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魏國篇 第369章 出征前夕

約半個時辰後,待蒙仲回到段干氏的府邸前時,段干崇正站在府門前左右張望。

等瞧見蒙仲乘坐的那輛馬車,段干崇急匆匆地走了上前,跟剛剛走下馬車的蒙仲打招呼:「郾城君,您可算回來了。」

見段干崇揶揄自己,蒙仲亦玩笑道:「怎麼,大公子,找在下有事?」

然而,段干崇卻擺擺手說道:「我不跟你開玩笑,快,大王召見你,你立刻入宮覲見。」

聽到這話,蒙仲這才明白何以段干崇這位段干氏的大公子親自在府門前等候,亦收起了玩笑的心思,問道:「可知魏王因何召見我?」

「這我怎麼知道?」段干崇翻了翻白眼,旋即翻身上了蒙仲乘坐的馬車。

見此,蒙仲好奇問道:「兄這是跟小弟一同入宮?」

正準備鑽入車廂內的段干崇聽到這話,笑著說道:「入宮是入宮,不過我是去見太子……順便送我一程吧。」

聽到這話,蒙仲哭笑不得。

話說回來,段干崇還真是太子魏圉身邊的近人,因為是陪讀的關係,從小便與太子魏圉、公子無忌這兩位的關係頗為親近,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待等日後太子魏圉上位,段干崇肯定會成為新君的重臣。

在前往王宮的途中,段干崇閑著無事對蒙仲說道:「對了,阿仲,你與太子沒見過幾次面吧?」

蒙仲點點頭:「只是在曾經幾次宮筵時見到過太子。」

「哦。」段干崇恍然地點點頭,旋即問蒙仲道:「我聽我爹說,你這次在大梁會住些日子吧?要不要趁此機會與太子處處關係?據我所知,太子對你頗有好感。」

一聽這話,蒙仲臉上便露出了詭異的表情。

其實嚴格來說,西河儒家、段干氏等等,都算得上是太子一系的人,就連蒙仲,其實也應該歸於太子魏圉一系,因此作為太子一系的臣子,蒙仲理當與太子魏圉處好關係,但事實上迄今為止,蒙仲並沒有過於靠近太子魏圉。

原因很簡單,因為魏國的太子魏圉,好男風!

好男風,其實在當代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是,畢竟世上有不少有地位的大人物家中都蓄養著孌童,魏國這邊還好,據說齊國那邊尤其普遍。

而不可思議的是,當代居然還將這件事視為雅事。

但蒙仲可不能接受這種事,與其被太子魏圉用詭異的目光盯著瞧,他寧可跟一向與他關係冷淡的田文呆在一起,至少田文不會用那種讓人毛骨悚然的眼神看著他。

「唔……過些時候吧……」蒙仲含糊其辭地推卻道。

見蒙仲這幅表情,段干崇好似想到了什麼,饒有興緻地看著蒙仲笑道:「阿仲,你是不是聽到了什麼傳聞?」

既然段干崇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蒙仲自然也不會再藏著掖著,表情古怪地說道:「據我所知,太子似乎好男風?」

「哈哈哈哈。」段干崇聞言笑了起來,指著蒙仲樂不可支:「我說你方才神色為何那般古怪。你不會是在擔心太子會看上你吧?哈哈哈哈……我跟你說,此事你大可放心,太子喜歡的是『美人』,你可談不上什麼美人。」

他刻意加重了美人二字,顯然他所指的美人,乃是那些面容俊秀的孌童。

「……前兩年倒是還有點可能。」瞥了一眼蒙仲嘴唇上的鬍鬚,段干崇玩笑道。

聽到這話,蒙仲摸著嘴唇上的鬍鬚,如釋重負地說道:「謝天謝地,看來,我也得蓄蓄鬍須。」

「你啊!」

段干崇笑著搖了搖頭。

因為與蒙仲關係親近,段干崇曾經也見過蒙仲赤裸上身,記得當時他很是驚奇,畢竟平日里蒙仲總是穿著深衣,沒想到脫下上衣後,全身皆是健實的肌肉,不愧是出征沙場的將領,這讓滿身都是軟肉的他很是羨慕。

