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六、基督教發展的主要條件

探索重要問題的過程極為煩瑣,雖然令人厭煩,但我期望從除了神意的主要原因外,提出次要原因,將有助於闡明基督教的真理。如果我們在這些原因中發現人為渲染,或是出於偶然的情況,以及任何錯誤和個人情感混雜其中,對於人類深受不完美天性相稱的誘因所影響,看來也不應感到奇怪。

基督教得益於5個次要因素,那就是:信仰的熱忱、來世的憧憬、神跡的傳聞、嚴格的德行以及教會的體制。正是這些因素使得教會在羅馬帝國的發展,獲得偉大成就。正是由於第一個因素,基督徒具有不屈不撓的勇氣,決心要使被征服的敵人完全屈從。接下去的3個因素,為他們的勇氣提供最有力的武器。最後一個因素,則把他們的勇氣團結在一起,指揮他們如何運用武器,一小隊訓練有素、勇猛頑強的志願兵,藉此發揮無可抗拒的威力,去奮力擊敗一大群不知「為何而戰」及「為誰而戰」的烏合之眾。在多神教各種教派中,埃及和敘利亞四處遊盪的狂熱教徒,是唯一有組織的僧侶階層, 他們對神的安全和昌盛極為關切,利用民眾的迷信思想,獲得聲譽和支持。羅馬和各行省的多神教祭司,絕大多數出身高貴,富有資財,把出面管理著名神廟或參與公眾獻祭活動,當作極為風光的事務,大部分都是自己花錢舉行祭神的賽會。 等到他們按照鄉土的規定和習俗,舉行古老的宗教儀式時,則表現出十分冷淡的態度。由於他們在生活中各有正當職業,宗教的熱情和虔誠,很少受到個人利益或職業習慣的影響。他們長時間生活在各自的神廟和城市之中,始終不會受到紀律約束,也不會產生管轄的聯繫。當他們受到元老院、大祭司團和皇帝的管轄,只要在和平與莊嚴的氣氛中,維持人民一般的宗教活動,對行政官員而言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可以知道,多神教信徒的宗教情緒,彼此之間完全是同床異夢,各不相干,不僅鬆散也沒有任何定準,在無須控制之下,任憑自己隨著迷信的幻想而自然浮沉,依生活和處境的偶然情況,決定崇拜的對象和虔誠的程度。只要宗教信仰可以任意濫用在1000個神明的身上,那麼他們的心靈不可能對其中任何一位發生真誠和激烈的感情。

當基督教在世界上出現時,微弱而殘缺的異教信仰失去原有的力量。人類雖然以自身之力無法洞察信仰的奧秘,理性卻可以戰勝異教的愚昧。而在德爾圖良和拉克坦提烏斯儘力揭開異教的虛假和荒誕時,他們不得不借用西塞羅的辯才和琉善 的機智。這些懷疑主義的作品影響所及,遠遠超出了它們的讀者的範圍。不信神的風氣,從哲學家傳到凡人,從貴族傳到平民,從主人傳到在他飯桌邊伺候、全神貫注傾聽他放縱言論的奴僕。有哲學頭腦的人在公眾場合,對於國家的正統宗教制度,表面上裝出一副尊重的模樣,但只要透過那層勉強的掩飾,內心的鄙視就會顯露出來。在知識和地位上受到民眾尊敬的人,他們不僅不接受神,反而加以嘲笑。等到老百姓發現這種狀況,不免對他們信仰的教條充滿疑慮和恐懼。古老傳統日趨衰落,使得大部分人陷於痛苦不安的境地,對社會帶來極大危險。懷疑的思想和錯亂的狀態,可能使少數喜愛深思的人士感到歡悅;但是,一般群眾對各種迷信活動甘之如飴,如果勉強把他們喚醒,幻境的消失就會帶來痛苦。人們對怪異和超自然事物的喜愛與對未來情景的好奇,以及想要把希望和恐懼向可見世界之外延伸的強烈意圖,是多神教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信仰是如此迫切的需要,任何一種神話體系的瓦解,立即會被另一種形式的迷信取代。若在緊要關頭,上天不曾真正顯現足以喚起人們合乎理性的尊敬和信服,同時又可以吸引人民好奇、驚異和敬仰的啟示,那麼很快就會有更為新興和合適的神靈出來,佔據荒廢的朱庇特和阿波羅神廟。從人們實際的情況來看,已有許多人從自以為是的偏見中解脫,念念不忘且急切希望個人的信仰有所寄託。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個更無價值的目標,也可以暫時填補心靈的無限空虛,滿足尚無著落的慌亂情緒。任何人如果願意深思此一問題,則對基督教的迅速發展不會感到驚奇,可怪的是基督教為什麼沒有獲得更加迅速和普遍的成功?

