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出身楚國羋姓屈氏公族,名平、字原。
其祖先,乃「楚武王熊通」的次子「熊暇」——當時熊暇的兄長繼承王位,即「楚文王熊貲」,而熊暇則官拜「莫敖(相當於大司馬)」,且被封至「屈邑」,是故其後人便以屈氏作為家族的氏稱。
屈氏一族乃是楚國的大族,與同樣作為熊氏分支的昭氏、景氏兩支,並稱楚國三大家族。【PS:後來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即指昭、屈、景這三家。】
屈氏一族迄今為止出現過許多楚國重臣,比如「屈瑕(熊瑕)」、屈完、屈盪、屈建、屈蓋(屈匄),這些皆是在楚國出任要職。
在這些當中,相信「屈蓋」並不陌生,此人正是「秦楚丹水、藍田之戰」的楚國將領,曾受楚懷王之命進攻漢中上庸,然最終被秦國的名將嬴疾所擊敗,八萬士卒被秦軍斬殺殆盡,屈蓋因而羞憤自殺。
而屈原,即是屈蓋的同族,只不過屈蓋出生於楚郢,而屈原出生在「樂平里(秭歸)」。
曾幾何時,屈原曾是楚國的「左徒」,受楚懷王重託變法改革,他本該接替當時年老的「昭陽」出任楚國的令尹——即國相,卻不曾想,變法改革遭到了楚國舊貴族的強烈抵制,以至於最終楚懷王不得不放棄變法改革,由左徒被下放為「三閭大夫」。
昭、景、屈三家貴族在都有自己的居住區,稱為「昭閭」、「景閭」、「屈閭」,而三閭大夫,顧名思義即是管理管理這三支家族事務的官員,確切地說,這並非是能參與國事的官員。
但即便如此,屈原還是遭到了一名上官大夫的進讒,以至於被楚懷王流放——其幕後黑手,正是他的政敵,楚懷王的兒子,楚公子「子蘭」,楚國舊貴族勢力的其中之一。
原因很簡單,因為屈原迎娶了昭氏的女子為妻,縱使一度遭到貶官,但楚公子子蘭還有楚國的舊貴族們,仍覺得楚懷王或對放棄變法改革一事心存不甘,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再次啟用屈原施行變法改革,因此,舊貴族勢力無法坐視屈原留在楚郢。
後來,楚國在「丹陽、藍田之役」中被秦國擊敗,楚懷王這才召回被流放的屈原,派後者前往齊國,希望與齊國恢複曾經的盟交。
然而齊國並沒有接受,甚至於,為了報復楚國對曾經對齊國的背叛,齊國還派了名將田章聯合魏韓兩國對楚國落井下石,即「垂沙之戰」。【PS:好像齊國盡干這種落井下石的事,好幾次變相幫助秦國、給中原諸國拖後腿,之前對趙國也是。】
西邊有秦軍入侵,北面有齊魏韓三國聯軍進攻,楚懷王被逼無奈,派太子熊橫到齊國作為質子,向齊國求和,而他則親自到咸陽向秦王賠罪求和。
當時屈原以及他妻族的好友「昭雎」力勸楚懷王,但由於楚公子子蘭等人的慫恿,楚懷王最終還是趕赴了秦國。
沒想到,秦國見楚國腹背受敵,亦趁機向秦國索要土地,楚懷王誓死不從,最終客死秦國。
而楚國這邊,為了使秦國放棄趁機索要土地,楚國迎回了在齊國作為質子的太子熊橫,擁護其作為新君,即如今的楚王橫。
而楚王橫上位之後,便提拔了弟弟公子子蘭出任令尹,楚國的舊貴族勢力,捲土重來,再不是屈原所能抗衡。
但屈原依舊我行我素,當面斥責、數落楚王橫與令尹子蘭,讓這二人恨不得將屈原千刀萬剮。
然而考慮到屈原終歸不是一般的貴族,而是屈氏之後,楚國的公族,楚王橫與令尹子蘭便決定再次將屈原流放——無論打發屈原到哪裡都無所謂,只要別在楚郢這邊礙眼就好。
於是乎,年已四十六歲的屈原再次遭到流放,準備前往江南——即楚國吞併越國所得到那片吳越土地。
然而就在屈原正準備出發前往江南時,他忽然得知有一股魏軍在他楚國境內誘拐楚民前往方城、葉邑兩地,心中好奇的他,便決定先前往方城、葉邑兩地。
他將這件事告訴了前來送別他的「昭雎」——昭雎是屈原妻室的族人,關係就好像是蒙仲與樂進、樂續兄弟,只不過昭雎最終屈服於令尹子蘭等楚國的舊貴族勢力,而屈原不願屈服,因此才遭到二度流放,否則,似屈原這等有能力主持變法改革的楚國重臣,又豈會長久的遭到排擠?
