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初,庄辛告別了昭雎,踏上了前往方城找尋屈原的旅程。
鑒於樊城、鄧縣、鄀縣皆已被秦軍攻佔,恐途中遭遇到秦國的軍隊,庄辛與兩名僕從只能繞路到竟陵,然後徑直往北前往方城。
這一番繞路,使得他多花了將近十日光景,直到三月十六日時,這才抵達了宛、方之地。
沿途,庄辛亦碰到了方城的魏軍,大多數是步卒,一隊約十人左右,有時會簡單地盤問幾句,然後為庄辛指明方城的方向。
偶爾也能遇到騎在戰馬上的士卒,這些人大多三五成群地掠過,除非莊主動辛朝這些騎兵打招呼,尋求幫助,否則,這些騎戰馬的魏卒大多數情況下會疾馳而過,對路上的行人視若無睹。
總之幾番試探之後,庄辛心中對方城的魏軍有了一個大概,即這支魏軍,與曾經攻入楚國的那些魏軍不同,對待楚國的平民較為和善——當然,不是指說話有多少客氣,而是指對方並不會做出謀財害命的事。
庄辛將這個改變歸於那位新任的方城令身上。
在途中經過方城時,庄辛瞧見方城城外有許多魏卒正在建造營寨,原來,此時鄭奭、蔡午兩名軍司馬已各率領約八千左右的魏軍抵達了方城,正準備與方城的軍隊以及宛城的韓軍一起聯合訓練,作為對秦軍的威懾。
庄辛本想靠近窺視一番,但很可惜,在方城四周巡邏的衛士警告其不得靠近,也虧得庄辛穿著打扮好似逃亡的楚國小貴族,否則說不定會被魏軍當做秦軍姦細抓起來——這段時間,白起確實派了不少細作來打探方城、葉邑的虛實。
既然方城無法靠近,庄辛只好投奔葉邑,尋找好友屈原。
自方城往東北方向,庄辛碰到了一座關隘,確切地說,是一座剛剛在興修的關城,他詢問了在附近巡邏的魏卒,得知這座興修的關城叫做「陽關(堵陽)」,一旦這座關城建造完畢,就可以徹底隔斷葉邑、舞陽,使外敵無法襲擊到兩邑。
順著大道繼續往前,不多時庄辛便看到了一塊告示路牌,上面標註著葉邑、舞陽兩地的方向,並且還刻著兩句話:葉邑歡迎遷戶,無論出身;舞陽拒絕外人,非蒙(邑)人免入。
庄辛朝著舞陽邑張望了幾眼,最終還是決定老老實實按照告示牌上所寫,前往葉邑。
前些日子,葉邑吸收了楚國酈縣、穰縣、皋滸、鄧縣、樊城、鄀縣等六座城邑的十餘萬流亡楚民,邑內人口究竟暴增到什麼程度,在接近葉邑後,庄辛終於有了一個直面的認識。
這不,在臨近葉邑後,他在葉邑的西郊看到了不計其數的人,這些人皆在荒地揮舞鋤頭,只因趕在今年春耕之前,多開墾幾畝農田,那彷彿人山人海般的規模,讓庄辛不禁為之心驚。
要知道他在楚郢,亦不見得能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
『十年之後,這葉邑怕不是會成為魏國的邊塞重城?』
庄辛暗暗想道。
繼而來到葉邑城內,果然,城內的人流更多,街道上密密麻麻到處都人,比肩繼踵,讓庄辛彷彿到了齊國的臨淄、趙國的邯鄲,顯得非常熱鬧。
反正也不著急去見屈原,庄辛索性在葉邑轉悠著,想看看這座朝氣蓬勃的城邑。
忽然,他肩膀上被人群撞了一下,讓他身形一個蹌踉,好在他身邊兩名家僕立刻扶住了他。
他皺著眉頭看向撞了他的人,卻見對方似乎是一對兄弟,正滿臉歉意地看著他:「抱歉,老先生,這裡人多……衝撞了您實在是很抱歉。」
見對方是楚國口音,又向自己道了歉,庄辛皺起的眉頭便舒展開來,上下打量著那對兄弟倆。
讓他頗感驚訝的是,這對兄弟倆年紀較大的那個,竟然穿著他楚國式樣的甲胄——雖說天下各國士卒的甲胄粗看都差不多,但庄辛絕對不會認錯,那就是他楚國軍隊的甲胄。
於是他吃驚地問道:「你是哪裡的兵卒?」
兄弟倆中年紀較大的那人抱拳回答道:「老先生,在下鄧戍,此前乃是酈縣的兵卒,這是我弟鄧典,方才不慎撞到老先生,實在過意不去。」
「無妨無妨。」
庄辛擺了擺手,隨即指著鄧戍身上的甲胄,問道:「年輕人,你身上穿著我楚國的甲胄,難道城內的魏卒不管么?」
鄧戍回答道:「我帶著母親與舍弟投奔葉邑時,曾被魏軍喊住盤問,不過對方見我拖家帶口,便給予放行,不曾為難……其實不止在下,這座葉邑內,其實有不少從各地投奔而來的楚卒,其中大部分都投奔了方城的軍隊,在下也正準備去投軍……」
