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攻陷陶邑的不易,以及對攻佔陶邑的歡喜,趙國的奉陽君李兌在率領齊趙聯軍擊退宋國軍隊、佔領陶邑後,便犒賞三軍、宴請齊趙兩軍的將領。
此番奉陽君李兌率軍攻打宋國,總共帶了十萬趙軍,帳下大將有四人,分別是趙希、董叔、許鈞、廉頗。
而齊國則派來五萬軍隊,由田徹、高爭二人所率領,故齊趙聯軍的總兵力約十五萬左右。
待等在陶邑犒賞齊趙聯軍完畢後,奉陽君李兌便在齊將田徹、高爭二人的催促下,繼續進攻宋國。
說起來,蒙虎猜地還真沒錯,此前奉宋王偃之命駐軍於陶邑抵擋齊趙聯軍的,還真是宋國的軍司馬景敾,這老頭率領兩三萬軍隊在濟水抵擋了齊趙聯軍足足一個多月,但最終還是難免被趙希、廉頗二人攻破濟水,考慮到敵我雙方兵力懸殊,景敾只得後撤,退後南邊的曹縣,靜等盟國的援軍。
而奉陽君李兌這邊,則與齊趙兩軍將領商議接下來的對策。
倒不是為了商議如何攻打曹縣,畢竟曹縣不比陶邑,它無險可守,只要他十五萬齊趙聯軍將城池一圍,攻破城池就只是時間問題。
李兌真正所顧慮的,還是魏國的態度。
魏國是宋國的盟國,又對宋國這座富饒的陶邑垂涎三尺,它豈會容忍趙國佔據陶邑?
說起來,自趙主父繼位之後,趙魏兩國的形式就逐漸發生了變化。
在此之前,魏國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趙國的國力在趙肅侯時期就已蒸蒸日上,但與魏國相比仍顯幾分遜色,再加上此前齊魏兩國在惠施的促成下締結了盟約,因此總得來說,趙國還是難以取代魏國成為三晉之首。
直到趙主父繼位後,勵精圖治、厲兵秣馬,趙國的實力迅速竄起,已然隱隱超越魏國。
但總的來說,魏趙兩國現如今的實力大致還是持平的,趙國最大的優勢,還得說是齊趙之盟的堅固勝過齊魏之盟——這也難怪,誰讓魏國讓跟齊王田地有仇的薛公田文當了國相,又與齊國處心積慮想要吞併的宋國締結了盟約呢,不誇張地說,現如今齊魏兩國之間的盟約,可以說早已名存實亡。
魏國會不會派兵救援宋國?
奉陽君李兌認為會!
哪怕他趙國派了李躋、韓徐二人率領五萬軍隊陳兵於中牟,威脅魏國的河北諸城,然而李兌仍然認為魏國十有八九會派出援軍,阻止他齊趙聯軍攻打宋國。
原因很簡單,一旦齊國吞併宋國後,齊國的國土便與魏國大面積接壤,介時齊趙兩國便可以對魏國形成更加兇猛的夾擊之勢,只要魏王遫不傻,那他就絕對不會容許齊國吞併宋國。
因此當齊將田徹、高爭二人屢屢催促李兌率領大軍繼續進攻宋國時,李兌用這樣的話堵二人的嘴:「暫時還不清楚魏國的意圖,倘若我軍貿然深入宋國腹地,難保不會被魏國的軍隊截了後路,一旦後路被截,後果不堪設想。」
以這樣的理由,奉陽君李兌將麾下的齊趙聯軍分作兩隊,由趙希率領廉頗、田徹、高爭等將領率軍攻打曹縣,而他則與董叔、許鈞,駐守陶邑,免得魏國軍隊把他的後路抄了。
這一日,正當奉陽君李兌在陶邑的治府內與董叔一邊弈棋,一邊等待趙希、廉頗等人攻陷曹縣的好消息時,忽然有士卒入內稟報道:「啟稟李相,有斥候在陶邑城外發現了魏軍的蹤跡。」
「該來的還是得來……」
奉陽君李兌點點頭,也不覺得有什麼意外,只見他從棋碗中捏起一枚棋子,隨口問道:「必然是魏國派來支援宋國的軍隊……可曾派人去打探魏軍的虛實?」
「這個……」前來報訊的士卒猶豫了一下,低頭說道:「魏軍的先頭部隊,是不知具體人數的騎兵,我軍的騎兵不敢貿然行動……」
「……」
正捻著那枚棋子的李兌聞言一愣,驚訝地轉頭看了過來:「騎兵?」
此時與他對坐的趙國士大夫董叔亦驚訝地問道:「李相,魏國有騎兵?我原以為只有我趙國才有騎兵。」
李兌不明所以地搖了搖頭,皺著眉頭問士卒道:「那支騎兵……打的什麼旗號?」
「方城!」士卒正色回答道:「除魏字旗號外,那支騎兵打的是『方城』的旗號。」
「方城……」
李兌將手中的棋子放回棋碗,捋著鬍鬚若有所思,此刻他腦海中不由地閃過一個年輕人的面容,一個曾經持劍站在趙主父身邊的,某個極其年輕的近衛司馬的面容。
「是他!」李兌的臉上露出幾許凝重之色。
對此,董叔很是不解,問道:「何人?」
「蒙仲!」李兌沉聲說道:「他如今在魏國,前年因在伊闕之戰中擊敗了秦將白起,故而被魏王封為方城令,他的麾下出現了騎兵,倒是不奇怪……」
「蒙仲?」董叔想了想,皺眉說道:「這個名字……莫非是先王的近衛司馬,信衛軍的蒙仲?」
「唔。」李兌點點頭,沉聲說道:「當年蒙仲一眾隨宋國的使者李史來到我趙國,被先王所看中,提拔為近衛,親自教導其眾人騎術……想來蒙仲後來投奔魏國後,效仿我趙國的騎兵亦組建了一支騎兵……」
說到這裡,他立刻對那名士卒下令道:「傳令於張嵇,叫張嵇立刻派騎兵去打探魏軍的虛實,看看魏軍究竟有多少兵力。」
「喏!」那名士卒抱拳而去。
看著李兌臉上那凝重的神色,董叔不解地問道:「我觀李相的面色,似乎李相對那蒙仲頗有些忌憚?」
「……」
李兌瞥了一眼董叔,一言不發。
他能怎麼說?
