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趙國篇 第150章 七月下旬

兩日後,即七月十四日,趙主父從邯鄲離開,前往沙丘一帶勘察陵墓的選址。

趙主父為自己勘察陵墓的選址,似這麼大的事,作為兒子,公子章與趙王何當然得陪同,畢竟這也是「盡孝道」,若是故意推辭,勢必會惹來非議。

而作為護送的軍隊,陽文君趙豹命他的副將趙賁率領一半士卒守衛邯鄲,而他則親自率領另外一半邯鄲軍、約五千餘名士卒沿途保衛。

而趙主父這邊,趙主父則命龐煖率領五千名檀衛沿途保護。

除此以外,還有「宮伯」信期的千餘名王宮衛士,以及蒙仲的千名信衛。

四支兵力,總共約一萬兩三千人的兵力,這即是沿途護送的所有兵力。

記得在趙主父宣布「勘察陵墓選址」這件事後,安平君趙成就曾將肥義、李兌、趙豹三人請到自己府上,商議對策。

不得不說,對於「趙主父勘察陵墓選址」這件事,其實不單單蒙仲、樂毅二人瞧出了幾分不對勁,事實上,似趙相肥義、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陽文君趙豹等趙國的老臣們,亦紛紛感覺到了危機。

畢竟此前在邯鄲,無論是趙主父還是公子章,都不可能鑽到什麼空子,因為陽文君趙豹對邯鄲的防衛非常嚴密——在趙相肥義的暗中支持下,陽文君趙豹作為「舊貴族派」的一員,卻不允許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把手伸到邯鄲城的城防,更何況是趙主父與公子章呢?

正因為能確保邯鄲不會落入趙主父、公子章、安平君趙成三方勢力手中,趙相肥義此前才會故意「拖延」——按他的想法,拖到趙主父年老體衰、威嚴不再,那麼公子章的威脅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可沒想到的是,趙主父借「勘察陵墓選址」這件事,有意讓趙王何離開邯鄲,不得不說,這讓肥義充滿了擔憂——畢竟趙王何一旦離開了邯鄲,離開了陽文君趙豹與宮伯信期對趙主父、對公子章的雙重防衛,很有可能就會發生什麼變故。

正因為如此,在眾人匯聚於安平君趙成府上商議對策的那晚,李兌的兒子李躋是反對這件事的,他的理由是,誰也不能保證公子章會不會在此期間對趙王何不利。

但沒有辦法,趙主父前往沙丘勘察陵墓選址,作為兒子,趙王何是肯定要跟著去的,這正是中原所推崇的孝道,若是趙王何拒絕跟隨,這無異於落下了口實,日後趙主父完全可以借「兒子不孝」這件事,廢立趙王何,到時候,新君派就會變得非常被動。

在一番商議後,奉陽君李兌提出了一個對策:他趙成、李兌二人借故留在邯鄲一帶,集結他二人麾下的軍隊,而陽文君趙豹,則率領齊麾下的邯鄲軍,陪同趙王何與趙相肥義、宮伯信期三人,一同前往沙丘行宮。

說實話,留下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在邯鄲一帶,肥義其實並不是很放心,就連陽文君趙豹,他在李兌說完這句話的最初,亦只是呵呵輕笑,並不應諾。

顯然,肥義與趙豹對於趙成、李兌等人並不是完全信任。

見此,奉陽君李兌正色說道:「肥相、陽文君,危機在前,縱使你我彼此間曾經或有些政見不同,但眼下彼此的利害是一致的,無論如何都要確保君上安然無恙……若是我等此時仍相互懷疑,難保不會被某些人有機可乘。不如這樣,我四人今日對天起誓,在解除我的趙國的危機前,攜手一致,絕不對彼此趁火打劫。」

聽聞此言,陽文君趙豹看了一眼趙相肥義,示意後者來決定此事。

肥義仔細地想了想。

必須承認,他對趙成、李兌等人亦抱有警惕,但這份警惕,只是他唯恐趙成、李兌等舊貴族派把持朝政,架空了趙王何的權力,但歸根到底,趙成、李兌二人對趙王何的「王位」卻不敢存有半點染指之心——但公子章不同,公子章一直有著奪取王位的野心。

相信在公子章這個威脅面前,趙成、李兌二人絕不敢做出「趁機排除異己」的事。

在經過反覆權衡之後,肥義認為奉陽君李兌的話可以信任,於是當日四人立下了針對趙主父、針對公子章的盟約,新君派與舊貴族派,在來自趙主父與公子章的巨大威脅下,拋下以往的成見,達成了意見。

在此基礎上,四人又商議出了對應這件事的對策:即由趙成的兒子趙平、李兌的兒子李躋,雙雙陪同趙王何與趙相肥義、宮伯信期,跟隨趙主父前往沙丘宮一帶勘察陵墓選址,由陽文君趙豹率領約七成的邯鄲軍,沿途保護。

