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魏國篇 第281章 口頭約定

二月初七,在經過兩日的趕路後,蒙仲與蒙虎、華虎、穆武三人率領千餘騎兵抵達了酈縣。

當時正值上午辰時前後,待等蒙仲一行人抵達酈縣時,他們遠遠便看到無數楚民拖家帶口,正從酈縣的東城門逃亡。

見此,蒙仲等人便迎了上前。

沒想到,他們的靠近,卻使那些楚民嚇得魂飛魄散。

甚至於,有些當面被騎兵堵住去路的楚民,當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饒命,饒命。」

蒙仲等人立刻醒悟過來,這些楚民肯定是把他們當做了秦卒,於是蒙仲立刻翻身下馬,扶起那幾名跪倒在地的楚民,和顏悅色地說道:「諸位誤會了,我等並非是秦軍,而是方城的軍隊……」

他在這裡藏了個心眼,並未直接說己方是魏軍,而是自稱「方城軍隊」,畢竟垂沙之戰結束這才沒幾年,楚人對魏軍的恐懼,其實並不比恐懼秦軍輕上多少。

但遺憾的是,在場的楚民當中亦有知曉方城底細的人,在聽到蒙仲的話後,怯生生地問道:「方城……足下是魏軍么?」

見橫豎躲不過去,蒙仲也只能承認。

果不其然,在他承認之後,附近的楚民更是嚇得面如土色。

這也難怪,畢竟在垂沙之戰期間,魏國雖然與齊國、韓國一幫,但不可否認都是趁機攻打楚國的「入侵者」,也確確實實在楚國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以至於在很多楚人眼裡,魏軍跟秦軍其實並沒有什麼兩樣。

見這些楚民越來越驚恐於自己魏軍的身份,蒙仲只能好言安撫道:「諸位,諸位,我魏國與楚國的戰爭早已結束了,我兩國不再是敵國,我軍不會對諸位不利……」

但遺憾的是,縱使他和顏悅色地勸說,但還是無法消除這些楚民對魏軍的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蒙虎不耐煩了,沖著那些楚民叫嚷道:「都閉嘴!若我軍要對你等不利,你們以為你們逃得掉么?!都給我閉上嘴聽著!想要活命的,就逃往方城、葉邑一帶,那裡有足夠的田屋可以供你們居住與耕種,而我軍亦可以為你們提供保護,阻止秦軍將你們殺害,不怕死的,儘管朝漢水逃亡……」

這一番話,聽得那些酈縣楚民面面相覷。

魏軍幾時有這麼好心,竟願意為他們提供保護?使他們免遭秦軍的屠戳?

但不能否認,眼前這支魏軍確實沒有加害他們的心思。

此時,蒙仲見這些楚民被蒙虎的嗓門給鎮住了,便趁機又說道:「我乃魏王新任命的方城令蒙仲,見不慣秦軍濫殺無辜,但我身為魏國的將領,未曾得到王令,亦不能出面阻止秦軍的惡行,以免挑起魏秦兩國的戰爭,但倘若諸位願意投奔我方城,我蒙仲願意為諸位提供保護……」

說著,他又立刻拋出了「遷居葉邑前兩年免一切賦稅」的田利,聽得在場諸楚民皆睜大了眼睛。

片刻後,看著那批楚民繼續逃亡的背影,華虎皺著眉頭問蒙仲道:「阿仲,你說這些楚民,有多少會相信我等的說辭,投奔方城?」

話音剛落,就聽穆武搖頭說道:「我猜,可能只有兩三成,其餘人,多半還是傾向於逃亡「穰縣」一帶。」

穰縣,即楚國當年贈予秦國穰侯魏冉的封邑,而此番從秦軍的出兵路線分析,待秦軍攻克酈縣,下一個遭到進攻的多半就是穰縣。

「不必著急。」

在聽了穆武的話後,蒙仲搖搖頭說道:「這些人對我等心存懷疑,是否才會依舊選擇逃亡穰縣,待過幾日,待秦軍攻打穰縣時,咱們再赴穰縣,介時就會有更多的楚民相信我等的誠意……總之,要讓他們心甘情願投奔我方城,不可用強。似這般,就能不落下任何把柄於人。」

「唔。」

華虎與穆武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留下華虎、穆武二人率領各自麾下的騎兵在酈縣的城東與城南「利誘」楚民投奔方城,而蒙仲則帶著蒙虎,轉到了酈縣的西北角,遠遠窺視秦軍隊酈縣西城牆的進攻。

僅僅窺視了片刻,蒙虎的副將、如今已被提拔為佐司馬的曹淳便忍不住開口道:「酈縣的防守……看上去並不積極啊。」

或許他是想說,酈縣的防守力度非常弱。

明明秦軍只主攻酈縣的西城牆,但從攻城的戰況來看,秦軍似乎已壓制了城內的守軍。

再看秦楚兩軍的聲勢,秦軍吶喊震天,而酈縣楚軍那邊,幾乎聽不到什麼響動。

吶喊這種事,較真來說,這是浪費體力的行為,一支優秀的精銳軍隊,軍中士卒絕對不會無謂地吶喊消耗體力,但在大多數時候,一邊士卒的吶喊聲大,無疑會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尤其是對於毫無戰場經驗的新卒而言,說不定在聽到對方軍中的吶喊後,會嚇得雙腿發軟。

