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七、奧勒良進軍亞洲平定帝國東疆(272~274 A.D.)

等到奧勒良進入亞洲(272 A.D.),要面對的敵手是個女性,只有這點會使人產生輕視的心理,除此以外他占不到任何便宜。比提尼亞因為芝諾比婭的武力和權謀,原來已經發生動搖,現在因為奧勒良親臨,又對羅馬錶示歸順。奧勒良在行軍時走在軍團前面,接受安錫拉的投降。經過一段堅持不懈的圍攻以後,在一位市民的叛降協助下奪取提亞納。按照奧勒良對部隊慷慨而對敵人兇狠的脾氣,他會將這個城市任憑憤恨的士兵去燒殺掠奪。但是出於尊重宗教的心理,對哲學家阿波羅尼烏斯 的同鄉採取寬容的態度。安條克的市民在大軍壓境以後,全部逃離城市,皇帝立即發布安民告示,號召逃亡人員回鄉,對於在沒有選擇之下,被迫在帕爾米拉女皇手下服役的人員,全部赦免不予追究。這種出人意料的慈善作為,使得敘利亞人心悅誠服,一直到埃米薩的勢力範圍之內,人民都願意支持仁義之師。

芝諾比婭要是不採取行動,讓西方的皇帝進入到首都100英里以內,她的聲譽就會受損。所以決定東方的命運在於兩次會戰,這兩場會戰的環境是這樣的類似,除了第一次在安條克附近 ,而另一次是在埃米薩以外,很難分辨出兩者的環境有什麼不同。帕爾米拉的女王在每一次會戰中,都親臨戰場鼓舞士氣,把執行任務的工作交給扎伯達斯全權負責,後者曾經在征服埃及的戰事中展現軍事長才。芝諾比婭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大部分由輕裝弓箭手和全身鎧甲的重裝騎兵所組成。奧勒良的騎兵由摩爾人和伊利里亞人組成,抵擋不住對手聲勢驚人的衝鋒,便在邊打邊退的狀況下混亂地向後逃走。帕爾米拉人奮力追趕。羅馬的騎兵等待機會反擊,再用不斷的纏鬥來困惑對手,使他們無法脫離,終於打垮這支過於笨重運動不靈的重裝騎兵。雙方交戰時,東方的輕裝步兵先是用盡箭矢,接著在短兵相接的近身搏戰中失去防衛的能力,他們沒有甲胄護身,幾乎赤裸,完全暴露在軍團的刀劍砍殺之下。奧勒良早已編組好這批久歷戎伍的老兵部隊,他們原來駐紮在上多瑙河地區,接受過阿勒曼尼戰爭 嚴酷的考驗,獲得驍勇善戰的英名。

芝諾比婭在埃米薩會戰失敗後,沒有能力再編成第三支大軍。這時帝國以內原來臣屬於她的民族,一直到埃及的邊界,全部投靠到戰勝者的麾下,何況奧勒良派出最勇敢的將領普羅布斯,率領一支部隊佔領埃及的行省。帕爾米拉成為芝諾比婭最後的根據地,她將部隊撤到首都的城牆之內,進行頑強抵抗的準備工作,像一位女英雄那樣做出大無畏的聲明,要是她的統治結束就以身相殉。

在阿拉伯貧瘠荒涼的沙漠里,少數農耕地區就像廣大的海洋中間浮現出來的島嶼。無論是塔莫爾或者帕爾米拉這樣的名字,在敘利亞語和拉丁語里的意義,都是指溫暖氣候下陰涼而蔥鬱的棗椰林。此地的空氣清新,有珍貴無比的流泉,灌溉的土地可生產水果和穀物。這樣優越的條件,再加上地處波斯灣和地中海之間,到兩邊的距離大概相等, 所以經常有駱駝隊來往,把數量眾多的印度貴重商品運到歐洲各國。帕爾米拉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富裕的獨立城市,用互利的貿易聯繫著羅馬和波斯兩大帝國,保持著卑躬屈膝的中立地位。最後,等到圖拉真獲得勝利,這個幅員很小的共和國便落到羅馬人手中,當作一個從屬而頗受重視的殖民地,繁榮興旺達150年之久。我們從遺留的少數銘文可以看出,雄於資財的帕爾米拉人在和平時期,建構廟宇、宮殿和希臘風格的柱廊。時至今日,形成的廢墟散布在幾英里範圍之內,仍為好奇的旅客流連憑弔。奧登納圖斯和芝諾比婭的崛起,給他們的國家帶來一番新氣象,成為可以與羅馬分庭抗禮的對手。但是這種競爭要付出何等重大的代價,多少代的子孫都成為一時風光的犧牲品。

奧勒良皇帝行軍越過埃米薩和帕爾米拉之間的沙漠地區,不斷受到阿拉伯人的襲擾,不得不讓軍隊,尤其是行李和輜重,避開那些行動剽悍的匪徒積極而大膽的搶劫。他們看準時機發起襲擊,得手後很快逃脫軍團遲緩的追擊。圍攻帕爾米拉才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任務,這位精力過人的皇帝親自參與進攻,身體被標槍刺傷。奧勒良在一封信上寫道:

羅馬人民總以開玩笑的口氣,談起我跟這位女人所進行的戰爭。他們根本不了解芝諾比婭的性格和她的力量,她為防禦作戰做的準備工作非常周全。石塊、弓弩和各種投射武器多得算不清。每一小段城牆就配置兩到三門弩炮,也可以用小型投射器投擲燃燒的火球。她害怕受到懲處所以不惜死拼到底,但是,我仍然信賴羅馬的神明給我的護佑,使我能夠完成當前的工作。