也正是因為見過蒙仲身上的肌肉,段干崇可以斷定太子魏圉對其絕對沒有那種意思,因為按照他對太子魏圉的了解,這位太子喜愛的是容貌俊美的美人——唔,男女皆可。

像蒙仲這種,可入不了太子魏圉的眼界。

不過蒙仲這反應,倒也有趣。

聊著些有關於太子魏圉的話題,蒙仲與段干崇乘坐著馬車,很快就到了王宮。

在宮門外下了馬車後,蒙仲便與段干崇告別,後者自顧自前往太子魏圉的宮殿,而蒙仲則直奔宮內的主殿,覲見魏王。

片刻後,待等蒙仲來到宮內正殿,走上殿前的台階,便有恭候在外的謁官迎了上來:「郾城君。」

蒙仲拱拱手,旋即解釋道:「聽聞魏王召見,在下特來覲見,不知……」

那謁官點頭說道:「大王有過吩咐,待郾城君到時,徑直入殿即可……對了,大王正在殿內與田相與趙國的奉陽君商議征討秦國的事宜,為免驚擾,在下便不予通報了,郾城君請。」

「多謝。」

蒙仲拱拱手,同時心中也明白了魏王遫召見他的目的:原來是為了出征之事。

邁步走上石階,繼而跨過宮殿的門襤,蒙仲果然看到了田文、李兌等人——事實上不止他二人,還有翟章與公孫豎,在蒙仲邁步走入殿內的那會兒,田文、李兌、翟章三人正站在王案旁,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坐在王案後的魏王遫講述著什麼,至於公孫豎則站在一旁,雖不曾插嘴,但看他模樣,顯然也在聚精會神傾聽地幾人的講述。

走近一瞧,蒙仲便看到魏王遫面前的王案上鋪著一副地圖,顯然田文、李兌、翟章三人正在向魏王遫講述此番討伐秦國的出兵路線。

鑒於不好打攪,蒙仲乾脆就走到了公孫豎身邊,在與公孫豎相互點點頭權當打過招呼後,便一同傾聽著田文、李兌、翟章幾人的講述。

跟昨日在軍議會上講述的差不多,此番聯軍討伐秦國的路線,總共分為兩路,一路從魏國的河東出兵,直接威脅秦國的河西,即華陰、華陽、臨晉等地;而另一路則是常規的路線,即路徑韓國、攻打秦國的函谷關。

但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細節地方有些出入,比如說在攻打函谷關這條線上,原本一共攻打函谷關的暴鳶,其承擔的任務有所改變——在田文的講述中,暴鳶將率領韓軍從宜陽繞道至雒陰,偷襲函谷關的側面,至於暴鳶在正面戰場上的任務,則由齊燕兩軍取代。

聽到這裡,蒙仲小聲對公孫豎道:「與昨日會議上講述的,有些出入啊。」

公孫豎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旋即壓低聲音解釋道:「昨夜薛公與奉陽君、大司馬商議了一宿,決定稍稍改變原來的策略。」

聽到這話,蒙仲頓時就明白了。

很顯然,昨日他對田文、李兌、田章所說的那一番話,使得這三位對齊燕兩國心生懷疑,因此故意將齊燕兩軍安排在正面戰場。

儘管公孫豎說得很輕,但還是被魏王遫所聽到,後者抬起頭來,看到了站在公孫豎身邊的蒙仲。

蒙仲遂立刻拱手施禮。

見此,魏王遫微微一笑,抬手手微微下壓,示意蒙仲不必多禮。

魏王遫的舉動,亦引起了田文、李兌、翟章三人的注意,三人不約而同地回頭看了一眼蒙仲,李兌與翟章微笑點頭示意,唯獨田文跟沒看見似的,繼續向魏王遫講述他聯軍的伐秦之策:「……公孫郡守兵出河東,雖這條戰線離秦國最近,但考慮到華陽君羋戎便坐鎮於陰晉,在下認為多半不能盡全功,但卻可以有效地為主軍牽制大部分秦國的兵力……而主軍這邊,關鍵仍然在於是否能攻克函谷關,只要此關能夠攻陷,聯軍便能攻至咸陽,迫使秦國屈服。」

說著,田文又想魏王遫講述了聯軍的匯兵路線。

此番討伐秦國,魏國兵出兩地,一支是公孫豎的河東軍,主要任務即是牽制秦國的華陽君羋戎;而另一支則是蒙仲的方城軍,根據田文的意思,公孫豎會將約兩到三萬軍隊暫時調至蒙仲帳下。

至於出兵路線,方城軍徑直進入韓國腹地,在韓國境內與河東軍匯合。

趙國那邊,趙國的軍隊將經過魏國的河內,繼而轉到韓國境內。

再加上韓國的軍隊,這三支軍隊,即此番聯合討伐秦國的核心主力。

除此之外還有齊燕兩國的軍隊,前者將從東郡進入魏國腹地,繼而趕赴韓國與聯軍匯合;而後者,則借道趙國,最終也於韓國與聯軍匯合。

據田文估測,魏、趙、韓、齊、燕五國的軍隊,至少可達到二十萬。

倘若再算上公孫豎的軍隊,此次聯軍的兵力估摸約在二十五萬上下。

不得不說,二十五萬軍隊,而且還都是各國的正軍,這已經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了,但考慮到這次討伐的對象乃是秦國,說實話魏王遫對此並不是很樂觀。

他想了想,問李兌與田文道:「奉陽君,田相,二十五萬軍隊,是不是稍稍有點少了?」

可不是嘛,想當初伊闕之戰,魏、韓、周三國的軍隊可是有接近三十萬,然而結果卻只得了一個慘勝,甚至於,若非魏軍中當時出了一個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