所謂先聲奪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想到這裡,蒙仲不動聲色地觀察了一下蒙虎、曹淳麾下的那三百餘騎兵,卻見他們一個個坐跨戰馬,臉上仍帶著不以為然的輕鬆表情,這讓蒙仲暗暗點頭:不愧是去年追殺過萬餘秦軍的騎兵,別的姑且都不論,至少心態叫人頗為放心。

不得不說,蒙仲也是多此一舉,要知道蒙虎、華虎、穆武三人麾下的騎兵,皆是魏武卒出身,怎麼可能會膽怯?

更別說去年自秦軍主力在憚城敗退後,這支騎兵一路追殺秦軍敗卒,一直追殺到武關。

想來在絕大多數騎兵眼中,秦軍只是他們可以隨意揉捏的小弟弟而已。

這不,儘管他們這邊僅三百餘騎兵,而在遠處,則有數萬秦軍正在攻打酈縣,但蒙虎麾下的這些騎兵非但毫不擔心那些秦軍或會對他們不利,反而饒有興緻地評價著酈縣楚軍的守城,儼然有種坐山觀虎鬥的意思。

而此時,蒙仲的目光則落在了秦軍的本陣一帶。

只見在秦軍本陣,他除了看到「秦」字軍旗外,還看到一面繪有「白」字的將旗,不出意外的,多半就是秦將白起的將旗。

『果真是他……』

想起曾經在伊水河畔險些被自己一弩射死的秦將白起,蒙仲亦忍不住遐想連篇。

不得不說,他當時並不清楚那名年輕白面的秦將,正是秦軍的新任主帥白起,否則,他絕對不會叫白起那般輕易逃離,那麼隔著一條伊水,說不定他也會追上去將白起殺死。

那次未曾擊殺白起這個秦軍主帥,這是伊闕之戰時蒙仲心中莫大的遺憾。

畢竟,若他當時能成功擊殺白起,魏韓兩國在那場仗中就不至於損失將近十六萬軍隊。

但話說回來,若沒有白起,公孫喜就不會死,後者會繼續按照薛公田文的指示,故意打壓他蒙仲,在這種情況下,蒙仲恐怕也很難獲得足夠的軍功……

從這方面來說,蒙仲其實得感謝白起,因為沒有白起除掉公孫喜,他根本沒有機會代替公孫豎號令竇興、魏青等魏國的軍司馬。

總而言之,蒙仲對白起的態度其實挺複雜的。

倘若說蒙仲對白起還有几絲「感激」的話,那麼白起對蒙仲,恐怕就只有「憎恨」了。

可不是么!

最初白起剛剛接替向壽成為十三萬秦軍的主帥,興緻勃勃跑到伊水對岸的伊闕山窺視魏軍的主營,沒想到剛好撞到被公孫豎打發駐守伊闕山的蒙仲,被後者識破了身份,狼狽逃竄,非但險些被蒙仲一劍將首級砍下來,左肩亦中了蒙仲一箭,養了兩個多月傷勢這才逐漸痊癒。

而後在「伊闕一役」中,白起率八萬秦軍突襲十八萬魏軍的主營,在一夜之間擊潰魏韓二十餘萬軍隊,堪稱是前無古人的勝仗,沒想到被蒙仲抓獲秦軍當時唯一的虛弱期,率領當時逃奔伊闕山的幾萬魏軍,在白起看來只是喪家犬的那幾萬魏軍,硬生生扭轉了局勢,反過來壓制秦軍,使秦軍最終潰敗於韓國的憚狐,使原本酣暢淋漓的大捷變成了潰敗。

本來有機會在伊闕之戰中成為整個中原最耀眼的將星,但卻硬生生被蒙仲給壓了下來,白起自然會將蒙仲恨到骨子裡。

當然了,在這份「憎恨」中,未嘗沒有白起對蒙仲的欣賞,畢竟蒙仲是迄今為止唯一能跟得上他計略的敵將。

「白帥!」

不知何時,大將季泓來到了白起身旁,目視著遠處的那支騎兵,低聲說道:「白帥,那支騎兵,莫非就是……」

白起壓了壓手,示意季泓莫要聲張,畢竟他此番麾下七萬軍隊中,有將近一萬是去年參加過伊闕之戰的老卒。

也就是說,這將近一萬名士卒,是當初從蒙虎、華虎、穆武這三支魏國騎兵的追殺中僥倖活下來的,就連白起、季泓這些軍中的將領,亦對那千餘魏騎忌憚三分,更何況是那些僥倖從其手中存活下來的秦卒呢?

白起低聲對季泓說道:「我也不知什麼緣故,可能蒙仲那傢伙就在這一帶……」說著,他看了一眼遠處的魏國騎兵,忍不住又嘀咕道:「我以為那傢伙會在河東呢。」

不得不說,白起的猜測不無道理,畢竟河東郡是魏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