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魏國篇 第345章 趙國現況

六月初三,即秦將白起於漳水擊破趙將李躋、韓徐二人的第三日,前趙國國相之子肥幼急匆匆地從封邑趕回邯鄲王宮,請見趙王何。

此時趙王何正在宮殿內觀閱他趙國歷代曾推行過的政令檔冊,忽聽宮內的謁者稟報,說是肥幼前來求見,趙王何立刻就將肥幼召入了殿內。

可一瞧肥幼的裝扮,趙王何忍不住就樂了,只見今日的肥幼,身上穿著一身看起來有些陳舊的甲胄,打扮地彷彿一名帶兵打仗的將軍。

說實話,趙王何與肥幼相識這麼多年,幾乎從未見他似今日這般打扮。

他好笑地問道:「卿何故……如此打扮?」

只見肥幼拱拱手,正色說道:「臣獲悉李躋、韓徐二人被秦軍敗於漳水,特來護衛大王左右。」

趙王何愣了愣,眼眸中閃過幾許溫色,只見他站起身來,徐徐走到肥幼身旁,圍繞著後者一邊徐徐轉圈,一邊打量著後者身上的甲胄,口中問道:「卿的忠義寡人收到了,不過卿這身甲胄……看起來有些陳舊啊。」

肥幼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是家父曾經穿過的甲胄,放在家中有些年月了,雖臣精心保管,但仍是難以避免被歲月侵蝕……」

「原來是肥相之物。」

趙王何的面色頓時嚴肅起來,不敢再說笑,畢竟肥幼的父親肥義,在趙王何的心中比其親生父親趙主父還要高。

忽然,他問道:「何以不見佩劍?」

「這個……」肥幼解釋道:「入宮時,留在宮衛處了。」

聽了這話,趙王何皺著眉頭說道:「既是肥相遺物,豈人假託餘人?」

說罷,他召入殿內兩名衛士,命令後者立刻前往宮門處,將肥幼被宮衛保管的陪劍取來。

而此時,肥幼則問趙王何道:「大王,臣方才說了李躋、韓徐二人兵敗之事,然而大王卻毫不驚詫,莫非大王已知此事?」

「唔。」

趙王何當然不會對肥幼有所隱瞞,畢竟後者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他點點頭說道:「昨日寡人便已得知此事……」

「那……」肥幼有些意外於趙王何的動靜,小心翼翼地想要詢問,卻欲言又止,似乎是有什麼顧慮。

見此,趙王何笑著寬慰道:「寡人知道你想問什麼。放心,寡人已派人向房子求援,也已派人送信於奉陽君,命他率軍回援邯鄲……」

房子,即房子縣,是趙將趙賁駐軍的縣城。

趙賁本是駐守邯鄲的將領,他曾經率下的邯鄲軍,是肥義與陽文君趙豹用來抵制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以及趙主父、公子趙章兩股勢力的最後壁壘,但在沙丘兵變後,陽文君趙豹因病過世,而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則趁機把持了國政,屬於王黨的趙賁,難免遭到了趙成、李兌的排擠,被調往北方的房子縣,至於其麾下的邯鄲軍,則改由李兌的兒子李躋所統率。

邯鄲,就此徹底落入了趙成、李兌二人的掌控,趙王何也因此淪為傀儡一般的君主。

但幸運的是,趙王何仍有一些忠於他的臣子,比如肥幼、比如趙賁。

此時,趙王何派去的兩名宮衛,已將肥幼的佩劍取了回來,恭敬交給趙王何。

只見趙王何抽出寶劍,用緬懷的目光看著手中這柄利劍,旋即收劍回鞘,將其歸還肥幼,並對後者說道:「如此緊要之物,日後不可假手於人,寡人允許你持劍入殿。」

哪怕已淪為傀儡一般的君主,但趙王何這點權力還是有的,畢竟奉陽君李兌也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跟他趙國的君主發生什麼矛盾。

然而,肥幼卻搖了搖頭,說道:「此不合君臣之禮!……這樣好了,若有下回,臣換一柄劍就是,哪怕宮衛弄混了也不要緊。」

「你啊……」

見肥幼執意如此,趙王何也是無可奈何。

別看肥義、肥幼父子皆是白狄人,但他們對趙王室的忠臣,卻足以讓一些趙人感到羞愧。

而這,也正是趙王何信賴肥幼,卻對肥幼感到愧疚的原因。

想想也是,肥義一生對他趙國嘔心瀝血,結果他死了之後,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因為忌憚肥義的影響力,不允許肥幼出仕為官,可憐肥幼作為肥義之子,一心報國卻無門路,每每想到此事,趙王何心中就暗恨不已。