聽了這話,庄辛微微皺了皺眉,說道:「投奔魏軍?你是楚人,竟要成為一名魏卒,為魏國效力么?」
鄧戍顯然從庄辛的口中聽出了些什麼,語氣亦變得較為冷淡了些,淡淡說道:「至少我全家遭秦軍脅迫時,是方城的軍隊救下了我等……我並非欲為魏國效力,我只是希望與方城令,一同保護我等新的故鄉。至少方城令不會像析君那般,拋下邑民顧自逃亡……」
「兄長。」鄧典見兄長語氣不對,連忙向庄辛告罪。
庄辛擺了擺手,心中則暗暗嘆息。
他知道鄧戍說得沒錯,在酈縣、穰縣等漢水北面的諸城邑遭到秦軍攻擊時,他楚國確實沒有派援助保護這些子民,而當地的邑君,即析君景皓,亦因為畏懼秦軍而惶惶逃亡,若非魏軍出面,酈縣、穰縣、皋滸等六座城邑的楚民,真不知會在秦軍屠戳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似鄧戍等楚民承情於魏軍,在遷居至葉邑後,欲加入方城軍保護自己新的故鄉,庄辛實在也不好指責什麼——終歸是他楚國失義在先。
想了想,庄辛向鄧氏兄弟倆道了一聲歉意。
見此,鄧戍臉上的神色亦緩和了許多,還主動告訴了庄辛不少事。
比如說,葉邑城內建有不少義舍,新投奔而來、且暫時還未分到房屋的楚民,可以到城內的義舍暫時居住,葉邑會發放米粥,雖然每個人分到的並不多,但也不至於被餓死。
聽到這裡,庄辛心下暗暗吃驚:哪怕葉邑是為了收攏民心,義舍這個舉措也稱得上是大手筆了。
想了想,他又問道:「葉邑的房屋,是當地的縣府分配的么?」
「是的。」鄧典解釋道:「只要到縣府登記戶籍,就能分到屋宅,不過並非無償,日後需要向縣府繳納一筆租金,除非攢一筆錢將這間屋宅買下來,日後每年就無需再繳納租金……哦,也有例外,比如我兄長,他正準備投奔方城軍,一旦他被方城軍招入,咱家也不必再繳納租金,除此之外,像石匠、鐵匠、木匠等匠人,只要願意成為葉邑的匠工,也可以無償分到屋宅……可假如既沒有被方城軍招入,又不曾被葉邑縣府聘為匠工,想要屋宅就得等一段時間,老先生也知道,如今葉邑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說著,他上下打量了幾眼庄辛,又補充了一句:「因此,有不少人都跑到城外開墾荒地去了,據葉邑的政令,這幾年開墾的荒地可以任由各人耕種,因此有不少沒有分到屋宅的人都跑到城外,開墾個十幾畝荒地,然後在田邊自己蓋一座茅屋暫時住著,雖然葉邑並不提倡,但暫時也沒有精力去管,好歹能住一段時間,總好過在義舍跟他人擠在一起。」
『……怪不得城外有那麼多人。』
庄辛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
此時,鄧戍對弟弟鄧典說道:「時候不早了,我該去方城了,阿弟你就不必相送了,我觀這位老先生初來乍到,對葉邑並不熟悉,你不如幫幫他。」
「這……」鄧典猶豫了一下,旋即說道:「那兄長小心。」
「哈。」鄧戍笑著說道:「陽關那邊有一支魏軍駐守,秦軍還能打到這裡來不成?我先走了,若我有幸被方城選中,我會立刻回來告知喜訊。」
「兄長定能被方城選中。」
「哈哈,走了。」
於是,鄧戍自顧自走了,留下弟弟鄧典,帶著庄辛前往城內的義舍。
庄辛不想拂了這兄弟倆的好意,便索性跟著鄧典前去。
沿途,庄辛亦從鄧典口中得知了不少,比如鄧典告訴他,他們兄弟倆是比較走運的,因為他們一家在葉邑入籍的時候,縣府的官員見他兄長鄧戍穿著楚國的甲胄,猜到鄧戍肯定是當做兵卒的,因此在得知鄧戍有意投奔方城軍後,便優先為他們家分配了屋宅,否則,他們恐怕也得帶著家人暫住於城內的義舍。
聽到這裡,庄辛心中忍不住暗想:那方城令蒙仲,竟不排斥徵募楚人為麾下士卒,這意味著他有自信能籠絡這些楚卒,還是說他並無對楚國不利的心思?
『應該是後者,否則屈原不會留在此人身邊擔任門客。』
庄辛心下暗暗想道。
走著走著,一行人路過一條街道,庄辛驚訝地發現,街道兩旁全是店鋪,從酒肆、客棧、米鋪、布鋪、油鋪,簡直一應俱全,這讓他愣了愣。
要知道天下各地的縣城,城中的主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