「你欲前往方城、葉邑兩地?」
在聽到屈原的話後,昭雎感到很意外。
「嗯。」屈原點點頭說道:「傳聞中所稱,魏國派了新的方城令,這名方城令任職之後,便派人到我楚國,許諾田利以誘拐國人,我思他圖謀不小,是故前往一探究竟……懇請兄長代我隱瞞。」
昭雎聞言暗暗苦笑。
其實他很清楚,楚王熊橫與令尹子蘭根本不在乎這屈原究竟在哪,他們只要求此人別出現在自己面前就好,畢竟任誰被人指著鼻子痛罵昏君、奸臣,都會因此感到不快,更別說楚王熊橫與令尹子蘭確實如屈原所說的那般是誤國的昏君與奸臣。
想到這裡,昭雎點頭說道:「你放心吧,你的妻兒我會代你照顧……保重。」
「……唔。」
隨後,昭雎便用錢財收買了押送屈原的那一隊楚卒,囑咐他們在途中照顧好屈原。
那隊楚卒幾乎都是平民出身,對主張變法改革、提高楚國平民生活的屈原心存好感,如今又得到了昭雎的好處,自然是連連答應。
於是乎,就當楚王熊橫與令尹子蘭誤以為屈原已踏上流放至江南旅程的時候,屈原在那隊楚卒的保護下,直奔方城。
為了掩人耳目,屈原吩咐隨行的楚卒們脫下了甲胄,改換平民服飾,防止被魏軍識破。
十一月的天氣,已逐漸寒冷起來,天空亦陸續飄落白雪。
在這等寒冷的天氣後,屈原與那隊楚卒徒步四五日,終於抵達了方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往方城的途中,他們亦碰到了不少楚民,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人都是聽說了方城許諾的田利,因此攜家帶口遷往方城的楚人。
就屈原在途中陸續所見到的,便有數百人之多。
抵達方城境內後,沿途時常遇到魏軍的巡邏衛隊,但正如傳聞中那般,這股魏軍頗為和善,非但對他們秋毫無犯,反而向他們指明了葉邑的方向:「……方城乃駐軍要塞,尋常百姓不得靠近,你等可以沿著這條路前往葉邑,那裡才是許以田利的地方……就是說,無論在葉邑一帶開墾多少荒地,前兩年都可以免去賦稅。」
見有魏軍士卒肯定了這則消息,屈原這支隊伍中的楚民們滿心歡喜。
但屈原卻從中聽出了幾分端倪,故意那些魏軍士卒道:「我等不能居住在方城么?我觀方城一帶土地廣闊,豈不是更適合耕種?」
領頭的魏軍看了幾眼屈原,搖頭說道:「方城這邊的田地,是留給我軍耕種的軍屯田,並不用於民。」
『軍屯田?』
屈原聞言頗感意外,又問道:「那此前方城一帶的人呢?」
「都已遷往葉邑。」那名魏卒回答道。
聽到這裡,屈原愈發好奇,本想問問這方城究竟有多少駐軍,何以有能力耕種方城一帶所有的田地,但考慮有可能被當成姦細抓起來,他最終忍了下來,跟著大隊伍徐徐前往葉邑。
在前往葉邑的途中,屈原等人經過了一個隘口,那裡有一座魏軍的營寨,當屈原等人經過的時候,有成百上千的魏軍士卒正在那邊操練。
只見那些魏卒赤裸著上身,扛著粗大的圓木,腳踏積雪,一邊繞圈奔跑一邊時而發出「喝」、「喝」的口號,中氣十足,軍姿頗為雄壯。
而從旁的那些楚民則沒有想得那麼多,他們只是驚羨於那些魏卒那冒著熱氣的強壯體魄,驚羨之餘,亦帶有幾分畏懼。
但自始至終,那些魏卒都沒有理睬他們,對方只是自顧自地操練。
看到這一幕,屈原下意識地將這些魏卒跟「魏武卒」聯繫到了一起。
但事實上,這些魏卒並非魏武卒,而是蒙仲正在訓練的新軍,畢竟蒙仲根本養不起真正意義上的魏武卒,不過對於這支軍隊的要求,他倒的確是按照魏武卒的標準去訓練的。
可能是因為駐足觀瞧久了關係,屈原看到有一名年輕的將領朝著他們這邊走了過來。
「你等,可是前往葉邑的楚民?我乃這座營寨的主將,樂進。」
『一營主將?』
看了一眼遠處那座佔地頗廣、彷彿關隘一般的魏營,屈原心中不禁有些吃驚。
畢竟眼前這位魏將看起來頗為年輕,可能只有二十歲上下,然而這個年紀,卻已成為了這座魏營的主將。
「呃……」
屈原連忙拱手解釋道:「軍將恕罪,在下只是見貴軍士卒正在操練,見軍容肅武,因此駐足觀瞧。」
「哦?」
魏將樂進上下打量了幾眼屈原,旋即笑著說道:「觀這位先生的言行,似乎並非是尋常楚民……」
屈原心中一驚,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