而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二人,則在這段時間調回此前駐守在中牟一帶的二人麾下的軍隊,布防在邯鄲一帶,以防止突發變故。

並且安平君趙成對趙相肥義囑咐:「若有變故,請立即派人通知我二人,我二人當立刻率軍來援。」

「嗯。」肥義點點頭表示牢記心中。

不得不說,在這危機來臨之際,新君派與舊貴族派終於暫時消除了成見。

這也難怪,畢竟這關乎他們雙方的利益:肥義要確保趙王何的王位;而趙成、李兌二人,亦要通過確保趙王何的王位,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因此他們雙方的利害確實是一致的。

七月十四日,趙主父、趙王何、公子章三人的隊伍從邯鄲離開。

沿途保護的軍隊有四支,即趙王何的近衛、宮伯信期率領的千名宮衛,負責貼身保護趙王何與趙主父,有公子章的約數百名近衛,還有龐煖的五千名檀衛軍,以及陽文君趙豹的約七千餘軍隊——姑且就稱作邯鄲軍。

總共近一萬四千兵力。

待等這支隊伍經過肥邑一帶時,蒙仲、樂毅二人所率領的一千名信衛軍亦加入了這支隊伍。

不得不說,信衛軍的加入,讓趙平、李躋二人壓力很大。

這也難怪,畢竟近段時間信衛軍的風頭實在是猛。

此前在祝柯縣一帶時,雖說信衛軍創下了以五百人夜襲數萬齊軍的壯舉,但具體戰況如何,趙國的臣子卻不得而知。但前段時間信衛軍幾乎用壓倒性的優勢「屠殺」了薛公田文門下的五百名俠勇,這才讓趙國的臣子們親眼見證了這支「趙武卒」的實力。

用陽文君趙豹當時的稱讚來說,只要戰術得當,信衛軍擁有著「以一敵十」的實力,換而言之,刨除新擴充的五百名新卒不提,那五百名信衛軍老卒,最起碼就抵得上五千名趙國士卒。

「兩位要小心蒙仲的信衛軍。」

趙平、李躋二人找到陽文君趙豹與宮伯信期二人,提醒他二人謹慎對待蒙仲、樂毅麾下的信衛軍。

畢竟蒙仲、樂毅二人都是善於權謀、精通兵法的將領,而他倆麾下的信衛軍,又是實力不亞於魏武卒的趙武卒,這兩者加在一起的威力,豈可忽視?

而對此,陽文君趙豹玩笑般笑道:「若是蒙仲那小子果真有偷襲老夫麾下軍隊的意圖,那老夫能做的,恐怕也就引頸待戮了,哈哈哈……」

「這不好笑,陽文君。」趙平當時面色難看。

雖然開了個玩笑,但陽文君趙豹還是暗暗下令,命麾下軍中士卒對信衛軍抱持極高的警惕。

而另外一邊,宮伯信期則私底下與肥義商議,詢問肥義對此的意見——畢竟信期也知道,這段日子肥義在想方設法拉攏蒙仲。

「還是……還是有所提防吧。」

肥義在沉思了片刻後,對信期說道:「蒙仲此子固然重情重義,但正因為重情重義,他首先效忠的必然是趙主父,倘若趙主父當真下令對君上不利,此子……必然會成為我等的敵人。」

「那可真是太遺憾了。」

信期一臉惋惜地說道。

說實話,信期其實很樂意把蒙仲調到他麾下作為他的副將,畢竟蒙仲非但有讓人驚呼的厲害師承,更可貴的是此子文武兼備,擅長練兵與用兵,誰不想要這樣出色的部下呢?

於是乎,蒙仲、樂毅二人所率領的信衛軍,被安排在大隊伍的右側,並且處於邯鄲軍的前方,以便邯鄲軍隨時都能對信衛軍做出反制。

「怎麼感覺……我軍被針對了?哪有區區千人軍隊作為萬餘兵力側應的道理?」

當得知來自大軍的命令後,蒙遂皺著眉頭說道。

聽聞此言,樂毅很坦率地道出了原因:「大概是肥義、信期、趙豹等人對我軍抱有警惕吧。」

期間,蒙仲亦點頭說道:「不必在意,就以沖軛陣行軍吧。」

沖軛陣,即信衛軍當日用來擊敗薛公田文手下五百名俠勇的陣型,嚴格來說,它其實並非有利於士卒發揮實力的陣型,它的作用是防止、以及降低在行軍途中遇到突發變故帶來的混亂與損失,比如遭到敵軍偷襲、伏擊時——它那獨特的「X」陣,能保證敵軍從四個方向前來襲擊時,都會遭到兩面夾擊,然而同時也有著欠缺爆發力的缺點。

不得不說,當得知信衛軍擺出了沖軛陣後,縱使是陽文君趙豹,亦感覺到了几絲壓力。

別的軍隊擺出沖軛陣,趙豹絲毫不放在眼裡,但信衛軍擺出沖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