底擁有怎樣的威力,可以對末日真理教和素體生命帶來怎樣的威脅,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終端地圖上,離線機群的標誌迅速和末日真理教基地的標誌接近,因為不明白原住民的文字和相關標準,所以無法對兩者之間的真實距離進行換算。不過,當地圖上的距離拉近到一個讓我感覺應該處於隨時都會被末日真理教發現的範圍時,仍舊沒有在這片廢都區中找到末日真理教和素體生命的蹤跡。按照常例,他們的活動範圍,自然是以基地為核心向外輻射,但無法在當前的路線上找到蹤跡,只能猜測是離線機群可以提前偵測到對方的活動狀態,並進行規避,亦或者,末日真理教的計畫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以至於所有成員的活動都已經收縮。

對我來說,自然是後者的情況更加緊急。畢竟,我無法確定,當他們完成計畫之後,會否將所有的設備都摧毀。不過,已經到了這樣的情況,就算著急也沒用。如果我單身前去,也許可以提前抵達,但是,考慮到種種「神秘」,可以加速結束戰鬥的可能性,要遠比現在採取的合作方式更低。

我告誡自己,如今的選擇,是在有限情報中,可以做出的最好選擇,一邊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兩個坐標的重合。

完全沒有異常,也沒有突髮狀況,龐大的離線機群一路潛行,順利得讓人感到吃驚,不過,對原住民來說或許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對聚集地的技術沒有了解,也不清楚這些倖存者到底從聚集地中帶走了什麼,他們可以做到現在的程度,哪怕仍舊是掉入了末日真理教的陷阱,也已經足夠了。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計畫,而最終哪一方的謀算更強,只有在短兵相接的那一刻才能知曉。在有限的情報下,我不覺得可以有人估量這場戰爭的開始和結束。

短兵相接的時刻正在接近,即便外界的情況仍舊沒有變化,可是,開放的通訊頻道中傳來的呼吸聲,足以讓人清晰感受到這種接近。原住民戰士們的表情被全身覆蓋式的機動裝甲遮掩著,但是,他們的呼吸仍舊可以讓我敏銳察覺到他們的狀態。他們的情緒可沒有表面上來的那麼安穩,或許只有類似「加」這樣的改造人,才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平靜吧。這種呼吸的沉重和急促有著強烈的傳染性,我全身的細胞也好似伴隨著這呼吸聲的起伏而漸漸發熱,有一種迫不及待的力量,想要打破理性的封鎖,貫徹於一舉一動之中。我感受到力量,一種被壓抑著,即將以更猛烈的姿態噴涌而出的力量。它呼喚著,讓我用盡全力,去抓住灼熱的勝利。

離線機群的坐標最終和末日真理教基地的坐標重疊在一起,一個巨大規整的輪廓,漸漸從前方的灰霧中呈現出來。它如同一個怪獸,盤踞在山崖內壁,其他任何建築,在和它進行比較的時候,都顯得如此渺小,就像是在一疊疊火柴盒中,陡然出現了一棟高樓大廈。山崖是由廢都區特色的建築群堆疊而成的,可是,正因為這麼一個不符合廢都特色的建築硬生生擠入其中,便彷彿這周邊的一切,都是為了襯托這個雄渾如怪獸般的建築而存在。

是的,這個至少在輪廓上,具備明顯的外來風格的建築,僅僅是在隱隱約約中,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扭曲了當地環境的怪異。它是神秘的,不僅僅在於它和周邊的格格不入,更在於一種宗教神秘的氣質。通訊頻道中傳來原住民們低低的呼聲,他們從未見過這種樣式的建築,我也沒有見過,但卻十分熟悉——這就是一座教堂。

它不符合正常世界中任何教堂的風格,但卻可以在一見之下,就確認這是一個教堂,體會到它所具備的宗教性氣息。但是,它並不神聖,準確來說,它擁有一切哥特式的特徵,充滿稜角的結構,彷彿遍布荊棘,色調和紋理既華麗,又陰沉,即便是紅色,也偏向冷色調。它讓周遭的一切都變得安靜,這種安靜並不是廢都特有的死寂,而是宛如有異常活動,卻難以被準確感知到的安靜,就像是被看不見的暗流包圍著,推動著,接近終點,就意味著接近死亡。即便看不到,也聽不到任何動靜,也能讓目睹者,產生一種「有絕不尋常的活動」的感受,這是刺激的,偏生又充滿了吸引力,就如同站在深淵邊向下眺望,彷彿連靈魂都要墜落下去。

這樣的建築出現在廢都中,是十分難以想像的,但它的確存在於這裡,或許,也正是這份異常,才是聚集地可以在最後時刻找到它的原因。長年累月接受廢都風格熏染的原住民看到這一幕,會打心底感到震撼,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他們還是第一次,以這種極端的方式,感受著「外來」的迥異。對我來說,這座教堂的存在,完全可以作為末日真理教活動時間和強度的證據,如果沒有充分的籌謀和時間,是絕對無法完成這麼一座教堂的。

末日真理教的異形十字架,佇立在教堂最高端,哪怕是以整座教堂的宏偉,也無法掩飾它所帶來的尖銳感。它就像是槍頭,充滿了攻擊性。

當離線機群越來越接近,教堂的輪廓也愈發清晰起來,這一帶的灰霧比其他廢都區域更加濃郁,流動性也更加強烈。艦隊的前行,就像是每前進一步,都要撕開雲層,灰霧的流動加劇時,就像是機艙外刮著大風。當然,實際情況到底如何,不使用連鎖判定的話,在密封的機艙內,無論如何都是無法感受出來的。

外部的異常,自然也反饋到艦隊的決策層中,機長們再次調整航線,啟動了好幾道僅僅聽名字,無法意會出用途的技術,至於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大概只有站在外部,以總體的角度去觀測艦隊此時的形態才能有一個主觀的認知。對於坐在機艙中的我來說,就像是什麼都沒有改變。

僅僅從視覺上來看,我們距離教堂已經足夠接近,隨時都有可能被對方用肉眼看到,然而,艦隊的潛行一如之前那般順利。直到又過了一段時間,那似乎逐漸清晰起來的巨大教堂輪廓,仍舊保持著一定的朦朧,才體會到,我們真的已經進入了末日真理教的警戒範圍。這種看似接近,實際遙遠的距離感,正是由「神秘」所導致的。艦隊宛如正在朝著一個永遠無法接觸到的海市蜃樓前進,不過,對這種「神秘」,艦隊顯然早有準備。

「第二次超線程跳躍開始」的通知聲在通訊頻道中迴響,一如第一次那樣,「圓筒」射出光線,擊碎了空間,以一種緩慢卻穩重的姿態,徐徐向缺口進發。然而,在進入之前,傳來了新的命令:「第三、八、九、十三、二十四號探針抵達預定位置,展開超距加速通道,預計跳躍後零點零三秒進入預定攻擊位置。各機開始充能。」

離線機內響起一種奇異的,不斷向高頻升階的聲音,一開始,像是低音的「嗚」音,不到三秒,就變成了一種尖嘯,機身在震動,和以往的震動不同,這次震動細密而緊湊,讓人覺得一定會有什麼部件已經鬆動的感覺,希望這只是錯覺。然後,我透過前窗看到了,一條半透明的通道突然呈現,包裹著離線機群,一直延伸到前方的空間缺口中。

這樣的震動,這樣的通道,都充滿了即視感——速掠狀態?臨界兵器?我的腦海中不由得閃過這樣的想法。是的,正因為肉眼可以觀測到這個半透明的通道,也能親身體會到這種細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