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原的年輕人,都是這麼勇的么?』
在得到晉鄺派人求援的消息後,司馬錯皺著眉頭在帥帳內來回踱步。
他還是有些不能理解,不能理解於對面方城的魏將蒙仲竟在今日的初戰中即傾盡了兵力,不得不說,這種作戰方式完全顛覆了他的用兵理念。
平心而論,他固然是秦國的名將不假,但他統兵在中原征戰的時間卻不多,自投奔秦國之後的近二十年,他一直都在巴蜀之地。
覆亡巴、蜀、苴三個國家,使秦國徹底佔領整片巴蜀之地,隨後又兩次出征巴蜀,先後平定蜀相陳庄與蜀侯嬴輝的叛亂,使巴蜀之地徹底歸屬秦國所有。
此後,司馬錯便一直坐鎮於漢中,居於上庸,也就是楚人所稱的「商於」之地,直到前兩年秦國準備對魏韓兩國用兵,司馬錯這才率軍出征中原,打下了魏國的襄城。
因此總得來說,司馬錯面對中原這邊的將領,作戰經驗並不多,可即便如此,他也無法想像中原這邊的將領,作戰方式竟然是如此的「莽」。
一上來就出動全部兵力?那蒙仲也不怕一戰而覆?
要知道,方城的兵力並沒有秦楚聯軍多,秦楚聯軍這邊有整整十六萬,而方城魏軍,滿打滿算司馬錯算他五萬,這兩者間就是兩倍多的兵力差距,除非魏軍做好以一人換三人,否則這場越打到最後,肯定是秦楚聯軍這邊的優勢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正常的思路必然是死守城池,利用城牆的優勢減少方城的傷亡,這才能使得魏軍能堅持更久。
但對面的蒙仲偏偏反其道而行,借「搶收糧食」作為誘餌,引誘他秦軍派出軍隊。
不錯,事到如今司馬錯也想明白了,原本他留著方城的那些稻穀,是因為引誘魏軍出城收糧,可現如今,他反而被對面的蒙仲給算計了——對方在明知道方城一旦派兵收糧就立即會遭到秦軍趁機進攻的情況下,反過來伏擊了他們。
在十六萬秦楚聯軍的眼皮底下,伏擊了秦軍!
這份膽魄,司馬錯此前見所未見。
就當司馬錯還在思忖時,有一名部將走入帳內,抱拳稟報道:「國尉,軍中將士已準備就緒。」
「好!即刻出發支援晉鄺!」司馬錯揮手下令道。
鑒於昌馳、烏榮兩名將軍率領的各一萬秦卒,目前仍在周圍一帶尋找樹林,向主營方向運輸木材,因此秦軍的主營這邊,實則只有四萬秦軍,因此在得知方城有意圖趁夜色收割稻穀的消息後,司馬錯才會下令晉鄺帶著兩萬秦軍去偷襲方城,別看數量不多,事實上這已經是當前秦軍主營這邊一半的兵力了。
司馬錯原以為這兩萬秦軍足以對付方城的軍隊,至少能逼迫方城放棄收割城外的稻穀,然而他萬萬也沒有想到,方城今晚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收割城外的稻穀,而是以此作為幌子伏擊他秦軍,且一上來就出動了方城幾乎全部的兵力,以至於晉鄺一下子就落入了下風。
說實話,方城魏軍這種莽夫似的作戰方式,司馬錯實在不能適應。
在他看來,兩軍交戰,本該是雙方軍隊從數千人規模開始彼此試探,然後逐步增兵,最終在決戰時投入彼此全部的兵力,這才是打仗的正常思路嘛,哪有一上來就傾盡兵力的?
『……除非,那蒙仲認為已經不需要在試探我軍的底細。』
在出發前往方城救援晉鄺的途中,司馬錯暗暗想道。
可這麼一想,他又覺得頗為奇怪,因為他以及他麾下的軍隊,這是第一次與方城的蒙仲交手,何以那蒙仲會認為不需要再深入了解他這支秦軍的大概實力呢?