想當年他與安平君趙成、陽文君趙豹一同率領王師征討謀反的叛臣公子章,結果卻被龐煖、蒙仲等人打得落花流水?若非關鍵時候他策反了牛翦,搞不好公子章早已攻破邯鄲,當上了他趙國的君主?
片刻後,張嵇便接到了李兌的命令。
他立刻就召集了一千名騎兵,率軍離開了陶邑,直奔先前那些趙騎所說的地點。
魏國有騎兵么?
張嵇對此亦頗感詫異。
然而片刻之後,待等他親眼看到蒙虎、華虎二人所率領的那些打著魏字旗號的方城騎兵,他這才相信這個事實。
而此時,蒙虎、華虎二人亦注意到了遠處由張嵇所率領的那一千名趙國騎兵。
當然,他們最關注的,還得說是趙國騎兵的馬具,或者更直接點說,是趙國騎兵的馬鐙。
跟蒙虎、華虎二人記憶中一樣,趙國騎兵仍然在採用單邊馬鐙,而這就意味著這群趙國騎兵在正面交鋒中絕對不會是他方城騎兵的對手——這一點,方城騎兵已經從秦國的騎兵那邊得到了證實。
只不過,趙國騎兵的騎術,那可要比秦國騎兵精湛地多,未必不能彌補一部分雙邊馬鐙所產生的差距。
舔了舔嘴唇,蒙虎嘿嘿一笑,旋即壓低聲音對華虎說道:「要不要跟這些趙國騎兵耍耍?」
華虎淡淡說道:「阿仲只是叫我二人來查看陶邑的現況,眼下還不是與趙國騎兵交手的時候……」
「喂,只是隨便耍耍嘛。」蒙虎聳聳肩說道:「難道你就不想知道,究竟是趙國騎兵厲害,還是我方城騎兵厲害么?」
聽到這話,華虎有些動搖了,畢竟他們訓練騎兵的方式就是學自於趙國,如今碰到了老師,他當然也想驗證一下,看看他方城騎兵究竟從趙國學到了幾成本領,或者說,是否已具備了戰勝舊日老師的實力。
見華虎默不作聲,蒙虎立刻意會,嘿嘿一笑後,朝著遠處喊道:「喂,對面那趙國的騎將,進又不進,退又不退,卻是為何?若有膽量,便與我軍騎士廝殺一回……」
遠遠聽到蒙虎的挑釁,趙騎這邊的張嵇微微一愣。
『這個聲音……有點耳熟啊。』
想了想,他試探性喊道:「對面的魏將,可是蒙虎?」
「誒?」
蒙虎聞言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著對華虎說道:「看到沒,咱的勇名,早已傳到了趙國!」
『不是吧?』
華虎簡直難以接受,正要說話,卻見對面千名趙國騎兵中,有一名將領緩緩策馬而出,遠遠朝著他們抱拳喊道:「我乃張嵇,蒙虎兄弟別來無恙。」
「張嵇?」
蒙虎、華虎二人對視一眼,旋即不約而同地打消了給這支趙國騎兵一個下馬威的打算。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初蒙仲等人在趙國時,他們與張嵇曾短暫的合作過,彼此間關係融洽,後來當他們保護著趙主父試圖逃離趙國時,受牛翦之命負責率領騎兵追趕他們的張嵇,曾私下故意放過他們。
這份天大的人情,蒙仲等人可是至今還未償還呢。
此時,蔡成在旁笑道:「是兩位司馬的舊識?」
華虎亦不否認,點點頭說道:「我等曾經在趙國時,曾欠下此人一個天大的人情。」說罷,他對蒙虎說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