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三朝會盟 第33章 春寒(六)

趙誠親自迎接宋國使者是有原因的。

因為苟夢玉帶來了大量的禮物,金銀、布帛與茶等財物自不必說,趙誠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最高興的是終於得到了宋國的四大奇書。

宋國的皇帝都愛讀書,如果武功上沒有高人一等的功績,比不上秦皇漢武或者盛世大唐,那麼就在文物典章上做出一番作為來。宋太宗、真宗朝時編了諸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與《冊府元龜》這四部大書,集古之大成,前無古人。

《太平御覽》一千卷,雜采經史、傳記、小說,自天地事物,迄皇帝王霸,分類編次。取《易·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之說,分五十五部類,號稱「書備天地萬物之理,正教法度之原,理亂廢興之由,道德性命之奧」。保存了宋以前大量古籍,多是近於散亡的古籍。

《太平廣記》共五百卷,取野史、小說合集而成,古來軼聞瑣事、僻笈遺文咸在。多談鬼怪,而採摭繁富,名物典故錯出其間,詞章家司所採用,考證家亦多所取資。又唐以前書世所不傳者,斷簡殘編,尚間存其什一,尤足貴也。

《文苑英華》共一千卷,另有目錄五十卷,屬詩文總集。上起梁朝《文選》時,下至唐、五代,收集文家兩千兩百人,詩文兩萬餘篇。賦、詩、歌行、雜文、表、檄、論、制誥、策問等三十八類。

《冊府元龜》共一千卷,又有目錄十卷,音義十卷,概括十七史。正如宋真宗所說:「朕編此書,蓋取著歷代君臣德美之事,為將來取法。」①

趙誠和他的大臣們不得不佩服宋國皇帝的文治功夫,這些洋洋大觀的巨著。雖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苑英華》就遺露了許多知名詩篇,然而卻是趙誠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些耗資巨費的鴻篇巨著,並非只要有財力才能辦到地。

歷代藏書莫不過於唐開元年間,計有9萬餘卷,然而經過「安史之亂」、唐末五代戰亂,至宋太祖掌政。朝廷三館藏書才數櫃,不過13000餘卷。宋國的皇帝從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至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150餘年間,曾下詔和派員到地方徵集圖書十五六次,幾乎平均每十年一次。除徵集民間散失的典籍,就是自己花大力氣編纂《太平御覽》等巨著,這就讓一些古籍不致於亡佚的危險。這也正是趙誠入主中興府來,用心保存西夏王朝無論是皇宮還是民間的所有典籍的原因,一代王朝可能沒有什麼大偉業會被後人記住或者歌頌。但是文字卻不朽。

當年趙誠出使臨安府,曾點名求書,宋國皇帝趙昀並不太情願。如今趙昀卻主動送了過來,這讓趙誠十分高興,因為這完全是不勞而獲。這也讓趙誠對宋皇的觀感大有好轉。

賀蘭書院山長劉翼早就帶領著書院中眾教授、助教和學生,將這些從臨安遠道而來的巨著親手存放於書院一處樓閣內,號稱「藏書樓」。據說王若虛、元好問等人欣喜若狂,將自己置身於書海之中。廢寢忘食,沉湎其中。

得隴望蜀是個順其自然地事情,趙誠又派人到驛館中詢問苟夢玉宋國朝廷是否能再送諸如1000卷的葯書《神醫普救方》和6000餘卷的佛經《開寶大藏經》,還有諸如4000多卷的道藏《祥符寶文統錄》等等。

苟夢玉只好找個借口,將這事搪塞過去,卻將這件事情暗暗記在心上,他不知道這是他該高興還是該警惕的地方。

第三天,趙誠在聚義殿中設宴款待外國使者。金、宋兩國的使者一同赴宴,副使及有職的諸人均有座位。禮部奉命故意將苟夢玉與烏古孫仲端兩人安排在一處住宿,這次國宴也是如此,這兩人均身著本朝官服,冠峨博帶,相互打量著對方,心中暗暗提防著,猜測著對方的來意。

「兩位使者均是上國貴使。孤何德何能。怎能勞二位使者親至呢?」趙誠很謙虛地說道,因為金國名義上還得稱他為兄。舉杯邀道:「使者滿飲,嘗嘗我中興府地美酒。」

「多謝國主!」兩位使者齊聲說道,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除葡萄酒外,我朝產烈酒,酒從五穀中來,耗費糧食巨萬。孤本想禁酒,奈何國人向來好酒,一日無久不歡,軍中又多豪飲之輩,孤也不例外。諸位也應知道,塞外寒苦,若無酒則難以抵禦嚴寒。」趙誠道,「故中書省此禁酒令尚未出京,就不了了之,難啊。」

兩位使者面面相覷,趙誠這嘆息之辭讓他們二人摸不著頭腦,這話是說國事本就複雜難斷令人感慨還是另有所指?