在一番閑聊後,趙王何見肥幼給自己使了眼色,便以睏倦為借口,帶著肥幼到後殿歇息。

而對此,宮殿內的侍官倒也習以為常。

待等來到後殿,見四下無人,肥幼低聲對趙王何說道:「大王,此或許是您重奪權柄的一個機會……待等趙賁率軍抵達邯鄲後,咱們可以想個辦法擒下李躋……」

然而,還沒等肥幼說完,就見趙王何抬手打斷了他:「不可!」

在肥幼不解的目光下,趙王何搖搖頭說道:「似這般,我趙國必定大亂。」

肥幼不解問道:「李兌把持朝政,目無君上,今君上奪回權柄,此乃名正言順之事……」

聽聞此言,趙王何再次搖了搖頭,說道:「雖此事的確名正言順,但你要知道,奉陽君雖有私慾,但他這幾年治理國家,倒也不無可取之處……」

正如趙王何所言,繼已故的安平君趙成之後,奉陽君李兌繼續把持趙國的朝政,不可否認是一名權臣,但雖說如此,在李兌治理下的趙國倒也算不錯,而更要緊的是,李兌雖然是權臣,但他並不敢做得太過分,至少在趙王何面前仍恪守著君臣的禮儀,這也正是李兌專政後趙國臣民並沒有激烈抵制的原因。

當然,即便如此,亦不代表趙王何就默認了李兌專政的做法,在他心底,還是希望奪回權柄,成為真真正正的趙國君主,而不是眼下這般的傀儡。

之所以是提及李兌,是因為李兌如今趙國的威望不低,且頗有善名,趙國有許多臣民都以為李兌是一名賢臣,在這種情況下,倘若趙王何藉此事機會,命趙賁發動兵變,擒李躋、奪邯鄲軍,那麼趙國的臣民就會誤以為他是一名昏君。

這是趙王何不想看到的。

他更希望以一種更為平和的方式,奪回權柄。

比如說,在李兌失去趙國諸多臣民信任與支持的情況下,通過和平的方式,使李兌主動歸還權柄。

可以的話,趙王何絕不希望他趙國再次爆發內亂——當年的沙丘宮變,已經讓趙人流了太多無謂的鮮血。

「……更何況,今秦將白起率軍逼近邯鄲,若我等趁機與奉陽君父子反目,這豈非白白便宜了秦軍?秦軍的兇殘,你也清楚,一旦邯鄲被其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好吧。」

聽到這話,肥幼無奈地點了點頭。

他帶著幾許遺憾說道:「臣只是覺得,這或許是一次機會……」

「但並非是最佳的機會。」趙王何笑了笑,寬慰肥幼道:「放心,寡人還年輕,寡人遲早可以奪回權柄,卿無需著急……若是有空暇,卿不妨多看看書,寡人可是希望日後奪回權柄時,由卿擔任我趙國的國相。」

肥幼聞言尷尬說道:「大王取笑臣,臣哪有那個才能。」

「呵呵呵。」趙王何笑了笑,但眼眸中的神色卻有些辛酸。

是的,肥義是一位足智多謀、治國有方的賢臣,可他的兒子肥幼呢,卻是文不成、武不就,原因就在於肥義當年醉心於國家大事,疏忽了對兒子的教導,以至於肥幼除了管理族人種地,其餘啥也不會。

這也正是趙王何對肥幼感到愧疚的原因。

隨後,肥幼便在趙王何身邊留了下來,充當趙王何的護衛,遵循他父親肥義曾經的叮囑,誓死保護他趙國的君主。

看著肥幼有模有樣護衛在自己身邊,趙王何感動之餘,也未嘗不是感到一些好笑,認為肥幼過於擔憂。

是的,別看秦軍都已經快打到邯鄲了,但趙王何一點都不驚慌。

因為他很清楚這支秦軍此番討伐他趙國的目的,不是為了侵佔他趙國,而是為了迫使他趙國召回奉陽君李兌的軍隊,停止幫助齊國攻打宋國的做法。

因此在趙王何看來,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秦軍攻破邯鄲,隨後坐視秦人在城內燒殺搶掠。

至於他趙何本身,秦人會傷害他么?

當然不會!

首先,他趙何並沒有做過任何傷害秦國的事,秦人自然不會記恨他,因此也不會有另立趙君的想法;其次,秦軍這次給宋國出頭,率軍討伐他趙國,必然會引起趙人對秦國的敵視,因此,只要秦國還想拉攏趙國一起對付齊國,那麼,秦軍就不會傷害他。

換而言之,這次有麻煩的其實是奉陽君李兌,而不是他趙王何。

畢竟一旦秦軍攻破邯鄲,秦軍或有可能「逼」著他趙何罷免奉陽君李兌的相位,李兌雖說是他趙國的權臣,但權臣也是臣,名分被剝奪,縱使李兌也只能俯首聽命,否則就會被打成叛逆。

正因為這一點,因此趙王何一點都不著急,只不過他不想用邯鄲被秦軍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