前面已經明確提過,羅馬對外的征戰為基督教的傳播做好了準備,加速基督教征服世界的行動。在本書第二章,我們曾試圖說明,歐洲、亞洲和非洲最文明的行省,在何種情況下被羅馬君王統一起來,後來又如何通過法律、習俗、語言等的密切聯繫,能夠團結在一起。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熱切期盼救世主,但是對神派來的先知所施展的神跡,表現非常冷漠。人們認為出版和保存《希伯來文福音書》完全沒有必要, 有關基督言行的真實史事,要等到非猶太人信徒大增以後,才在距離耶路撒冷相當遠的地方,用希臘文編寫而成。 這些歷史一經譯成拉丁文,除了埃及和敘利亞的農民之外,羅馬臣民全都可以領悟。後來為使那些農民皈依,傳來特別的譯本。原來供羅馬軍團使用的公路,可以從大馬士革到科林斯,從義大利到西班牙極邊遠地區和不列顛,為基督教傳教士開闢便利的通道。那種把外國宗教傳入遙遠地區時,通常要面對的障礙和阻撓,這些宗教征服者從未遭遇。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在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統治時期之前,基督的信仰已經在帝國各行省和大城市中傳播。不過有關教會奠基的情況,組成教會的信徒人數以及在不信教的群眾中所佔比例等,現在不是無從查考,就是被虛幻和浮誇的言辭所掩飾。基督教在亞細亞、希臘、埃及、義大利以及帝國西部,聲望日漸增高,儘管我們獲得的資料並不完整,下面仍將儘力加以敘述,同時對於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疆界以外獲得的成就,也不會忽略。

從幼發拉底河延伸到愛奧尼亞海的富裕行省,是那位非猶太族的使徒顯示傳教熱情和信仰虔誠的主要場所。他播種在肥沃土壤上的福音種子,得到了他的門徒的辛勤培植,在最初兩個世紀里,這個區域建立起最大的基督教社團。就敘利亞行省而言,大馬士革、貝羅依、阿勒頗和安條克所屬教會,不僅最古老而且最有名望。先知在《啟示錄》中描述亞細亞的以弗所、士麥拿、帕加馬、提阿提拉 、薩爾代斯、拉奧狄凱亞和菲拉德爾菲亞等7個教會,它們因此得以揚名後世,衍生的下屬單位遍布人口眾多的地區。在很早一段時期,塞普勒斯和克里特這兩個島嶼,還有色雷斯和馬其頓這兩個行省,熱情接受新來的宗教。基督徒共和國很快在科林斯、斯巴達和雅典等城市建立起來。 希臘和亞細亞古老的教會,有充分時間來發展和擴大組織,使得諾斯替派和其他異端教派都能蜂擁而起,足以說明正統基督教會的興旺狀況,因為所謂「異端」這個名稱,不外乎用來指那些人數較少的派別而已。

除了這些內部的證據之外,還可以加上非猶太人的供狀、怨言和表現出來的恐懼。琉善是一位研究人類的哲學家,他的作品用極生動的詞句描繪當代的各種情況,可以知道在康茂德統治時期,他的故鄉本都充滿伊壁鳩魯派教徒和基督徒。 基督死後不到80年 ,仁慈的普林尼不禁發出感嘆,試圖消滅的罪惡依然無比猖獗。在他寫給圖拉真皇帝極為詳盡的信函中,提到羅馬神廟幾乎全部荒廢,用作祭品的牲口無人購買,而從異地傳入的宗教信仰,不僅充斥各個城市,甚至已經遍布本都和比提尼亞的鄉村和原野。

有些作家頌揚和嘆惜基督教在東方的發展,無須對他們的說法和動機進行深入研究。因為誰也沒有留下足夠的證據,可正確判斷那些行省的信徒人數。無論如何,有一種事實總算保存下來,讓我們對這個不為人知的有趣問題多少可以略見端倪。那就是狄奧多西當政時期,基督教沐浴在皇恩之中長達60餘年,古老而遠近聞名的安條克教會有10餘萬會眾,其中竟有3000餘人依靠公眾的捐獻為生。此後,東方最繁華榮耀之地,在於人口密集的愷撒里亞、塞琉西亞、亞歷山大里亞和安條克諸城。就在查士丁老皇在位時,發生了一次地震,使安條克居民死去25萬人, 這證明居民總人數恐怕不下於50萬人。不論基督徒數量由於宗教狂熱或教會勢力如何大大增加,都不可能超過這個大城市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若我們拿受迫害的教會和得勝的教會、西方和東方、遙遠偏僻的村莊和人口眾多的城市、最近改信基督教的地區和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地方等對立因素做一比較,就會發現應當採用的人口比例數是多麼截然不同。然而,我們記得克利索斯托的作品也提供了一些有用資料,上面所列舉信徒的人數甚至超過猶太人和異教徒。要解決這個難題其實很容易,顯而易見,這位言辭鋒利的傳教士,只是在安條克的民政組織與教會組織之間進行比較,也就是在受洗而得以進入天堂的教徒人數,和有權享受公共福利的公民人數之間進行比較,前者中包括奴隸、外地人和兒童,後者卻將這些人排除在外。

亞歷山大里亞的商業非常興旺,加上鄰近巴勒斯坦,使新興宗教極易傳入。大量特拉普提派信徒首先皈依,他們是居住在馬里烏特湖區的艾賽尼人,這個猶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