「國主若是有需,我大金國願意輸酒於上邦,供國主品嘗。」烏古孫仲端搶先說道,表明金國與秦國之間的「兄弟情誼」。

「中興府之『燒刀子』烈酒外臣亦有所耳聞,此酒不過是蒸餾而來。」苟夢玉道,「要說造酒,向以我大宋朝聞名天下,禁中有『薔薇露』,又有賜大臣之『流香酒』,其它諸如鳳泉、龜峰、藍橋風月、思堂春、瓊花露、又端、玉醅、蓬萊春、秦懷春等等數不盡數。國主若是有暇,不妨派使臣赴我臨安府,我朝必以美酒千斤相送。」

苟夢玉不厭其煩地報著酒名,那烏古孫仲端所處的汴梁雖也是富庶之城,卻無法與南朝臨安府相提並論,單就是這些酒名就讓人想大醉一百遍。

「那又如何?」烏古孫仲端不屑地表示道,「金、秦兩國約為兄弟,此地主人若是有意兵臨臨安府,我朝願攜手並肩,共同直搗臨安府。」

烏古孫仲端這話很言不由衷,明眼人都知道這話只能是嚇唬嚇唬宋國,對於自家皇帝和朝中大臣的主張。烏古孫仲端本人並不贊成,但是話說回來,若是能夠借秦國地「勢」,逼宋人「歸還」歲幣,他當然十分贊成。

「哼,貴朝不過是一個將亡之國,朝不保夕,何以言兵事?」苟夢玉反問道。「我朝精兵百萬,良將無數,正枕戈待旦,只等我朝陛下號令,即日收復三京(東京汴梁、西京洛陽和南京歸德)。」

苟夢玉說話底氣十足,彷彿不將金國放在眼裡,能不能辦到是另一回事,但場面上一定不能被比下去。

「你……無知匹夫!」烏古孫仲端勃然大怒。正欲反駁,有位從人卻跳了出來,指著對面宋人高聲嘲諷道,「靖康恥,猶未雪!」

所謂靖康之恥。當然是宋國的兩個皇帝被擄走,又丟了半壁江山。金國使團中人故意這麼說,當然意在激怒對面的宋人。

「你……」苟夢玉等人氣得臉色發青,金人的話無疑戳到了他們最不願讓外人提起地傷疤。

雙方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宋人罵金人北虜,金人罵宋人南蠻。趙誠很想知道他們如果罵自己,是不是該用「西蕃」?趙誠與自己地幾位大臣們相視一笑,自顧自地飲酒,金宋之間的世仇是不可能在這個場合解決的。

等他們吵累了,趙誠適時地咳嗽了一聲,大殿內立刻鴉雀無聲。眾賓客彷彿這才意識到他們吵得太投入了,忘了主人家的存在。

「當今天下,誰才是敵人?」趙誠高座在御座上,沖著左右問道。

中書令王敬誠道:「回國主,當然是蒙古人了。蒙古人滅國無數,又精於騎射,有亡天下之野心,向來鐵騎過處。人畜俱亡。今女真處中原。宋人居江南一葉,而我朝雄居於河西。秦、金、宋三國雖有爭執,然一國無以獨抗蒙古,況河北又有無數豪強為虎作倀,若是我三國勢不兩立,互不扶持,則恐為蒙古各個擊破。」

「中書令大人所言極是。」耶律楚材長身而起,奏道,「昔日嵬名氏當政時,夏金兩國互攻,方為蒙古人所趁,蒙人得以從燕京與河西並進,令金國腹背受敵。而嵬名氏以舉國之力助蒙攻金,勞民傷財,民不聊生,因而國力日衰,可戰之兵亦損,終遭蒙人吞噬。此前車之鑒也!」

「烏古大人對此事可有異議?」趙誠問道。

「外臣贊成中書令大人與左丞相大人所言。」烏古孫仲端道,「今貴我兩朝盟約已訂,兩朝東西相望,共同進退,此乃天下子民所望,天下大安指日可待也!」

「苟大人來自大宋國,你對辛卯年蒙古人犯蜀地,有何看法?」趙誠又問苟夢玉道。

「蒙韃犯我疆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關外五州及蜀地沔州、興元等地皆生靈塗炭,罪惡滔天。」苟夢玉道,「今貴軍屯集關外,國主莫不是欲效仿蒙古人,再入我境內殺掠一番?」

「哪裡、哪裡!」趙誠連連擺擺手道,「我大秦國與金國約為兄弟之國,共同進退,乃外敵所逼不得以而為之。金主遣信使對孤說,貴朝欠金國積年歲幣,屢次催交貴朝仍不肯償清所欠款項。此事乃貴朝理虧在先,怎能怨得了別人?」

烏古孫仲端連忙附和道:「國主聖明!」

苟夢玉見趙誠有與金國站在一起的意思,正欲反駁,身邊的錢佑怒斥道:「國主此言差矣,嘉定年間的和約本就是妄加之約,我朝民脂民膏豈能隨便授人。昔日之金人亦不過是今日之蒙韃,無異於五十步笑一百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今我朝……」

苟夢玉見這位太學生「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