然而,神明的保佑終歸有限,圍攻的成敗也無法預料。奧勒良認為最合理的辦法是提出有利的投降條件,女王可以很光彩地退位,市民仍舊保有古老的權益。他的意見被嚴詞拒絕,同時伴隨著侮辱性的言辭。

芝諾比婭之所以表示出堅決的態度,是因為她認為在短期內,羅馬大軍受不了饑饉的壓力,就會循著沙漠原來的路線退兵。更有信心的是東方的君主不會坐視,特別是波斯的國王,必然會出兵保護這位作為屏障的盟友。但奧勒良的幸運和堅毅克服了許多困難,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沙普爾逝世 使波斯的權貴無暇他顧,只能派遣有限的援軍前來解帕爾米拉之圍。皇帝或用武力對付,或很慷慨地花錢收買,很容易地就令他們全部無功而返。從敘利亞各地派遣按時出發的運輸隊,陸續不斷地安全抵達皇帝的營地,再加上在埃及獲得勝利的軍隊,在普羅布斯率領下全部歸建。芝諾比婭到此時才決定逃走。她騎上速度最快的單峰駝,已快要到達幼發拉底河的河岸,但還是在離開帕爾米拉大約有60英里的地方,被奧勒良的輕騎兵追上,當作俘虜送到皇帝尊前。她的首都不久以後投降(273A.D.),出乎意料得到寬大的處理。兵器、馬匹、駱駝以及大量的黃金、銀塊、絲綢和珠寶,全部歸勝利者所有,只留下600名弓弩手編成的守備部隊。皇帝回到埃米薩,花了很多時間對東方行省進行賞功罰罪。有些行省在瓦萊里安被俘後,就對羅馬失去忠誠之心,等到帝國獲得戰爭的勝利,又重新歸順到羅馬屬下。

敘利亞女王被帶到奧勒良皇帝面前,他非常嚴厲地問她,為什麼膽敢運用武力反抗羅馬皇帝!芝諾比婭很機智地回答,不僅表示尊敬也顯出堅強的一面:「過去我沒有辦法把奧勒留或伽利埃努斯當成羅馬皇帝,所以才會這樣;現在,我只承認你是我的征服者和君主。」但是,女人的堅強通常都是裝出來的,很少能夠硬撐下去,至死不變。等到審判時,芝諾比婭的勇氣完全消失無蹤,在士兵們叫囂立即處死的怒吼聲中,她全身顫抖不知所措,忘記要拿克莉奧帕特拉當榜樣,來面對這絕望的處境。她靠著出賣自己的聲譽和朋友,苟延殘喘地偷活下去,把堅決抵抗的罪名全部歸於別人的建議,說她身為軟弱的女性,完全是受到臣下的操縱。殘忍的奧勒良將泄憤對象轉移到他們的頭上,很多人成為她恐懼的犧牲品,這些無辜的人員當中還包括朗吉努斯。他的名聲遠超過出賣他的女王和處決他的暴君,也因此而長存在後代子孫的心目中。不世的天才和高深的知識,無法感動無知無識的兇狠士兵,但是他們有助於朗吉努斯的靈魂能夠和諧地飛翔。他沒有任何怨言,平靜地隨著行刑者離開,全心憐憫女主人的不幸,儘力安慰為他傷心的朋友。

奧勒良東征班師回朝,已跨越分隔歐、亞兩洲的海峽,傳來消息說帕爾米拉人屠殺了留下的總督和守軍,再度樹起反叛的旗幟。他勃然大怒,立即回軍指向敘利亞。安條克對他如此迅速的行動感到十分驚訝,孤立無援的帕爾米拉人為自己一時的衝動而悔恨不已,毫無能力抗拒壓境大軍。我們可以看到奧勒良所寫的一封信,他認為應該把處死的範圍限定於武裝叛亂分子,但很多老人、婦女、兒童和農夫依然慘遭殺害。雖然他最關心的事情是要重建太陽神廟,還是對殘存的帕爾米拉人起了憐憫之心,允許離開的人們回來重建他們的城市,但是摧毀一座城市比重建要容易得多,像這樣一個商業和手工業製造中心,曾是芝諾比婭的皇城,慢慢衰落成默默無聞的市鎮、一個微不足道的城堡,最後變成破敗的村落。現在的帕爾米拉不過三四十戶人家,他們在宏偉廟宇的空曠中庭,用泥磚砌起他們的農舍。

戎馬奔波的奧勒良還有最後一件工作要完成。帕爾米拉反叛期間,菲爾穆斯在尼羅河地區作亂,雖聲勢不大,卻造成危險的後果,亟須出兵鎮壓。菲爾穆斯實際上是埃及的富商,但自稱是奧登納圖斯和芝諾比婭的朋友和同盟。他在印度的貿易過程中,與布倫米人和薩拉森人建立親密關係,這兩個民族位於紅海兩岸,很容易進入上埃及地區。他鼓動埃及人起來爭取自由,帶領大批憤怒群眾攻進亞歷山大里亞城,在那裡穿上紫袍稱帝,開始鑄造錢幣,發布告示,招募軍隊,到處誇口只要用紙張貿易的盈餘,就可維持作戰。像這樣的軍隊在對抗奧勒良的大軍時,怎會有防守的能力?所以也無須詳細敘述。菲爾穆斯很快被擊敗,捕獲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