司馬錯可不認為那蒙仲會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
『難道……』
忽然間,司馬錯好似想到了什麼,回頭看了一眼乘坐戰車跟著自己身後卻一言不發的白起,心中恍然大悟。
他忽然記起,此番白起率軍攻打楚國的七萬軍隊,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曾經駐守在蜀郡、漢中一帶的秦軍,顯然,那蒙仲看出了這一點,並早早地摸透了那些「蜀地駐軍」的實力。
『這可真是……』
站在戰車上捋了捋鬍鬚,司馬錯忽然覺得自己有點吃虧。
畢竟他對方城的蒙仲以及其麾下的魏軍,幾乎是一無所知,而對方卻似乎早已通過對白起的試探,將他麾下「駐蜀秦軍」的實力給摸透了,甚至於,可能也早已想到了針對的辦法。
而糟糕的是,本可以對他做出建議的白起,卻因為蒙仲那一封離間的書信,與他關係再次惡化。
『明明此前關係已稍有緩和……』
撇頭瞥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白起,司馬錯心下暗道遺憾。
不得不說,在逐漸了解了白起的性格以及其目的後,他對這位年輕的後輩將領,亦稍有改變。
至少他已經意識到,白起並非是那種為了私利而不顧大局的人,至少在關鍵時候,白起還是會提醒他。
這好比前幾日白起曾提醒他外出查探方城一帶的地利時需小心方城騎兵的劫襲,這讓司馬錯對這個年輕人大為改觀。
但蒙仲的那封離間信,卻徹底破壞了二人之間本已逐漸緩和的關係,使得白起從那之後對他更為冷漠。
司馬錯覺得,除非他願意將秦軍的主導權交給白起,聽從後者的主張,否則,白起應該是不會再跟他有所交流了。
而這件事,司馬錯亦辦不到,於公於私,他都無法割讓秦軍的主導權。
雖說他對白起頗有欣賞,但這並不表示他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白起——他司馬錯才五十幾歲,他還沒有老,他還能為秦國征戰!
『先這樣吧,待攻克方城後,找時機與他好好談談……』
瞥了一眼身背後不遠處的白起,司馬錯暗暗想道。
而此時,有秦軍士卒過來稟報道:「國尉,楚國的將軍昭雎率軍與我軍匯合。」
「唔。」司馬錯點點頭說道:「請那位昭大夫前來。」
「喏!」
片刻後,昭雎便乘坐著一輛戰車來到了司馬錯這邊,與司馬錯相互見禮。
此時司馬錯帶著幾分歉意說道:「勞煩昭大夫率軍援助,某實在過意不去。」
原來,當司馬錯意識到方城那邊或已傾盡兵力後,便立刻派人向楚軍那邊求援,邀請昭雎率軍與他一同攻擊方城魏軍,畢竟刨除兩萬遠離主營砍伐樹木的軍隊後,他麾下僅四萬秦軍,兵力未必穩勝方城,若沒有楚軍的相助,今晚未必能夠戰勝方城。
這邊昭雎聽了司馬錯的話,連忙說道:「國尉言重了,我國大王命在下輔助國尉,聽從國尉的調遣,自當事事以國尉馬首是瞻,豈有勞煩之說。」
不得不說,這話說得是漂亮,但卻並非昭雎的真心話,可能在他心中,他巴不得秦軍慘敗於方城。
顯然司馬錯多少也知道一些,也並未把昭雎的話過於當真,反正在司馬錯看來,只要楚王熊橫站在他秦國這邊,縱使昭雎在心底反對協助秦軍攻打魏韓兩國,也是翻不出什麼花樣來的。
相比之下,司馬錯更在意那個蒙仲。
倘若此前他對蒙仲還略有輕視,那麼此時此刻,他已對這個年輕人有所提防,只因為對方的舉動,一次次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問昭雎道:「昭大夫對方城的蒙仲,可有何見解?」
其實昭雎是清楚蒙仲的底細的,畢竟屈原是他的族妹夫,且二人關係很好,屈原在投奔方城之後,便寫信將蒙仲等人的底細告訴了昭雎,包括蒙仲的出身、師承等等,但顯然,昭雎可不會將這些告訴司馬錯。
這不,只見昭雎捋著鬍鬚故作思忖片刻,搖搖頭說道:「在下只聽說這蒙仲曾在韓國境內的伊闕,擊敗過那位白左更,除此之外,別無所知……哦對了,聽說當白左更前一陣子進攻我楚國時,那蒙仲趁機帶走了十幾萬的楚民……」說到這裡,他笑著說道:「聽傳言說,那時白左更與那蒙仲私底下有什麼約定,是故秦魏兩軍互不侵犯……」
「……」司馬錯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白起,沒有對此發表什麼看法。
最多就是覺得,白起與蒙仲之間的「交情」,著實有點奇怪。
明明蒙仲此前在伊闕之戰時擊敗過白起,但白起卻反而對前者極為推崇,司馬錯不是很能理解這種關係。
這也不奇怪,畢竟就像白起所認為的,司馬錯並非遇到過與他不相上下的敵將,自然無法體會這種感覺,不像蒙仲的義兄田章,哪怕嬴疾因病亡故後,仍對這位曾經擊敗過他的宿敵念念不忘,即慶幸於嬴疾的早故,又深恨於這位勁敵的早故。
稍微聊了幾句,見昭雎對蒙仲了解的不多,司馬錯也不再追問,只是催促秦楚兩軍儘快前往方城一帶。
然而就在他數萬大軍離開主營之後,遠處的夜幕下卻徐徐出現了一些黑影,湊近仔細瞧,分明就是蒙仲、華虎、穆武三人所率領的方城騎兵。
「阿仲猜得沒錯,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