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奧勒良的治軍作為與簽訂和約(270A.D.)

這本著作並不打算很詳盡地敘述每位皇帝在登基以前的作為,對於私人生活的各種機運和傳聞更是著墨甚少。我們只能簡單提及,奧勒良的父親是西米烏姆地區的農夫,承租一個很小的農莊,這個農莊是富有的元老院議員奧勒利烏斯的財產。他那位喜愛戎馬生涯的兒子應募入營當一名普通士兵,然後開始不斷晉陞,當過百夫長、軍事護民官、軍團的副將、營區的統領、部隊的將領、在邊區被稱為「公爵」,最後在哥特戰爭開始後,擔任重要職務,成為指揮騎兵的主將。他不論出任哪一項職務,在過人的英勇 、嚴格的紀律和成功的指揮這三方面都無可匹敵。瓦萊里安皇帝將他擢升為執政官,在那個時候就用華麗的詞句,讚許他是「伊利里亞的救星」「光復高盧的名將」,以及「媲美西庇阿的將領」。在瓦萊里安的推薦之下,元老院有一個議員名叫烏爾皮烏斯·克里尼圖斯,此人有很高的地位和功勛,身世可以追溯到圖拉真,就收養了這個潘諾尼亞的農夫,並將女兒嫁給他,更用他可觀的財產,去調劑奧勒良奉行不悖的貧朴生活。

奧勒良在位大約有4年9個月,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了很多名垂後世的豐功偉業:他結束哥特戰爭;懲治入侵義大利的日耳曼人;從泰特里庫斯手中光復高盧、西班牙及不列顛﹔摧毀芝諾比婭在東方建立的王國,使這個驕傲的王朝化為一片焦土。

奧勒良對軍紀的要求極為嚴格,連微小的細節都不放過,所以他率領的軍隊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對軍隊的規定很簡單,可以包含在寫給下級軍官的一封信中。善盡責任督促部屬,要求他們像渴求活下去那樣,爭取出任軍事護民官的職務。他嚴厲禁止賭博、飲酒和求神問卜。奧勒良期望他的部下必須謙遜、節儉和勤勞,個人的甲胄要經常保持光亮,武器要銳利,衣物和馬匹要準備好,以供隨時之用。他們必須住在宿舍里,要保持營地的樸素、整潔和肅穆,不可以損毀農田的收成,不可以偷竊,哪怕是一隻羊、一隻雞或一串葡萄,不可以強征民間的物品,無論是鹽、油或木柴。這位皇帝繼續說道:「公家配發的物品足夠我們使用,軍人的財富要得自敵人的戰利品,而不是得自省民的眼淚。」有一個很獨特的案例,可以看出奧勒良的要求不僅嚴厲,甚至已經是過分的殘忍。有個士兵勾引屋主的妻子,這個違犯軍紀的可憐士兵,被綁在用力硬拉在一起的兩棵樹上,等綁住的繩子被砍斷,這兩棵樹突然彈開,就將他活活撕成兩半。還有一些案例非常恐怖,但是產生了很大的效果,奧勒良的懲罰雖然可怕,但是在他的軍隊中,同樣的罪行很少再度違犯。他的作為都能用他訂立的法條來加以支持。容易受到煽動的軍團,有他們所畏懼的首長,下屬都學會如何服從,指揮起來當然就會得心應手。

克勞狄的逝世使哥特人振作起奮鬥的精神。防守海姆斯山區隘道和多瑙河地區的部隊,因為顧慮發生內戰已經撤下來。哥特人和汪達爾人的部族,原先留下未隨著行動的人員,現在又有了很好的機會。他們放棄在烏克蘭的居留地,越過達契亞和梅西亞的河流,使得慘受克勞狄打擊的族人,在生力軍加入以後,勢力又開始壯大起來,聯合在一起成為數量很大的團體。這批新的聯軍終於與奧勒良的部隊遭遇,只有夜晚才能終止血腥和難分勝負的衝突。雙方忍受20年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在經歷這樣多的災難以後,大家都感到精疲力竭。

哥特人和羅馬人都同意簽訂長久而有利的條約,蠻族很熱誠地促進和解,軍團很高興批准雙邊條約。奧勒良基於審慎免得落人口實,把這個重要問題提交軍團來投票決定。哥特人各部族保證供應羅馬軍隊2000人的協防軍,全部都是騎兵,並且規定服役和歸還的條文。羅馬人在多瑙河開設一個定期的市集,由皇帝指定專人來照應,由蠻族共同負擔費用,雙方要用宗教的忠誠來遵守條約。若有500人的團體由營地散出劫掠,蠻族的國王或將領要負責逮捕犯罪的為首分子,用長矛將他活活搠死,作為侵犯神聖諾言的犧牲。不過,不無可能的是,奧勒良採取預防措施,要哥特人的族長交出自己的兒女作為人質,這種措施對和平相處不無貢獻。對年輕人他加以軍事訓練,儘可能不要遠離他的統御;對少女則讓她們接受羅馬的教育,並將其中一些人許配給主要的軍官,逐漸使得兩個民族產生密切的關係。

和平最重要的條件並沒有形諸文字,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那就是奧勒良從達契亞撤走羅馬軍隊,默默將這個面積廣大的行省放棄給哥特人和汪達爾人。他的判斷非常有遠見,只要能獲得實際的利益,根本不顧慮面子的問題。這樣做可以縮小帝國的邊界,達契亞的臣民在這樣遙遠的位置,既無法定居耕作也很難守備防衛,遷走以後可以增強多瑙河南岸的實力和人口。梅西亞這塊肥沃的地區,因為蠻族不斷入侵幾乎要成為一片荒漠,但只要勤奮工作就會恢複舊觀,成為新的達契亞行省,對圖拉真的征服也仍然會銘記在心。不過,原來那塊土地上還是留下相當多的居民,他們安土重遷,寧願接受哥特人統治 。雖然他們已經不在羅馬管轄之下,但這些自甘墮落的羅馬人對帝國還是能發揮作用。他們可以指引這些征服者如何成為一個農業民族,教導蠻族各種生產技術,讓他們知道如何過舒適的文明生活。

多瑙河兩岸之間逐漸建立商業和語言的交流,等到達契亞變成獨立國家後,仍在證明它是帝國對抗北方蠻族入侵最堅強的防線。等到愈來愈多的蠻族定居下來,基於雙方的利害關係對羅馬更為忠誠,永久的利益發展成為生死不渝的友誼。這個古老的行省到處是各式各樣的殖民地,在不知不覺中融合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仍舊承認哥特部族那種非凡的名聲和權威,並且以身為斯堪的納維亞的後裔子孫為榮。就在那個時候,有個名叫格塔依的人,比那個名字相似而可憐的皇帝要幸運多了 。他灌輸給容易上當的哥特人一些空洞的信條,說是在遙遠的年代,他們的祖先就已經居住在達契亞行省,接受扎莫克西斯的教誨,阻止塞索斯特利斯和大流士勝利的大軍向西前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